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喪事為什麼在棺材上放公雞呢?究竟有什麼習俗講究呢?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過去看到的有關鬼魂電影,那些孤魂野鬼夜裡出現,但每當公雞打鳴時,再厲害的惡鬼都要趕緊逃之夭夭。也就是說雄雞唱曉是驅走鬼魂,鎮壓邪惡的意思。
記得老人們說人死後靈魂不甘心離開塵世,於是會有七七四十九天的徘徊期,甚至有的鬼魂因為死的冤枉,憑著怨氣想要在凡塵了卻心事,報仇雪恨,鬼魂在陽間的時候會圍著自己的屍身轉悠,白天躲在棺材裡,夜晚跑出來。
人一旦去世後,棺材會停放家中幾日,而這個時候需要子孫後代,親屬來守靈,如果鬼魂夜晚出來的話,怕有惡鬼做妖,於是就用到了可以鎮壓邪惡的公雞,把公雞放在棺材上,鬼就不敢出來了。這就是過去農村老人說的:公雞坐棺。
其實在古代公雞的作用特別大,過去娶媳婦,如果男人出於某種原因而在結婚那天不能親自拜堂時,新娘子就得跟一隻公雞拜堂,而蓋房子上大梁時,也要買一隻公雞回來,用公雞的血撒在屋子角落,還要從房子上扔過去公雞,這樣也是庇護房子以後不會被不乾淨的東西盯上。
為什麼公雞會被人們認為是這般具有鎮壓各種鬼魂的物件呢?因為公雞在古代人眼中是陽氣上升的使者,只要公雞啼叫,太陽不久就會上升,也就是陽氣上升,上升的陽氣能夠鎮壓陰氣,所以公雞就是陰氣的壓制者。
公雞在棺材上是壓住棺材裡的鬼魂,安安分分進進陰間,那隻雞叫引路雞,是指引逝者鬼魂走進該去的地方,防止不甘心的鬼魂留在陽間。
這裡的公雞必須是紅毛公雞,誰家有人去世,需要弄來一隻紅毛公雞放在棺材上面,從一開始就把公雞綁著腳綁在棺材上,一直到棺材下葬之前,會把雞放開,這時候除了逝者最親近的親屬以外,其他人可以圍搶這隻公雞,誰搶到就帶回家殺掉吃了,據說家裡有小孩子的吃了這樣的雞,會不害怕也不容易被死人或者鬼接近。
也有的地方是把雞拿到集市上賣,只要這家去世人家不吃這個雞就行了,別人可以吃。這是過去的一種風俗習慣,現在早就不用了,我們這邊農村早就實行火葬,連棺材都沒有,就一精緻小骨灰盒。
(作者:西方遊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