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明白,農村棺材為啥是一頭大一頭小,而不是方方正正的呢?

2020-12-15 刺楸

七尺三寸半,裝盡天下漢;五尺三,行滿天!雖皆為木製器具,但棺材不同於木箱的方正,而是呈頭大腳小的樣式。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了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其實在以前,城裡和農村的棺材一樣,都是一頭大一頭小,而如今卻不同,城裡用上了方方正正的骨灰盒了,變得對稱而兩頭一樣大了,也就剩可土葬地區的農村還用著一頭大一頭小的棺材了。大家有沒有想過,人們製作的許多用品都是方正的,就連我們修的房子或者買房挑戶型時也更中意方方正正的,那為何作為人死後入殮的棺材卻不按套路出牌設計成如箱子般呈長方體呢?對此,刺楸試著分析分析,探討一下個中堂奧。

一、棺材尺寸較固定

普通棺材的尺寸都是相對固定的,人故之後也不像做衣服一樣要量身定做棺材。古代尺寸所指長度與現在的不同,且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在變動。現在一米等於三尺,而「七尺男兒」中的「尺」就是古代的長度,所以木匠行話中的「七尺三寸半」放現在大概也就五尺三左右。

因此,現在木匠對棺材尺寸的說法是五尺三寸長。別以為五尺三也就不到一米八,然而,一般情況下,再大的個頭也可裝進五尺三的棺材,也就有了「五尺三,行滿天」的說法。刺楸想來,這大概是因為人到了最後油幹燈枯,細胞衰亡和器官萎縮造成身高降低所致。當然了,棺材尺寸並非一樣,比如大個子和夭折者所用棺材可能就要定製了,另外有些地區的習俗有差異,對棺材的講究自然也就不同了。

棺材長度差不多固定,內部從上到下的尺寸也都大致一樣,只是木料厚度不一而出現了一頭大一頭小的樣式。大的那端為頭,反之為腳。由於人體結構使得上半身較寬,新故者入殮後,棺材下端空隙大,所以一般要用紙錢塞滿。同時,腳底和頭頂也要用講究的物品塞緊,例如頭頂用瓦片,腳底用磚頭,而刺楸這邊則是頭頂用紙錢,腳底用木甑子的底板。

二、大小有講究

既然尺寸較固定,棺內寬度也差不多,那外觀何不一樣也是大小一致呢?刺楸認為,主要有幾點原因。

1、在起初,古人是將大樹砍倒後直接在樹幹上刨出一個坑洞來當棺材用的。如此一來,原始棺材的頭腳大小相同,而如果樹幹大小變化大,就可能出現一頭大一頭小。

2、根據人體結構設計,古人講究與自然合二為一,人雙臂伸直放於身體兩側後體型就是上大下小,雖然棺內尺寸沒設計成梯形狀,但入殮後便與棺材合二為一,為便於蓋棺後分清頭和腳,就設計成一大一小,大的那端為頭,小的那端為腳。

3、頭為大,腳為小。這點就和筷子類似,一頭大一頭小,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三、墳堆與棺材相反

其實,棺材一頭大一頭小雖然分清了頭和腳,但是在葬入金井的前後擺放順序卻墳頭不一致。墳堆在一些地區為錐形土堆,只有立碑才能分清頭尾,而在另一些地區則是與棺材類似的一頭大一頭小。然而,墳堆的首尾則與棺材大小相反,棺材大的那端放在墳堆尾,而小的那端則放在墳堆頭,大小互補。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棺材一頭小一頭大的分析,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讚,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相關焦點

  • 國外的棺材方方正正,中國棺材都是一頭高一頭低,有什麼講究
    儘管人死後沒法復活,可是咱們卻想方設法對死者表達思念,最重要的一點正是對死者遺體的處置,為了更好地讓死者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些,因此出現了各種各樣綺麗的棺材。棺材的歷史日益突出,古代咱們期待逝世的家人能夠庇佑後代官運亨通,說白了棺材也就是棺材。
  • 今天我想跟你說說棺材
    它既不是盛水盛飯的,也不是盛米和面的,它就是一個棺材蓋子,裡面,盛的是幼兒的屍體。下圖是最原始的棺材之一,甕棺。棺材為何一頭高一頭低?圖片來源:獵奇網一頭大一頭小,預示著一陰一陽,小頭代表陰,大頭代表陽,死者在其中,就是在陰陽中,也就是天地間。
  • 牛肉七八十元一斤,一頭牛賣幾萬元,可是為啥農村人不養呢?
    可是這麼貴的牛肉為啥農村人不養呢?原因有三。 農民對耕作的水平也嚮往效率的講究,如果用牛來耕耘,不僅很慢,而且效率不高,一天下來也就一畝兩畝地,而機器就不一樣,效率高又快,一天下來好幾畝不是問題。所以很多農村都購買了機器設備。因此,人們不再使用牛來耕作,牛便失去了使用價值。所以到現在,農村幾乎再見不到牛的痕跡。 二、養殖周期長
  • 農村自建房現澆頂為啥要覆蓋薄膜?不覆蓋行嗎?先明白薄膜的作用
    現在農村自建房大多都是現澆頂,人們喜歡這種房頂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有多美觀,純就是追趕個流行。當然了,現澆頂的好處還是挺多的,更加的結實,可以有效跟下面的圈梁及柱子牽拉成一個整體,另外現在都是好幾層,這種房頂更適合多層。
  • 德國遊客想不通:中國人為啥這麼奇怪,古建築都是方方正正的?
    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知道,事實上,中國有許多文化傳統貫穿了幾千年的歷史,比如今天的中國人身上可以看到一些精神,這是很多來中國的外國遊客所不了解的,德國遊客想不通:中國人為啥這麼奇怪,古建築都是方方正正的?
  • 「小故事」妻子下葬沒有棺材,財主送來棺材後,第二天卻直接來搶親...
    這裡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裡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裡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沒用的老王頭根本買不起棺材,只好把破炕席從土炕上挪開,準備用它把妻子卷到地裡埋葬。
  • 農村俗話說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這句「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很多人看這句話時會產生茫然心理,這個女大三抱金磚大多人都聽過,可這個女大一怎麼就不是妻了?難道女方比男方大一歲就不行?其實,這主要是源自以前的一種婚姻方式,究竟是什麼樣的婚姻方式導致出現了這類俗話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放到現在還有沒有道理了呢?
  • 朱一龍也許最後都沒想明白,為啥不能跟小黃鴨走,帶一群人迷路
    文/貓小喵朱一龍也許最後都沒想明白,為啥不能跟小黃鴨走,帶一群人迷路朱一龍不營業的日子,我就只能自己找食糧了,今天偶然間又看到一段白衣鋼琴居的花絮視頻當時的朱一龍,正跟著大部隊下臺呢,看到面前一群的黃衣小蘿蔔頭,朱一龍注意力都被吸走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他們的後腦勺,不對,按照朱一龍的高度,應該是頭頂,黃刷刷一片,全是頭。
  • 農村俗語:凳不離三,床不離七,原來是這說法,看完這些,明白了
    在農村裡拉家常的時候,老人會通過一些俗語老話讓人明白其中的道理。經常聽人們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就跟大家好好解釋一下吧!整體的這句話是這樣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在生活中的各種文化影響著各行各業的規矩,這句話講的也是這個意思,每個數字都尤其獨特的含義,也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凡事都想圖個吉利。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 在農村,喪事為什麼在棺材上放公雞呢?究竟有什麼習俗講究呢?
    在農村,喪事為什麼在棺材上放公雞呢?究竟有什麼習俗講究呢?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過去看到的有關鬼魂電影,那些孤魂野鬼夜裡出現,但每當公雞打鳴時,再厲害的惡鬼都要趕緊逃之夭夭。也就是說雄雞唱曉是驅走鬼魂,鎮壓邪惡的意思。
  • 很多人都想回農村養豬,那麼想養50頭豬需要辦理什麼手續?
    現在一頭生豬能賣3000多塊錢,而養一頭生豬的成本不到2000塊,可以說一頭生豬淨賺上千塊錢。在以前養一頭豬的利潤不過才是近百塊,可以說現在的利潤在以前不可想像。不少人看重養豬的高利潤,都紛紛跑回農村養豬去了。
  • 農村俗語:「可讓男大一輪,勿讓女大一春」,啥意思?
    只要是有在農村生活經歷的人,基本上就對習俗不陌生,各式各樣關於習俗的俗語出現在日常的生活裡,不斷在民間流傳,稱得上是專屬於農村的一種特殊文化。在這些俗語當中,幾乎全部都是由農民自己去總結出來的,而能夠得到流傳,自然就是表達出來的意思非常有道理。可是隨著農民發展起來,城鎮化的速度加快了之後,發現農村的俗語出現的機率變小了,甚至很多都已經被現在的年輕人給遺忘掉。
  • 「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有道理?你的老婆大你幾歲
    農村是傳統文化和習俗保留得最多和最為完善的地方。無論是婚嫁葬禮還是生兒育女都有自己一套獨立的理論體系以及相關的習俗在裡面。那麼在那些書面流傳習俗不方便的年代,農村這些比較複雜和重要的習俗道理要怎麼樣才能流傳下來呢?這是困擾許多歷史研究者的問題。其實啊,有農村生活經驗,或是就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再熟悉不過了。怎麼樣傳承這些道理和習俗呢?
  • 農村俗語:「柏木不做床,桐木不做梁」,是為啥呢?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柏木不做床,桐木不做梁」。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儘管思索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原因來。據稱,不用柏木做床有三個原因,一種原因是:大多數柏樹都來自於廟宇、殿堂,人們害怕柏木中沾染有「不太乾淨的東西」,因此,會有一種忌諱,在忌諱心理的驅使下,人們便不利用柏木做床。另一種原因是:在民間,人們喜歡利用柏木做棺材使用。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如今再提到隨禮,農民頗有點隨得不開心的意味,這倒不是因為農民掙到錢了,反而變得小氣了,而是因為農村現在隨禮已經泛濫了,隨便的一戶農民,可能每個月都要隨禮,有時候家裡添置件小物件都算來算去不捨得,但隨禮的時候還必須「通情達理」,給的恰到好處,這讓農民頗為頭疼。
  • 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柳木棺那麼出名,為何農村做棺材卻不用柳木?
    雖說現在一直在倡導說實行火葬,為了節省用地,但其實大部分農村還是沿襲最古老的土葬模式。土葬已經是刻在農民心中的觀念,不是那麼輕易就給改變的。因為喪葬禮儀的改革,有的地方不得不實行火葬,這直接影響了壽棺的生意。
  • 農村俗語:「寧肯吃牛糞,不吃棺材菌」,棺材菌真的不能吃嗎?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寧肯吃牛糞,不吃棺材菌」。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有些迷惑。一是因為我知道牛糞是不能夠吃的,但為什麼說「寧肯吃牛糞」呢?二是因為我不知道什麼是「棺材菌」,更不知道「棺材菌」為何不能吃。所以,我心中充滿了疑問。
  • 一頭黃牛就賣到上萬塊,在農村養殖10頭黃牛需要成本多少
    除了牛肉價格之外,整頭賣,一頭黃牛也能賣到上萬塊。所謂,覺得養殖起來一定能掙到錢。那麼,養殖10頭黃牛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呢?有人計過沒有?投資養殖10頭黃牛需要的成本,分析如下:一、10頭黃牛養殖的成本分析10頭牛養殖成本主要包括:建牛棚、購買牛犢、飼料成本等。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一輪,不可女大一春,啥意思?為啥這麼說?
    在農村,有很多古老的俗語,可以說是很有道理,讓人值得深思!例如,「五裡不同俗,十裡不同風」,告訴我們要學會入鄉隨俗!雖然這些俗語句短,用詞可能會粗糙,但它可以使抽象的哲學簡單描述,所以有強大的表現力,而且單詞也不考究,符合在過去現狀的農民文化水平低,更適合農村的流傳,這也是一個喜歡的理由,今天說的三則俗語關於男女的,看看大家都了解不。
  • 為啥新車不買北京的,二手不買浙江的?明白這句話,想套路你都難
    為啥新車不買北京的,二手不買浙江的?明白這句話,想套路你都難 我國的汽車市場是非常大的,這樣讓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比較特別的情況,就像為啥很多人都是說新車不買的,二手不買浙江的呢?明白了這句話,在買車的時候真的是想套路你都難,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