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16+1時間」 看中國如何深耕中東歐

2020-12-16 中國政府網

【歐洲時報網】應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當地時間11月26日下午乘專機抵達布達佩斯李斯特國際機場。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率內閣部長到機場迎接。此次,李克強將出席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

應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當地時間11月26日下午乘專機抵達布達佩斯李斯特國際機場。李克強將出席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率內閣部長到機場迎接。(圖片來源:中新社)

李克強抵達布達佩斯 出席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訪匈

中新社報導,26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抵達有著「多瑙河明珠」美譽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開啟歐洲之行。

李克強表示,今年適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開展5周年。5年來,「16+1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扎紮實實的項目與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惠及雙方人民,「平等協商、互利互惠、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16+1合作」作為中歐合作的組成部分,不僅助力了中東歐國家自身發展,也促進了歐洲整體的平衡發展,有利於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方願同各方共同回顧5年來我們前行的歷程,規劃未來的藍圖,實現更大的進步。

李克強指出,中匈傳統友誼深厚。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匈兩國即建立了外交關係。60多年來,兩國關係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我期待通過此訪,同匈方共敘友誼,共商合作,豐富中匈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讓中匈友好合作在助力共同發展、造福民眾福祉的道路上煥發新生機,邁上新臺階。

出席「16+1合作」領導人會晤期間,李克強將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同規劃未來合作綱要,見證一批合作文件籤署、會見記者、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第七屆經貿論壇並共同慶祝「16+1合作」成立5周年,還將同與會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訪問匈牙利期間,李克強將同歐爾班總理舉行會談,見證雙方政治、經濟、金融、人文等領域合作文件籤署並共見記者。李克強還將會見匈牙利總統阿戴爾和國會主席格維爾等政要。

李克強歐洲之行:聯動歐亞促「一帶一路」合作

對於李克強此次歐洲之行,分析人士指出,此訪深耕中東歐,聯動歐亞,將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合作。

李克強將於11月26日至29日出席在匈牙利舉行的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此行是中共十九大閉幕後,中國國家領導人對歐洲方向進行的一次重要往訪。

2012年,中國和16個中東歐國家攜手打造了「16+1合作」的跨區域合作平臺,今年正逢「16+1合作」啟動5周年。中方此前指出,此次會晤對推進「16+1合作」深入發展、促進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中國先後同塞爾維亞、波蘭和匈牙利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同捷克成為戰略夥伴。中國與中東歐的雙邊貿易額從2010年的439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587億美元,在同期中歐貿易中佔比不斷提高,先後建成波赫斯坦納裡火電站、貝爾格勒跨多瑙河大橋、波蘭弗羅茨瓦夫城市防洪設施等一大批標誌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三海港區合作」等多個重大倡議向前推進,200多項具體合作舉措不斷落地。分析認為,這標誌著該合作機制已進入成熟期和收穫期。

此次會晤主題為「深化經貿金融合作,促進互利共贏發展」。據中方介紹,會晤期間,李克強總理將出席16+1領導人圓桌會議、第七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開幕式,與16國領導人共同見證籤署「16+1合作」項目協議,並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雙邊會見。會晤結束後將發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發表《布達佩斯會晤成果清單》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5年成果清單》。

緊接著,李克強將訪問匈牙利。匈牙利是中東歐地區重要國家和歐盟成員國,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

匈牙利民族有著「發明家民族」美譽,先後有14位匈籍、匈裔學者獲得諾貝爾獎。原子筆、電話交換機、全息照相等重要發明創造都是匈牙利人的智慧結晶。匈牙利人敢為人先,在布達佩斯建成歐洲大陸第一條地鐵。如今,匈方高度重視「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16+1合作」。

李克強此次訪匈,是中匈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來中國領導人首次訪匈,也是對匈總理歐爾班今年5月訪華的回訪。

訪問期間,李克強總理將出席歡迎儀式、會談、籤字儀式和共見記者等活動,還將會見匈總統阿戴爾和國會主席克韋爾。

據中方介紹,李克強將同匈方領導人就雙邊關係、「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歐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為中匈關係未來發展和深化務實合作提供指引。雙方還計劃籤署涉及戰略對接、經貿、電子商務、金融、產能等領域多個政府間和商業合作協議。

11月30日至12月1日,李克強還將出席在索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與會期間,李克強將出席小範圍會談、大範圍會談、集體合影、籤字儀式等活動,還將與有關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這是今年6月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為正式成員、中國接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後召開的首次總理會。

擴員後的上合組織地域範圍從北極延展至南亞,佔歐亞大陸面積五分之三,人口佔世界近一半,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將超過14.5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五分之一。如今,上合組織不僅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平臺,也連接海上絲綢之路,聯動亞歐兩大市場。

據中方披露的消息,作為擴員後首任輪值主席國,中方將同各方一道,推動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在加強發展戰略對接、互聯互通、產能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方面達成新共識。會議將按慣例籤署並發表《聯合公報》,批准多項決議。

美媒:中國投資讓中東歐各國走到一起 「16+1合作」碩果纍纍

北京參考消息網報導,東歐地區對獲得新投資的樂觀情緒再次高漲。地區國家對即將舉行的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待頗高。「16+1合作」框架在2012年啟動,涵蓋中歐、東歐和東南歐的16個國家。這個地區合作框架讓從波羅的海到巴爾幹半島的情況迥異的國家走到一起。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1月25日刊登題為《中國在中東歐取得了什麼成績?》的文章稱,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組成部分,「16+1合作」是中國經濟和地緣政治抱負的重要一環,是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升級版,目的是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事實上,「16+1合作」成立在「一帶一路」倡議啟動之前。儘管歐洲遭遇經濟危機衝擊,但中東歐國家努力維持了經濟增長,並開始快速擴大與中國之間的貿易。

文章稱,中國人對中東歐的興趣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這是其總體歐洲戰略的一部分,即在歐盟核心國家進行戰略投資,而在邊緣地帶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發展項目。在經濟快速增長的中東歐地區,收購價格較低,對優惠貸款的需求很高,人力資源性價比高,而且對中國投資者的稅費減免力度很大。此外,中東歐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文章稱,普遍受中東歐國家歡迎的「16+1合作」是一個雙邊和多邊框架,主要體現在三個領域:貿易、投資和運輸網絡。經過過去五年高水平的政治和經濟往來後,如今中國和中東歐的貿易和投資關係狀況如何?

文章稱,近幾年來,中國和中東歐的貿易關係得到極大提升,貿易額在2016年達到580億美元,但低於1000億美元的預期目標。事實上,雙方貿易額在首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前就已在快速增長,從2009年至2012年幾乎翻了一番,從320億美元增長到520億美元。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五個地區國家——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與中國的貿易額佔總貿易額的80%。至於該合作框架中的非歐盟國家,例如東南歐一些規模很小、發展滯後的市場,2015年與中國的貿易額為15億美元。

文章認為,相比中國與歐盟的整體貿易規模(每年超過5000億美元),中東歐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佔歐盟進口額的20%和出口額的近10%。

相關焦點

  • 從「16+1」到「17+1」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助推互利共贏
    11日,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省州長聯合會工作組會議在遼寧大連舉行。各國代表就如何搭建我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平臺,推進共贏發展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中國-中東歐「16+1」合作機制,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的中東歐16個國家,在2012年建立的合作機制。今年4月,希臘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正式成員,「16+1」升級為「17+1」。
  • 中國-中東歐國家16+1貿易指數在寧波發布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所處的亞洲地區正成為全球經濟強有力的新引擎,中東歐國家是亞歐大陸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歐洲經濟的「新興力量」,隨著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交流的增加,雙方關係不斷深化。2012年4月,在中方倡導下,「16+1合作」在華沙起步,「16+1合作」順應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需求,為雙邊關係及互利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
  • 從中國-中東歐博覽會看寧波國際化水平
    經貿往來  四年前中東歐被誤解為中東  如今中東歐商品很受歡迎  發軔於2012年的「16+1」合作機制,讓遙遠的波羅的海國家拉近了和中國,尤其是寧波的距離。  4年前,斯洛伐克華僑張鵬去上海參加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的時候,是以他在香港註冊的中東歐投資貿易有限公司名義參展的。
  • 中國「擁抱」中東歐 「16+1」對接多個戰略領域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抵達俄羅斯前,李克強訪問了拉脫維亞,並出席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16+1」)。當地時間5日下午,「16+1」會晤後,李克強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集體出席籤字儀式,共同見證「16+1」戰略對接、金融、民航等領域合作文件籤署。
  • 開啟中國-中東歐「16+1合作」新時代
    在「16+1合作」框架中,雙邊合作是基礎、「16+1合作」是平臺,兩者相互依賴、互相補充。在這一平臺上,17國平等協商,互通有無,加強對接,在多邊平臺上互相尋找機遇點。過去五年,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網在擴大,在中東歐的各個次區域合作均取得重要進展。
  • 深化經貿成16+1高頻詞 中東歐與中國「有情有義」
    這一切都預示著,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或進一步推進貿易便利化,推進雙邊貿易持續增長,而受益者不僅是企業,還包括遊客。李克強「16+1 合作」領導人會晤東道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下屆會晤東道國保加利亞總理博裡索夫共同會見記者。(圖片來源:中新社)中東歐「向東看」 5年與中國貿易增13%綜合中新社、新華社報導,在歐盟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中東歐經濟前景也頗為光明。
  •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 1合作」迅猛發展 合作領域擴大
    從中東歐整個地區到中東歐16個國家,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政治、經貿、外交、安全、社會、文化以及對華關係等領域的基本情況和重要事件均有涉及,全面審視了2018年中東歐各國的發展現狀與趨勢。藍皮書指出,2018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 1合作」繼續保持迅猛發展的良好勢頭,呈現高層交往頻繁,合作領域擴大,層次日趨多元,成果逐步顯現的態勢。
  • 從中國-中東歐博覽會看寧波國際化水平
    經貿往來  四年前中東歐被誤解為中東  如今中東歐商品很受歡迎  發軔於2012年的「16+1」合作機制,讓遙遠的波羅的海國家拉近了和中國,尤其是寧波的距離。  4年前,斯洛伐克華僑張鵬去上海參加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的時候,是以他在香港註冊的中東歐投資貿易有限公司名義參展的。
  • 「1+6」定調中國與中東歐合作
    捷克國內對維繫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16+1」會晤機制的熱盼與「一帶一路」的期望,只是眾多中東歐國家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中東歐國家整體經濟呈增長態勢,發展潛力巨大。自2012年4月,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首次會晤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後,中國同16國貿易額顯著增長。2013年第二次領導人會晤籤署的《布加勒斯特綱要》確立的38項合作領域,已有80%的項目付諸實施。
  •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16+1」合作績效發布,寧波排名第一
    中國和16個中東歐國家「16+1」的合作機制實施以來,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寧波成為和中東歐國家合作水平最突出的中國城市,天津北京也處於領先位置。2019年6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17+1」智庫網絡首次發布2018年度地方參與「17+1合作」績效評估指數及城市排名,公布上述結論。
  • 保加利亞學者:「16+1」機制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全面合作帶來機遇
    扎哈利耶夫教授表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由中國提出,這一機制已經證明了其極高的效率,同時也帶來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進行全面合作發展的良機。在過去幾年間,與其它中東歐國家相比,保加利亞與中國的關係,特別是經濟關係,相對滯後。然而在去年,保加利亞似乎對此有所觸動。
  • 深化經貿合作 中東歐首個16+1示範區在寧波啟動
    各方就深化「一帶一路」和「16+1合作」框架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投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金融、電子商務、中小企業合作等重點議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會議一致通過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電子商務合作倡議》、《中國—中東歐國家服務貿易合作倡議》,決定建立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官員研討交流機制,並宣布在寧波正式啟動建立首個16+1經貿合作示範區。
  • 外媒:中國拉攏中東歐國家令歐盟不安
    在與來自中東歐16國的總理開會時,李克強宣布成立一隻新基金,承諾為該地區注入100億歐元新資本,這是突顯中國戰略興趣的最新跡象。這隻新基金是由中方倡議成立的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設立,據悉,該公司發起設立的中國—中東歐基金規模將達100億歐元,計劃撬動項目信貸資金500億歐元。
  • 中國-中東歐16+1活動 與匈牙利籤署「一帶一路」高通量寬帶衛星...
    在中東歐16+1國家首腦會晤期間,我國與匈牙利政府達成共建「一帶一路」高通量寬帶衛星系統以及「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的合作協議。2017年11月27日,中國 - 中東歐「16+1」活動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受匈牙利政府邀請,北京星空年代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佘章樹先生出席了此次活動,與匈牙利國家發展部部長Miklós Seszták先生籤訂了共建「一帶一路」高通量寬帶衛星系統及「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的合作協議,星空年代將在匈牙利政府的協助下申請衛星運營牌照及軌位。
  • 「中國-中東歐青年記者圓桌會議」在京舉行
    原標題:「中國-中東歐青年記者圓桌會議」在京舉行   由全國青聯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中國-中東歐青年記者圓桌會議」9月2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波蘭、捷克、克羅埃西亞等中東歐16國及中國的青年記者代表近60人齊聚一堂,探討如何發揮媒體的作用和力量,助力「16+1」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   全國青聯有關負責人在致辭中指出,中國與中東歐的交往在最近5~10年逐步進入黃金期,但公眾對對方國家的文化、歷史、國情並不熟悉,還有無數值得互相探索和體驗的領域。
  • 李克強以十七孔橋妙喻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16」合作
    央廣網北京1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當地時間18號上午,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多瑙河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共同出席 澤蒙博爾察大橋 竣工儀式並致辭。這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承建的第一個大橋項目,也是貝爾格勒橫跨多瑙河的第二座大橋。
  •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前景如何?
    2020年3月,應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請求,中國派醫療專家隊赴塞幫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在機場受到武契奇碰肘迎接的最高禮遇,這使中塞關係迅速升溫,塞爾維亞成了中國「老鐵」。其實,不僅塞爾維亞,像波蘭、匈牙利這些中東歐國家同中國關係也十分友好,在農業、科技、金融、交通等方面有著廣泛合作。今天我們簡要談談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農業貿易情況。中東歐國家有哪些?
  •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全文)
    鑑於今年適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以下簡稱「16+1合作」)啟動五周年,與會各方共同回顧了合作5年來走過的歷程(從2012年華沙會晤、2013年布加勒斯特會晤、2014年貝爾格勒會晤、2015年蘇州會晤、2016年裡加會晤到2017年布達佩斯會晤)及《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落實情況,一致認為「16+1合作」在政治、經貿、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人文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和豐碩成果。
  • 中東歐16國的差異性對「16+1」合作是優勢不是問題
    11月5日,對拉脫維亞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出席在裡加舉行的第五次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簡稱「16+1合作」,是中國與中東歐16國之間建立的合作機制。在裡加舉行的本屆峰會,將是「16+1合作」啟動5年來,中國—中東歐領導人峰會首次在波羅的海國家召開。
  • 李克強揭牌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公司:
    歷時一年,由中方倡議成立的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式落地:當地時間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拉脫維亞首都裡加與拉脫維亞總理庫欽斯基斯共同為其揭牌。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作為發起方,將牽頭設立中東歐基金等市場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