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冷,吃火鍋就成為大家心裡不二的選擇。近年來,不用火、不用電,只需一瓶水就能煮開的自熱火鍋受到熱捧。但是,如果操作不當,這種火鍋也會引發「爆炸」。
近日,「網紅」自熱火鍋爆炸的視頻引發熱議。針對這一情況,義烏市消防救援支隊進行一組實驗,科普自熱火鍋的正確操作方式。
實驗一:自熱火鍋的透氣孔請勿堵塞實驗開始前,消防員準備好3個自熱火鍋,1瓶380毫升的礦泉水,穿戴好防護服。
消防員將自熱火鍋內密封的加熱包拆出,按照使用說明加入200毫升的冷水,然後蓋上蓋子,等待加熱包起效。為演示錯誤操作帶來的嚴重後果,消防員注水蓋上蓋子後,又用膠帶紙將透氣孔直接封住了。
15秒後加熱反應開始,自熱火鍋裡開始發出「噗噗」的聲音。大量的水蒸氣從蓋上邊冒了出來。注水半分鐘後,自熱火鍋的外盒開始膨脹,有白色蒸汽溢出。2分鐘後,自熱火鍋的蓋子「啪」的一聲,突然裂開,大量蒸汽噴出。此時,消防員用熱成像儀測試,發現自熱火鍋的表面溫度達到了87攝氏度。8分鐘後,消防員打開蓋子,發現自熱火鍋裡面的水已經全部被蒸發掉了,原本乾癟的白色發熱包變得鼓鼓的。
從第一個實驗可以了解到,堵住透氣孔時,裡面的水會一直沸騰成水蒸氣,這就增大了火鍋內氣體的壓強。壓強越大,水的沸點就越高,就像高壓鍋一樣,此時,雖然自熱火鍋的表面溫度為87攝氏度,但是,水的溫度已經超過了100攝氏度。氣體的溫度也會隨著升高,根據氣體的蓋-呂薩克定律,溫度越高則壓強越大。當內外壓差大於自熱火鍋盒子的承受能力時,它就會爆開,噴濺出裡面的液體和氣體。
大家吃泡麵的時候會習慣性地把透氣孔拿東西蓋住,因為這樣熟的更快,但如果把自熱火鍋當做方便麵來加熱那就錯了。自熱火鍋出氣孔一旦被堵,內部的蒸汽無法排出,溫度持續上升,氣體受熱膨脹,外盒就會因不斷受到內部壓力而炸裂,發生輕微爆炸。使用自熱火鍋時要檢查加熱包的包裝袋是否破損,如有破損就不可使用,同時還要檢查出氣孔是否被堵。
值得一提的是,日常生活中,有些市民朋友為了讓自熱火鍋加熱更快,會選擇直接讓加熱粉末與水反應。一旦粉末直接反應又遇到封閉的環境,後果不堪設想。
實驗二:自熱火鍋的加熱包請勿拆開使用消防員將白色粉包拆開倒入火鍋盒子內,按照注水線要求倒入相應的水。開著蓋子,查看情況。白色粉末和水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有少量氣泡冒出。4分鐘後,開始有大量的白色蒸汽冒出。此時,自熱火鍋的表面溫度升到80攝氏度以上。8分鐘後,消防員發現,火鍋盒子內的水已經蒸發完,白色的粉末開始凝固。
消防提醒,熱火鍋內部的水溫最高可達100攝氏度,而蒸汽溫度可以達到200攝氏度左右,足以造成嚴重燙傷。使用時一定要按照自熱食品的說明書來使用加熱包,嚴格按照提示內容操作,切勿拆開加熱包倒出粉包加熱,以防意外。自熱食品包裝底部溫度高,最好在桌面上加一層隔熱墊,以防自熱食品持續發熱造成玻璃碎裂。自熱類食品不能放入微波爐、烤箱等加熱。
實驗三:切勿在狹小密閉空間使用自熱火鍋消防員將加熱包拆開,把裡面的白色粉末倒入裝了200毫升水的礦泉水瓶中,擰緊瓶蓋,使他們充分反應。1分鐘後,用熱成像儀測試,表面溫度為38攝氏度。大約1分40秒後,礦泉水瓶身逐漸膨脹變形。8分鐘後,礦泉水瓶迅速膨脹變形,像一個充滿氣的氣球。此時,用熱成像儀測試,發現礦泉水瓶身的溫度為98攝氏度,伴隨著「嗤嗤」的聲音,一瞬間,礦泉水瓶被炸出了一個約2釐米的小孔,加熱粉混合液體從小孔中噴出,四處飛濺。隨後,白色的水蒸氣不斷從小孔中冒出,噴射了近2米遠。
「和水是千萬不能直接接觸的。在極端的條件下有可能會導致爆炸。」義烏消防相關負責告訴記者,在汽車等密閉、狹小環境中使用自熱火鍋,要避免接觸明火。自熱火鍋加熱完成後,揭蓋要當心,以免被蒸汽燙傷。因發熱包中含有生石灰,而生石灰屬於航空危險品,乘坐飛機時嚴禁攜帶。使用後的自熱食品垃圾應避免大量堆積或與水直接接觸。
【來源:青年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