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賣十天,這家粽店十幾年前已火到「限購」,別的地方都吃不到

2021-02-17 詩意花城生活圈

每到端午節,惠福西路甜水巷的一家粽店總是熱鬧非凡。81歲的老闆娘周婆婆,每年只在端午節前十天左右開售,錯過只能再等一年。最厲害的時候人龍一直排到街尾,店家不得不「限購」,甚至不想媒體報導。

吃過返尋味的熟客告訴花城君,這裡有「其他地方都吃不到」的味道。來自浙江的老闆娘獨創冰肉粽,將江浙的冰肉放入臺山鹼水粽之中,成為一道獨一無二的美味,有街坊開車過來一買就是幾百隻。

十幾年前就已經火到「限購」

早在2001年左右,惠福西甜水巷陳記的靚粽就開始被媒體報導,從那時起,每逢端午節都供不應求。後來有記者採訪時,忙得不可開交的老闆娘周婆婆還不想要這個「免費廣告」:「哎喲,你們能不能不要報導啊!天河的、員村的甚至南海的人都來幫襯,壓力很大啊。」

那時候,美食點評網站還不像現在普及,街坊們主要是通過報紙認識陳記。吃過返尋味的街坊,一傳十十傳百,排隊的人龍排到巷尾。

「當時就是看報紙知道這家店,特地叫媽媽幫忙買兩個帶回學校過端午。」十多年前還在讀大學的嘉韻記憶猶新,「那時候鹹肉粽賣6塊5,舍友們都驚呼廣州的粽子好貴,但真的好好吃。」


太多人在端午節前夕「掃貨」,周婆婆恨不得有三頭六臂,陳記大概在2005年就已經不得不「限購」。「實在沒辦法,每人限買兩隻,人家遠道而來我們真是不好意思啊。」她都不敢接受媒體採訪了,生怕報導一出街「限購」也搞不掂。

現在一年只賣十來天


這個端午節,花城君決定一探究竟。巷子裡小小一家店面,上面掛著繁體字「陳記」的招牌,窗臺一排三個紅色塑料筐,裡面裝著不同品種的粽子。樸素甚至有點簡陋的門面,有點像小說中的「隱世高手」。

三十歲出頭的吳先生,專程開車帶同事來買粽,一口氣買了幾百個,看得花城君目瞪口呆。排隊的街坊說,每天早上8點開檔,直到晚上19時,中午和傍晚時最多人排隊。

現在,陳記一年只賣十來天粽子:端午節前十天左右開賣,端午節當天截止,錯過只能再等一年。

這麼好生意為什麼不做?今年已經81歲的老闆娘周婆婆說,陳記1998年開店,她和老伴一起經營,只當是退休後打發時間,「陳記」這個名字就是取自老伴的姓氏。

本來只是一番小生意,沒想到越做越火,老人家僱人幫忙仍然應接不暇。後來老伴過身,周婆婆也漸覺精力不濟,於是將手藝傳給後人,每年只在端午節前十來天開售。

粽子裡的秘密:別的地方都吃不到


陳記既有鹹粽,也有甜粽。周婆婆說,鹹肉粽是廣州粽和臺山粽的合成版本,老伴是臺山人,因此糅合了兩地的做法,各取所長。

「這種四個角的包法比傳統廣州粽五個角的包法,無論吃起來和看起來立體感都要強一些,而餡料則以傳統的廣州『鹹肉粽』為準,也是鹹豬肉、鹹蛋黃、綠豆、糯米,適合本地人口味。」

甜粽是周婆婆的得意之作,在其他地方都吃不到。說著一口流利廣州話的周婆婆,其實是浙江人。幼時,媽媽做的冰肉粽子是她的最愛。來到廣州之後,為了重拾家鄉美味,她把江浙一帶的烹調手法和臺山粽結合,將冰肉放入鹼水粽裡,炮製出獨一無二的冰肉粽。

做冰肉粽特別講究,一大早就要到市場挑選新鮮肥肉,別的不要,只取中間一層肥,洗淨切塊,放入白糖中醃製,直至肥肉呈現通透如冰的質感。裹入紅豆沙之中,最後再包上糯米做成鹼水粽。

切開冰肉粽,紅豆沙裡躺著一塊晶瑩剔透的冰肉,這就是粽子的「靈魂」。熱辣辣的冰肉粽軟糯甜潤,儘管「很罪惡」但仍讓人慾罷不能。

網上也能買到


某日去得太晚撲了個空的花城君,意外地發現在淘寶上也能買到陳記粽。周婆婆說,這是幾個月前她媳婦開的網店,拿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可以發貨到全國各地。

媳婦的手藝深得周婆婆真傳,45秒就能包好一個臺山粽。年輕一代還創新嘗試芝士粽,在鹹肉粽的基礎上加入芝士,受熱融化之後香味四溢。不過,新口味目前僅在現場銷售,網店仍舊是傳統的鹹肉粽和鹼水粽。

今天離端午節還有2天,想買粽的街坊要抓緊時間了,價目表在此,拿好不謝。

價格:今年粽子整體漲價5%


街坊最關心粽子價格,花城君走訪發現,今年粽子整體售價上漲了5%。在華潤萬家,部分品種漲價明顯,漲幅在10元左右,有的禮品裝比去年漲價30多元。

業內人士說,今年粽子的原料成本整體與去年持平,漲價原因主要是包裝成本、人工成本和運輸成本都有上漲,而且漲幅較大。

為了精簡成本,今年許多廠家都精簡包裝,力求保持價格穩定或者減少漲價。今年上市的很多粽子,都採取了真空塑膠袋包裝,市民按照需求,逐個挑選。


安全:粽子抽檢100%合格

端午節前夕,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期組織對市內生產經營的粽子進行監督抽檢,共抽檢163批次,抽檢項目合格樣品163批次,結果是:生產環節13批次,銷售環節100批次,餐飲環節50批次,全部合格。

食藥監局提醒,街坊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粽子並保存憑證,注意查看粽子包裝是否完好,標籤、標誌內容是否合適等。

文字:曾繁瑩 部分文綜合自廣州日報 廣州市食藥監局 新快報

圖片:王維宣 曾繁瑩 視覺中國

編輯:李天研

最貼近你的廣州生活圈

主張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出品

版權所有 轉載須經授權

掃一掃關注吧

相關焦點

  • 1天只賣十幾隻!永康這家16年老店,來晚了吃不著....
    吃遍永康習慣在城市遊走,騎著自行車從街頭逛到街尾,去感受這座城市不一樣的煙火氣,因為每一家小店裡都可能有一個關於美食的故事在悄然上演著.雖然你可能不知道,但許多人早已從小吃到大。他們家光是殺鵝做鵝的手藝就傳承了好幾代,胖子老闆從十幾歲開始殺鵝,後自立門戶,開了這家老百姓麵館。
  • 上海這家蔥油餅火到BBC了,一天只賣300個,客人排隊都買不到
    (註:本文內容為小旺仔食記獨家原創,侵權必究)上海這家蔥油餅火到BBC了,一天賣300個,客人排隊都買不到。要說上海巷弄中讓人意想不到的美食,很多人可能都會提起這樣一家蔥油餅攤子。這家店開在上海黃浦區茂名南路的路邊,老闆名叫阿大。所以他的店又叫阿大蔥油餅,主要賣的就是蔥油餅,一天限量只賣300個,賣完了就收攤,想多吃都吃不到。阿大做的蔥油餅,可是最地道的上海蔥油餅,用的油都是豬肉,烤好的餅子特別的香。很多人都喜歡到他的店裡來買餅子吃,就算你不是上海本地人,吃過一次之後,保證你還想再次第二次。
  • 簡單的飯店只賣一道清水煮「菜」,火了好多年....
    在成都,有隻賣一餐,卻火了29年的蒼蠅館子三哥田螺;在長沙,有隻賣小龍蝦,卻在晚上11點鐘還在排隊的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基本上,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城市都會有這樣的餐館存在,它是一個城市特食文化的代表,不僅能讓顧客在口味上對其產生了依賴,還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大連超火的烤雞架小店,每天只烤6鍋還限購,顧客排長隊也要買
    大連超火的烤雞架小店,每天只烤6鍋還限購,顧客排長隊也要買在地大物博的中國,每個地方的物產不同,飲食習慣自然也是有差異的,像北京人愛喝豆汁、而河南人愛喝胡辣湯。而要說到遼寧大連人的最愛,那當然是啃雞架啦,這在當地也是很出名的美食哦。
  • 只火了一陣兒的徹思叔叔蛋糕店去那兒了?
    昔日排隊限購,現在門前冷清劉女士十分熱衷探索各種美食,尤其喜歡甜點蛋糕,天氣轉涼,她突然想起幾個月前吃過的起司蛋糕,便再次來到了香港中路上的永旺。不過,短短幾個月,蛋糕店卻發生了不少變化。「我都做好排隊的打算了,來了卻發現櫃檯前一個人都沒有,直接買了就走了。」她第一次來這家店的時候,可是另一番場景。
  • 意外爆火!只開4個小時的韓國米糕,黃牛賣到100塊!
    很神奇,只靠4樣米糕甜品,這家叫南大門米糕的店霸佔了點評美食熱門榜,讓點都德,電臺巷這等實力選手都敗下陣來!來之前小資君就聽說,這家店,如果你在它正常營業的10點之後來,那今天就別想吃到了,因為很多人都是從前一天就開始排隊等號!
  • 只做一道菜,這家法國牛扒館竟然火了59年!
    59年,堅持只賣一道菜!
  • 靠牛骨頭賣了十多年,這家店已經人盡皆知,來晚了沒地方停車
    (註:本文內容為小旺仔食記獨家原創,侵權必究)靠牛骨頭賣了十多年,這家店已經人盡皆知,來晚了沒地方停車。現在來說,大家對沒事的認識都已經逐步提高,很多時候一些大餐廳裡的飯菜,反倒讓人覺得食之無味,從而開始懷念起曾經路邊小館的味道。
  • 沙溪網紅小食店,兜裡揣十幾元就能吃到
    去這家店完全不用問路,錢山牌坊直入不到10米就能看見這家不大不小的小店面,招牌很是顯眼~十幾年來,店裡的師傅堅持每天早上4、5點去市場購買最新鮮的食材來製作食物,他們說只有這樣好品質的食材才能對得起老顧客們。
  • 街邊「最火爆」的小吃,15元一隻,一天賣幾百隻,別的攤主看服了
    街邊「最火爆」的小吃,15元一隻,一天賣幾百隻,別的攤主看服了最近這些年,街邊的美食可謂是相當的火爆。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也是人口眾多的一個國家。對於美食來說,中國的美食至少也有上萬種吧。而且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特色的美食。
  • 呼市房地產限購取消一年仍未回暖
    限購取消一年仍未回暖 呼市房地產救不起來?  本報記者 趙普 呼和浩特報導  作為全國首個取消限購的省會城市,呼和浩特的樓市走向引人關注。  「從去年6月末取消限購,到現在一年時間過去了,並沒有感覺到樓市發生明顯變化。」
  • 這家飯館開業12年,卻只賣一道菜,生意好到城裡人專門開車來吃!
    在小鎮上的一家餐館裡,你只能點一道菜,並且他們只賣這一道菜,堅持賣了12年,生意也很不錯,還專門有人開車過來品嘗呢。在現在這個吃喝不愁的年代,我們都喜歡請客吃飯成為了一種習慣,而且家人也經常在外聚餐。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選擇環境好一點的地方就餐,因為這樣能讓關係更加和諧,在街邊兩旁的餐館眾多,都不知道要挑哪一家了,所以為了發展門店的生意,很多店主都會打上幾個響亮的招牌,主推的菜品一般也都有好幾個來吸引顧客。但是今天這個菜館卻很奇怪,只賣一道菜生意還很紅火,這是怎麼回事呢?
  • 澳門這家店憑什麼?只開兩個小時,價格還比別的地方貴
    這家店也太火了吧,小編來到這家店的時候前面還有十幾位顧客,排隊足足等了半個小時,等位指數能和喜茶肩並肩。而且只能收現金。 他們家是夫妻檔,丈夫負責斬料,妻子則利索地裝飯裝湯並收錢。兩夫婦都很nice,熱情地介紹給小編他們家的招牌。
  • 十幾塊錢只能吃碗麵,鄭州這家自助餐卻能隨便吃,有水果還有點心
    十幾塊錢只能吃碗麵,鄭州這家自助餐卻能隨便吃,有水果還有點心如今在消費水平日益增加,城市裡十幾塊錢能吃什麼呢?以前幾塊錢一碗的胡辣湯,如今都能賣十幾塊錢一碗了,只吃一碗胡辣湯,根本吃不飽吧。想要吃飽還要吃好,而且還要營養豐富,想必很多人都想不出來該吃什麼,尤其是在城市裡。有的人說想吃飽很簡單,十幾塊錢買饅頭還吃不完呢,有的人說喝碗燴麵就能吃飽了,如果說十幾塊錢能吃菜,各種各樣的菜,還能吃水果點心呢?
  • 北京這家烤肉店太豪橫,每天就賣3小時,去晚了吃不到
    店面小小的,但是每天排隊的人可一點都不少,這家店每天下午3點半到4點才開始賣,賣到6點半左右就沒有了,也就賣3個小時左右,去晚了真的就買不到了。肉都是事先醃好的,完全沒有羊羶味,黑胡椒和孜然的味道,不肥不膩不鹹不辣。
  • 山場村這家十幾年的路邊檔臭豆腐,你吃過嗎?
    臭豆腐阿姨夫婦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是否還是在堅持著最初的夢想,抑或甚至是我們的心中是否還有夢想,阿姨這一擺就是十幾年,如今歲月的皺紋也爬滿額頭,可是阿姨的內心依然年輕,對每個客人都很熱情每天下午五點半,便是阿姨的最忙碌的時候,上班族下班、學生放學都會到阿姨的小攤吃上一份,才捨得回家。攤前的人陸陸續續,直到了七、八點的時候,阿姨和叔叔才會輪班回家吃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兩夫妻就這樣在山場擺檔著,這一擺就是十幾年,除了惡劣天氣外,全年基本不休息,就是過年也就除夕休息一天,而且兩老已多年過年沒回老家了。
  • 魔都這家火了十幾年的回憶餅屋,一口「酥」到掉渣!
    這家店已經默默開了十幾年,賣的有各式各樣的甜點,酥餅……全都是小時候的味道。
  • 37年只賣一道菜,卻能年入71億,這家餐廳憑什麼?
    一家有數十道風格口味各異的菜色任君挑選,另一家就永遠只賣一道菜。30年後,你覺得哪家能做大最強?在大部分人看來,後者估計怎麼看都沒戲。現在就連街邊的包子鋪都有至少十種包子可選,一家只賣一道菜的餐廳哪有前途可言呢?但無忌哥今天說的這家餐廳就是這個例外,它就是日本餐飲業巨頭——牛舌根岸。
  • 這18家老店,在蘇州火了十幾年,有的連門頭店名都沒有
    大家紛紛po出自己十年前後的對比照片勾起了滿滿的回憶和感動匆匆十年裡生活在悄然改變在蘇州有很多開了十年以上的老店店面不起眼,有的甚至都沒有門頭和店名靠著熟悉的味道,一直火了十幾年很多人從小到大都吃不膩27年的蛋餅店,蘇州人怎麼吃都吃不膩!》
  • 天津一家開在居民樓裡面的炒飯,開了十幾年每天都要排隊才能吃到
    炒飯大家應該是都經常吃的,簡單好做而且非常的美味,但是近日蛙蛙知道了在天津有這麼一家飯館,沒有店面,只是開在小區居民樓裡面,但是每天到吃飯的時間這裡就會在這裡排上長龍,就是為了吃他們家的炒飯!可見他們家的炒飯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