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遷徙之旅:一場沒有硝煙的鳥類「獵殺」之路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候鳥遷徙之旅:一場沒有硝煙的鳥類「獵殺」之路

  屢禁不絕的非法捕撈導致鳥類食物不斷減少。

  黑臉琵鷺。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週遊

  今年冬天,候鳥的遷徙之旅顯得異常坎坷,從北到南,一路都是壞消息。

  白鸛在天津被毒殺,上海東灘溼地大面積乾涸,江西、湖南、粵西等地候鳥被成群捕殺,而在南海之濱的深圳,猖獗了一整年的非法捕撈也使得深圳灣——這塊候鳥遷徙的「加油站」面臨食物緊缺。而食物緊缺之外,非法捕撈對水鳥覓食所造成的幹擾也不容小覷。

  據深圳市觀鳥協會數據,今年11月11日在深圳灣沿岸4個觀測點觀測到的鳥類總數不足7000隻,不敵去年同期一半,其中僅鴴鷸類就下降約7000隻左右;而本月的觀測數據雖然尚未出爐,但有觀測者透露,雁鴨類也出現了明顯下降,在個別觀測點,甚至久久看不到一隻。

  顯然,候鳥銳減的現狀正在給深圳灣觀鳥天堂的盛名蒙上汙塵,但是,對於南遷的候鳥來說,相比於粵瓊沿海硝煙點點的獵殺,已非淨土的深圳灣或許仍是一個不算最壞的次優選擇。

  如何把次優變最優,將深圳灣真正打造成為「美麗中國」、生態和諧的廣東註腳,這不僅需要漁政、公安等部門繼續聯合執法,禁絕非法捕撈,更需要地方政府深刻認識深圳灣生態完整之於深圳的意義,並在發展中予以落實。

  遷徙路上的「加油站」

  深圳灣,在國際鳥類學家眼裡,它是東半球東亞到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線上重要的國際中轉站,而在深圳市觀鳥協會副會長邢東耀眼裡,用「加油站」來概括深圳灣之於候鳥的意義,可能更為合適。

  「深圳灣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邢東耀告訴記者,深圳灣基本上處在大陸海岸線的最南端,每年秋冬季節成千上萬的越冬候鳥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南飛來,在經過長途飛行後,一定要在深圳灣飽餐一頓,才能應付隨後跨越南海的飛行,而深圳灣恰好能為候鳥提供充足的食物。

  深圳市經信委海洋經濟發展處處長甘偉明告訴記者,深圳灣地處珠江口東岸,鹹淡水交匯,又有深圳福田、香港米埔兩大紅樹林保護區,密布岸邊的紅樹林盤根錯節,非常適合魚類回流產卵,因此深圳灣還是珠三角重要的幼魚幼蝦保護區,包括鱸魚科、鯛魚科等都在這裡產卵繁殖。另外,深圳灣的大片淺灘也非常適合招潮蟹、青口、蟶子、沙蟲等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的生長,而這些全都在鳥類的食譜裡。

  正是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食物,深圳灣才成為南來北往的候鳥代代不變的落腳之地,並通過漫長的歷史鐫入它們的族群記憶。深圳市觀鳥協會觀測員田穗興告訴記者,深圳灣的越冬候鳥種類非常豐富,包括鴴鷸類、雁鴨類、鷗類、鸕鷀類、鷺類等,其中雁鴨類的數量最為龐大,常見的有針尾鴨、琵嘴鴨等。

  如此豐富的候鳥種群,無怪乎曾出現遮天蔽日的勝景。相比僅有9年觀測史的深圳市觀鳥協會,成立於1957年的香港觀鳥會有著更為豐富久遠的數據。香港觀測員餘日東告訴記者,在2003年深圳拆除邊防線鐵絲網以前,少人打擾的深圳灣,尤其是在一河之隔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這裡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候鳥落地,而深圳福田一側,因為落潮時會露出大片灘涂,更宜候鳥覓食,因此每到傍晚落潮時,都會出現候鳥集中覓食的壯觀景象。

相關焦點

  • ...正是候鳥北遷時――候鳥遷徙之路「危機四伏」,亟需大家一起...
    候鳥遷徙之路「危機四伏」「看見普通秋沙鴨在滹沱河景區棲息覓食,就到了欣賞候鳥的季節,我們這些愛鳥的人,最喜歡來這裡了。」近日,北遷候鳥飛到石家莊滹沱河景區棲息覓食,其中包括普通秋沙鴨、綠頭鴨、綠翅鴨、紅嘴鷗等野生鳥類,引來了很多市民駐足欣賞。
  • 候鳥遷徙,一場生命的旅程(視頻)
    在數百年熟悉的遷徙通道中,鳥兒們以追逐生命的旅程揭開了春天最美的畫卷。對於鳥類,這些唯美的遷徙圖景背後其實是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旅程。年復一年,無數的鳥兒因為暴風雨的襲擊而隕落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或因精疲力竭跌落翻滾的海洋深處;或因饑寒交迫和非法獵殺,生命驟然消逝……鳥類為何要義無反顧地遷徙?
  • 候鳥遷徙之路亟待保駕護航
    每逢候鳥遷徙季節,「圍網捕鳥」現象都令人有揪心之痛。據新華社報導,因為地處世界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大通道,京津冀地區境內的沿海地區、內陸溼地和燕山—太行山山脈,成為候鳥重要停歇地和集中活動區域。儘管今年初多部門出臺措施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但利用捕鳥網等工具非法獵捕後販賣野生鳥類行為仍十分猖獗。
  • 東方時評丨「美麗中國」應給候鳥遷徙保駕護航
    然而,記者近日在河北、北京等地採訪發現,正值候鳥遷徙季節,獵捕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非法交易活躍。(11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候鳥已開始翩翩南飛。 隨著美麗中國建設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候鳥生存的危機,但這遠遠不夠。因為,面對當前正值候鳥遷徙高峰期,在漫長的遷徙途中,許多候鳥除了要經受大自然的考驗,還面臨著人類的陷阱。因為受利益驅動,不法分子對南遷候鳥大肆捕殺之風不斷上演。這不,近日媒體記者走訪發現,利用捕鳥網等工具非法獵捕後販賣野生鳥類行為仍十分猖獗。
  • "圍網捕鳥"令人揪心 候鳥遷徙之路亟待護航
    每逢候鳥遷徙季節,「圍網捕鳥」現象都令人有揪心之痛。據新華社報導,因為地處世界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大通道,京津冀地區境內的沿海地區、內陸溼地和燕山—太行山山脈,成為候鳥重要停歇地和集中活動區域。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馬朝紅說,鳥類遷徙前,需要大量的食物保證,因為遷移的能量消耗依賴於體內以脂肪形式儲存的能量。特別是飛越沙漠和海洋的遷徙鳥類,由於途中沒有補充食物的地方,必須不停地飛,到了遷徙目的地,候鳥體重會減輕不少。  並不是所有的候鳥都是白天遷徙。馬朝紅說,猛禽的天敵少,所以往往在白天趕路。而一些體型較小的鳥類,為了避開猛禽這些天敵,往往需要趕夜路。
  • 鳥類遷徙路上的「加油站」——上海崇明東灘重建之路
    新華社上海4月23日電 鳥類遷徙路上的「加油站」——上海崇明東灘重建之路新華社記者杜康4月份,上海崇明東灘溼地植物返青,蘆葦又拔高了一節。大批大濱鷸從澳大利亞飛過來,在這裡停留休整幾天後,動身繼續飛向西伯利亞。崇明東灘溼地,這一亞太地區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又煥發了生機。
  • 候鳥遷徙:誰說是場想飛就飛的「旅行」?
    在古北區(以亞歐大陸為主的動物地理分區)陸地繁殖的589種鳥類中有40%的種類,總共大約50億隻鳥,每年要飛到南方去越冬,這還不包括在本區內遷徙的鳥類。在加拿大繁殖的雀形目鳥類有160種,其中120種進行遷徙,佔75%。圖片來源於pixabay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就被稱為候鳥。候鳥可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兩種。
  • 抓只麻雀可判三年,真能管住「遷徙絕途」的獵殺嗎?
    記者從洛陽市林業局獲悉,2014年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是河南省鳥類禁獵期,在此期間禁止狩獵河南省內所有野生鳥類。這是河南省林業廳為保護生物多樣性,首次發布鳥類禁獵通告。也就是說,在這5年內,抓麻雀也不允許。按照規定可以被判處3年以下徒刑的。
  • 誰斬斷了候鳥的遷徙路線
    眼下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但是遷徙的旅途卻危機重重。佔到候鳥數量60.7%的「三有」保護動物,目前正面臨著生存的威脅。被視為候鳥遷徙的「咽喉地帶」的溼地,如今已被風電、機場、港口建設等項目緊緊「扼住」。一個蒙語裡「有天鵝的湖」——內蒙古洪圖淖爾湖,2016年冬季的某一天之後,那裡再也看不到一隻天鵝的蹤影。
  • 遂川千年鳥道,鳥類南北遷徙黃金通道
    由於時代久遠,特別是最近10多年沒有被使用,石牆、石洞長滿青苔,這些石坑就是當地山民們以前用來捕捉候鳥的「網場」。但是,隨著當地林業部門關於鳥類保護的大力宣傳和人們保護意識的提高,這些「網場」早已變成了歷史。        秋季打鳥作為當地山民的一個古老習俗,已經延續了上千年。這裡有「春不打鳥,夏不幹塘」的說法。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馬朝紅說,鳥類遷徙前,需要大量的食物保證,因為遷移的能量消耗依賴於體內以脂肪形式儲存的能量。特別是飛越沙漠和海洋的遷徙鳥類,由於途中沒有補充食物的地方,必須不停地飛,到了遷徙目的地,候鳥體重會減輕不少。  並不是所有的候鳥都是白天遷徙。馬朝紅說,猛禽的天敵少,所以往往在白天趕路。而一些體型較小的鳥類,為了避開猛禽這些天敵,往往需要趕夜路。
  • 北京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共監測上百萬隻鳥類
    記者5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目前北京已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期,截至2月底,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鳥類上百萬隻,較去年同期增加30多萬隻。今春,北京的候鳥遷徙時間相對較早。在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監測人員2月下旬就監測到大天鵝、灰鶴、豆雁、赤麻鴨、綠頭鴨等前來栖息,其中灰鶴數量達上千隻。
  • 候鳥遷徙季,西藏自治區林草局加強監控管理和巡護力度
    候鳥遷徙季,時有鳥類受傷,為應對這類情況,我區各市(地)均建立了野生動物救護站。以林芝市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為例,自2007年成立以來,13年間累計救護野生動物1248頭(只),其中,野放623頭(只)。救護成功率達50%。近3年來,救護候鳥34隻。
  • 候鳥遷徙只是怕冷?生命奇蹟背後藏著自然的秘密!
    冬季是觀察候鳥的好時機,全球數以百萬隻候鳥陸續開啟了遷徙之旅。
  • 雲南新平森警嚴守哀牢山千年鳥道 保護候鳥遷徙
    新平境內哀牢山自然保護區面積14275公頃,與之相連的哀牢山縣級自然保護區面積9744公頃,縱貫7個鄉鎮30個行政村,是世界同緯度地帶亞熱帶中山溼性常綠闊葉林保存面積最大、最原始和最完整的區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為各種野生動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重要的棲息之地。哀牢山是中國候鳥遷徙西線的重要通道,有鳥類430種,佔雲南鳥類記錄總種數903種的47.62%。
  • 在興凱湖與遷徙的鳥類來一次美麗的邂逅——為什麼鳥要遷徙呢?科普...
    來興凱湖 與遷徙的鳥類來一次美麗的邂逅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凱湖溼地是東北亞最大的候鳥遷徙通道,春季候鳥遷徙期高峰時日過往量達17萬隻。
  • 【候鳥遷徙】萬裡長空結對行,青山綠水寄衷情
    「候鳥遷徙季」。(視頻提供 劉豔榮)大雁北歸的時節,大楊樹鎮的大小水域、湖泊迎來了萬隻候鳥,轄區群眾無不感嘆今年雁陣數量空前之多、場面之勝,候鳥種類也比往年更為豐富,特別是天鵝、棕頭鷗的出現,昭示著大楊樹地區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更多的候鳥選擇這裡作為遷徙路線。
  •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
    冬候鳥是與夏候鳥相對而言的,它們冬季在某個地區生活,春季飛到較遠而且較冷的地區繁殖,秋季又會飛回原地區。如野鴨、燕子、大雁就是中國的冬候鳥。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transient)。
  • 盜獵者下載鳥叫聲誘捕鳥兒 候鳥遷徒之路越發艱難
    然而,隨著生態環境的改變,瘋狂的盜獵殺戮,候鳥的身影漸漸稀少,候鳥的遷徙之路越來越難  研究  13個監測點覆蓋保護區  周丕寧是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學研究科的負責人。從2007年開始,他整天拿著相機進山對保護區內的鳥類進行拍攝,從一名「門外漢」變成了「認鳥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