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內六區停車位缺口超70萬個 硬體和人為因素造成停車難

2020-12-14 湖南在線

城區停車何日不再難?

長沙內六區停車位缺口超70萬個,「停車難」既有硬體原因也存在人為因素 專家:不能單靠「以供養需」,還需智慧停車誘導和控制等配套管理方法

9月4日,嶽麓區鈺龍天下小區地下停車場內空蕩蕩,未售出的車位安裝了地鎖。長沙晚報記者 劉琦 攝

在芙蓉區二裡牌社區二裡牌巷,水果攤點佔據了兩個車位,使停車難題雪上加霜。長沙晚報記者 餘劭劼 攝

長沙晚報記者 嶽冠文 劉琦 聶映榮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這表達了作者的什麼心境?」

「回家找不到停車位。」

很多調侃停車難的段子雖略顯誇張,但也道出了大家對此的深切感受。

老舊小區居民下班在家門口轉半小時,找不到車位;新建小區居民因停車位只售不租,只能在公共區域搶車位;求醫者在醫院停車場入口排長隊,結果還是得去外面找車位;年輕小夥下班約朋友去飯店吃飯,朋友點了餐,菜也上齊了,他還沒找著車位……

大多數駕駛員對上述場景都不陌生。隨著長沙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如今,長沙內六區的停車位缺口已超過70萬個,停車難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連日來,記者到長沙多個居民小區、醫院、學校周邊及企事業單位進行探訪,了解市民停車現狀,探求破解停車難的「良方」。

探訪

小區 現場1

在家門口轉半小時,找不到停車位

每天傍晚回家,芙蓉區朝陽街道二裡牌社區的於先生都要碰運氣找停車位。運氣不好時,他得開著車在家門口繞半小時,仍難以找到空餘的停車位。

二裡牌社區屬於典型的老舊社區,車多位少,又找不出空餘場地來建新停車場。更讓於先生煩躁的是,一些門店經營者還長期霸佔停車位擺攤做生意。於先生曾多次與其交涉,都沒有效果。

9月3日22時許,於先生帶著記者來到二裡牌社區內的二裡牌巷,在這裡,記者很難找到一個空餘的停車位。提質改造後,這條巷子兩旁劃了46個停車位,但其中的10個被水果攤、夜宵攤佔據。「對停車難這事,我都快煩躁到麻木了。」面對記者的採訪,於先生臉上露出隱藏不住的鬱悶神情。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政府花大力氣新增的停車場,最後卻被改做他用。」家住芙蓉區東南明苑的謝先生每天都要為停車煩惱,家門口好不容易新修了一個停車場,卻只用了幾個月。據了解,2015年,芙蓉區晚報西街與火炬西路路口的一大批違法建築被拆除,建成了停車場,共220個停車位。但開放一段時間後,該停車場又被長期封閉,「據說是收益低,沒人管理」。3年過去,這個投資100多萬元的停車場如今被改成了駕校,緊鄰該處的小區、學校仍然停車困難。

醫院 現場2

停車場入口排長隊,導致道路成堵點

「半個小時了,還沒找到停車位,來醫院停車簡直是噩夢!」9月4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旁,何先生忍不住向記者抱怨。原來,他開車帶家人前來就診,一大早就在醫院門口排隊。等了半小時,好不容易開車進去了,在裡面繞了一圈卻發現早已沒了空位,他只好又將車開出。

當日10時許,準備入院停車的車輛仍在排隊,從人民路一直排到南元宮巷。據了解,該醫院新內科樓地下停車場有3層,有停車位約300個,其中有少部分立體停車位。記者進入該停車場,發現有不少立體停車位已損壞,無法使用。

「每天6時開始就有車進來,到8時停車場就飽和了。」停車場出入口的一名保安稱,該處現有的停車位與龐大的停車需求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並非個例,長沙各大醫院基本都是停車難的「重災區」。如省兒童醫院有400餘個停車位,但每天來醫院的車輛約4000臺次。

因為醫院停車難、排隊車輛多,周邊道路交通也隨之「遭殃」——醫院附近的人民路、韶山路、梓園路、芙蓉路等相關路段,成了城區重要堵點。

校園 現場3

停車位改成綠化帶,找車位難上加難

近日,每天需要前往楊家山某幼兒園接送小孩的張徵向記者反映,楊家山周邊停車位原本就很緊張,但高架橋下的停車位竟被改成了綠化帶,接送小孩的家長想找個停車位相當難。

9月7日8時,正是該幼兒園入園高峰期,記者從報社出發,4公裡的路程,停停走走用了近20分鐘。張先生透露,以前橋下可以停幾十臺車,停車位取消後,原本可以從橋最北端掉頭的車輛必須往南行駛50米左右,加劇了此地的擁堵。

記者在該處發現,橋下中心區域的部分植物已經死亡。「土就堆在混凝土的路面上,加上沒有陽光,怎麼能養活呢!」一位路過的市民向記者吐槽。

據了解,為了「治堵」,楊家山周邊路段交通曾多次優化,在2013年6月交通優化後,被取消的停車位並沒有得到補充,加劇了該處停車難。

「尖峰時段路兩邊都停滿了,有些家長就會將車停在馬路中間,找個停車的地方太考驗人了。」每到周末接送小孩去湖南廣益實驗中學,江女士心裡就直打鼓。她說,學校附近幾個小區,需要報出樓棟號及業主的姓名才能停車,附近兩個銀行的前坪各有二三十個車位,一到接送學生的那天,進口便會關上,「如果放學和入學時段不允許在路邊停車,就只能等著被抄牌」。

路面 現場4

限時時段未到,夫妻守車不敢回家

今年7月,交警部門在芙蓉苑小區周邊的王家湖路設置了220餘個限時停車位,這本是一件緩解停車難的好事,但芙蓉苑小區的居民又有了新的煩惱。

這些停車位的限時停車時段為每日20時至次日7時。9月4日19時40分,距離允許使用的時間尚有20分鐘,記者發現,小區居民鍾女士和丈夫把車停好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站在路邊守著自家的車。「我們得等到20時才敢走開,怕被交警抄牌。」她告訴記者,自己每天18時左右下班,而限時停車位要20時才可以使用,她只好「遛一圈」再回家停車。

「停車的大部分都是小區居民,現在上下班大多朝九晚五,一般18時許就到家了。」鍾女士說,限時停車導致下班早的居民都不敢將車停在這裡,「而且原本我們早上7時多才出門上班,但因為車停在這裡,6時多就要跑過來移車。」

單位 現場5

免費停車僅15分鐘,引辦事群眾質疑

長沙市交警大樓前坪的停車場原本免費停車,上月,地面停車場進行智慧停車提質改造,並按時段收費。停車場收費人員介紹,收費機制有效減少了停車位被長期霸佔的現象,也緩解了周邊道路車輛排隊進停車場的情況。不過,該停車場的免費停車時間只有15分鐘,在此停車的多位市民有意見:「15分鐘怎麼可能把事情辦完?」

「超過15分鐘就要收費,群眾辦個事都不敢把車停進去。」市民高女士說,她曾去西湖文化園內的文創協會辦事,停車不到半小時就要交費。高女士認為,這不僅不利於緩解停車難問題,反而可能讓更多辦事群眾把車停在非停車區。近日,記者在該處探訪發現,該文化園多個地下停車場均有不少空車位,但鹹嘉湖路旁的入口道路兩側卻停了不少車。

探因

車位缺口

長沙內六區淨缺口超70萬個

據長沙交警部門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長沙內六區共有停車場2155個,停車位75.74萬個。其中,公共停車場794個,停車位20.81萬個;專用停車場1361個,停車位54.93萬個。與之相對應的是,全市汽車保有量232萬餘輛,其中,內六區汽車保有量151萬餘輛,內六區停車位淨缺口超過70萬個。

事實上,長沙作為省會,還有不少外地汽車特別是本省異地汽車長期在長沙城區運行,實際缺口可能更大。

不僅停車位數量與汽車保有量相差甚遠,兩者的增長速度亦是如此。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全市新建公共停車場413個,新增停車位8.6萬餘個。但長沙的汽車保有量從2014年底的144萬餘輛增長到了2018年7月的232萬餘輛,3年多時間裡增加了88萬輛。

在有限的城市空間和土地資源裡,老城區的停車位「欠帳」多,新建區域或老城區提質改造時的停車場增量也跟不上。按照2016年實施的《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在主城間距區,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每戶配置0.5個車位;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的,配置0.7個車位;建築面積在150平方米以上的,配置1.1個車位。但這樣的配置與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相比,仍明顯不足。

長沙市停車辦主任唐志遠介紹,近兩年來,長沙新建的停車場基本停留在社區提質提檔、棚戶區改造以及一些房地產新建項目上,就地取材、臨時劃線的居多,真正投入大、初具規模、能明顯緩解周邊區域停車壓力的停車場並不多;對可利用區域的地下空間開發不夠,立體庫、多層停車樓新建也不多。另一方面,公共停車場建設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收益低,這也是停車場建設跟不上的一大原因。

存量空置

未充分挖掘資源,未合理共享

市人大代表龍鳳舞曾走訪調研停車難問題,他認為,長沙不少小區周邊的非主幹道路蘊藏著大量停車資源,交警部門可適時拓展老舊小區周邊部分非主幹道上的夜間臨時停車位,在不影響正常通行的情況下,讓附近居民下班後有車位可用。他在調研中發現,一些不得已將車停放在周邊非主幹道路段的居民,儘管未對交通造成影響,但由於路段未劃定車位,常常「吃罰單」,加劇了停車難的問題。數據顯示,長沙交警2015年查處違停車輛644438臺次,2016年查處違停車輛1007594臺次,2017年查處違停車輛1303132臺次。

家住芙蓉區王府花園的賀華對此深有感觸。「儘管不時有交警過來抄牌,但路上每天都停得滿滿的。」他介紹,湖心巷只有附近小區車輛經過,但自從前年取消路面停車位後,停放的車輛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停得更亂了。

在龍鳳舞看來,部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未對廣大市民開放,是另一個停車資源運用不足的情況。「市民為了找車位焦頭爛額,而大多數單位內部停車場下班基本處於無車停放的狀態,為何不將這些資源好好利用呢?」龍鳳舞認為,凡具備開放條件的單位,除保留經核定公務車數量及一定供加班值班人員使用的停車位外,其餘車位應該對外開放,提高利用率。

「本就緊張的停車位還有不少空置浪費,背後其實有人為因素。」嶽麓區鈺龍天下小區居民周女士認為,他們小區的地下停車位只售不租,以至於地下車庫空置車位多,馬路卻被擠佔得像停車場。

運行缺陷

缺乏智慧停車誘導及信息服務

在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合來看來,停車難問題除了供給、運用不足的原因,還存在智慧停車誘導和控制、合理的差別化停車收費等配套管理方法不到位以及靜態交通設施建設與動態交通路網不均衡等原因。

「大家開車外出有停車難的感受,是因為不知道哪裡還有空餘車位可以停。」黃合來說,由於缺乏智慧停車誘導,駕駛員得不到有效的停車信息化服務,只能開著車「碰運氣」,一方面加劇了停車難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周邊道路的擁堵。

他認為,目前長沙城區部分停車場的收費機制不合理,比如有的停車場不論停車時間長短,都是收同樣的費用,明顯不利於停車資源的有效周轉。

「目前,部分區域的靜態交通設施建設與動態交通路網沒有均衡發展。」黃合來說,比如中心城區一些公共用地被用來新建停車場,這些靜態交通設施供給總量的增加,勢必帶來出行需求的進一步增長,或將導致中心城區動態交通路網的進一步擁堵。

唐志遠也認為,目前,一些供需脫節、矛盾突出的簡易停車項目,沒有從區域發展及人流、車流、交通路網結構和擁堵狀況來綜合研判,前置準備不夠,新建之後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探解

加快供給

「緩解停車難是一個系統工程,增加供給是一項必須的工作。」長沙市停車產業協會會長王科認為,針對城市發展欠下的「舊帳」,需要更快推進停車場建設。

在新建之前,規劃設計層面必須要有前瞻性,合理布局停車資源。同時,政府部門要注重停車技術方案的選用,對停車配套不足的建設方案實行「一票否決」。開發商在建設過程中也要增強社會責任感,不能只為經濟利益而忽視停車設施建設。

針對老舊小區等停車難「重災區」,王科認為,相關難題雖沒有終極解決方案,但通過有機更新、「微創手術」的方式可以有效緩解。目前,在100平方米的地塊上開發出100個車位是可以實現的,相關停車設備和技術已十分成熟。但開發建設成本高、投入回收周期長,這需要各方達成一致,特別是物業企業和業主委員會要對停車設施建設予以理解支持,政府減少相應的審批環節,最好能一站式解決審批流程。

「應該儘快取消24小時全路段禁停的做法。」交通工程師曲濤曾經在紐約交通局工作過5年,他認為,城區24小時禁停既不符合城市道路行車和泊車雙重功能的建設初衷,更不符合交通出行早晚兩高峰、午夜兩低谷的分布規律。

從2007年起,西安採取限時停車的措施,在規定的時段內,部分路段可將停車點擴展到人行道上;上海推廣「馬路限時停車」,並與錯峰停車、開放單位內部停車位等措施結合。龍鳳舞建議,長沙可以借鑑這些城市的經驗,拓展老舊小區周邊部分非主幹道上的夜間臨時停車位。

錯時共享

「在做大增量的同時,也必須消化好存量。」王科稱,這就好比不能老往家中「買菜」,而應先把沒吃完的「菜」吃完。

近年來,哈爾濱、上海等國內多個城市相繼實行將城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對市民共享開放的措施。龍鳳舞認為,長沙也應繼續加大力度,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物業公司等採取錯時共享方式,對廣大市民開放內部停車場,充分挖掘停車資源。

事實上,在這一方面,有些單位已經走在前面。位於解放西路上的湖南省人民醫院,院內車位僅有310個,就診尖峰時段,停車位「一位難求」。醫院保衛部主任劉怡素介紹,為了緩解停車難,2012年起,該醫院要求職工不開車上班或在院外停車,把寶貴的車位留給就診的患者。「我們每個月會給職工發放交通補貼費,如果有職工違反規定將車停在院內,將扣除其該項補貼。」

完善配套

除了解決車位嚴重不足這個「硬傷」,通過網際網路+智能化技術對傳統停車場進行改造,實現停車位和停車人信息實時共享也是解決停車難題的有效辦法。

「如果只靠供給,城市的停車位永遠不夠。」黃合來說,長沙應提高交通系統的智能化、科學化程度,重視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處理等信息技術的積累,合理調配配套資源,發揮智慧交通系統的積極作用。他建議,長沙應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新加坡、日本、紐約等地學習,通過智慧交通、智慧停車誘導和控制、合理的差別化停車收費等配套管理方法,實現靜態交通和動態交通的均衡。

王科對此也深以為然。據其了解,目前長沙很多停車場無人管或未備案,成了「信息孤島」。他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完成這些停車場的信息搜集工作,完善智慧停車誘導等措施。

「若進一步探究,停車難問題其實不只關係到停車本身。」王科說,目前部分醫院、學校長期停車難,是因為優勢的醫療、教育資源過於集中,群眾「用腳投票」導致車輛聚集。如何解決?王科認為,政府部門應同步從源頭梳理,合理規劃教育、醫療、公共運輸等資源,加強各區域的基礎配套,儘量讓老百姓不用開車,在家門口就可以把事辦好。與此同時,市民也應逐步轉變出行觀念,積極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

探索

長沙做法

盤活存量、擴大增量,多舉並行

針對停車難問題,唐志遠認為,長沙要智慧引領、建管同步、多管齊下,才能有效緩解。

他認為,首先要打造「智慧停車雲平臺」盤活停車位存量,通過共享停車數據、實施停車誘導、錯時共享停車,多措並舉提高存量停車泊位的使用效率。據悉,截至8月16日,全市智能停車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已接入830個停車場,總車位達34.1萬個。

另外,堅持規劃先行,擴大增量,鼓勵各單位、社區利用自有土地新建停車位,對老舊社區、棚戶區改造時儘量新建車位,在有條件的路段設置一定數量的路邊停車泊位,提供短時和夜間停車服務;助推社會資本參與,強化停車產業,以市場為導向,補齊拉長停車產業鏈條;規範停車運營,全市所有的停車設施應逐步按照市公安交警部門的要求進行備案,並納入全市智能停車信息平臺進行統一管理。

他還建議,應強化價格槓桿,實行差異化收費,按照「路內高於路外、地上高於地下、室外高於室內」的停車收費標準,實行分時段、分地域的差異化累進位收費政策,同時大力倡導「綠色出行、健康出行」。

今年6月,長沙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長沙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的若干政策》,通過科學高效集約用地、簡化報建審批程序、分類補貼、創新投融資模式、規範商業配套建設等多種方式推進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在唐志遠看來,在上述政策及「一圈兩場三道」建設等相關工作的推動之下,長沙的停車難問題將得到逐步緩解。

相關焦點

  • 北京朝陽:擴充停車位緩解停車難
    十八裡店鄉呂家營村外來人口多,停車缺口長期存在,為解決村內停車難和停車亂,今年呂家營村利用熱水器廠騰退的空間建造停車場。6000平方米的空地被重新整治規劃,搖身一變為可容納300多輛車的停車場,基本滿足了村內的停車需求。
  • 瀋陽今年解決停車泊位缺口15萬個
    今年以來,針對全市停車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停車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停車管理體制不順暢等問題,瀋陽重點圍繞停車規劃、配建、盤活、共享以及管理、立法等環節,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解決停車缺口15萬個,實現停車數據聯網和動態信息發布,基本建成城市級智慧停車體系,逐步構建以配建停車位為主體,路外公共停車位為輔助,路內停車位為補充的停車供給體系。
  • 神木今年新增加停車位1500個緩解「停車難」
    神木今年新增加停車位1500個。西部網訊 為了緩解和改善道路停車難、停車亂的問題,近日,神木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在濱河新區、東山路和惠民路人行道路沿線合理新增加停車位1500個,進一步規範車輛的停放秩序。此次停車位的施劃在充分考慮人流量、車流量和區域密集度等因素的基礎上,對停車位進行了適當的增加,劃出了朝向一致、帶有箭頭標誌的機動車車位和非機動車車位,並加大對機動車亂停亂放的勸阻,引導市民規範停車,培養良好的出行停車習慣,規範車輛亂停放的行為。城市管理執法局相關負責人牛文強介紹,此次除了新施劃的1500個車位之外,還對城區原有的9300個車位重新施劃箭頭標識。
  • 青島市北將新增4萬個停車位 光臺東就增加2600個
    「造成市北區停車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解決老城區停車難的措施和打算有哪些?」「建成停車場存在利用率低的問題,怎麼提高泊位使用率?」……昨日,市北區第二屆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召開專題詢問會,對轄區停車設施建設管理、解決停車難問題進行專題詢問。區城管局、開發建設局、規劃局、財政局、交警大隊等部門的一把手現場作答。
  • 長沙已新增3.9萬個停車位,這些地方有!炫酷的立體停車場...
    長沙今年已新增3.9萬個停車位:徵用空地盤活存量資源有效緩解城區停車難老舊社區將建立體停車場精彩內容近日,長沙市政府發布了全市今年上半年一圈兩場三道工程建設情況其中,今年上半年,長沙一共新建投入使用停車位達到3.9萬個,有效緩解了中心城區停車難題。接下來長沙要加大存量車位清理,新建更多立體停車場,進一步釋放主城區特別是老舊社區停車能力。
  • 緩解停車難 湖州中心城區今年新增3587個停車位
    記者在現場看了一圈,發現停車樓的西側、北側分別設置了出入口,沿河區域還打造了綠色景觀帶,待交付使用後,就可以方便周邊市民、公園遊客停車。為緩解市民停車難,今年以來,湖州市鎖定住宅區、商業區、醫院、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努力為機動車輛配足停車位。
  • 緩解停車難,今年瀋陽市停車泊位「補缺」15萬個
    緩解停車難 今年瀋陽停車泊位「補缺」15萬個 作者: 2020-12-19 07:44   來源:瀋陽日報   停車泊位供需缺口大,「停車難」一直是城市治理面臨的一道難題。  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今年年初即把解決停車泊位、破解「停車難」列為急需解決的12件民生實事之一,著力解決好「停車難」這個社會關注、市民關心的「城市病」。一年來,全市多措並舉解決停車泊位缺口15萬個,有效緩解了市民停車難問題。
  • 別小看停車!深圳為停車難斥資超200億,建首個城市智慧停車雲平臺
    「停車難」一直困擾著各大城市的交通。深圳發改委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7年至2017年,深圳市交警部門備案的經營性停車場泊位從50萬個增至111.3萬個,但截至今年6月,全市小汽車保有量為331.5萬輛,停車泊位與小汽車保有量之比為0.58:1,換句話說,平均每2輛汽車爭奪1個車位。
  • 共享停車位在石家莊悄然出現!能否破解停車「老大難」?
    比如在省二院、省四院附近,一些新建的大型居民小區和商業體有較多停車位,而就醫群體又有巨大的停車需求,如果讓這些停車位開放共享,就能緩解一部分停車難的問題。昨天下午4時許,記者使用微信小程序「小樁共享停車」,輸入目的地「省四院」,給出的共享停車位是「公園城1號」,共100個空位,並提供導航服務,開車很容易找到。
  • 張家界:武陵源區新增400餘停車位 緩解自駕遊停車難
    興建停車場解決自駕遊旅客停車不便的問題    紅網張家界站5月18日訊(通訊員 黎國平)半個月來,武陵源區政府大樓後面挖機轟隆、運沙車川流不息、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這不是在新建政府大樓,而是武陵源區服務遊客「三必須」內容之一——「有難必幫」的具體表現,即興建停車場,解決自駕遊旅客停車不便的問題。
  • 緩解自駕遊停車難 張家界武陵源區新增400餘停車位
    興建停車場解決自駕遊旅客停車不便的問題  紅網張家界站5月18日訊(通訊員 黎國平)半個月來,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政府大樓後面挖機轟隆、運沙車川流不息、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這不是在新建政府大樓,而是武陵源區服務遊客「三必須」內容之一——「有難必幫」的具體表現,即興建停車場,解決自駕遊旅客停車不便的問題。
  • 百輛車「爭」七個停車位!太原人實現錯時停車咋這麼難?
    繁華鬧市寸土寸金,一邊是停車一位難求,另一邊卻是車主開車上班,私人車位上鎖「睡覺」。如何盤活這些閒置車位,解決停車難問題?錯時停車,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讓私人、公共停車位在閒置時段「醒」來共享,讓停車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
  • 茂名中心城區規劃近個停車位,緩解停車難
    為進一步為廣大市民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幫助我市打造全國文明城市,有效改善「停車難、亂停車」現象,市城市管理執法局按照「應劃盡劃」原則,積極行動,擴大停車位,緩解停車難。截至之前,摩託車、共享單車和停車位總數已分配到近11萬個。
  • 北京居住車位失衡缺口上百萬 夜間停車矛盾突出
    中新網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停車資源普查報告30日在京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城鎮地區最終核定車位總數為382萬個,停車缺口總量達到129萬個,停車供需矛盾主要集中在居住區域,尤其夜間停車供需矛盾突出。
  • 老舊小區停車難 市民呼籲一些路段增設夜間停車位
    記者詢問了幾名吃了罰單的車主,他們都說,實在沒地方停車了,只能找個不影響別人通行的空地停一下。「我們都是停在路邊,沒擋住誰通行,特別是育秀路和育秀中路,那麼寬,就算兩邊都停車也不影響通行,不讓停車真的沒道理。」黃先生說,湖濱北路慢車道旁的人行道也有很多空間可以劃停車位。
  • 開州:加快建設停車位 有效緩解停車難
    2018年開州區政協重點提案《關於加快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的建議》(第9號)提案指出,截至2017年底,全區共有各類上牌汽車10萬輛以上,而目前已有公共停車位不足7000個,滿足不了市民停車需求,應當加大公共停車場的規劃建設。有關部門第一時間進行了回復和辦理。如今該提案究竟辦理情況如何?關於停車難的問題是否有效改善?
  • 寶安3年內將增1.15萬個立體停車位
    目前,寶安區已建成甲岸智能立體車庫等項目,三年內將再增 1.15 萬停車泊位,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經認定符合補助條件的立體停車設施,按照設施類型、停車泊位數等還可以申請相應補貼。84 萬輛車 VS38.1 萬個泊位寶安為市民解決停車難問題靜態交通規劃專項研究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底,寶安區小汽車停車場共計 1533 個,共計停車泊位約 38.1 萬個。
  • 緩解停車難 上海交大徐匯校區向周邊居民開放停車位
    楓林街道管理辦副主任王海峰告訴記者,之前,轄區內的中山醫院已經嘗試向社區居民提供夜間停車位,受到了居民們的普遍認可。和中山醫院一樣,楓林國際大廈周邊500米範圍內的老小區也很多,西木小區、楓林新村、東安一村等普遍建成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停車資源十分緊缺。在多方努力下,楓林國際大廈拿出了40個停車位,以緩解周邊居民的停車難。
  • 鄭州市區共約28萬個停車位能夠實時查詢並一鍵導航
    通過手機,鄭州市區約700家經營性停車場和全部道路路側泊位共約28萬個停車位,能夠實時查詢,並一鍵導航。10月29日,記者從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召開的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建設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市民只需通過鄭好辦APP進行綁定,即可感受智慧停車的強大功能。智慧停車能緩解停車難嗎?
  • 回家晚為啥總是停車難?西安眾小區普遍存在停車位配建縮水現象
    雖然政府對建設項目停車位配建標準有嚴格規定,但記者近日在走訪的9個小區發現,小區現有停車位數量與總平圖(即「總平面圖」或「總體布置圖」)停車位配建數量相比均存在配建不足和縮水。從2018年起,就持續關注小區停車難的問題。今年3·15前夕,又有小區業主投訴,其所在小區每天業主回家搶車位而引發互毆的情況,希望媒體能介入,促進解決小區停車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