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灣扇貝養殖有望雄風再起
近日,被稱為「海灣扇貝之父」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張福綏院士、我國老一輩知名的貝類養殖研究權威青島海洋大學王如才教授等組成的專家組對此項成果進行了驗收,並對這項研究於中國的海水養殖將產生的深遠意義、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讚賞。
-
大連長海縣:扇貝養殖帶動海島村民致富
秦宇賀來自黑龍江省,2006年,投奔親戚來到長海縣,做起海產品養殖行業,他一來到海島,就被這裡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所吸引,現在已經落戶長海,成為一個「本地人」,做起本職工作更是輕車熟路。秦宇賀向記者介紹,剛開始,他只是養殖蝦夷扇貝,浮筏不足100臺。
-
2020年開始,獐子島不再養殖底播扇貝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目前,獐子島還無法確認扇貝死亡原因,董事會稱將改變運營計劃,2020年始基本關閉底播蝦夷扇貝養殖。 作者/ 胡路怡 昨日,獐子島董事會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稱部分海域蝦夷扇貝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暫時無法判斷此次底播蝦夷扇貝死亡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及核銷的具體金額,以及對於公司 2019 年度經營業績的具體影響。
-
獐子島又遭問詢:公司能否實現持續盈利,扇貝死亡調查進展如何?
4月30日,獐子島發布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29億元,同比下降2.47%;實現淨利潤-3.92億元,同比下降1321.41%。年報提到,因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發生大規模死亡災害,存貨成本核銷和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影響金額約為2.91億元。
-
海灣扇貝養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由張國範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1999年在家系培育的基礎上獲得了部分紅殼色子代,2001年又從河北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獲得了從美國新引進的紅殼色海灣扇貝,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海灣扇貝的家系和群體水平的選育和純化研究。
-
這次扇貝跑不了了
扇貝鬧劇終結,證監會對獐子島造假行為的處罰引發輿論關注。獐子島成立於1992年9月,於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主營產品業務包括水產養殖、水產加工、水產貿易等。多年來,獐子島將業績「變臉」歸咎於 「扇貝跑路了」「扇貝餓死了」等荒唐理由,公司被股民戲稱為「會跑路的扇貝」,這也成了獐子島最大的標籤。
-
扇貝單詞產品分析
本文主要介紹了扇貝單詞的相關內容,同時為您提供產品分析的一種思考方式,供您參考。 以上分析表明,建國後我國全民英語學習已存在幾十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英語學習方式也在不斷變化且深受時代流行載體的影響,學習英語的人數不僅越來越多,而且人的職業和年齡範圍也在不斷擴大,這些優良大環境也是扇貝單詞成長的肥沃土壤。
-
扇貝都去哪了第三季?三年來,獐子島如何減少蝦夷扇貝死亡率?獐子島...
三個月前,獐子島還在三季度中預告全年度有望盈利約9000萬至1億元左右。四季度再出扇貝走失和減值事件,令投資者和債權人措手不及。 1月30日獐子島公告稱,導致此次業績修正預先的原因有二:1、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
-
扇貝兩吃,帶你重新認識你記憶中的扇貝,體驗不同的美味
說包扇貝相信大家都知道,並且應該都吃過。不同種類的扇貝合計越有四百多種,世界各地較為常見的約為六十種左右。那麼今天帶來兩種關於扇貝的做法,大家可以好好學習一下,都是比較簡單的哦。首先介紹的這一種叫做「蔥香豆豉蒸扇貝」,那麼先給大家說一下需要的食材。
-
「扇貝跑了」是不是一個故事?
「從2014年一直到現在,經常出現大批量死亡現象。」長海縣某小型水產公司負責人在介紹情況時表示,公司養殖面積相對較小,2014年後,公司在2015年、2016年大概播了九千餘萬枚苗種,正常2017年、2018年進入收穫期,但實際生產中,畝產只有2公斤至3公斤左右,較過去正常時40餘公斤的畝產相差甚遠。
-
「紅色記憶」發端於青島的扇貝養殖浪潮
發端於青島的扇貝養殖浪潮 青島海灣扇貝養殖場景1982 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張福綏院士首次從美國引進海灣扇貝,突破產業化生產的一整套工廠化育苗與養成關鍵技術,在中國北方海域形成一個海灣扇貝養殖的新產業,
-
扇貝又雙叒叕「跑路」?北鬥出手了!
從2014年到2019年,扇貝跑了,扇貝死了......上市公司獐子島終於迎來「扇貝去哪兒了」最終季。證監會果斷出手,藉助北鬥導航衛星破解「扇貝之謎」,一連串「彌天大謊」被揭開!網友聽後,拍手稱快:「現在真的是:人在做,『天』在看!」
-
「扇貝跑了,扇貝回來啦,扇貝死了」,坑壞股民的獐子島終於栽了
要知道,對於一家養殖類公司來說,主營養殖產品大面積死亡,不僅是存貨跌價這麼簡單就能結束的,這說明第二年的盈利幾乎為0,甚至是嚴重虧損,畢竟在這段時間你是沒有收入的,但員工薪水、產地維護,幼苗再投入是不可避免的,還有銀行貸款的財務壓力,說是公司的生死存亡大事並不為過。可這事發生在獐子島這家上市公司上,那還真就見怪不怪了。
-
日本蝦夷扇貝的形態特徵、天然採苗技術及增養殖技術
二、日本蝦夷扇貝的天然採苗技術分析日本的蝦夷扇貝養殖之所以發展較快,與其種苗生產技術的進步有密切關係。1934年木下虎一郎在佐呂間湖實施了最初的天然採苗。1937年青森縣水產試驗場陸奧灣分場實施最初的採苗試驗。
-
青島科學家打開扇貝"天書" 繪製扇貝基因圖譜
與脊椎動物不同,扇貝肌肉呈現「分子雜合」狀態,即脊椎動物橫紋肌和平滑肌標誌基因在扇貝相應類型肌肉中均呈共表達現象,且這種「分子雜合」現象很可能是動物肌肉的一種古老的存在形態。扇貝足絲粘附的關鍵組分與已知貽貝相關組分存在很大不同,為開發新型「溼粘附」材料奠定了基礎。 扇貝腎是轉化毒素最主要的器官 此外,研究發現扇貝對高濃度藻源毒素的耐受能力,主要通過改變Na離子通道關鍵位點及表達量來實現,使貝類能夠提升數十倍乃至上萬倍的毒素抗性。
-
扇貝「出逃」騙局終!獐子島扇貝6年4次「逃跑」 猖狂造假幕後真相
(圖片來源:證監會官方微信號)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起,獐子島扇貝歷時6年5次逃跑或死亡,多年信披違規,最終獐子島卻僅被警告並罰款60萬元,引發熱議。除此之外,獐子島被立案調查近兩年半,直至監管發動衛星才得以確認獐子島違法違規事實,水產養殖企業的業績真實性應當如何核查?
-
扇貝和生蠔哪個比較貴? 扇貝和生蠔有何區別?
扇貝和生蠔哪個比較貴? 扇貝和生蠔有何區別?時間:2016-12-30 10:29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扇貝和生蠔哪個比較貴? 扇貝和生蠔有何區別? 扇貝和生蠔哪個比較貴 扇貝的肉質感更強些,口味適合大多數人。生蠔的話就因人而異了。
-
6年離奇失蹤四次!「扇貝跑路事件」終迎大結局!獐子島及相關人員...
026年離奇失蹤四次獐子島鬧劇始末2014年以前,獐子島是大連的一家海產品養殖公司,主營業務是養殖蝦夷扇貝和海參。在2006年登陸中小板上市前,其蝦夷扇貝底播增殖面積和產量已經達到全國首位,此後養殖海域面積由上市時的65.63萬畝上漲至今日的230餘萬畝。
-
扇貝的故事
日本氣象局的專家曾經提出過一個假說,2011年福島地震就是因為東北部海域的扇貝集體扇動貝殼所致。後來日本人為了防止重蹈覆轍,改良了扇貝的養殖方式。過去的扇貝採用「串養法」,學名「垂下式」,即用繩子將扇貝穿成串,垂到海中養殖,便於統一管理與捕撈。
-
北鬥衛星立大功:不是扇貝跑了,而是人心壞了!
該公司曾以養殖蝦夷扇貝聞名業界,如今頻頻跑路的扇貝已成其標籤。一看就是很有靈性的生物!該公司為了自己的需要,利用農林牧漁難核查的特點,財務造假,編了扇貝「跑了」「餓死了」「退化」等等神話。具體來看,2014年10月獐子島突發公告,聲稱2011年與2012年的底播海域蝦夷扇貝,因冷水團異動導致近乎絕收。因此巨虧8.12億元,上演了「扇貝跑路」1.0版。因為太喜感了,這是公眾第一次關注。2015年繼續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