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2月25日訊(記者 牛荷)上市十年的瑞康醫藥(SZ:002589)業績遭遇「滑鐵盧」,2019年預虧10億收關注函。日前,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下發《關於對瑞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要求其對商譽減值22億合理性進行說明。
資料顯示,瑞康醫藥成立於2004年9月21日,註冊資金15億元,2011年6月在深圳A股上市,是一家向全國醫療機構直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同時提供醫療信息化、院內物流及醫院後勤服務的綜合醫療服務商。
瑞康醫藥2019年度業績預報顯示,營收353.33億元,同比增長4.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21億元,同比減少231.06%。對於業績下滑,瑞康醫藥稱,主要原因為公司對報告期內所有子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了全面估計,雖多數子公司實現盈利,但業績沒有完全達到預期,基于謹慎性原則,2019年度預計對90餘個資產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約22.4億元等。
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8年,公司收購併表合計約達167家,但是這些併購企業的質量普遍不高。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瑞康醫藥併購的大部分子公司都是規模比較小的區域醫藥流通企業,在三年對賭期之中,因為有巨額股權支付價款分期支付,區域合伙人有著很強的動力去完成對賭業績指標,隨著瑞康醫藥對併購子公司的業績依賴越來越明顯,對賭期過後,併購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很有可能要下滑。
對此,瑞康醫藥董秘辦工作人員在回覆中國網財經時則表示,瑞康醫藥收購的很多企業並未虧損,相應的利潤有在增加,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說法。「不過一些子公司的業績未達到對賭協議的預期值,存在一些商譽減值。」這位工作人員稱,2019年未完成業績預期的子公司目前還未審計出來,目前只是發布了業績快報,具體的細節問題可以關注公司今年4月21日將披露的2019年年報。
值得一提的是,在瑞康醫藥持續併購期間,銷售、管理、財務三項費用逐步攀升。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至2018年期間,公司的上述三項費用均處於快速增長狀態。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增速始終超40%;財務費用在2017年和2018年增長迅猛,2018年財務費用增長率超200%。
年報顯示,這3年期間,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為9.32億元、15.05億元、21.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8.08%、61.51%、43.80%;管理費用分別為4.26億元、8.57億元、13.8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8.88%、101.48%、61.97%;財務費用分別為0.84億元、2.35億元、7.0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06%、178.86%、202.06%。
對於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連年攀升的問題,瑞康醫藥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近兩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確實比較高,基於這兩年國家的經濟形勢,公司的財務費用支出也比較高。「比如,前兩年公司定增、貸款的利息都比較低,而目前相應的開支都比較高。」
不過,就在公司面臨高達22.4億元的計提商譽減值時,瑞康醫藥仍宣布擬為全資及控股子公司提供總額度不超過12.15 億元的擔保金額。據記者統計,此次被擔保的子公司包括太原維康鴻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凱惠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瑞康醫藥(山東)有限公司等30家企業,所獲瑞康醫藥提供的擔保金額從0.1億元至6.3億元不等。
記者注意到,被擔保的30家子公司經營範圍大多為藥品、醫療器械銷售和配送。上述30家子公司2018年的資產總額在0.19億元至20.10億元不等,負債總額範圍在0.069億元至17.12億元不等;2019年1月至9月的資產總額在0.19億元至28.57億元不等,負債總額範圍在0.06億元至20.38億元不等。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統計,在被擔保的30家企業中,超過25家企業在2018年和2019年1月至9月期間的資產負債率在40%以上,其中超過半數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