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一逛美國的農夫市場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農夫市場上的農產品種類雖不如超市裡豐富,但大多都通過了有機認證,安全、新鮮,不少賣肉的攤位備有冷凍櫃,保證肉類不變質。

《環球》雜誌記者/金悅磊

  每逢周六,離《環球》雜誌記者在美國阿靈頓住所不遠的市政廳廣場就變身為「農夫市場」。農民集中在這裡擺攤,從早上8點一直持續到中午時分,類似國內的街邊早市。顧客絡繹不絕,不難看出,農夫市場對當地居民相當有吸引力。

為了新鮮健康的食材

  農夫市場賣的東西以本地種植、製造、加工的有機綠色農產品為主要特色,從當季蔬菜、水果、肉類、蛋奶,到手工麵包、蜂蜜、奶酪等,應有盡有。農產品種類雖不如超市裡豐富,但大多都通過了有機認證,安全、新鮮,不少賣肉的攤位備有冷凍櫃,保證肉類不變質。

  據記者觀察,農夫市場上的農產品都是明碼標價,由於少機械化、產量小、人工費高,大多數農產品價格並不便宜,甚至比有機超市裡還要貴,但仍吸引了不少顧客。

  農夫市場遍布美國各州,近年來數量迅速增長,從1994年不足2000個,目前已增加到在美國農業部農夫市場名錄中登記的超過8700個。農夫市場一般在特定時間段開放,大多數市場只在春季、夏季和初秋開放。但在不少州,全年市場也很興旺。

  阿靈頓縣共設有10個農夫市場,分布在全縣不同區域,每周定期舉辦一次,各市場分別在周二、周四、周六、周日等不同時間開市。農夫市場的規模也不相同,規模小的大概有十幾個攤位。阿靈頓市政廳廣場上的農夫市場,據說是維吉尼亞州第二古老的市場,誕生於1979年,至今已有41年歷史。

  在農夫市場上消費,有多種支付方式,不少攤主既接受現金,也接受刷信用卡和借記卡。此外,美國農業部與「農夫市場聯盟」合作,向符合條件的農夫市場和農民提供必要扶持,不少農夫市場通過參與「補充營養援助計劃」(為低收入家庭提供食品券)和「農夫市場老年營養計劃」(為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在指定農夫市場購物的優惠券),為低收入群體獲得新鮮、健康食品提供便利。

  大多數農民都很清楚在特定市場日能賣出多少農產品,會因此做好相應準備。如果在集市收攤時還有剩餘,農民會考慮將未售出的農產品轉化成「增值」產品。例如,把番茄製成番茄醬,或者把蘋果榨成蘋果汁。不少市場還會將剩餘食品捐給食品銀行、流動廚房、健康食品店和社會服務機構。

  如今,為應對食品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農夫市場上的產品類型也趨於多樣化,不僅有傳統集市上常見的蔬果、蛋奶製品,還出現了三明治、咖啡等攤位。

負責任的管理運營機構

  通常,都會有一個市場運營機構負責管理市場組織、執行市場章程、監督日常業務等等事宜。以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為例,「新鮮農貿市場」和「社區食品廠」是地區最大的兩家農夫市場組織(近期兩家組織實現了合併),負責運營地區30多家農夫市場,工作涵蓋農戶篩選、經營許可牌照發放等諸多事項。

  「社區食品廠」負責市場運營的項目經理尼克告訴記者,該組織2014年底與阿靈頓縣籤訂合作協議,從2015年開始管理運營阿靈頓農夫市場。但尼克介紹,「社區食品廠」仍需遵循阿靈頓縣相關市場管理規章,如為保證市場出售的食品新鮮,阿靈頓縣要求申請進入市場的農民住在市場半徑125英裡之內(約兩小時車程)。

  阿靈頓縣都市農業協調員金伯利·豪恩介紹,目前運營農夫市場也面臨不少挑戰,露天集市易受天氣影響,如夏天雨水多,市場銷量會相應下滑。此外,農夫市場管理還涉及處理社區投訴、交通、垃圾、噪音等各類問題。

  為了吸引更多人,農夫市場在選址上也會採取一些策略,針對不同社區和目標人群的不同特點做出合理安排。例如,阿靈頓縣在工作日開設「通勤市場」,一般設置在地鐵站附近的人行道旁,上班族買完東西,可以直接拎著手提袋乘地鐵回家。

  除了為社區居民獲得健康、新鮮、價格合理的農產品提供便利,農夫市場還承擔著教育功能,如「社區食品廠」的工作人員和「維吉尼亞園藝大師」項目的志願者會在市場上設立帳篷,開展相關知識普及教育宣傳。甚至,農夫市場還會邀請當地藝人和音樂家進行表演。

聯接農民、消費者和社區

  農夫市場是農業社區進入城市的一個途徑。在金伯利看來,農夫市場在消費者與農民之間建立起直接聯繫,以爭取城市消費者對本地農民和可持續農業的支持。

  目前,阿靈頓縣和「社區食品廠」密切合作,藉助農夫市場這一渠道,幫助農民把農產品賣給當地餐廳以及批發或零售客戶,讓農民在趕集的途中增加收入。

  尼克介紹,「社區食品廠」2017年推出了一種名為「快閃食品中心」的本地食品配送模式,以農夫市場為平臺,將本地農民與批發或零售客戶聯繫起來,每周向參與農夫市場的農民下大宗批發或零售訂單,農民帶著訂單來到市場,「社區食品廠」團隊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負責處理訂單,為本地農產品配送到社區提供服務。

  除了農夫市場,「社區支持農業」的模式也頗受青睞。「社區食品廠」2015年基於「社區支持農業」的概念推出「市場共享」項目,消費者提前支付預訂款,農民在一年內定期、定量將各種應季蔬菜送貨上門。這不僅讓消費者購買到價格合理的當地農產品,農民也可獲得合理報酬,促進了農民、消費者和社區之間的聯繫和互惠。

  推崇本地、有機、新鮮食材的金伯利一直是農夫市場的鐵桿粉絲。她坦言,多年來自己家庭烹飪的不少蔬果都購自農夫市場,如今連她兩個在外地求學工作的成年孩子也已習慣於棄超市直奔農夫市場尋覓食材。「兩個孩子常常『抱怨』是我慣壞了他們的味蕾。」金伯利笑著說。她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人到農夫市場趕集,購買本地產的新鮮健康食材。

來源:2020年9月1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9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逛火爆「農夫集市」享郫都安逸夜生活~
    「農夫集市」是大家共同的目的地,400米長的農夫集市位於村中主幹道上,規劃有冰粉攤、小吃攤、果汁攤、玩具攤、百貨攤、蔬菜攤、小型遊樂園等大小攤位40餘個。好吃好喝好玩的「農夫集市」當晚的「農夫集市」與過去既相似又不同。
  • 美版「早市」獲青睞 農夫市場華人多自營自銷(圖)
    美版「早市」獲青睞 農夫市場華人多自營自銷(圖)     Chia Lo主打的新鮮茴香(美國《世界日報》/駱舒嫻攝影)   中新網5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已經營近30年、擁有40多個攤位的阿罕布拉農夫市場,每周日清早8時半在緊鄰Main街商區以南的Monterey街與Bay State街交匯處開市,吸引眾多華人顧客來買菜逛「早市」。除了最大看點新鮮蔬果,這兩個市場也各有特色。
  • 在美國逛古董店
    十月去美國度假,自駕遊覽中西部三個州:威斯康星州(Wisconsin) 、密西根州(Michigan)、明尼蘇達州(Minnesota),發現大城小鎮都有古董店,店鋪風格跟歐洲比也不遜色,行程安排很隨性,每天走到哪兒只要看到「ANTIQUES」招牌,就推門進去。逛古董店,成為美國之行最意外的收穫和最開心的回憶。
  • 在美國逛「跳蚤市場」
    曹正文  20年後重訪洛杉磯,這次遊程中有一個節目,是逛美國「跳蚤市場」。
  • 原來美國的農夫市場不止賣菜,還有各種新鮮好玩的小項目
    來了美國以後,大家買菜都是去超市,以前住在村裡也沒有什麼人就是有時候能看到,這個周周日能看到很多人就很有興趣,就發現這叫農夫市場,就是人家當地的農民,種的東西或者自己家的蜂蜜,或者自己家做的蛋糕跑著賣。我就很有興趣,也是去了不少還是就是給大家聊一聊這個。由於我對這個菜的價格實在是不敏感,所以我很好奇這種地兒是便宜還是貴,然後也沒那麼明白。
  • 周末逛吃(一)
    離家最近的當屬 La Cigale--法國市場。一個充滿法國氣息的集市。連續8年被Metro 雜誌評為奧克蘭最棒的食品集市,和農夫市場還有跳蚤市場比起來,它確實比較「高大上」 一些,又居城市中心,周末兩天都營業,所以遊客和本地人都可以在悠閒的周末時光裡來這裡逛逛吃吃。 各種周末集市的最大亮點就是物品新鮮。
  • 奧克蘭九大農夫市場,挨個列出來給你~
    奧克蘭今天下午下起雨來了。這個小鎮就是所謂「慢鎮」(Slow Town),慢生活,慢鎮。慢鎮的想法最早是在義大利形成的,這裡沒有大型的專營店或快餐速食店,所有的東西都是慢慢精心準備的。Street & Lake Road周日上午6:00 - 下午1:00我喜歡Takapuna市場的原因,除了香濃的咖啡和可口的小食,這裡還有各種各樣的工藝品,二手家具,服裝和古董。
  • 食在當地,食在當季——美國農夫市場的「復活」
    新華網洛杉磯8月3日電(記者薛穎)農民擺攤賣菜,市民趕集買菜,這種在現代西方商業化市場經濟衝擊下本已衰落的傳統銷售方式,近年來在美國逐漸回歸,而且成為一種日益受追捧的「綠色」時尚。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1994年,全美各地只有1755個「農夫市場」,這一數字到2013年增加到8144個,而且這一兩年還在不斷增加。  通過在網上搜索,記者發現洛杉磯附近就有五六個農夫市場,規模大的有上百個攤位,規模小的有二三十個攤位,通常周三、周六或周日開張。農民們集中在這裡擺攤賣水果、蔬菜、麵包、奶酪等自己種植和加工的食品。
  • 買菜不去大超市 「農夫市場」走俏美國
    原標題:買菜不去大超市 「農夫市場」走俏美國人們對於新鮮健康食材的要求,讓在現代商品經濟中一度沒落的「農夫集市」憑藉著獨特的鄉土氣息在美國強勢回歸,成為一種頗受追捧的綠色時尚。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1994年,全美各地只有1755個「農夫市場」,而到2013年,這一數字增加到了8144個,而且這一兩年還在不斷增加。
  • 這些年逛過的地攤
    因為我就是一個愛逛地攤的人,這些年在世界各地的旅途中,我逛過很多有趣的地攤。那次是組織「結伴趣旅行」到勒芒古城,有個賣花的老爺爺,看到我們幾個外國遊客從攤前路過,熱情地送了一束鮮花,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 逛一逛海鮮市場你就知道了
    逛一逛海鮮市場你就知道了,現在的時代有很多吃貨,大多數吃貨對美食都非常嚮往。世界上有很多種美食,大多數美食都非常的美味,每一種美食有著獨特地方,小吃貨們,你們最喜歡吃的美食是什麼?小黃非常的喜歡吃海鮮,覺得,海鮮超級好吃,沒有海鮮吃的話,就會非常的難受。
  • 去日本傳統市場逛一逛
    有資料記載,19 世紀初期就有商人聚集在這裡販賣鮮魚,生意還相當不錯,因為靠近圓明寺,所以這裡又被稱作「圓明寺市場」。後來因為市場面向圓明寺的東北門,一個黑色的門,所以大家更習慣於叫這裡為「黑門市場」。即便後來火災燒毀了圓明寺及其黑門,「黑門市場」這個名字依舊被保留了下來。
  • 烏魯木齊的這些便民市場逛一圈兒!
    烏魯木齊的這些便民市場逛一圈兒!一位來壹興坊美食街逛吃的顧客拿著商品愛不釋手一下買走一大堆顧客李江說買了一大堆東西才50塊錢感覺很划算像這個梳妝鏡套裝才5塊錢市場上肯定不止這個價我準備買回去送朋友看到百姓市場的相關報導後帶著孩子從鐵路局趕來逛市場王海英說這裡商品特別便宜今天買了幾件衣服還有一些水果出來逛就是圖個樂哪怕什麼也不買來逛一下也感覺很放鬆
  • 全球最值得逛一逛的15個當地菜市場,中國四川這家菜市場入選了
    來自美國的美食達人Andrew Zimmern推薦了他環球旅行中,最值得一逛的15個菜市場。空提市場Khlong Toey Market在泰國曼谷,這裡是批發商的市場,儘管這裡名氣很大,來這裡逛逛還是值得的。博克裡亞市場La Boqueria Market作為巴塞隆納主要的市場,也是歐洲最有名最古老的菜市場之一。
  • 周末逛吃(二)
    ,Matakana農夫市場絕對是網紅之一。雖然Matakana小鎮離奧克蘭市中心有一個小時的車程,但是每到周末,奧克蘭會有很多人舉家或者約上三五好友,逃離都市的喧囂與忙碌專程來此逛吃。2002年Richard 理察和Christine Didsbury 克裡斯丁·迪茲伯裡夫婦買下鎮子上的木料堆場,他們夢想著把那一大片土地建成體現小鎮歷史和韻味的市場,沒有連鎖店,沒有肯德基和麥當勞,讓本地的農夫來出售自己當地種植的有機的、天然的或者手工製作的產品。
  • 逛格爾木玉石市場
    這次去青海,登崑崙山玉珠峰,考察位於海拔4200米的崑崙山礦泉水廠,工作之外,吃羊肉,喝羊湯,逛當地有特色的市場,就成了重要選項。從崑崙山回格爾木的路上,也看到遊人在撿路邊溼地裡的石頭,由於海拔高,隨同的同事勸阻了我下車去撿。
  • 逛什麼街啊,逛菜市場才是正經事!
    最美不過菜市場,那些最值得去的一逛的地方。一反性冷淡常態,MUJI也開始食起人間煙火。就在上個月,MUJI全球最大菜市場正式在大阪府堺市開業!當然,除去一般菜市場具有的功能外,在這裡無論是料理食譜、廚房用具,甚至連師傅們的圍裙都能入手,逛上一整天是完全可能的!
  • 逛一逛世界各地的集市
    所以走進當地的市場,溜達溜達集市也是個不錯的了解。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世界各地好玩的集市,等待疫情過去後一定要去溜達溜達。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巴扎(Grand Bazzar)西班牙巴塞隆納波蓋利亞市場(Mercat de la Boqueria)位於巴塞隆納蘭布拉街上的波蓋利亞市場是巴塞隆納最古老的菜市場,也是最受巴塞隆納市民歡迎的地道食材採購地
  • 瀋陽城裡逛吃總攻略,開春去三大夜市逛一逛
    曾經有人問小編,東北一陣大風就迎來春天,瀋陽有什麼夜市可以逛一逛,瀋陽現在是冬去春來的節奏,目前沒有什麼夜市,瀋陽有三大夜市,塔灣興順夜市、彩塔夜市、吉祥夜市。如果非要去看夜市,人氣多還算彩電塔夜市吧,再加上三城聯創,其他大大小小的自發夜市都沒開。
  • 濟州島—跟著總統逛東門市場
    此次韓國之行,濟州島之行也是我最為期盼的,從首爾金浦機場直飛濟州島,只需一個小時便抵達濟州島,到了濟州島自然也不能錯過這裡最大的傳統市場——東門市場。對於韓國人而言,要說可以買到生活所需一切用品和食物的身邊的購物之地,那就非市場莫屬了。東門自由市場是濟州島具有最長歷史的大規模市場。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日本殖民統治之後建立,距今已有7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