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美國的農夫市場不止賣菜,還有各種新鮮好玩的小項目

2021-01-09 葫蘆有話說

其實說到菜市場,我跟菜場還真是挺有緣的,小時候我們家旁邊就是菜市場,那時候我還可能就三四歲,我媽就給我錢,讓我去那買菜,然後認識一群大爺大媽的擱那兒買菜那天一看小孩挺逗就記住我了。後來我讀高中了,我媽在去那菜市場,還有人問你們家孩子沒來這還認識我!所以所以倒是也挺逗的,我跟菜場還挺有緣。後來我去香港玩,也是隨便定了個酒店,就沒想到那酒店底下也有一菜市場。就是每次每天玩完了,不管去去迪士尼也好,去哪玩完了路過那菜市場,都能看見好多菲傭跟那買菜,我也跟那站著,看看他們當地賣魚什麼的,這個香港的菜場什麼樣,賣菜的價格什麼的,聽著大家討價還價也是這城市的一景。來了美國以後,大家買菜都是去超市,以前住在村裡也沒有什麼人就是有時候能看到,這個周周日能看到很多人就很有興趣,就發現這叫農夫市場,就是人家當地的農民,種的東西或者自己家的蜂蜜,或者自己家做的蛋糕跑著賣。

我就很有興趣,也是去了不少還是就是給大家聊一聊這個。由於我對這個菜的價格實在是不敏感,所以我很好奇這種地兒是便宜還是貴,然後也沒那麼明白。但是每次去不同的這種農夫市場,一般都有個這種賣藝的車,一個老頭坐那彈個吉他,放著幾張CD,我一般還都買一點,有的是這個不花錢,給他放個五塊也好,放個兩塊也好,你都可以拿個cd走。他有個什麼小樂隊,拉大提琴都是跟著要錢,什麼人都有,這個也是各種的這個農夫市場一個特色。一般都是在周日的早晨,雖然很多人會去教堂禮拜什麼的,但是之後還都會來這個農夫市場逛一下。畢竟人家自己家種的蘋果什麼自己種的黃瓜什麼的還是新鮮一點。

講個加州的農夫市場,加州是一個非常多移民的地方,那比如你去那個三番,你一下飛機,你看這怎麼到處都是這個中國字,坐公交車都會有一遍這個粵語播報,這就是非常多移民的一個城市一個地兒,所以它那個市場也是包括咱們一般吃不著的這個韭菜。當時我在美國是有一個house美,他們家有他們家自己買了一個牧場,就問我們家這個後院你們想種點什麼,我當時就說你給我們種點韭菜行不行?其實我在國內是不吃韭菜的,他來到這兒什麼吃不著,想吃什麼,然後他也沒種,但是這種加州的這種農夫市場就會有中國人在賣這個上海小青菜,絲瓜白蘿蔔,這都是你在別的地方買不著的東西。反而都會有一些人在中國說到這個華人的華人的這個賣東西,我還得再說一句,在芝加哥有一個市場,也是每周日,但也不算一個很大的市場,就是街邊。

很多比如說來這探親的老太太沒事幹就種點菜,第一件事都會開開闢一塊地種菜,然後種太多了,吃不完怎麼辦?就跑著賣,一堆一塊錢就其實也是認識人的一個方式,老頭老太太沒事幹,挺好玩的。就是每次去看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很多蔬菜我也不認識,但是他都會讓你嘗一嘗。比如說草莓。藍莓你都可以邊邊長,然後你買。然後麵包什麼的都非常新鮮,但說實話這口味沒有什麼後付的,但是就圖個新鮮,然後再好一點的那種fastcat,就會有一些酒在旁邊,你在那買杯酒,看著大家熱熱鬧鬧的,也是很好玩。有一次我跟他們聊,就是我就到哪都願意跟人聊天,有一個有一個我忘記他是從哪來了,每個周周日的早晨3點半就要出發,然後開過來,然後就為了掙這點錢,其實也真是很不容易。但是還是鼓勵大家如果在美國旅遊或者上學的時候,周日可以去這種fans market去看一看,嘗一嘗當地的小吃什麼的,它都會有很多自己家做的,雖然不管口味怎麼樣,但是也是支持他們一下。

相關焦點

  • 食在當地,食在當季——美國農夫市場的「復活」
    新華網洛杉磯8月3日電(記者薛穎)農民擺攤賣菜,市民趕集買菜,這種在現代西方商業化市場經濟衝擊下本已衰落的傳統銷售方式,近年來在美國逐漸回歸,而且成為一種日益受追捧的「綠色」時尚。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1994年,全美各地只有1755個「農夫市場」,這一數字到2013年增加到8144個,而且這一兩年還在不斷增加。  通過在網上搜索,記者發現洛杉磯附近就有五六個農夫市場,規模大的有上百個攤位,規模小的有二三十個攤位,通常周三、周六或周日開張。農民們集中在這裡擺攤賣水果、蔬菜、麵包、奶酪等自己種植和加工的食品。
  • 逛一逛美國的農夫市場
    據記者觀察,農夫市場上的農產品都是明碼標價,由於少機械化、產量小、人工費高,大多數農產品價格並不便宜,甚至比有機超市裡還要貴,但仍吸引了不少顧客。  農夫市場遍布美國各州,近年來數量迅速增長,從1994年不足2000個,目前已增加到在美國農業部農夫市場名錄中登記的超過8700個。農夫市場一般在特定時間段開放,大多數市場只在春季、夏季和初秋開放。
  • 卡爾加裡農夫市場對新鮮食材的堅持
    卡爾加裡農夫市場(Calgary Famers』 Market)是遊客最接地氣的地方之一。到了這個集市與當地的農產供應商聊聊食材的種植或養殖的方法,這裡的供應商幾乎都是農夫自家人的農地自產自銷。今天,讓小艾帶你開啟一場集市之旅,體會都市裡濃鬱的鄉村風情和富於特色的購物環境,感受當地人最真實的生活,最淳樸的微笑。
  • 買菜不去大超市 「農夫市場」走俏美國
    原標題:買菜不去大超市 「農夫市場」走俏美國人們對於新鮮健康食材的要求,讓在現代商品經濟中一度沒落的「農夫集市」憑藉著獨特的鄉土氣息在美國強勢回歸,成為一種頗受追捧的綠色時尚。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1994年,全美各地只有1755個「農夫市場」,而到2013年,這一數字增加到了8144個,而且這一兩年還在不斷增加。
  • 洛杉磯的傳奇標誌:農夫市場
    到了經濟大蕭條時期,在美國中部城市進行的大規模鑽油活動被嚴令禁止,所以在1934年有兩位窮極思變的企業家以收取少量租金,邀請當地農民臨時在這裡擺攤向公眾售賣卡車上新鮮的商品食物,很快這裡便打響了名氣,為了滿足農民們的需求,許多固定商鋪被建起來了。歲月流淌,許多名人都曾來到過這裡,如美國總統艾森豪 (President Dwight D.
  • 三沙印象:有古老傳承有臺灣商品,有新鮮魚蝦還有那些賣菜老人
    到達福建後我先到莆田,然後來到位於霞浦縣的三沙,一早上當地朋友帶我去看海鮮市場。三沙是一個鎮,臨海靠山,土地非常少,但這裡海產品豐富,漁民除了可以出海打漁,還有大面積的灘涂可以養殖,所以海鮮市場也很豐富,這個市場就位於鎮中心主幹道上,一問就知道,而每天早上天不亮漁民們打漁回來就拿到這裡出售了。
  • 新鮮!這所幼兒園的小朋友竟然「擺攤賣菜」
    幼兒園的小朋友竟然擺攤賣菜?聽起來真新鮮。這事就發生在僧固鄉惠民社區幼兒園,到底咋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阿姨,買我們的油麥菜吧,這是我們自己種的,沒有打農藥,是綠色有機蔬菜。」一聲聲清脆的吆喝聲讓孩子們瞬間變成了「小小菜販」,原來這是僧固鄉惠民社區幼兒園開展的「萌娃當家蔬菜超市」課堂實踐活動。11月26日上午,孩子們就開始採摘蔬菜、分捆蔬菜,還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做好了生態課程賣菜計劃調查表與萌寶賣菜統計表,小朋友們還集體討論賣菜的定價、人員分工、活動海報、分組名稱。
  • 盤點溫哥華農夫市場,讓你買到最新鮮果蔬!
    感受溫哥華最接地氣的地方 " 隨著BC 省進入疫情重啟第三階段,溫哥華很多農夫市場也都對外開放啦,快趁著溫哥華還在夏天,快去身邊農夫市場看看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溫哥華以及周邊的農夫市場,看看最新鮮的瓜果蔬菜都在哪可以買到!
  • 奧克蘭九大農夫市場,挨個列出來給你~
    我們就在家裡生了壁爐,泡壺茶,寫微信文章。突然有點羨慕正在清涼避暑的國內的朋友。在紐西蘭溫暖的夏天,我最嚮往的周末活動就是去逛周末農夫市場。新鮮的蔬菜水果從農夫的地裡採上來,直接就拿到市場上來賣了。各式蔬菜水果還有雞蛋,沒有超市裡面賣的樣貌好,也沒有經過統一的拋光(整容),所以顏色大小形狀各異。但是天然的才是最好的,不做作,不假裝(沒有任何的化學成分,哈哈)!
  • 到洛杉磯農夫市場紅紅火火過大年
    2月17日,在美國洛杉磯農夫市場,一位母親和孩子一起做燈籠。    2019年2月17日,美國洛杉磯的農夫市場上熱鬧的中國農曆新年氛圍吸引了眾多當地民眾和遊客。有85年歷史的農夫市場和鄰近的格羅夫購物中心共同舉辦了第三屆中國農曆新年慶祝活動。 新華社記者李穎攝    新華社洛杉磯2月17日電通訊:到洛杉磯農夫市場紅紅火火過大年    新華社記者高山 譚晶晶    吉爾摩大道上金龍搖曳、錦獅歡騰;市場廣場鐘樓下琵琶聲聲、古箏悠揚。17日,美國洛杉磯的農夫市場上熱鬧的中國農曆新年氛圍吸引了眾多當地民眾和遊客。
  • 日報:冬季溫哥華農夫市場周末開幕;加航在美國面對潛在集體訴訟
    冬季溫哥華農夫市場周末開幕 主辦方表示,一方面雜貨銷售屬於「必需」行業,另一方面在戶外病毒傳播的機率比室內小很多。 位於溫市女王公園附近的懷麗園冬季農夫市場(Riley Park Winter Farmers Market)於周六拉開帷幕。主辦方用繩子和隔離墩將場地分為四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工作人員維持秩序及控制人數,一些區域的入口處還排起了等候入場的人龍。
  • 美版「早市」獲青睞 農夫市場華人多自營自銷(圖)
    美版「早市」獲青睞 農夫市場華人多自營自銷(圖)     Chia Lo主打的新鮮茴香(美國《世界日報》/駱舒嫻攝影)   中新網5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已經營近30年、擁有40多個攤位的阿罕布拉農夫市場,每周日清早8時半在緊鄰Main街商區以南的Monterey街與Bay State街交匯處開市,吸引眾多華人顧客來買菜逛「早市」。除了最大看點新鮮蔬果,這兩個市場也各有特色。
  • 生態農夫來到家門口
    70後的常天樂曾是《中國日報》的財經記者,辭職後經歷了赴寮國支教、500強外企白領、留學美國之後,成了一名幫助中小農戶賣菜的「農婦」。  伴隨更多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加入,市集活動也日趨常規化,不止銷售農產品,也開展農場拜訪、分享會、自然體驗等。
  • 農夫山泉自熱咖啡上線,「一鳴真鮮奶吧」母公司上市!
    1農夫山泉自熱咖啡上線農夫山泉,向來都是純淨水這個領域的佼佼者,在穩坐前排的同時一直都不忘跨界,旗下還有各種讓人意外的飲品,比如去年農夫山泉就推出了一款碳酸咖啡。大概是瑞幸的浪潮讓很多做飲品的大佬都看到了咖啡市場的潛力,紛紛插足,農夫山泉推出的碳酸咖啡飲料名曰:炭仌(bing),在市場上反響也挺不錯的。而近日,最近農夫山泉又上新了一款自熱咖啡。據悉,這款自熱產品是在原有的小瓶裝即飲咖啡「炭仌咖啡」的基礎上增添了自熱杯,並配備有自熱袋。
  • 14歲賣菜少年火了!稱「幫父母賣菜比出去旅遊有意義……」
    早在他5歲時,就跟著父母在七裡堡蔬菜批發市場賣菜。風裡來雨裡去的辛苦生活,讓這名小小少年更加體諒父母的不易,只要是節假日休息,王龍澤都會到菜市場幫父母看攤賣菜,還在家包攬了一切家務。2014年,年僅9歲的王龍澤獲得了「歷城區十佳優秀小孝星」。
  • 杭州宋城妙趣多,項目新鮮好玩,代入感十足
    不管大家有沒有去過這裡,對這裡的了解有多少,接下來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宋城,裡面非常的新鮮好玩,相信只要去過的人都會收穫快樂的。宋城那有好玩的項目非常的多,比如裡面有一些大型的歌舞。不過這種歌舞並不是用傳統的形式進行演繹的,而是利用先進的科技造成的觀影效果,將故事巧妙的呈現出來。而且不管是在人物還是道具的呈現上都是很寫實的,能夠讓人們最直觀的受到衝擊。
  • 除了各種好玩遊戲,還有草地美食節
    在焦作太行山南麓,山陽區中星街道上馬村盧亮溝入山口,"焦作北山生態環境保護區"的牌子高高掛起,許多人都知道這裡自然風光優美、又有很多好玩的設施,但卻很少人知道,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工業廢墟。據當地村民介紹,山溝裡原來有一家佔地60多畝的採石場,盧亮溝的村民世世代代"靠山吃山",人們的收入大多來源於礦山開採。但隨著環境的惡化,前兩年焦作開展了北山治理行動,並根據當地特色打造出了現在我們見到的盧亮溝智能共享戶外出發營項目。
  • 賣菜大姐說出大實話,原來一直誤解了
    賣菜大姐說出大實話,原來一直誤解了蒜是我們廚房最常見的一樣作料,我們在炒菜的時候都是會用到它的,或者是把它當成蘸醬菜一樣食用,味道還是不錯的,還有殺菌的效果,就是有一點,它的味道有點重,要是吃多了,很容易形成口臭,我們在買蒜的時候通常都是多買點,這樣可以多吃幾天,就不用總買的。
  • 線上賣菜,真是一本萬利嗎
    時間一久,買菜的人也與菜販也成了熟人,預留好新鮮的蔬菜,聊一下家常,不亦樂乎。九十多歲的鄰居還堅持到菜市場買菜,她說買買菜、聊聊天,就不會與社會脫節。菜市場還有無與倫比的體驗。能親手摸到各種蔬菜,親身感知蔬菜的新鮮度,這無論如何都是圖片與視頻無法給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