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人是曹操成就霸業的關鍵人物其地位不低於郭嘉和荀彧

2020-12-19 歷史戰爭

《孫子兵法 作戰篇》開篇提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裡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軍隊在出徵之前,將帥要提前準備好作戰物資以備戰時所需,只有在保障軍用物資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發起戰爭。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想打贏一場戰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障軍用物資的充足。

我們知道曹操是東漢末年統一北方的梟雄,在他身邊文有郭嘉、荀彧等謀臣,武有張遼、夏侯淵等大將。曹操身邊的豪華陣容是他成就霸業的資本,在正面戰場上的較量中這些謀臣武將的確立下了不少功勞。不過正如我們上面所說打仗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保障軍用物資的充足,倘如一支軍隊無法保障軍用物資那麼一切都是空談。而在曹操身邊的確有兩個人為保障曹操後勤補給穩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兩人就是棗祗和任峻。

《三國志》裡對棗祗和任峻的貢獻評價為:「軍國之饒,起於棗祗而成於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曹操軍隊之所以軍用物資充足主要歸功於棗祗和任峻。

棗祗是早期追隨曹操的舊臣,當初曹操佔據兗州的時候任命棗祗為東阿令。在兗州發生叛亂時只有範、東阿兩城還聽命於曹操。棗祗在東阿組織兵力抵抗叛軍為曹操保住了東阿城。不久曹操的軍隊缺少糧食後來得到東阿城的補給才得以重振旗鼓。棗祗最大的功勞就是首倡「屯田制」,東漢末年戰爭不斷百姓流離失所,許多流民迫於生計加入了黃巾軍。棗祗向曹操提議資助流民工具開墾荒地,曹操於是便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具體負責此事。「屯田制」的影響是深遠的,據《魏武故事載令》記載:「後遂因此大田,豐足軍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屯田制」的實施保障了曹操軍隊軍用物資的需求,為曹操剷除群雄提供了物質保障。

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棗祗在當時為曹操立下的功勞絕不亞於郭嘉、荀彧等人。棗祗大約在官渡之戰前便去世,魏武故事載令》記載:「祗興其功,不幸早沒,追贈以郡,猶未副之。今重思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過也。」棗祗英年早逝沒能見證曹操成就輝煌的時刻,後來曹操感念棗祗的功勞對其進行了追封,棗祗兒子萌受父恩也被曹操加官進爵。

任峻曾和棗祗一起為「屯田制」的實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且據《三國志 魏書 任峻傳》記載:「太祖每徵伐,峻常居守以給軍。」可以看出任峻在曹操身邊一向都負責軍用物資籌備事宜。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決戰之時,任峻在後方不僅要為曹操籌備糧食還要保障糧草的安全。當時袁紹派出軍隊向切斷曹操的糧道,任峻於是將一千輛輛車編為一個單位並在外圍又布設軍隊來防衛致使袁紹的軍隊不敢逼近曹操的糧草。

官渡之戰,太祖使峻典軍器糧運。賊數寇鈔絕糧道,乃使千乘為一部,十道方行,為復陳以營衛之,賊不敢近。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為都亭侯,邑三百戶,遷長水校尉。《三國志 魏書 任峻傳》

任峻在官渡之戰出色的表現是曹操能獲取官渡之戰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後曹操因為任峻勞苦功高於是表封他為都亭侯,建安九年任峻去世,曹操得知任峻病逝的消息後哭泣良久。

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三國志 魏書 任峻傳》

相關焦點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究竟有多厲害?相比荀彧又如何?
    熟悉三國的朋友,想必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有許多人都說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在其面前根本不夠看,甚至還有人說郭嘉跟諸葛亮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人物,那郭嘉究竟有多厲害呢?三國謀士眾多,各方陣營中都有拿得出手的高級謀士,其中曹操又擅於挖掘謀士,而且有天子正統這杆大旗,所以旗下謀士如雲,有才華的謀士很多。郭嘉並不是第一批就跟著曹操混的人,早前郭嘉投奔過袁紹,但袁紹和郭嘉雙方都沒看對眼,一拍兩散,郭嘉回家待了六年,後來在荀彧的推薦下,郭嘉和曹操碰了面。
  • 荀彧向曹操舉薦了六位謀士:除了郭嘉,你還知道哪一個?
    曹操見荀彧來投,大悅,說:「這是我的子房啊!」於是任荀彧為別部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自公元191年開始,荀彧為曹操出謀劃策,成為曹操迅速崛起的重要幫手。值得注意的是,荀彧作為一位謀士,沒有妒忌賢能,反而為曹操舉薦了更多的謀士,這可以說是難能可貴的品質了。比如曹操的對手袁紹,麾下雖然擁有眾多高質量的謀士,但是,這些謀士之間互相較勁甚至拆臺,最終導致袁紹勢力走向了敗亡。
  • 荀彧和郭嘉,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兩個方面對比後,結果出來了
    東吳的魯肅和曹操手下的五大謀臣:荀彧、郭嘉、程昱、賈詡和荀攸。如今的問題是,曹操手下這五大謀士中,誰是第一謀臣呢?估計答案,必會從荀彧和郭嘉,這兩位最著名的謀士中產生——不僅是因為這兩人最著名,作用最大,還因這兩人最傳奇。那麼荀彧和郭嘉,誰更勝一籌?這就要從如下這兩個方面,進行對比了。
  • 此人是三國中的鬼才,幫助曹操成就霸業,絲毫不亞於「臥龍鳳雛」
    此人是三國中的鬼才,幫助曹操成就霸業,絲毫不亞於「臥龍鳳雛」說到曹操帳下的謀士,其實有非常多富有智謀的人才,但是要說到幫助他統一北方的「關鍵先生」,還不得不說到一個人,那就是郭嘉。在這樣一個情況之下,郭嘉卻看出了他未來的一個發展前景,決定離開他,說明他是一個很有前瞻才能的人。後來曹操剛好損失了一員非常重要的謀臣戲志才,但史書裡面關於戲志才的描述沒有很詳細,只是說曹操覺得他很有謀略,擅長於策略,但是年紀輕輕就過世了。於是曹操就向荀彧來請教,希望他能夠推薦一個像戲志才這樣善於謀劃的高手,於是呢荀彧就給他推薦了潁川人郭嘉。
  • 郭嘉與荀彧誰更厲害?其實看正史就知道,他倆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三國志》評價曹操的用人之道時,說了十六個字:「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前,身邊有五大謀士:荀彧、郭嘉、荀攸、賈詡、程昱;結合文章題目,郭嘉和荀彧誰更厲害?結合正史為大家分析一下。
  • 荀彧和郭嘉,曹魏兩大謀士,究竟誰是曹魏第一謀臣?
    荀彧和郭嘉,曹魏兩大謀士,究竟誰是曹魏第一謀臣?文|夢裡一晌貪歡在三國中,曹魏有兩大謀臣,那就是荀彧和郭嘉,這兩個都是曹魏陣營中最為厲害的兩個謀士,而在這其中,後人對於他們兩個誰才是曹魏第一謀臣的爭論就沒有斷過。那麼誰才是曹魏的第一大謀臣?其實這個並不很難得出一個勝負,具體分析兩個人之後就能夠發想現出來。
  • 除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荀彧、賈詡也提出類似觀點,有哪些區別
    郭嘉是一個很出名的三國人物,他有一個同樣很有名的策論,就是所謂的"十勝十敗論"。這是在袁曹爭霸時期,郭嘉分析曹操和袁紹雙方的優劣,幫助曹操樹立信心。其實除了郭嘉的"十勝十敗論"以外,荀彧、賈詡也提出過相似的策論,名氣卻不如郭嘉。那麼荀彧、賈詡、郭嘉三個人提出的三種"數勝數敗論"有什麼區別呢?哪一個含金量更高一些呢?
  • 官渡之戰,郭嘉:十勝十敗,荀彧:四勝四敗,全是忽悠曹操的話
    若袁紹真的「不足數」,官渡之戰前,曹操還用愁得頭髮都快薅光了?當初迎天子入許昌,曹操領了大將軍一職。被袁紹知道了,對方表示:本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曹操乖乖將大將軍印送往河北。袁紹在官渡輸了,因為失敗,所以郭嘉、荀彧等人對袁紹的評價坐實了。我們常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不過說說而已,輸了便是輸了。
  • 曹操逼死荀彧,對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有沒有影響
    荀彧是曹操早期非常重要的謀士,也是曹操陣營中潁川集團的核心領軍人物。荀彧在漢末軍閥割據形勢下舍勢力強大的袁紹而投附曹操,盡心竭力幫助曹操謀求對天下的統一,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非操不能削群雄以匡漢室」,從而最終選擇了曹操為託身之主和輔佐對象,於是「初平二年,乃去紹從操」。荀彧投附曹操後,盡心竭力幫助曹操謀求對天下的統一,為曹操削平割據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荀彧為曹操舉薦了荀攸、郭嘉、戲志才、陳群、鍾繇、辛毗、杜襲、趙儼、司馬懿等等的優秀人才。
  • 曹操帳下第一謀士,不忘漢節,因此而死
    荀彧,字文若,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是曹操統一北方、建立霸業的首席功臣。荀彧出身名門,荀子便是荀彧的祖先,荀氏家族是當時有名的名門望族。史料記載荀彧「為人偉美」、「瑰姿奇表」,且被稱為「王佐之才」。後來司馬懿評價荀彧「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 孔明和郭嘉哪一位更牛?赤壁之戰後一大人物說了9個字,給出答案
    孔明和郭嘉哪一位更牛?赤壁之戰後一大人物說了9個字,給出答案文/失語者三國為何是我們華夏歷史裡最惹人注目的時期?對於這兩個人的智力比拼,有網友說:很明顯是諸葛亮,但是曹操在赤壁戰敗之後說的九個字卻揭曉了另一個答案。但我們還是先分析一下為妙。
  • 曹操的重要謀士郭嘉,到底出身寒門還是世家?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郭嘉這個人,甚至被很多人拔擢到和諸葛亮一樣的高度上來。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還說了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這句話無疑讓隨軍出徵的各個謀士黯然失色,也表明曹操對郭嘉的重視和信任。有很多人認為,郭嘉是寒門新貴,曹操重用郭嘉,也代表了曹操對人才不問出身、唯才是舉的態度。
  • 曹操手下的兩個人,代表了曹魏集團身後的潁川氏族
    而除了這兩家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勢力支持著曹操一路高升,就是潁川氏族。潁川是一個名士滿天下的風水寶地, 從漢初時的張良晁錯,再到漢末時的司馬徽、郭嘉、徐庶等等,都證明了潁川氏族的強大。在潁川有四大姓氏最為耀眼,分別是陳氏(御史中丞陳群),鍾氏(廷尉鍾繇、其子鍾會),庾氏以及荀氏。這裡面在三國魏晉最活躍的就是荀氏家族了。
  • 周瑜推薦魯肅,荀彧推薦郭嘉,諸葛亮推薦龐統,誰影響最大?
    漢末三國,曹操、劉備和孫權為了逐鹿中原,多次大戰,在這三個軍事集團中,曹操的實力最強,孫權次之,劉備最弱。 值得注意的是,周瑜向孫權推薦了魯肅,荀彧向曹操推薦了郭嘉,諸葛亮向劉備推薦了龐統,那麼,這三個人推薦的人當中,魯肅、郭嘉和龐統,誰對三國格局的影響最大呢?
  • 三國殺:潁川謀士集團的核心殺器,有了他郭嘉荀彧也得靠邊站
    其中以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郭嘉、荀彧、賈詡、荀攸、程昱)尤為突出,當然在三國後期也不乏能人輩出。可是不知道您各位是否了解這些眾多的謀士有很多都是出自一個地方名叫潁川,因此潁川謀士集團也脫穎而出。在三國殺移動版中,潁川謀士集團可謂是整個曹魏陣營的中流砥柱,不管是排位、八人還是其他戰局,只要出現曹魏勢力總少不了我們的潁川謀士。
  • 真三國無雙 Cosplay大魏潁川雙花 郭嘉荀彧 鬼才衣帶香
    荀彧再次握拳,並未等曹操回答拂袖而去,「屬下告退。」曹操望著那離去的身影,默默念叨「王佐之才嗎?文若,即使是你,也會看錯我嗎?」----壽春----「這是魏王,命人送來的。」「好了,你下去吧。」「諾」荀彧打開食盒第一層,空無一物,這時的荀彧早已心中瞭然,但他還是抱有一絲希望的掀開第二層,這時一個手拍在他的肩膀上。「文若,可否賞臉?」郭嘉拿起耳杯,自顧自的斟飲起來。「就算不賞臉,奉孝不也喝上了。」荀彧竟破天荒的在白日,也飲起了酒。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三國時期的鬼才郭嘉為何會被推上神壇?
    《三國志》中曹操對郭嘉的評價:「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最開始是袁紹手下的謀士,(袁紹手下的謀士都很厲害),正因為看出袁紹乃庸主,便離袁紹而去。由荀彧介紹投靠曹操。曹操與郭嘉初見時便開始討論天下大事,二人的談話讓曹操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郭嘉投奔曹操之後,開始為曹操出謀劃策,曹操討伐呂布之時,曹操三次攻打呂布都被呂布打敗,於是曹操準備撤退,但是郭嘉卻說這正是剷除呂布的好機會,曹操採納郭嘉的策略,於是呂布被曹操活捉,呂布早早地結束了三國生涯。
  • 荀彧為何稱為「王佐之才」?「王佐之才」的定義是什麼?
    曹植:「如冰之清,如玉之潔,法而不威,和而不褻。」這句話的譯文是:有冰一樣清澈的人格,有白玉一樣亮潔的品格;遵循而不濫用權力,友善謙和卻不輕慢待人。這是對一個人品德的極高讚賞!荀彧(xun yu)!荀彧(xun yu)!以後不要亂喊我令君大人。既然稱荀彧大人「冰清玉潔」,那是有依據的,依據如下。先做下簡介——荀彧(彧:有文採的意思),字文若,東漢末年時期的謀士,亦是曹操帳下的首席謀士,地位相當於劉備身邊的諸葛亮,孫權身邊的周瑜,更是被人物鑑賞家評為「王佐之才」。能稱為「王佐之才」的只有諸葛亮了,那「王佐之才」和普通人才有何區別呢?
  • 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對主公來說哪個價值更高?
    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郭嘉因為英年早逝給曹操出謀劃策的機會並不多,大的計謀就兩個,一個是在官渡之戰前夕,給曹操分析了他的優點和袁紹的缺點,也就是我們說的「十勝十敗論」,曹操有十勝,而袁紹又十敗,安能不勝乎?這一分析給了曹操定心丸,讓曹操有信心去和袁紹對抗。另一個是遺計定遼東,這裡我們不多說。
  • 官渡之戰前,郭嘉、荀彧兩大謀士分析形勢,幫助曹操堅定抗袁決心
    郭嘉列舉十勝十敗,預言曹軍將如劉邦一般智勝強敵此時,曹操手下謀士郭嘉站了出來,以劉邦戰勝項羽的例子作比,指出了曹操對袁紹在十個方面的優勢,即「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見人飢,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這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