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與荀彧誰更厲害?其實看正史就知道,他倆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2020-12-19 小王子說歷史

《三國志》評價曹操的用人之道時,說了十六個字:「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前,身邊有五大謀士:荀彧、郭嘉、荀攸、賈詡、程昱;結合文章題目,郭嘉和荀彧誰更厲害?結合正史為大家分析一下。

郭嘉

在《三國志》中陳壽對郭嘉的評論:「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劃所料,是其倫也。」

郭嘉原本是效力於袁紹的,在《三國志》中有一段郭嘉和郭圖的談話,郭嘉很清楚地說明了離開袁紹的原因。「《三國志》: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郭嘉離開袁紹以後,在家呆了六年。建安元年(196年),因為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讓荀彧推薦人才,荀彧就推薦了郭嘉。於是曹操就開始面試郭嘉,面試的內容主要探討天下大事,討論完以後曹操說了一句:「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也非常高興說:「真吾主也」。

從此以後,郭嘉便在曹操的陣營裡當上了軍師祭酒。讓郭嘉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確立核心地位的是: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討伐張繡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曹操擔心自己和袁紹打不打的時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鼓舞了曹軍將士。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被呂布打敗,依附於曹操,對於如何處置劉備,程昱的意見是殺,而郭嘉的建議《傅子》記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真正讓郭嘉大放異彩的就是官渡之戰,建安五年(200年),當時曹操害怕和袁紹作戰腹背受敵,決定先消滅立足未穩的劉備,又怕袁紹來進攻許都,曹操就去詢問郭嘉的建議,《傅子》記載:「太祖疑,以問嘉。嘉勸太祖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東徵備。備敗奔紹,紹果不出。」

當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打仗的時候,有消息稱孫策會偷襲曹操的許都,這個時候曹操沒有多餘的兵力保衛許都,這個時候郭嘉又預測,《三國志》記載:「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就想趁機攻破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又是郭嘉力排眾議,《三國志》記載: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剛回到許昌,就傳來好消息二袁一死一逃。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到烏桓,曹操想遠徵烏桓,但是又害怕劉備偷襲許昌,又是郭嘉為曹操分析了形式,讓曹操放心去徵討,當曹軍來到易城的時候,郭嘉又勸曹操,輕兵速進,結果大破烏桓,二袁投奔公孫康。

然而就是在行軍的途中,沿途二百裡地段乾旱無水。糧食又被吃光了,曹軍只能吃馬充飢,才到達目的地,曹操終於平定了北方,在從柳城回來的路上,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過度操勞,郭嘉患疾病去世。

荀彧

陳壽評價荀彧:「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荀彧之前也是跟著袁紹,荀彧發現袁紹「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於是就投奔了當時只是東郡太守的曹操,曹操得到了荀彧非常高興地說「吾之子房也」。到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接受毛玠和荀彧的建議,迎奉天子,遷都許縣。

荀彧就成了曹操的「總參謀長」,「為漢侍中,守尚書令,常居中持重」,當曹操外出打仗的時候,荀彧便總理軍國事物「太祖雖政伐在外,軍國事皆與或籌焉」。後來荀彧又為曹操推薦了荀攸、鍾繇和郭嘉。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想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荀彧認為:「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曹操徵孫權的時候,讓荀彧到譙縣勞軍。當荀彧留在壽春的時候,《魏氏春秋》:太祖饋或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荀彧和郭嘉誰更厲害呢?

從謀略上來看,郭嘉更勝一籌,同時為曹操效力,郭嘉就非常察言觀色,他知道老闆曹操想要什麼,曹操曾經說過:「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後來在赤壁之戰慘敗的時候,曹操還說過:「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然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卻不這麼看,陳壽眼裡荀彧比郭嘉厲害,從《魏書》的人物列傳就能看出來,在《魏書》中,荀彧、荀攸、賈詡在同一個列傳;郭嘉、程昱、董昭、劉曄、蔣濟、劉放這六個人同一個列傳。這兩個傳記中間隔著三卷十八個人呢?

在《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司馬懿對荀彧高度評價:「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在你眼裡郭嘉與荀彧誰更厲害?寫出你的觀點吧!

相關焦點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究竟有多厲害?相比荀彧又如何?
    熟悉三國的朋友,想必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有許多人都說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在其面前根本不夠看,甚至還有人說郭嘉跟諸葛亮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人物,那郭嘉究竟有多厲害呢?後人對郭嘉推崇異常的緣由其實在曹操身上,只因曹操第一次見郭嘉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赤壁之戰大敗之後,又說了這樣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曹操也曾說過許諸是自己的樊噲,張郃是自己的韓信,見到程昱之後,曹操又說「撥開雲日」,荀彧投奔之後,曹操又誇「吾之子房」,說好聽話又不要錢,曹操是一個十分精通商業互吹的人。
  • 荀彧和郭嘉,曹魏兩大謀士,究竟誰是曹魏第一謀臣?
    荀彧和郭嘉,曹魏兩大謀士,究竟誰是曹魏第一謀臣?文|夢裡一晌貪歡在三國中,曹魏有兩大謀臣,那就是荀彧和郭嘉,這兩個都是曹魏陣營中最為厲害的兩個謀士,而在這其中,後人對於他們兩個誰才是曹魏第一謀臣的爭論就沒有斷過。那麼誰才是曹魏的第一大謀臣?其實這個並不很難得出一個勝負,具體分析兩個人之後就能夠發想現出來。
  • 荀彧和郭嘉,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兩個方面對比後,結果出來了
    東吳的魯肅和曹操手下的五大謀臣:荀彧、郭嘉、程昱、賈詡和荀攸。如今的問題是,曹操手下這五大謀士中,誰是第一謀臣呢?估計答案,必會從荀彧和郭嘉,這兩位最著名的謀士中產生——不僅是因為這兩人最著名,作用最大,還因這兩人最傳奇。那麼荀彧和郭嘉,誰更勝一籌?這就要從如下這兩個方面,進行對比了。
  • 周瑜推薦魯肅,荀彧推薦郭嘉,諸葛亮推薦龐統,誰影響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周瑜向孫權推薦了魯肅,荀彧向曹操推薦了郭嘉,諸葛亮向劉備推薦了龐統,那麼,這三個人推薦的人當中,魯肅、郭嘉和龐統,誰對三國格局的影響最大呢? 要說影響最大的,第一當屬魯肅。
  • 荀彧向曹操舉薦了六位謀士:除了郭嘉,你還知道哪一個?
    那麼,問題來了,荀彧向曹操舉薦了六位謀士:除了郭嘉,你還知道哪一個? 受到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郭嘉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當然,在《三國志》等正史中,郭嘉也確實可以稱之為三國時期的頂級謀士了。和荀彧一樣,郭嘉也曾經投靠冀州牧袁紹。在荀彧的介紹之下,郭嘉改投曹操。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曹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 官渡之戰,郭嘉:十勝十敗,荀彧:四勝四敗,全是忽悠曹操的話
    被袁紹知道了,對方表示:本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曹操乖乖將大將軍印送往河北。袁紹在官渡輸了,因為失敗,所以郭嘉、荀彧等人對袁紹的評價坐實了。我們常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不過說說而已,輸了便是輸了。曹操若輸了,他的評價或許便是「多疑」和「猜忌」了吧。英雄這個詞既廣泛又隨便,貌似隨便扯出個歷史人物,都能與英雄二字拉上關係。
  •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真的那麼厲害嗎?
    在郭嘉死前,雖然天下已大亂,各路諸侯都來招才引智,但自比管仲、樂毅,一直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信,諸葛亮也沒有出山,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史書中的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諸葛亮真的怕郭嘉嗎?郭嘉來自潁川郡。
  • 三國殺:潁川謀士集團的核心殺器,有了他郭嘉荀彧也得靠邊站
    其中以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郭嘉、荀彧、賈詡、荀攸、程昱)尤為突出,當然在三國後期也不乏能人輩出。可是不知道您各位是否了解這些眾多的謀士有很多都是出自一個地方名叫潁川,因此潁川謀士集團也脫穎而出。在三國殺移動版中,潁川謀士集團可謂是整個曹魏陣營的中流砥柱,不管是排位、八人還是其他戰局,只要出現曹魏勢力總少不了我們的潁川謀士。
  • 除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荀彧、賈詡也提出類似觀點,有哪些區別
    郭嘉是一個很出名的三國人物,他有一個同樣很有名的策論,就是所謂的"十勝十敗論"。這是在袁曹爭霸時期,郭嘉分析曹操和袁紹雙方的優劣,幫助曹操樹立信心。其實除了郭嘉的"十勝十敗論"以外,荀彧、賈詡也提出過相似的策論,名氣卻不如郭嘉。那麼荀彧、賈詡、郭嘉三個人提出的三種"數勝數敗論"有什麼區別呢?哪一個含金量更高一些呢?
  • 三國謀士出潁川,潁川最厲害謀士是誰?郭嘉第三,第一沒有人不服
    三國時代魏國,蜀國,吳國相互爭鬥,除去在前線廝殺的將士之外,在後方的謀士之間的鬥爭也格外精彩,問題就出現了,三國時期謀士如雲,其中很多謀士都出自潁川地區,如果給出身潁川的謀士排個名次,排行第一的謀士究竟是誰呢?
  • 真三國無雙 Cosplay大魏潁川雙花 郭嘉荀彧 鬼才衣帶香
    「諾」荀彧打開食盒第一層,空無一物,這時的荀彧早已心中瞭然,但他還是抱有一絲希望的掀開第二層,這時一個手拍在他的肩膀上。「文若,可否賞臉?」郭嘉拿起耳杯,自顧自的斟飲起來。「就算不賞臉,奉孝不也喝上了。」荀彧竟破天荒的在白日,也飲起了酒。
  • 郭嘉,三國時期傳說中的第一鬼才,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郭嘉?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禹州,關於郭嘉的家世,無論是三國志的陳壽還是其他史學家,提到的都很少,只知道原先在袁紹集團上班,後來經荀彧推薦,就跳槽,曹操成了他的新老闆,也是最後一任老闆。作為三國人氣最高的軍師之一,歷史崔當然對郭嘉的出生很感興趣,我們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看這位神奇軍師究竟出生在怎樣一個地方:
  • 率土之濱:每天解析一個武將,讓萌新不再萌——荀彧篇
    特性荀彧成為了續航流隊伍的剋星。荀彧是一個很容易抽到的武將,基本一賽季就人手一個。還有各種小魏騎隊伍就不列舉了。——荀彧 不攻/楚歌/聲東/深謀/十面小郭嘉 鋒矢 落雷 大郭嘉 戰必/伐謀/始計俗稱臉騎。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三國時期的鬼才郭嘉為何會被推上神壇?
    試想他們如果沒有英年早逝,或許不會存在三國鼎立的局勢,有可能會儘早統一,此人就是鬼才郭嘉。郭嘉外號鬼才。三國時期被推上神壇的男人。郭嘉,字奉孝,潁川郡陽人。如今郭嘉大多都被人們神化,不過郭嘉也有被神化的資本。
  • 郭嘉:輸贏根本不在戰場
    這是一個常識性問題——古代遊牧民族聚居的地方,自然條件普遍都比較惡劣。加上東漢末三國處在一個小冰期,氣候逐漸變冷,這些北方地區就更成了苦寒之地。如果曹袁不開戰,誰也不會想往那跑。第三,基礎設施。遼西郡差不多是隔壁右北平郡面積的四倍,右北平郡共有四城,而遼西郡也只有五城。在東漢末年一個如此地廣人稀的地方,我們能指望它村村通公路嗎?拿下來說不定還得投資搞基建,否則守不住。
  • 荀彧為何稱為「王佐之才」?「王佐之才」的定義是什麼?
    曹植:「如冰之清,如玉之潔,法而不威,和而不褻。」這句話的譯文是:有冰一樣清澈的人格,有白玉一樣亮潔的品格;遵循而不濫用權力,友善謙和卻不輕慢待人。這是對一個人品德的極高讚賞!《軍師聯盟》荀彧後人把「冰之清」「玉之潔」合成「冰清玉潔」,這句話是讚美我荀令君大人的!要問荀令君是誰?就是你們口口聲聲的gou,huo。再次再三聲明荀彧(xun yu)!
  • 曹魏謀士如雨,為何只有郭嘉成為網紅?
    在曹魏謀士中,如果要選出一位網紅,那麼非郭嘉莫屬,在易中天的《品三國》播出後,出現了許多郭嘉的粉絲,網上也出現的一種說法,所謂的「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在之後幾年愈演愈烈,郭嘉的粉絲一度被列為網上四大吹之一。物極必反,在2010年,網上又掀起了一波郭嘉黑的風潮,郭嘉黑們認為郭嘉根本不配與荀彧等人並列,還給郭嘉取了一個「宇宙戰神」的外號。
  • 這兩個人是曹操成就霸業的關鍵人物其地位不低於郭嘉和荀彧
    我們知道曹操是東漢末年統一北方的梟雄,在他身邊文有郭嘉、荀彧等謀臣,武有張遼、夏侯淵等大將。曹操身邊的豪華陣容是他成就霸業的資本,在正面戰場上的較量中這些謀臣武將的確立下了不少功勞。不過正如我們上面所說打仗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保障軍用物資的充足,倘如一支軍隊無法保障軍用物資那麼一切都是空談。
  • 一個猿,一個猴,神話裡的袁洪和孫悟空究竟誰更厲害?
    今天隔壁辦公室快打起來了,我以為是搶著要我的籤名照,結果他們爭論的是:袁洪和孫悟空究竟誰更厲害?這確實是一個難題,兩部小說的主題不一樣,站立的角度不一樣,很難客觀地評價他們倆到底更厲害。為什麼又要比呢?因為他倆都是猿猴。
  • 三國謀士中,荀彧第二,周瑜才排第四,第一居然就是他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爾虞我詐是智慧與力量的鬥爭,今天我們來說說,三國中誰是最有智慧的哪一位呢?諸葛亮首先大家最最熟悉的當屬蜀漢謀士諸葛亮了,三國中的諸葛亮總是未卜先知,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存在。然而正史中,草船借箭、空城計等都不是出自諸葛亮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