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網】應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當地時間11月26日下午乘專機抵達布達佩斯李斯特國際機場。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率內閣部長到機場迎接。此次,李克強將出席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
應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當地時間11月26日下午乘專機抵達布達佩斯李斯特國際機場。李克強將出席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率內閣部長到機場迎接。(圖片來源:中新社)
李克強抵達布達佩斯 出席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訪匈
中新社報導,26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抵達有著「多瑙河明珠」美譽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開啟歐洲之行。
李克強表示,今年適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開展5周年。5年來,「16+1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扎紮實實的項目與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惠及雙方人民,「平等協商、互利互惠、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16+1合作」作為中歐合作的組成部分,不僅助力了中東歐國家自身發展,也促進了歐洲整體的平衡發展,有利於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方願同各方共同回顧5年來我們前行的歷程,規劃未來的藍圖,實現更大的進步。
李克強指出,中匈傳統友誼深厚。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匈兩國即建立了外交關係。60多年來,兩國關係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我期待通過此訪,同匈方共敘友誼,共商合作,豐富中匈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讓中匈友好合作在助力共同發展、造福民眾福祉的道路上煥發新生機,邁上新臺階。
出席「16+1合作」領導人會晤期間,李克強將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同規劃未來合作綱要,見證一批合作文件籤署、會見記者、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第七屆經貿論壇並共同慶祝「16+1合作」成立5周年,還將同與會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訪問匈牙利期間,李克強將同歐爾班總理舉行會談,見證雙方政治、經濟、金融、人文等領域合作文件籤署並共見記者。李克強還將會見匈牙利總統阿戴爾和國會主席格維爾等政要。
李克強歐洲之行:聯動歐亞促「一帶一路」合作
對於李克強此次歐洲之行,分析人士指出,此訪深耕中東歐,聯動歐亞,將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合作。
李克強將於11月26日至29日出席在匈牙利舉行的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此行是中共十九大閉幕後,中國國家領導人對歐洲方向進行的一次重要往訪。
2012年,中國和16個中東歐國家攜手打造了「16+1合作」的跨區域合作平臺,今年正逢「16+1合作」啟動5周年。中方此前指出,此次會晤對推進「16+1合作」深入發展、促進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中國先後同塞爾維亞、波蘭和匈牙利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同捷克成為戰略夥伴。中國與中東歐的雙邊貿易額從2010年的439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587億美元,在同期中歐貿易中佔比不斷提高,先後建成波赫斯坦納裡火電站、貝爾格勒跨多瑙河大橋、波蘭弗羅茨瓦夫城市防洪設施等一大批標誌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三海港區合作」等多個重大倡議向前推進,200多項具體合作舉措不斷落地。分析認為,這標誌著該合作機制已進入成熟期和收穫期。
此次會晤主題為「深化經貿金融合作,促進互利共贏發展」。據中方介紹,會晤期間,李克強總理將出席16+1領導人圓桌會議、第七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開幕式,與16國領導人共同見證籤署「16+1合作」項目協議,並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雙邊會見。會晤結束後將發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發表《布達佩斯會晤成果清單》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5年成果清單》。
緊接著,李克強將訪問匈牙利。匈牙利是中東歐地區重要國家和歐盟成員國,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
匈牙利民族有著「發明家民族」美譽,先後有14位匈籍、匈裔學者獲得諾貝爾獎。原子筆、電話交換機、全息照相等重要發明創造都是匈牙利人的智慧結晶。匈牙利人敢為人先,在布達佩斯建成歐洲大陸第一條地鐵。如今,匈方高度重視「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16+1合作」。
李克強此次訪匈,是中匈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來中國領導人首次訪匈,也是對匈總理歐爾班今年5月訪華的回訪。
訪問期間,李克強總理將出席歡迎儀式、會談、籤字儀式和共見記者等活動,還將會見匈總統阿戴爾和國會主席克韋爾。
據中方介紹,李克強將同匈方領導人就雙邊關係、「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歐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為中匈關係未來發展和深化務實合作提供指引。雙方還計劃籤署涉及戰略對接、經貿、電子商務、金融、產能等領域多個政府間和商業合作協議。
11月30日至12月1日,李克強還將出席在索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與會期間,李克強將出席小範圍會談、大範圍會談、集體合影、籤字儀式等活動,還將與有關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這是今年6月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為正式成員、中國接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後召開的首次總理會。
擴員後的上合組織地域範圍從北極延展至南亞,佔歐亞大陸面積五分之三,人口佔世界近一半,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將超過14.5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五分之一。如今,上合組織不僅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平臺,也連接海上絲綢之路,聯動亞歐兩大市場。
據中方披露的消息,作為擴員後首任輪值主席國,中方將同各方一道,推動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在加強發展戰略對接、互聯互通、產能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方面達成新共識。會議將按慣例籤署並發表《聯合公報》,批准多項決議。
美媒:中國投資讓中東歐各國走到一起 「16+1合作」碩果纍纍
北京參考消息網報導,東歐地區對獲得新投資的樂觀情緒再次高漲。地區國家對即將舉行的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待頗高。「16+1合作」框架在2012年啟動,涵蓋中歐、東歐和東南歐的16個國家。這個地區合作框架讓從波羅的海到巴爾幹半島的情況迥異的國家走到一起。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1月25日刊登題為《中國在中東歐取得了什麼成績?》的文章稱,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組成部分,「16+1合作」是中國經濟和地緣政治抱負的重要一環,是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升級版,目的是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事實上,「16+1合作」成立在「一帶一路」倡議啟動之前。儘管歐洲遭遇經濟危機衝擊,但中東歐國家努力維持了經濟增長,並開始快速擴大與中國之間的貿易。
文章稱,中國人對中東歐的興趣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這是其總體歐洲戰略的一部分,即在歐盟核心國家進行戰略投資,而在邊緣地帶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發展項目。在經濟快速增長的中東歐地區,收購價格較低,對優惠貸款的需求很高,人力資源性價比高,而且對中國投資者的稅費減免力度很大。此外,中東歐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文章稱,普遍受中東歐國家歡迎的「16+1合作」是一個雙邊和多邊框架,主要體現在三個領域:貿易、投資和運輸網絡。經過過去五年高水平的政治和經濟往來後,如今中國和中東歐的貿易和投資關係狀況如何?
文章稱,近幾年來,中國和中東歐的貿易關係得到極大提升,貿易額在2016年達到580億美元,但低於1000億美元的預期目標。事實上,雙方貿易額在首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前就已在快速增長,從2009年至2012年幾乎翻了一番,從320億美元增長到520億美元。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五個地區國家——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與中國的貿易額佔總貿易額的80%。至於該合作框架中的非歐盟國家,例如東南歐一些規模很小、發展滯後的市場,2015年與中國的貿易額為15億美元。
文章認為,相比中國與歐盟的整體貿易規模(每年超過5000億美元),中東歐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佔歐盟進口額的20%和出口額的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