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人的美食法則裡,風味重於一切。
泡椒,就是一道調和風味的偉大發明。
看不見的微生物,在川人手裡,像是被施了魔法。它將「七滋」中的酸和辣組合,催生了「八味」中的酸辣、魚香、家常等三個川菜經典味型。
如果說,豆瓣讓川菜成為下飯利器,泡椒,則是川菜的超級口水加速器。
試想,沒有泡椒,我們的鳳爪、雞雜、豬肝、牛蛙、脆肚.怎麼辦?
能下三碗飯的泡椒雞雜
泡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
綿延的秦嶺把北方的冷空氣遮擋在外,使得四川盆地常年溫潤,這裡有乳酸菌最適合繁殖的環境。
清末川人曾懿在《中饋錄》裡記載了製作泡菜的方法,與今基本無異:
泡鹽菜法,定要覆水壇。此壇有一外沿如暖帽式.泡菜之水,用花椒和鹽煮沸,加燒酒少許。凡各種蔬菜均宜,尤以豇豆、青紅椒為美,且可經久.
那時,辣椒就成為做泡菜的絕佳之物。
川味泡椒一般選用三種辣椒:二荊條、燈籠椒、野山椒、朝天椒。
這幾種泡椒即使在同一個罈子裡,風味也是不一樣的,用法也不一樣。
蜀地老壇泡椒,家的味道
燈籠椒外形呈雞心狀,辣味輕而香味濃鬱,色彩豔麗,在川菜中都是整個使用,很少有切碎的。
野山椒辣味突出,泡過之後,酸味凌冽肉感脆,常用在涼菜中,切碎加一點就非常開胃爽口。
朝天椒,辣味次於野山椒,但果肉更為豐厚,酸辣顯醇厚綿長,用作家常等味型。
二荊條是西南地區最廣泛種植的辣椒,細長皮薄,香辣微甜,泡後逐漸軟化,對佐味吸引強,不易散失,也是所有菜式都能使用的。
做泡椒除了要選擇土陶罈子,自貢井鹽,辣椒也要「精選」。
新鮮硬健,無蟲傷、擠壓傷,莖柄不壞的高顏值辣椒,是泡椒的不二之選。
四種常見泡椒
泡椒在川菜中有點石成金的能力。
辣椒在鹽水裡與微生物結合,經過時間的醞釀,成了味覺層次多變的食材。
鍋裡,熱油逼出泡椒香氣,釋放酸性物質,跟它沾染上的食材,都變得風味十足。
川菜中,有一道家常菜式擁有粉絲無數,卻似乎有點「名不副實」,它就是魚香肉絲。
普通三分肥七分瘦的肉絲,用泡椒、炮姜等調料,烹成酸甜可口的一道菜,沒有魚,卻偏要叫魚香。
秘密就在調料裡。
川菜大V-魚香肉絲
泡椒在蜀地俗稱「魚辣子」,是將活鯽魚和辣椒一起在老壇中泡過,此法複雜,很少有人再去做。
成都著名吃貨車輔先生在《川菜雜談》裡寫了上世紀新繁縣「何泡菜」,創始人何子濤就用活鯽魚製作泡椒。
另外,著名美食家二毛先生,在收藏的80年代老菜譜《四川泡菜》中,也記載了鯽魚與辣椒同泡。
其方法大約是這樣:
鮮鯽魚在清水內養一天(換水數次),再用二道淘米水加少許鹽,將魚放入「換肚」約一小時後,撈出在清水中漂透6個小時,不去鱗甲,不剖腹。
魚和辣椒、白酒、香料包一同入壇,3-5天換一次香料袋,兩月後便可食用。若還有異味,再泡至100天,即可聞到辛辣魚香的泡椒。
與四川泡菜恪守的不沾生水、不沾油腥背道而馳,受到很多人的質疑。
二毛先生和朋友在節目中嘗試泡過一壇魚辣椒,結果當然是成功了。
充滿智慧的四川人,在調味界屢創神話,泡菜最自由的地方,有什麼是不能拿來泡的呢?
魚辣子真不是神話裡的傳說
另一種解密魚香肉絲的說法,受到很多資深吃貨的認同。
出生於自貢的鹽幫菜名廚鍾富華先生,曾提到:
1956在年臺灣出版的菜譜裡有關「魚香味」的表述大意都是:用烹魚的調料和方法模仿出吃魚而不見魚的特殊風味。
川人藉助於平時常見的調料,在長期的烹飪中,發現蔥姜蒜、泡椒能很好地祛除魚的腥味,糖和醋能中和泡椒的鹹辣,達到味覺上的平衡。
用魚調料來燒肉絲,酸甜微辣,創新出了魚香肉絲,很符合四川人大膽的做菜方式。
受人喜愛的魚香肉絲,從四川走向全國,經過各地改良,有些地方連泡椒也省去了 。
從沒有魚味泡椒,再到不使用泡椒,魚香肉絲真的是名不副實了。
川味家常魚調料跟魚香肉絲的調料一宗同源
泡椒兔,是另一道「好吃的板」(非常爽)的菜,在四川的樂山、眉山一帶常見。
選用泡上幾個月的朝天椒,切成小段。
兔肉丁稍作幹煸之後,倒入泡椒段,繼續和兔肉、姜、幹辣椒、花椒等一起,繼續幹煸。
等到水分散去,芳香四散時,即可起鍋。
泡椒兔肉一口嚼下去,香軟綿實,醇厚的酸辣汁水,從肉絲中溢出,瞬間侵入整個口腔。
唾液止不住地分泌,一口還未吃完,筷子又伸向了盤中。
泡椒兔
鳳爪遇上泡椒,則是另一段美妙的邂逅。
泡野山椒誇張的酸辣味,與鳳爪的肉香皮韌結合在一起,想想就口舌生津。
這道菜在四川幾乎人人會做,煮熟的鳳爪加新鮮蔬菜,在泡菜水中浸上一天,就成了讓人停不住嘴的零食。
泡椒的種類也不局限於野山椒,用辣味更小的二荊條泡出來的鳳爪,骨頭都能嚼碎吞下去。
居家旅行必備泡椒鳳爪
川菜並非簡單的麻辣,它博取眾家之長,在五味的調和裡遊刃有餘,那一點泡椒的味道,就如藏在罈子裡的魂魄。
引出你的口水,刺激你的味蕾,那就是川菜的味道。
今天來教大家做正宗的泡椒。
— 今日食譜 —
【泡椒】
步驟圖解
1、準備一個土陶罈子洗淨,玻璃罈子也可以,紅椒洗淨晾乾水分,剪去柄備用;煮一鍋開水放涼備用。若有老壇泡菜水做引子更好。
2、準備調料包:花椒、八角、桂皮、大蒜、小茴香、丁香、香葉、冰糖,包裹在紗布中。調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放,沒有特定的標準,這也是泡菜在四川千家千味的原因。
3、辣椒和調料包放入罈子中,倒涼開水進去,淹沒辣椒即可。放入泡菜鹽,倒一兩白酒。(泡菜鹽超市有賣,精鹽不如泡菜鹽好。原材料和鹽的比例約為3:1)
4、還可以根據喜好放入芹菜、蒜薹、仔姜、心裡美蘿蔔等。
5、蓋上壇蓋,注滿壇沿水,在存陰涼處存放兩月即可,中間要保持壇沿水不幹,經常換新水。
溫馨提示:整個過程不要沾到油腥和生水,否則會導致泡菜生花、壞掉。生了花的泡菜可加白酒、大蒜進去,就會好轉。
往期閱讀
後臺回復
折耳根 | 蠶豆 | 雷筍 | 刀魚 | 菠蘿 | 抗生素
香椿 | 韭菜 | 薺菜 | 肥腸 | 土豬 | 羊肚菌 | 榆錢
食材,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些灶頭的美味
真的一點都不簡單
關注我們
一起來開啟食材秘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