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扇貝養殖漁情分析:不同扇貝品種盈利空間不同

2020-12-13 水產養殖網

2015年扇貝養殖漁情分析:不同扇貝品種盈利空間不同

2016-08-24 15:2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6553 次 我要評論

一、概況

扇貝在分類學上隸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珍珠貝目、扇貝科。世界扇貝及其近緣品種有300多種,主要有蝦夷扇貝、櫛孔扇貝、海灣扇貝、華貴櫛孔扇貝、嵌條扇貝、日月貝等。其中蝦夷扇貝分布於太平洋西北部的俄羅斯、日本沿岸,屬於冷水性貝類。「蝦夷」是我國古代對日本北海道的舊稱,那兒產的扇貝稱為蝦夷扇貝。櫛孔扇貝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中國、日本、智利、義大利、法國、希臘、阿爾及利亞等地均有分布。海灣扇貝主要分布於美國大西洋沿岸,為暖水性種類,我國1982年引進養殖,現已成為國內主要養殖種類之一。華貴櫛孔扇貝主要分布於日本的四國、九州以南地區及中國南海、印尼等熱帶、亞熱帶地區,也屬於暖水性種類。因各種扇貝棲息的地理環境不同,其生態習性也表現出差異。表1列出了各種類扇貝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習性。

目前,我國開展養殖生產的扇貝主要有四種:蝦夷扇貝、櫛孔扇貝、海灣扇貝、華貴櫛孔扇貝。其中,蝦夷扇貝養殖以遼寧為主,山東長島亦有部分養殖,養殖方式主要是底播、吊籠養殖。櫛孔扇貝以山東為主,筏式養殖方式居多,有少量底播。海灣扇貝以山東、河北為主,遼寧、廣東也有部分養殖,主要養殖模式是吊籠養殖。華貴櫛孔扇貝以廣東、海南為主要生產區。圖1顯示了我國各省扇貝養殖產量及其佔比情況(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

在全國漁情信息採集系統當中,扇貝採集點共布設14個(其中遼寧2個、河北7個、山東4個、廣東1個),採集點面積265760.13公頃,佔全國扇貝養殖總面積的41.5%,產量42232.03噸,佔2.56%。採集的種類為蝦夷扇貝和海灣扇貝,養殖模式為底播養殖、吊籠養殖、筏式養殖。基本涵蓋了我國扇貝養殖的主要種類和主要模式。表2列出了全國漁情信息採集系統當中各採集省份扇貝採集點的數量及產量情況。


二、2015年扇貝養殖生產情況分析

2015年扇貝養殖生產以漁情信息採集系統中扇貝數據為基礎,參考各省調研和部分統計情況,做如下分析:

1.苗種生產、投放、養殖
(1)苗種生產。山東省為扇貝苗種主產區,蝦夷扇貝、海灣扇貝、櫛孔扇貝苗種基本來自山東省。據2014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鑑顯示,山東省年產各類貝苗3000多億粒(扇貝為主),除滿足本省外,還供遼寧、河北生產使用。據調研,蝦夷扇貝苗種年需求量15億粒以上,主要用戶是遼寧,2015年,山東蝦夷扇貝稚貝供大於求,價格下跌,稚貝均價2-2.5元/千粒&nbsp,僅為2014年的一半。海灣扇貝年需苗量200億粒-300億粒,主要用戶是山東、河北、遼寧等地。就河北而言,海灣扇貝年自產苗只有50億粒左右,僅能滿足自用數量的1/3,其餘均由山東省供給。櫛孔扇貝主要用戶是山東。今年櫛孔扇貝苗種較為緊缺,存塘稚貝少,預計明年櫛孔扇貝苗種將會出現供不應求局面。
(2)苗種投放。2015年,採集點扇貝投苗總體增加。1-12月份投苗總量561736.6萬粒,同比增加7.96%,但不同種類情況迥異。蝦夷扇貝投苗468021.6萬粒,同比增加34.73%(圖2),其中82%集中在12月份投放。海灣扇貝因受北戴河區域性壓減影響,河北採集點投苗量大幅減少,由2014年的172920萬粒減為93715萬粒,同比減45.8%,扣除採集點更換因素,同比減少24.0%。

(3)扇貝養殖。2015年採集點扇貝養殖面積264360.13公頃,同比增0.6%。出塘量38834.75噸,同比減少8.05%,扣除採集點更換因素,出塘量同比增3.88%。從單位面積產量分析,2015年0.146噸/公頃,同比下降13.1%。分區域看,遼寧採集點扇貝面積259834.8公頃、出塘量19663.39噸,面積持平、出塘增加3.81%;河北採集點扇貝面積3033.33公頃、出塘16572.63噸,同比分別減少32.6%、27.7%,扣除採集點更換因素,出塘量同比增加4.9%;山東採集點面積1290公頃、出塘2562.89噸,同比分別減少2.7%、33.25%;廣東採集點面積100公頃、出塘35.84噸,面積持平、出塘量同比增加6.2%(見圖3)。

分品種看,海灣扇貝採集點面積4500公頃、出塘16788.033噸,同比減少13.71%、17.43%%,扣除採集點更換因素,海灣扇貝面積不變、出塘同比增4.86%。蝦夷扇貝採集點面積259860.13公頃、出塘19712.4391噸,面積持平、出塘量同比增3.21%。
從全國看,根據對山東、遼寧、河北、廣東四省調研,2015年除廣東省外,遼寧、河北、山東扇貝生產波動較大。其中,遼寧養殖面積保持穩定,但產量約下降三分之一,淨減產2萬噸左右。河北定位「生態型農業」以來,加大了北戴河海區治理,通過「三定」(定臺距、定籠距、定容量)、「三減」(減臺筏、減吊籠、減面積)」,壓縮養殖面積10%,但因養殖小區透水率提高、餌料密度較好,扇貝單產提高很多,相抵減少的面積之後,全省扇貝淨增產1.5萬噸、增幅4%。山東省海灣扇貝養殖面積增加,但規格偏小、產量持平;櫛孔扇貝產量增幅較大,兩種扇貝累計,預計山東全省扇貝淨增10萬噸、增幅13%左右。廣東扇貝產量略有增加。以上四省2015年約淨增扇貝9.5萬噸、增幅6%左右。
綜上,採集點增長趨勢與全國基本一致。

2.生產投入、產出、價格
(1)生產性投入。1-12月份,採集點扇貝生產性總投入47470.13萬元,同比增8.77%。其中苗種投入21859.36萬元、同比增12.84%,水域租金15606.05萬元、同比增43.15%,人工工資6679.27萬元、同比減少17.4%,水電燃料2290.481萬元、同比減少40.54%,基礎設施641.316萬元、同比減27.34%(圖4)。

從扇貝成本構成看,主要成本投入是苗種費佔46%、水域租金佔33%、人工工資佔14%,這三部分構成佔扇貝生產總投入的93%。與2014年相比,2015年苗種、租金、人工工資三部分投入同比增加15.08%。扣除採集點更換因素,同比增長20.76%,其中苗種增幅15.62%、租金增幅43.96%、人工工資減少2.62%。從市場情況看,歷年來,扇貝苗種價格與產品價格的走勢同步,因此苗種對產業效益的影響相對較小,而水域租金、人工工資的漲跌與國內經濟這個大環境密切相關,從而對產業的起伏將產生更大的、直接的影響,並成為抬高扇貝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
分品種成本分析,結合調研,蝦夷扇貝生產成本10.34元/千克,海灣扇貝成本2.16元/千克,華貴櫛孔扇貝8元-12元/千克。
(2)產出(銷售收入)。1-12月份,採集點扇貝銷售收入69249.32萬元,同比增3.2%。其中蝦夷扇貝收入62863.64萬元,同比增4.92%,海灣扇貝銷售收入6385.69萬元,同比減少10.8%。若扣除採集點更換因素,海灣扇貝銷售收入同比增21.26%。見圖5。


3.出塘單價、盈利情況
(1)出塘單價。2015年,扇貝出塘價格平穩上漲。1-12月份,採集點扇貝平均價格18.62元/千克,同比上漲19.74%。其中蝦夷扇貝均價為31.24元/千克,同比漲1.96%;海灣扇貝為3.80元/千克,同比漲22.58%(海灣扇貝價格主要因為規格大、出塘均價大幅提高)。非採集區山東櫛孔扇貝鮮貝市場價也呈逐年上漲趨勢,今年達到5.4-5.6元/千克,高於去年同期4.0元/千克的價格;廣東華貴櫛孔扇貝鮮貝市場價則達18-23元/千克。圖6是2011年以來採集點蝦夷扇貝出塘價格趨勢。

(2)盈利情況。不同扇貝品種盈利空間不同。綜合分析調研及採集點數據,蝦夷扇貝每千克鮮貝盈利21.28元(出塘價31.62元/千剋扣除成本價10.34元/千克),海灣扇貝1.28元/千克(出塘價3.44元/千剋扣除成本價2.16元/千克),華貴櫛孔扇貝10元/千克左右(出塘價18元/千剋扣除成本價8元/千克)。

4.病、災害損失

2015年,扇貝採集點因災害共造成數量損失832.07噸,經濟損失384.66萬元,較去年大幅下降。其中河北省海灣扇貝後期因大風造成損失270.2噸。整體看,2015年度冷水團等災害性天氣少,損失減小。

綜合分析:2015年,全國扇貝養殖生產總體良好,投入、產出穩定,產量、價格穩中有升,利潤空間向好。全年預計增產9.5萬噸、增幅6%左右。

三、加工與消費&nbsp

從消費市場看,扇貝消費形式為鮮貝、貝柱、裙邊三種產品。其中蝦夷扇貝、櫛孔扇貝以鮮貝消費居多,海灣扇貝主要是貝柱消費。鮮貝經蒸煮、剝離,分別將貝柱、裙邊冷凍包裝。貝柱銷往韓國、香港、美國、歐盟等,以山東加工品為多,河北貝柱加工品約2萬噸,貿易額2億美元。
貝柱價格隨規格變化,2015年,扇貝柱價格分別為33元/千克(規格200頭)、46元/千克(規格150頭)、52元/千克(規格110-120頭)。與去年相比,大規格貝柱價格持平,小規格貝柱同比下降。消費市場變化不明顯。

四、主要問題、建議

(1)主要問題。從外部條件看,自然海區狀況仍是影響扇貝生產的最關鍵因素。海流、冷水團、餌料生物的種類密度等均對扇貝養殖生產產生較大影響,而災害性天氣的影響也越來越突出;其次,產業自身的養殖密度過大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2015年河北養殖區顯示,適當降低養殖密度不一定影響產量,反倒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從而提高產出效益。另外,各地生態環境的加速治理,也迫使扇貝吊籠養殖、筏式養殖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前景不容樂觀,如產業不主動調、轉,養殖將不可持續。

(2)建議。一是加強對各海域扇貝養殖容量的研究,根據容量合理規劃養殖模式、密度,使各省扇貝養殖生產與當地海域條件相匹配。從表3看,不同海域、不同養殖方式,扇貝產出效率不同,但每一海域單位面積生產力應是基本恆定的。

二是加大開發和保護本地種質,大力發展底播養殖,增加本地種類群體規模和地方種群的生態效應。

五、下年度生產形勢預測&nbsp

多年來,扇貝消費市場較為平穩,以貝柱為主要消費品的市場價格主要隨其規格、品質而上下波動。因此,穩定的消費市場是扇貝養殖穩定發展的根本。預計,2016年扇貝養殖生產仍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但區域性養殖格局、模式的調整仍將繼續。(王鳳敏)

來源: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體系建設處供稿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海灣扇貝養殖有望雄風再起
    近日,被稱為「海灣扇貝之父」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張福綏院士、我國老一輩知名的貝類養殖研究權威青島海洋大學王如才教授等組成的專家組對此項成果進行了驗收,並對這項研究於中國的海水養殖將產生的深遠意義、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讚賞。
  • 大連長海縣:扇貝養殖帶動海島村民致富
    秦宇賀來自黑龍江省,2006年,投奔親戚來到長海縣,做起海產品養殖行業,他一來到海島,就被這裡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所吸引,現在已經落戶長海,成為一個「本地人」,做起本職工作更是輕車熟路。秦宇賀向記者介紹,剛開始,他只是養殖蝦夷扇貝,浮筏不足100臺。
  • 2020年開始,獐子島不再養殖底播扇貝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目前,獐子島還無法確認扇貝死亡原因,董事會稱將改變運營計劃,2020年始基本關閉底播蝦夷扇貝養殖。  作者/ 胡路怡  昨日,獐子島董事會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稱部分海域蝦夷扇貝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暫時無法判斷此次底播蝦夷扇貝死亡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及核銷的具體金額,以及對於公司 2019 年度經營業績的具體影響。
  • 獐子島又遭問詢:公司能否實現持續盈利,扇貝死亡調查進展如何?
    4月30日,獐子島發布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29億元,同比下降2.47%;實現淨利潤-3.92億元,同比下降1321.41%。年報提到,因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發生大規模死亡災害,存貨成本核銷和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影響金額約為2.91億元。
  • 海灣扇貝養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由張國範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1999年在家系培育的基礎上獲得了部分紅殼色子代,2001年又從河北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獲得了從美國新引進的紅殼色海灣扇貝,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海灣扇貝的家系和群體水平的選育和純化研究。
  • 這次扇貝跑不了了
    扇貝鬧劇終結,證監會對獐子島造假行為的處罰引發輿論關注。獐子島成立於1992年9月,於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主營產品業務包括水產養殖、水產加工、水產貿易等。多年來,獐子島將業績「變臉」歸咎於 「扇貝跑路了」「扇貝餓死了」等荒唐理由,公司被股民戲稱為「會跑路的扇貝」,這也成了獐子島最大的標籤。
  • 扇貝單詞產品分析
    本文主要介紹了扇貝單詞的相關內容,同時為您提供產品分析的一種思考方式,供您參考。   以上分析表明,建國後我國全民英語學習已存在幾十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英語學習方式也在不斷變化且深受時代流行載體的影響,學習英語的人數不僅越來越多,而且人的職業和年齡範圍也在不斷擴大,這些優良大環境也是扇貝單詞成長的肥沃土壤。
  • 扇貝都去哪了第三季?三年來,獐子島如何減少蝦夷扇貝死亡率?獐子島...
    三個月前,獐子島還在三季度中預告全年度有望盈利約9000萬至1億元左右。四季度再出扇貝走失和減值事件,令投資者和債權人措手不及。   1月30日獐子島公告稱,導致此次業績修正預先的原因有二:1、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
  • 扇貝兩吃,帶你重新認識你記憶中的扇貝,體驗不同的美味
    說包扇貝相信大家都知道,並且應該都吃過。不同種類的扇貝合計越有四百多種,世界各地較為常見的約為六十種左右。那麼今天帶來兩種關於扇貝的做法,大家可以好好學習一下,都是比較簡單的哦。首先介紹的這一種叫做「蔥香豆豉蒸扇貝」,那麼先給大家說一下需要的食材。
  • 「扇貝跑了」是不是一個故事?
    「從2014年一直到現在,經常出現大批量死亡現象。」長海縣某小型水產公司負責人在介紹情況時表示,公司養殖面積相對較小,2014年後,公司在2015年、2016年大概播了九千餘萬枚苗種,正常2017年、2018年進入收穫期,但實際生產中,畝產只有2公斤至3公斤左右,較過去正常時40餘公斤的畝產相差甚遠。
  • 「紅色記憶」發端於青島的扇貝養殖浪潮
    發端於青島的扇貝養殖浪潮 青島海灣扇貝養殖場景1982 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張福綏院士首次從美國引進海灣扇貝,突破產業化生產的一整套工廠化育苗與養成關鍵技術,在中國北方海域形成一個海灣扇貝養殖的新產業,
  • 扇貝又雙叒叕「跑路」?北鬥出手了!
    從2014年到2019年,扇貝跑了,扇貝死了......上市公司獐子島終於迎來「扇貝去哪兒了」最終季。證監會果斷出手,藉助北鬥導航衛星破解「扇貝之謎」,一連串「彌天大謊」被揭開!網友聽後,拍手稱快:「現在真的是:人在做,『天』在看!」
  • 「扇貝跑了,扇貝回來啦,扇貝死了」,坑壞股民的獐子島終於栽了
    要知道,對於一家養殖類公司來說,主營養殖產品大面積死亡,不僅是存貨跌價這麼簡單就能結束的,這說明第二年的盈利幾乎為0,甚至是嚴重虧損,畢竟在這段時間你是沒有收入的,但員工薪水、產地維護,幼苗再投入是不可避免的,還有銀行貸款的財務壓力,說是公司的生死存亡大事並不為過。可這事發生在獐子島這家上市公司上,那還真就見怪不怪了。
  • 日本蝦夷扇貝的形態特徵、天然採苗技術及增養殖技術
    二、日本蝦夷扇貝的天然採苗技術分析日本的蝦夷扇貝養殖之所以發展較快,與其種苗生產技術的進步有密切關係。1934年木下虎一郎在佐呂間湖實施了最初的天然採苗。1937年青森縣水產試驗場陸奧灣分場實施最初的採苗試驗。
  • 青島科學家打開扇貝"天書" 繪製扇貝基因圖譜
    與脊椎動物不同,扇貝肌肉呈現「分子雜合」狀態,即脊椎動物橫紋肌和平滑肌標誌基因在扇貝相應類型肌肉中均呈共表達現象,且這種「分子雜合」現象很可能是動物肌肉的一種古老的存在形態。扇貝足絲粘附的關鍵組分與已知貽貝相關組分存在很大不同,為開發新型「溼粘附」材料奠定了基礎。  扇貝腎是轉化毒素最主要的器官   此外,研究發現扇貝對高濃度藻源毒素的耐受能力,主要通過改變Na離子通道關鍵位點及表達量來實現,使貝類能夠提升數十倍乃至上萬倍的毒素抗性。
  • 扇貝「出逃」騙局終!獐子島扇貝6年4次「逃跑」 猖狂造假幕後真相
    (圖片來源:證監會官方微信號)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起,獐子島扇貝歷時6年5次逃跑或死亡,多年信披違規,最終獐子島卻僅被警告並罰款60萬元,引發熱議。除此之外,獐子島被立案調查近兩年半,直至監管發動衛星才得以確認獐子島違法違規事實,水產養殖企業的業績真實性應當如何核查?
  • 扇貝和生蠔哪個比較貴? 扇貝和生蠔有何區別?
    扇貝和生蠔哪個比較貴? 扇貝和生蠔有何區別?時間:2016-12-30 10:29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扇貝和生蠔哪個比較貴? 扇貝和生蠔有何區別? 扇貝和生蠔哪個比較貴 扇貝的肉質感更強些,口味適合大多數人。生蠔的話就因人而異了。
  • 6年離奇失蹤四次!「扇貝跑路事件」終迎大結局!獐子島及相關人員...
    026年離奇失蹤四次獐子島鬧劇始末2014年以前,獐子島是大連的一家海產品養殖公司,主營業務是養殖蝦夷扇貝和海參。在2006年登陸中小板上市前,其蝦夷扇貝底播增殖面積和產量已經達到全國首位,此後養殖海域面積由上市時的65.63萬畝上漲至今日的230餘萬畝。
  • 扇貝的故事
    日本氣象局的專家曾經提出過一個假說,2011年福島地震就是因為東北部海域的扇貝集體扇動貝殼所致。後來日本人為了防止重蹈覆轍,改良了扇貝的養殖方式。過去的扇貝採用「串養法」,學名「垂下式」,即用繩子將扇貝穿成串,垂到海中養殖,便於統一管理與捕撈。
  • 北鬥衛星立大功:不是扇貝跑了,而是人心壞了!
    該公司曾以養殖蝦夷扇貝聞名業界,如今頻頻跑路的扇貝已成其標籤。一看就是很有靈性的生物!該公司為了自己的需要,利用農林牧漁難核查的特點,財務造假,編了扇貝「跑了」「餓死了」「退化」等等神話。具體來看,2014年10月獐子島突發公告,聲稱2011年與2012年的底播海域蝦夷扇貝,因冷水團異動導致近乎絕收。因此巨虧8.12億元,上演了「扇貝跑路」1.0版。因為太喜感了,這是公眾第一次關注。2015年繼續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