「二十四節氣·清明」勝日踏青留倩影,蒔田下種盼年豐

2020-12-18 天眼新聞

清明為二十四節氣之第五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明既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因此得名。」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清明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淮南子天文訓》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在《歲時百間》有這樣的記載:『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唯有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2013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華: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為鶴: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鳥兒則開始出來活動了。

三候虹始見: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說明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出現。

清明習俗

1.祭祖

清明節由古人禁火冷食的寒食節,相傳到春秋時期,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將寒食節又定為清明節,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2.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4.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

5.蕩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同時,還有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清明養生

清明是清氣上升的時節。《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寫道:「寒氣生濁,熱氣生清。」從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間經過雨水、驚蟄、春分,大地漸暖到了清氣上升的時候。

1.預防春困不可少,順應時節科學鍛鍊

春天風和日麗,多人會感到睏倦。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體內循環季節性差異。春季鍛鍊,肌肉不停地收縮,呼吸加深,新陳代謝旺盛,使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所以,身體精神,手腳利索,不容易疲勞。

2.清明前後適當「春捂」

清明節前後,因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

3.飲食清補,養血舒筋

清明時節,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是,清明時節飲食宜溫,有些人不適合吃冷食的,要適當補益,養血舒筋最為重要,飲食要清淡,應定時定量,限鹽,補鉀,以清補為主,以防上火。

4.心情舒暢

清明是踏青掃墓、追悼先人的祭祀節日。在祭祀先人,緬懷祖德的同時,也要注意情緒的控制,否則有些人容易觸景傷情,產生悲觀等不良的情緒。

5.清明多飲菊花茶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發,菊花茶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清明詩書

《清明》

清風習習撫蒼生,鳥語如琴聽曉鶯。

勝日踏青留倩影,蒔田下種盼年豐。

柳枝綻綠飄絛帶,桃萼舒紅笑晚風。

往者追思崇孝悌,人間永遠敬清明。

來源 光明網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中華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之五 清明 祭掃踏青
    (中華傳統文化 005期)為清明,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 ,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是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也是慎終追遠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是以「清明」節氣為準,即「清明」節氣落在哪一天,即以該日為清明節。由於節氣在公曆上的日期隨著陽曆年的長度(4年1閏)而有所變動,因此清明有可能會是在4月的4、5日或6日,今年的「清明」節氣是在4日15時38分。
  • 二十四節氣:清明——禮敬祖先,慎終追遠;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清明是節氣,也是節日清明節,兼具了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的掃墓祭祖節日。「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期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指導著農業生產,也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年久日遠,便逐漸形成了傳統的節氣文化。「二十四節氣」原本是以北鬥七星鬥柄旋轉指向確定的。
  •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還是陰曆?(國曆還是農曆?)
    這些年跟朋友閒聊時,常常會拋出問題「二十四節氣你能說得出幾個?」
  • 一景、四季、二十四節氣!
    2018年2月4日  立春開始  2019年1月20日  大寒結束  丁酉年  完整的24節氣  歷時一年  我們將鏡頭對準  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園  一個節氣  一張照片  記錄
  • 趣味漲知識(一)|關於謎底為二十四節氣的謎語,快來收藏吧!
    每年公曆的2月3-4日,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 2019年清明是幾點幾分 今年清明節氣具體準確時間
    新華社天津4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019今年清明的準確時間為4月5日9時51分。此時節,陽光明媚,惠風和暢,楊柳垂絲,綠草如茵,滿眼春意。尤其在我國江南,清風細雨構成一幅詩意清新、唯美寫意的民俗水墨畫。
  • 萬年曆順歷:《節氣說丨清明》
    同時清明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節氣,根據靈機文化旗下專業黃曆順歷提供「精準到秒」的曆法大數據,今年春分節氣的準確時間為4月5日04時12分,由艾茸中醫和順歷聯合提供專業指導的《節氣說》兩分鐘節氣動畫本日全新上線,艾茸中醫郭強中博士表示,清明時節戶外春光最濃,大自然生機勃勃,最適合郊遊踏青,親近自然。
  • 2018年4月5日4時13分清明節 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為什麼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
  •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時節
    「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也是諸多節氣中唯一一個與傳統節日「清明節」重合的節氣。「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鬥七星鬥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鬥柄從寅位開始,順時針旋轉。當鬥柄指向乙位時,即為清明節氣。一般冬至之後的第105天為清明時節,落在公曆4月04-06日之中的任意一天。
  • 二十四節氣,中國人的春夏秋冬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二十四節氣,是國人驕傲,是先民智慧,是時令指南,亦是生活美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四季更迭,好日常在。01立春一候東風解凍 二候蟄蟲始振 三候魚陟負冰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
  • 公元2016年二十四節氣表
    二十四節氣查詢公元2016年二十四節氣表立春2016年2月4日 17:46:00雨水2016年2月19日 13:33:41驚蟄2016年
  • 「清明」曾經只是節氣 如何進階為重要節日?
    按照習俗,人們要祭祀祖先,還要踏青郊遊、放風箏。但你知道嗎?早先的「清明」,其實不是現在的模樣。「清明」曾經只是節氣對二十四節氣,大家都不會覺得生疏。中國古代屬於農業社會,為了方便生產,就得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決定什麼時候栽種什麼作物。
  • 清明:清明最早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何變成祭拜祖先的日子?
    清明,每年陽曆4月4日-4月6日,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清明與寒食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寒食節是春秋時期定下來的感懷先祖的日子,恰巧寒食節在清明前後,因此將清明與寒食合為一天。無奈,他只好將介子推母子安葬在柳樹下,把這天定為「寒食節」,又下令每年這天,禁止生火做飯,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以紀念介子推。相傳第二年,他帶著群臣來祭拜介子推,發現那棵柳樹竟然活了,於是他給柳樹賜了個名,叫「清明柳」,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在清明的時候會插柳以祈福。清明習俗祭拜:清明前後,祭奠先祖,人們會上墳掃墓,擺供品以祈福。
  • 遇見二十四節氣 在課堂上邂逅清明時節之美
    「現在小樹發了芽,說明清明節氣是北方春意漸濃的時候,萬物都開始生長了。」孩子們目之所及那些細微的變化,都成了心中對二十四節氣的佐證。 當天,閱海小學課程的內容設置與平日稍顯不同。看似是不同的學科,卻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清明時節。這是學校為孩子們特別設計的「清明節氣課程」。 2018年,閱海小學開始探索「網際網路+創新素養教育」系列之二十四節氣學科融合課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直接寶哥說:"但是,清明節4月5日,4月5日是陽曆"。我一聽,糟了,應該是問節氣的事兒了。唉,媽咪對陰曆、陽曆、農曆、公曆比較暈菜啊,長這麼大了,還是沒有弄清楚他們的計算規則。然後,我用僅存的一點知識對寶哥說:"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你說的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他們的日子都是按照陰曆算的,這個點非常正確,寶哥非常善於思考和總結,寶哥真棒!"連忙對著寶哥,豎起了大拇指。
  • 「英語學習」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表達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並於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一種時間知識體系和實踐。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季節、天象及其它自然現象的變化而將太陽周年運動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對於指導中國農民的生產生活尤為重要。
  •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
    戊戌歲大暑節氣配樂戊戌年大暑節氣播報黃帝紀年 四千七百一十五年 幹支:戊戌歲己未月丙辰日 五運六氣:主氣:太陰溼土客氣:厥陰風木在泉:太陰溼土中運:火運太過主運:少宮客運 實行這些政令,這個月就會下及時雨,除去晦朔,三月中可以有兩天降雨。 夏季實行應在春天實行的政令,那麼穀物的籽實就會散落,百姓就會傷風咳嗽,遷移搬家。
  • 「佳節清明桃李笑」,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從何而來?
    這是一首中國一直傳唱千年歌謠,它按順序用中國古歷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歌謠以方便人們記憶,而2020年即將來臨的下一個節氣,便是節氣歌中的「清」字,即為「清明」。《歲時百問》中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清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短短四句、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卻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作為中國古老而科學的「時間制度」,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觀天察地、認知自然的實踐中創造發明出的一套科學時間知識體系,是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民俗文化的風向標,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應天時而動,就地利而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