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
去年底,韓國電視臺上映的電視劇《天空之城》,講述了上流社會不惜代價將孩子送進名校的故事,它讓外界看到了這個國家教育競爭的殘酷一面。電視劇折射出的精英教育的是是非非,也一直是困擾韓國多年的議題。而為了教育公平,韓國日前又推出了改革措施。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報導,韓國教育部宣布,廢除精英高等學校;到2025年,當地所有私營高校都須轉為普通學校,以糾正造成社會不平等的教育差異。
報導稱,韓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很多批評者認為這與精英學校的存在有一定的關係。
對於那些很難享受頂級教育資源的中下層群體來說,廢除精英高中的改革措施,讓他們的子女能站在更加公平的起跑線上。但反對的聲音也不小,精英學校和家長們首先站出來批評政府的決策,認為這是「以公平為幌子的倒退現象」。
如果從總體改革方向來看,廢除精英高中的做法的確可以理解為「開倒車」。事實上在韓國的教育發展史上,曾經有過很長一段的「平準化」階段——自1974年起,針對小升初免試帶來的升學壓力和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韓國政府取消高中學校重點、非重點的劃分。
在「平準化」的教育模式下,有教無類,不論家庭狀況如何,不論成績的好壞,初中生在升高中的過程中,只需要採用學區就近入學加抽籤的制度,沒有所謂的「掐尖」,高中學校按照統一的標準辦學,提供質量平均的教育資源。
均衡、均質的高中教育,減輕了初升高的升學擇校壓力,但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它的弊端逐漸顯現。
因為高中畢竟不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教育,它到了需要發掘學生特長和個性的階段。無差別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個性和稟賦的差異,對成績好、想要接受更優質教育的學生來說,同樣是一種不公平。
另一方面,作為深受儒家文化和科舉制影響的地區,韓國同樣存在學歷崇拜,高等教育競爭異常激烈。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三所大學,在韓國的地位類似於美國的常春藤聯盟或英國的劍橋大學,甚至更強。名校出身的背景,意味著更有前景的就業和上升空間。否則《天空之城》中的家長,也不必大費周章地讓孩子進入名校。
於是,高中階段「平準化」教育和大學精英教育之間的脫節,導致高中階段的激烈競爭都轉移到了校外。那些渴望讓孩子衝刺名校的韓國家長,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開小灶教學。一方面,增加了學生負擔;另一方面,增加了家長的經濟壓力。
可見,受高等教育資源影響,韓國高中的「平準化」教育,未必真的足夠公平,只不過教育分化從校內轉向了校外,變得更加隱蔽了。
正因如此,在本世紀初,為了糾正「平準化」教育帶來的種種問題,也為了給經歷金融海嘯的社會培養更具競爭力的精英人才,韓國開始在高中階段推行精英教育,具體措施包括在普通高中之外,增加了特殊目的高中和自律型高中等私校,同時增加學生的擇校自主權。
這些特殊目的高中,並不是職業學校,而是旨在培養特殊人才的學校,比如外語高中、科學高中等。它的總體數量並不多,不過由於更優質的教學資源、更好的硬體環境、更靈活的教學方法,以及更高的名校升學率,引得學生和家長們擠破頭。
對於韓國的中下層民眾來說,由於收費不菲,他們要麼得付出巨大的補習成本,才能讓孩子爭取可憐的入學機會,要麼徹底無緣這類精英高中。英才模式引發的分化,讓公平議題不再局限於教育層面,而是上升到階層晉升的層面。
的確,精英教育的最大收益者,無疑是那些上流社會的家庭。相關數據顯示,高收入家庭子女的課後學習時間,明顯超過低收入家庭;月收入100萬韓元以下的底層子女中,只有1.6%能進入排前10名的大學。
鑑於此,近幾年韓國政府不斷推出各種改革措施,實行多樣化的教育政策,大力興建各類特殊目的高中,擴大優質資源的供給,但似乎都收效甚微。這次大刀闊斧地改革,廢除精英私立高中,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廢除精英高中,卻未必能夠徹底回歸「平準化」。一方面,只要韓國的發展對精英人才有足夠的需求,精英教育就不會消失;另一方面,只要學歷崇拜、高校等級差異存在,銜接高等教育的高中教育就不可能完全「平準化」,教育落差無非是轉移到校外而已。
其實跳出來看,精英教育的殘酷競爭,並不只有韓國存在。比如此前一陣流傳甚廣的《記者臥底美國高中,揭露精英教育「騙局」:4小時睡眠,4杯咖啡,4.0GPA》,就對美國高中強大的升學壓力進行了還原。
至於說精英教育如何影響了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也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精英教育到底公不公平,取決於如何定義公平。
如果站在受教育機會的層面看,那麼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重點高中,無疑是不公平的。但如果將它理解為一種針對不同稟賦學生的區別教學,精英教育未必毫無道理——高中畢竟不是義務教育,它並不是只有普及基礎知識的職能。
從這個角度看,韓國廢除精英高中的改革,面臨的爭議註定不會停止。而且本質上,這種改革舉措,不僅僅是一種教育行為,還是一種為了俘獲底層人心的政客舉動。正如歷史上韓國的幾次高中教育變革,都和政客上臺緊密相關一樣。更「平準化」的教育還是更差異化的精英教育好,註定是個沒有定論的話題。
來源: 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