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成本千元賣,招股書透露出眼鏡行業的暴利

2020-12-19 騰訊網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看清世界是海倫凱勒一生夢寐以求的事情。而在現今時代,隨著電子設備不斷普及,近視散光已經困擾了我們無數的人。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在國內總近視患者高達6億。在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下,國產品牌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卻能夠讓我們大吃一驚。

作為一名從初中就開始戴眼鏡的近視患者,眼鏡陪伴了我20年。在門可羅雀的眼鏡店裡,銷售人員能夠如數家珍的告訴我從300元到3000元的鏡片有何不同我也可以想像到眼鏡行業的利潤高昂。而銷售人員每點出一種鏡片多了一項科技優勢,鏡片的身價也會成倍上升。

翻開長達428也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才讓我發現,原來眼鏡行業的利潤遠遠高於我們的想像。

首先,從價格上看鏡片售價遠超成本。打開某寶的網頁搜索,該公司眼鏡片產品定價範圍從298-1148元不等。而從該公司公布出的鏡片成本僅為6.23元/片。考慮到鏡片的成本為平均值,計算售價的平均是與成本進行對比,售價超過成本百倍。鏡架和成鏡成本只有幾十元的價格,距離眼鏡店動輒折後數百元的要價比也是十分低廉。如此高的售價相信在任何行業都可以成為暴利。

其次,工藝要求應該不高。作為近視患者日常最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眼鏡的精密程度和科技含量想必不低,從招股書幾頁的專利項目也可以想像。然而從該公司公布的員工受教育程度來看,1298名員工中本科級以上學歷僅199人,中專及以下學歷922人佔71.03%。如此看來眼鏡行業的生產加工應該並不是我們想像的精密困難。而且受限於生產技術水平等原因,明月鏡片無法直接生產折射率1.67及以上的樹脂單體,主要通過向韓國KOC及其關聯方採購,2006年,公司與韓國KOC在丹陽設立丹陽KOC,主要生產樹脂原料,此後明月鏡片業務範圍也涵蓋原料的直接銷售。

第三,營銷成本高昂。相比於研發,該公司鏡片顯然更注重的是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自從2014年研製出折射率1.71鏡片後,就沒有進一步突破,而市場上國外1.74折射率的鏡片已經佔據了高端市場。而營銷方面2017年,明月鏡片宣布籤下陳道明做代言人,之後又陸續與《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綜藝進行廣告合作。

擁有6億潛在用戶,國產鏡片在未來發展的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國產鏡片打破進口壟斷地位也會受到無數國人的支持,然而重視市場輕視研發,和進口產品一樣太高價格無疑會傷害到無數消費者的情感。希望通過此次上市募集資金,明月能夠更好的幫助企業擴大生產能力,提高研發水平,也希望能夠降低價格,為6億近視患者帶來實惠。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眼鏡暴利!6元成本,毛利近95%!
    眼鏡和牙科,這兩個行業的利潤非常高,隨便配一副眼鏡就要七八百,有時候,眼鏡架比眼鏡片更貴,按理說鏡片的科技含量應該比塑料的鏡架貴才對,但這個畸形的行業已經很難用正常思維判斷價值。8月21號,有媒體報導了眼鏡行業暴利的相關新聞,在知名鏡片公司的招股書內,披露的鏡片成本才6元,而能賣到2000元,預計2023年,眼鏡這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 成本6元,售價上千元?毛利率高達94.88%的眼鏡,材質有何差別?
    關於眼鏡行業,大家一直都知道是「暴利」的存在。在此前,坊間更是流傳這樣的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而大家一直都只是「聽說」,直到這份招股書的披露,才發現20元都是「高價」了。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 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
  • 千元眼鏡進價不到百元?揭秘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去眼鏡店配過眼鏡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一副眼鏡配下來,幾百塊是常事,上千塊也不在少數,但是從上市眼鏡公司博士眼鏡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博士眼鏡的鏡架平均成本89元左右,鏡片29元左右,隱形眼鏡49元左右,「成本價」均在百元之內,看似銷售利潤高的驚人,然而近幾年很多眼鏡店都在關店。
  • 一副眼鏡背後的暴利,售價上千元,成本只有幾十元,錢究竟去了哪
    成本均價在幾十元左右的鏡片,市場售價卻能達到百元甚至千元的價格,眼鏡行業究竟有多暴利?近日,明月鏡片準備上市,在其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發現,鏡片的平均成本價居然只有6.23元,這讓許多眼鏡使用者感到大受打擊,如此低廉的成本價格,為何買到手卻需要成百上千元呢?
  • 南寧眼鏡行業毛利潤高,店家感嘆:單品暴利不等於店鋪暴利
    近年來,不少南寧市民感覺,大街小巷上眼鏡店越開越多,競爭似乎越來越激烈了,但是到眼鏡店配一副眼鏡的價格卻沒有明顯下降。動輒數百元的鏡架、上千元的鏡片,讓眼鏡行業成為了許多人眼中的「暴利行業」。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走訪南寧本地眼鏡店、眼鏡批發市場發現,眼鏡行業的毛利潤確實很高。
  • 揭眼鏡行業暴利之謎:30元鏡片賣240多 竟然不賺錢
    (原標題:揭開眼鏡行業「暴利」之謎:30元的鏡片賣240多元,竟然還是不賺錢!)
  •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馬力覺得自己再也不會去線下眼鏡店配眼鏡了。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20 元的鏡架, 200 元賣你是講人情, 300 元賣給你是講交情, 400 元賣給你是講行情。」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然而現實中,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一茬接一茬的換,連已經上市的頭部企業博士眼鏡,也逃不過「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一方面,傳統品牌賣的貴,賺的少,舉步維艱;另一方面,LOHO、JINS、木九十等新零售品牌在各大商場、購物中心悄然崛起,吸引著90、 95 後們的注意力。一場新老品牌的對決,隨著消費習慣的變化開始上演。
  • 200元眼鏡賣2萬 記者探訪武漢眼鏡行業暴利
    18K金純鈦眼鏡架售價近5萬 市民疑眼鏡是暴利  「一個鏡架賣近50000元,貴得太離譜了。」近日,武昌李女士在珞瑜路某一大型賣場眼鏡專櫃裡,相中一款名為羅瓦羅諾的進口眼鏡架,但47800元的標價令她望而卻步。銷售員解釋,眼鏡架價格的高低在於材質和品牌。
  • 20元的鏡架賣400?眼鏡行業真有這麼暴利嗎?走近眼鏡行業
    眼鏡行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有關數據表明,中國3.2億中老年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鏡;2000多萬在校生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
  • 千元眼鏡成本僅為20塊,高達100倍的利潤被誰賺走了?
    在出廠價到實際零售價之間,眼鏡行業將近100倍的利潤差距,看起來比茅臺還令人咂舌。一支鏡架,兩片玻璃,一副看似不起眼的「小眼鏡」,到底憑什麼如此暴利?工廠表示,他們直供品牌,毛利率只有15%到30%,也就是說,市面價2000元一副的眼鏡,成本20元,工廠只賺3塊錢。有零售商透露,他們從品牌方拿貨,一般是打5到6折,2000元的眼鏡,進貨價是1000元左右,毛利率一般在50%到70%。
  • 成本40元,賣1000元,眼鏡為何如此「暴利」?
    不光是孩子,看看接觸電子產品比較多的成年人,可以說,完全不近視的成年人還是很少的,眼鏡行業是很多人都會接觸到的一個行業。 根據最近央視披露的信息我們了解到,眼鏡框的成本最低只需要30元,鏡片則是10元。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去眼鏡店配眼鏡,往往是幾百上千才能買到一副眼鏡,為什麼同樣的東西到了商家這裡,價格升了這麼多?
  • 上千元的眼鏡成本僅十幾塊,如此暴利為何批發商還叫苦?
    上千元的眼鏡成本僅十幾塊,如此暴利為何批發商還叫苦?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眼鏡行業的「暴利」似乎眾所周知,但現實狀況是,我們看到不少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甚至連剛剛上市的博士眼鏡,也逃不開「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到底眼鏡生意讓哪些人賺的盆滿缽滿了?線下眼鏡店值得開嗎?
  • 進價145元售價916元:博士眼鏡「暴利」玄機待解
    據其招股書披露,2016年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採購成本分別為89元和28元,不過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元和241元。也就是說,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5元的眼鏡,被擺上店鋪櫃檯後,身價就一路水漲船高至916元。在眾人咂舌眼鏡店的高毛利時,博士眼鏡證券部一位人士3月9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銷售成本不能光看採購成本,還有店鋪租金和人力成本,這些因素都需要考慮。」
  • 近千元鏡片採購價僅28元 超高毛利的眼鏡為何淨利低
    熱點:近千元的鏡片採購價僅28元博士眼鏡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眼鏡零售的連鎖經營企業,是國內銷售規模、門店數量領先的眼鏡連鎖零售企業之一。3月2日分別進行網上和網下申購。發行價格9.83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2.98倍,即將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其超高的毛利率讓人嘆為觀止。
  •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針對前述問題,博士眼鏡證券部人士如此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而截至記者發稿,尚未獲得公司的回應。近日,記者走訪博士眼鏡線下門店,採訪多位眼鏡行業從業人士及專家,以期揭開博士眼鏡的「暴利」之謎。  ●售價高出進價5倍多  根據招股書,2016年博士眼鏡的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分別為89.06元和28.82元,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23元和241.23元,即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7元的眼鏡,在博士眼鏡的直營門店櫃檯進行售賣後,價格一躍飆漲至916.69元,進價與售價相差了5倍多。
  • 進價145元,售價916元:這家公司的眼鏡為什麼如此暴利?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兩片玻璃,一支鏡架,一副看似不起眼的「小眼鏡」,卻讓創業板公司博士眼鏡招股書中披露的 「暴利」數據引得外界一片譁然。據其招股書披露,2016年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採購成本分別為89元和28元,不過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元和241元。也就是說,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5元的眼鏡,被擺上店鋪櫃檯後,身價就一路水漲船高至916元。
  • 揭眼鏡暴利:進價十幾元標價千元 打三折仍賺翻
    Q1 部分商家是怎麼賣眼鏡的?就算打三折 也能賺大錢3月28日,記者應聘北京一家知名連鎖眼鏡店,該店位於西單商場二樓。該店銷售員吳先生透露,吸引顧客購買的一大法寶,就是打折促銷。千餘款眼鏡架標價從200元到數千元不等,其中以600至800元的居多。該店李老闆交底:「標價200多元的眼鏡,幾十塊錢也能賣;標價600至800元的,賣200多元就成;標價1620元的,300多就能出手……如果賣價更高,說明你本事強。」李老闆說,眼鏡架標高價,行內都這麼幹。
  • 眼鏡行業暴利背後:零售批發價竟差10倍
    在春熙路上逛了多家眼鏡店和商場,她發現國產品牌眼鏡普遍在800元以上,最高價格竟達到了3萬多元,最便宜的一款促銷特價眼鏡也要賣到200多元。而令她疑惑的是,眼鏡批發城裡的同類型眼鏡,相對於零售價竟可低至1~2折,零售價與批發價之間相差近10倍,眼鏡行業這麼暴利嗎?
  • 鏡架成本20賣400 中國有1/4的人受眼鏡暴利侵擾
    近視眼最討厭暴利!這可不是玩笑話。眼鏡行業——用鐵絲把兩片小玻璃架在人臉上的買賣——竟然已經連續兩年名列「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眼鏡行當裡流傳著一句大實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有人估計,中國約有3億近視眼,也就是說,全國有1/4的人受到眼鏡暴利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