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要@廣東人:秋風起,吃腊味,沒有腊味飯的秋冬等於沒有靈魂

2020-12-10 華輝美食人

廣東的秋天雖然短暫且不易察覺,但「秋風起,吃腊味」卻是吃貨們每年雷打不動的堅持。秋風送爽的時刻,各式腊味新鮮上市,不僅能在店鋪裡覓得,偶爾一抬頭,不知道哪家的陽臺上,正掛著新鮮醃製的臘腸、臘肉,迎著乾燥猛烈的陽光,曬出絲絲甘香。此時此刻,五臟廟翻滾著,貪婪地想嘗一口金秋的專屬美味——腊味。

對於廣東人來說,沒有腊味的秋冬天,是不完整的,總覺得少了點什麼。而一份美味的腊味,最佳搭配就是一碗白米飯,油脂豐腴的腊味就著白飯,每一口都深感滿足。而深受廣東人喜愛的,自然是廣式腊味。

廣式腊味尤以廣式臘腸最為出名,鹹中帶甜的味道兼有淡淡的酒香,早已享譽海內外。而廣式腊味,你又知多少呢?

廣式腊味大致能夠分為兩類,紅臘和白臘。紅臘因為在醃製的過程中加入了醬油,臘腸的顏色偏紅,因此叫紅臘;白臘在醃製的時候不添加醬油,講究原汁原味,多呈現食材原有的顏色,因此叫白臘。若以地區為劃分,珠三角地區多食用紅臘,多為臘腸、臘肉,而粵北地區則喜歡白臘,多為臘鴨、臘魚等。

區別於湘式臘肉的煙燻鹹香,以及川式臘肉的香麻,廣式腊味最大的特色就是「甜」和「潤」,口感鹹甜,油脂滿溢,無論是炒制還是蒸製,都別具風味。再者,廣式腊味在醃製的時候會加入酒,有講究的家庭甚至會加入玫瑰露酒,吃起來時便會有一股淡淡的酒香,餘味無窮。

在腊味眾多的吃法中,腊味飯是最經典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臘腸、臘肉切片,搭配甘香的絲苗米,無論是蒸煮或是煲制,都讓人食指大動。而在秋冬季節最勾人味蕾的,就是一鍋熱騰騰的腊味煲仔飯,哪怕要冒著寒風排隊,也阻擋不了廣東人落街吃一碗腊味煲仔飯。

懶人版腊味飯,在家也能輕鬆做。

若想在家也能品嘗美味的腊味飯,小編推薦大家一個非常方便的方法,快點拿小本本記下。

準備好食材:臘肉、臘腸,喜歡吃鹹蛋的可以多加一個鹹蛋。

做法:

1、將臘肉、臘腸洗淨切片,鹹蛋洗淨外殼;

2、洗好米,放進電飯鍋,加入適量水,如果喜歡吃鍋巴,有點煲仔飯的感覺,可以放少一點水哦;

3、將臘肉、臘腸均勻鋪在飯面,再放上鹹蛋;

4、最後按下煮飯鍵,飯熟了就可以開吃啦~超方便的。

當然,如果沒那麼講究的,將食材全部處理好後一股腦放進電飯鍋裡,順便加個番茄進去,就成了火爆網絡的網紅飯了,味道也是不錯的。

華輝美食人覺得,不管是自己做還是出去吃,腊味飯都是每位廣東人心頭最揮之不去的美味掛念,一口腊味入肚,猶如尋回地道廣式味,冷風呼呼的天,也覺得溫暖如春。

在寒冷冬天來臨之際,華輝拉腸也貼心推出了鹹蛋腊味飯搭配無花果南北杏豬肺湯,給你暖暖的好貼心。趁著這最佳時節,趕緊來品嘗一口讓人垂涎欲滴的腊味飯吧。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廣東有句俗話說:秋風起,吃腊味 你家開始曬腊味沒?
    Halo 大家好,又是我,一個為了生活每天都要努力碼字的小編!正所謂秋風起,吃腊味。在廣東一直有這麼一句話流傳著。意思現在的季節,風乾物燥,天涼颼颼的,這種天氣很適合曬各種腊味。曬出來還可以屯著過冬天。冬天眾多美食中,腊味一定是廣東人民的最愛。
  • 廣東人冬至必備腊味糯米飯,好味道的靈魂是其中的腊味
    廣東人非常重視冬至,一直都有「冬大過年」「肥冬瘦年」的說法,冬至這一天,一家人團聚,會做非常多的美食,其中一定會有一煲香噴噴的腊味糯米飯。廣東人吃腊味糯米飯是寄語家庭團圓,溫暖和美。吃完糯米飯,代表一年到頭都是「暖粒粒」(粵語,溫暖的意思)。
  • 美食|「秋風起,吃腊味」,尋味小分隊帶你細品與眾不同的東莞腊味
    東莞臘腸經過天然生曬,低溫風乾製作而成,這樣的臘腸才會爽口,所以臘腸一定要等到秋風起才合適製作。,爆香蝦米 5.然後將腊味、冬菇下鍋一起爆炒 6.再下魷魚粒爆炒 7.這時候飯蒸熟,趁熱倒入鍋 8.加上調好的豉油一起翻炒入味 9.直至將飯炒到一粒粒就可以上桌了
  • 秋風起,這碗腊味飯香得讓人無法自拔!
    每年的第一陣秋風席地而起時,「秋風起,食腊味」這句話就會風行「老廣」的談話裡。
  • 寒冬腊味香,廣東腊味飯,香噴噴的,最能吃出幸福的味道!
    腊味,不是燒臘,也不是滷味,是泛指一切經過臘制的肉食,常見的有臘腸,臘肉,臘鴨,臘魚等等。一般是將肉類以鹽漬之,經風乾或燻幹製成的。為什麼廣東人喜歡吃腊味?「秋風起,吃腊味」這句俗語,也承載著廣東人們對腊味飄香的美好回憶。
  • 廣東人冬至必備腊味糯米飯,好味道的靈魂是其中的腊味
    廣東人非常重視冬至,一直都有「冬大過年」「肥冬瘦年」的說法,冬至這一天,一家人團聚,會做非常多的美食,其中一定會有一煲香噴噴的腊味糯米飯。廣東人吃腊味糯米飯是寄語家庭團圓,溫暖和美。吃完糯米飯,代表一年到頭都是「暖粒粒」(粵語,溫暖的意思)。
  • 廣東哪裡的腊味最好吃?天冷來份腊味煲仔飯怎麼樣!
    廣東人眼裡 腊味稱得上是一道牽絆著鄉情的嶺南美食 每年秋風吹起便是老廣們開始曬腊味的時候。如果遇上多雨天氣,做出來的臘腸會有一股油膩味。
  • 冬至,廣東吳川人為什麼要吃腊味姜飯?
    意思是冬至代表一年的陰氣走到盡頭了,從此陽氣慢慢生長起來,所以在3000年前冬至等於過年。民間有句話「冬至太過年」。它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據史書記載,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 秋風起食腊味,一鍋香氣撲鼻的腊味煲仔飯,瞬間就能吃到見底!
    正所謂「秋風起,食腊味」,對於傳統的老廣家庭來說,沒有什麼比在家煮一鍋臘腸飯更來得和暖溫馨了~而大秋本人也是一個狂熱的臘腸愛好者,不僅是因為臘腸的肉感和油脂感,更是因為一份對腊味煲仔飯的情意結……廣式臘腸作為腊味中最強王者,影響力可謂是遍布全球。
  • 廣東人秋天喝什麼奶茶,當然是吃腊味煲仔飯啊!
    不過,廣東人表示要退出群聊了下文來自公眾號:廚房人類研究所 微信號 :chufangrenlei廣東地區有一句俗語,叫「秋風起,食腊味」。以前的廣州的街頭小巷裡,隨處都有賣煲仔飯的小鋪,香味也會在巷子中飄香。
  • 在廣東,沒有什麼煩惱是一碗腊味煲仔飯解決不了的,腊味做起來
    廣東人對腊味的鐘愛已經深入到骨血之中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哪個城市的人會比老廣們更深愛腊味了。廣式腊味別具一格,關於它的做法,是對腊味有著挑剔味蕾的老廣人來說一試便知。廣式腊味不像其他地方一樣放入很多調料,廣東人追求甘甜清爽的口感。
  • 廣東吃腊味去哪裡好?廣東腊味有哪些?
    「秋風起,食腊味」,向來是廣東人的飲食習慣。大家都知道「廣式腊味」很不錯,但是「廣式腊味」有N種,你又是否全知曉?東莞、中山等地的腊味久負盛名,但其實廣東其他一些地方出產的腊味的美味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生曬客家臘腸。
  • 冬至:廣東人為什麼要吃腊味姜飯?特別是粵西的吳川人
    意思是冬至代表一年的陰氣走到盡頭了,從此陽氣慢慢生長起來,所以在3000年前冬至等於過年。民間有句話「冬至太過年」。它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據史書記載,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 看繡春刀發現的廣東腊味糯米飯,色香味俱全
    繡春刀2裡,景海和尚給裴大人端上去的一碗飯光是看著就已經餓了,相信很多人都對那一幕念念不忘,雖然能看出是糯米飯,但那香脆的條狀是什麼?看後逐圖尋找,在眾說紛紜間,刨除了鹹蘿蔔等答案,最接近的就是廣東腊味糯米飯,香脆又有點菸燻味,嚼上去很好吃,臘腸軟韌多汁加上糯米的醇香,整體都變得有嚼勁又不過於太硬,這樣樸素又讓人垂涎欲滴的佳餚是不是很久沒吃過了?
  • 秋風起,吃腊味!尋覓南海正宗地道腊味,入口回甘,一秒就愛上!
    每年農曆立秋之後北風送爽之製作腊味季節就到來了(戳視頻了解九江曬腊味↓)讓人食指大動西江邊一家餐廳裡的師傅全哥介紹,一斤魚配100克鹽,然後用100克鹽配500克水醃製,「醃製2、3個小時後,要洗乾淨才可以掛曬。」全哥還特意提醒,如果切魚塊做魚乾要大小均勻,不然會幹溼不均,容易變質。 「在江邊掛曬效果最好,沒有蒼蠅,掛曬兩三天就幹。」全哥說,在北風和陽光的作用下,掛曬出來的魚乾吃起來有股清香、甘甜的味道。
  • 秋風起,食腊味!「尋味黃圃」牽手央視《匠心》欄目
    秋風起,食腊味!在廣東地區,這恐怕是當季最具煙火氣的坊間習俗。 將豬肉料切成細粒狀填塞到豬場衣內,將之懸掛於燒豬爐內烘乾,食之風味獨特。清朝光緒年間約1886年,黃圃人靈會坊人王洪就在一次偶然的操作下,發明了臘腸製作手藝,後幾經改進,名為臘腸出售,引致坊人爭相仿效。
  • 秋風起,食腊味丨素社哪裡買腊味便又正?
    秋風起,又到食腊味的時候了。除了皇上皇、廣州酒家等老字號外,街坊可知道還可以去哪裡購買好吃又實惠的腊味呢?近日,小e走訪了素社街多個出售腊味的店鋪,為你奉上新鮮滾熱辣的資訊。腊味被擺在超市裡面的一個角落中,市民進來時需要穿過整個超市,如果不注意的話比較難找。該超市的腊味以臘腸為主,有麻辣腸和普通兩種,整齊地掛在牆上。價格有16.9、26.9、39.9三種。在地面貨架上,擺放著少量散裝臘肉和臘鴨腿,還有一些散裝臘腸和魚乾。小e在超市內逗留了半個小時,幾乎沒有顧客購買腊味。「沒吃過這個牌子,不知道好不好吃,就不買了。」顧客李小姐表示。
  • 廣東人除了「吃」福建人,還少不了老字號滄洲棧這口腊味
    在廣東人眼裡最好吃的不是福建人,而是這口腊味飯 廣東人會吃是世人皆知,不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遊的,都能倒騰出來吃。甚至還有了「廣東人吃福建人」、「福建人瑟瑟發抖」兩個網路語的迅速走紅,雖說這是一個誤會笑話,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廣東人真的是太愛吃而且也太會吃了。
  • 秋風起!走進廣式腊味發源地,齊齊吃腊味
    秋風起吃腊味,今天尋味小分隊來到中山黃圃,據說這裡是廣式腊味的發源地。黃圃腊味起源於清光緒年間,由黃圃民間小食作坊的主人王聯盛利用當地原料,加上獨特的手工技藝製作而成。經過一路發展,黃圃腊味利用本地的原材料,經過多種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而成,色、香、味俱佳,是廣式腊味的典型代表。2009年,黃圃腊味傳統製作工藝被納入廣東省級非遺名錄。
  • 廣式腊味煲仔飯,腊味肥美米飯香醇,抵禦寒冬的美味佳餚
    秋風起腊味香,這時候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無疑是秋冬最佳。在我們廣東特別喜歡吃煲仔飯,在大街小巷都能看見煲仔飯的蹤影,阿姨和大叔在店面忙前忙後去蒸煮煲仔飯,最地道的煲仔飯往往都是藏在小巷裡。腊味煲仔飯相信對於大多數廣東人並不陌生,香醇美味,話不多說,小編接下來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廣東的腊味煲仔飯吧。腊味煲仔飯的歷史文化十分悠久,從很久以前便十分流行這種吃法,用煲裝入食材蒸煮,這樣能極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香醇,待蒸煮完一開蓋子,一股香味撲面而來,腊味的香醇與米飯的米香味,是小時候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