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班、刷題、學區房:韓國家長的拼娃戰

2020-12-11 芥末堆

韓國教育部的一項新政,在近日的韓國中小學家長圈子裡引起了軒然大波。

11月中旬,韓國教育部發布聲明,決定從2025年起將自主型私立高中、國際高中和外國語高中統一轉型為一般高中。教育部在新聞聲明中指出,出臺此舉的原因是這三類高中與設立初衷背道而馳,造成了高中的等級化、在學生間加重了補習熱現象。

聲明中提到的這三類高中在韓國被視為「精英高中」,一項數據足以說明它們在如今韓國教育界的地位:儘管在總數上,這三類學校加到一起也不過佔到韓國全部高中的10%左右,但去年全國最好大學——首爾大學——入學率最高的全韓國前50所高中裡,49所出自這三類高中行列,僅有1所一般高中。

● 韓國國際學校是位於韓國首爾的一所知名的「精英高中」,這所學校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教學項目,其中高中部分每年收費約人民幣20萬元 / kis.or.kr

一般高中教育質量慘澹,精英高中又數量稀少競爭激烈,韓國學生們因此爆發了補習班大戰——競爭層層傳導,獲得好工作的前提是名牌大學畢業,而為了考進好一點的大學,你又需要提前三年首先考入某一所精英高中。在韓國,中學生們面臨的沉重課業壓力不是秘密,韓國教育部此舉顯然也意在改變愈演愈烈的「補習熱」。

孩子的時間、家長的金錢和社會的焦慮共同堆出的補習熱,會被一紙政令蕩平嗎?

義務教育下的森嚴等級

韓國為十二年義務教育制,高中階段仍覆蓋在政府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內,但在韓國,高中總體上分為四大類,分別是一般高中、特殊目的高中、自主型高中和職業高中。這次廢除的三類高中裡,自主型私立高中屬於自主型高中,國際高中和外國語高中屬於特殊目的高中。這三類高中均是李明博政府時期高中多樣化政策的產物。

上世紀七十年代,為緩解激烈的高中入學競爭,韓國開始推行平準化政策,逐步廢除了高中入學考試,實行高中劃片入學。然而隨之而來的則是高中教育趨向單一、質量不斷下滑。

李明博政府試圖通過建設種類和學習目的不一的高中來解決這一問題,比起在平準化政策指導下辦學的一般高中,自主型高中和特殊目的高中在辦學上被賦予了較高的自主性,課程相對自由、招生也有自主性——在一般高中只能通過劃線抽籤分配被動地接受學生的時候,這些「精英高中」各有各的選拔學生的方式,效果顯而易見:從數據統計上看,它們幾乎已經是名牌大學的代名詞。

● 2019年,韓國首爾的一所高中,學生們正在查看自己的考試成績 / IC Photo

「既然在韓國高中也屬於義務教育,那麼至少到高中階段,不應該用成績來區別對待孩子吧。」兒子讀初二、女兒讀小學三年級的申先生覺得不理解,同樣是義務教育,為何從高中開始要按照成績將孩子劃分為三六九等。

但現實已經如此。在今天,韓國的高中教育體系實際上是一個等級鮮明的金字塔,位於塔尖的是自主型高中和特殊目的高中,其下是大量的一般高中,塔尖之上,則是人人仰望的名牌大學。

站得越高,意味著就離目標越近。

教育金字塔的攀爬路

即使不是一心想攀爬到塔尖,家長也都在竭力為孩子在金字塔上佔據一個更高、更好的位置。補習是最直接的一種手段。根據韓國教育部的統計,去年韓國學生人均補習費用刷新了歷史紀錄,其中初中生的人均費用首次超過了30萬韓元(折合人民幣約1777元),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屬於最高水平。

「經濟負擔真的挺重的,」申先生看起來很無奈。目前在首爾一家電視媒體公司擔任中層管理的他來自韓國南部的全州,「一個二線城市」,他的兩個孩子留在那裡上學。

申先生覺得照初二兒子的成績來看,可能進不了當地的自主型私立高中,於是退而求其次,希望兒子能進一所質量好的一般高中,以便未來能考入位於首爾的大學。「首爾和我們那邊就是不一樣,哪怕是同樣的CGV電影院(韓國的大型院線品牌)也完全不一樣,所以首爾長大的孩子和我們那邊的孩子想法真的很不同。」

申先生用了很多次「不一樣」、「不同」來形容他眼中首爾與地方的巨大差距。

● 2019年1月,位於韓國首爾東大門地區的一所高中舉行畢業典禮,學生們在慶祝畢業 / IC Photo

為了這個目標,兒子現在在補習英語和數學。對於兒子最喜歡的英語,申先生尤其費了一番心思。「每個月讓他來首爾補習一次,一對一私教,一次20萬(約折合人民幣1200元)」。加上數學補習班一個月20萬韓元的費用,兒子一個月的補習費是40萬。

申先生還決定不能讓女兒重蹈兒子的「覆轍」,於是早早地將小學三年級的女兒送進了綜合補習班,現在她每天輪流補習國語、英語和數學三門課,一個月的費用是50萬韓元。

光兩個孩子一個月的補習費、兒子的未來教育費儲蓄等就能花去工資的三分之一還多,再加上家裡的通信費、保險費等各種日常開銷和理財產品,「一個月的工資一到手就沒了」,申先生說。

即使是相對「佛系」的家長,也難於在「補習熱」中獨善其身,在部分城市的家長圈子裡,補習班正在成為一種必需。

● 韓國一家課外輔導班 / 網絡

家住首爾、兒子還在上幼兒園的金女士並沒有給孩子設定高中入學目標,因為「我自己就是在江南長大,從外國語高中畢業,很清楚這個流程,不想讓孩子也承受那樣大的壓力。」可是通過兒子的幼兒園老師和周圍的其他媽媽,她了解到基本上所有孩子都會進行超前學習,一些孩子甚至會超前2至3年,在小學階段就學完了初中課程。

2014年,韓國政府已經立法禁止了小初高的校內超前學習,於是對超前學習的需求就轉移到了校外補習市場。現在,超前學習又進一步成了韓國中小學生的「潛規則」。

「我不覺得超前學習有什麼意義,但周圍都這樣的話,我也不得不送孩子去。不然孩子會覺得周圍小朋友都懂的東西,只有自己不懂,會產生挫折感。」面對可預見的未來,金女士覺得身不由己。

逐校而居的韓國「孟母」

比起補習班,金女士目前更大的問題是尋找一個合適的學區。

不願意對孩子施壓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未來沒有最起碼的要求,金女士的底線是中等以上,她覺得「在韓國,中等以上做什麼都還不錯,以下就會很難」。要達到這樣的底線,金女士覺得環境非常重要。

韓國的小學、初中實行劃片入學,學區環境、或者說居民階層與學校的質量有著直接關係。「韓國社會的現實情況就是這樣,我希望周圍最好是與我差不多的人,不會讓孩子因為過大的差距而面對不必要的麻煩。」金女士說。

兒子還有兩年就要升小學,金女士希望能在之前搬家。為此她做了詳盡的功課,將目標鎖定在麻浦區、西大門區和銅雀區的個別學區。這些學區的小學和初中教育質量高、入學情況好,最近幾年頗受中產階層的青睞。

而在這些學區購買新房,就像是另一場激烈的入學競爭。

● 2013年,韓國板橋,一位市民正在售樓處看盤 / IC Photo

韓國新樓盤申購實行打分制,按照無房時間、撫養家人人數、存款等項目打分。提到這件事,金女士有些發愁,「無房時間要長,撫養人數要多,而且房價估計會很貴。」

逐校而居的韓國孟母們一直以來是影響韓國房價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近6個月來,以名校雲集、補習班眾多而聞名的首爾江南區大峙洞和陽川區木洞在韓國政府的高強度限貸限購政策下,仍舊牽引著所屬行政區的房價上漲,且漲幅要高於首爾市平均水平。

「而且聽周圍的媽媽說,就算在一個學區裡,學校之間也存在著微妙的等級。」金女士說,為了讓孩子能被劃入一所更好的學校,很多媽媽會將目標精確定位到一個具體的樓盤,這就導致了隔著一條小路的兩個差不多的樓盤在價格上卻有不小的落差。

說到底, 「貧富差距會在孩子的前途上體現出來。申先生說。

可能是由於經濟不景氣,最近先後有一些孩子退出了私教班,為此學院也減少了課次。申先生感到慶幸,至少他還負擔得起一對一英語私教。

在韓國,父母的經濟能力決定了孩子能夠接受怎樣的教育——包括學校和校外補習,這又深刻影響著孩子的成績和入學。一項研究顯示,去年在首爾地區的自主型高中和特殊目的高中,家庭月收入在500萬韓元(約折合人民幣3萬元)以上的學生分別佔到了四成和五成,在一般高中這一比例不足兩成,在職業高中更是只有區區4.9%。

「階層的代際繼承。」對於這種現象,韓國媒體給出了這樣的分析結論。

「我們只有主幹道」

那麼把萬眾矚目的精英高中強制轉換為一般高中,能夠改善這種現象嗎?「完全沒有意義。」申先生和金女士一致認為。

申先生周圍的朋友裡幾乎沒有人贊成這項政策,「廢除了這些高中,家長們就都會衝著好的一般高中去,但是好的一般高中幾乎都集中在首爾江南、釜山海雲臺這樣的富人區,房價肯定還會漲,普通人連進去的機會都沒有了。自主型私立高中至少給了孩子機會,不管你有沒有錢。」

● 2019年11月,韓國尚州,一群高中生在考場外祝福即將參加高考的前輩們 / IC Photo

他的意見得到了數據的支持,今年10月政府表示將發布廢除自主型私立高中的方案後,首爾江南區的房價漲幅突然擴大,大峙洞一套84平方米公寓房的價格較6月底漲了4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240萬元)。

「政策意圖是好的,但是問題不在這些學校,以應試為主的教育體制才是問題」,金女士覺得自己最為不滿的是以名牌大學入學為目標的應試教育所引發的過度競爭。

絕大多數韓國家長相信,進入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是孩子今後能夠獲得一份高薪工作的保障。在韓國就業市場中,極少數的大企業和公營企業往往是高薪工作的代名詞。這類企業與佔據韓國就業市場90%以上的中小企業間的收入差距一直是韓國社會的熱門話題:去年韓國大企業的平均年薪幾乎接近中小企業的2倍。

然而要擠進這扇狹窄的門,除了學歷、學校名氣,幾乎沒有其他可以證明自身能力的方法。

再加上韓國社會獨特的「學緣」文化,即同門之間的互相幫持,使所謂的「SKY」(即首爾大、高麗大、延世大)等個別名校對頂層資源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壟斷。於是,圍繞名牌大學的入學應試教育實際上成為了進入勞動市場招聘體系前的預備選拔。

● 「SKY」是韓國三所精英大學英文首字母的簡稱,三所大學分別為: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圖為延世大學的校園 / IC Photo

可是這兩者緊密關聯的後果之一是教育本身目的的迷失。「韓國很多孩子進了好大學就覺得萬事大吉了,完全不學習,只會玩兒」。申先生認為這是對專業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具備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所需要的基本素養」,金女士覺得,進名校、進高薪職場雖然好,但更理想的還是應該讓孩子尋找自己想做的事。「韓國的大學太多,而此外的教育機構又太少。在主幹道之外,應該還有很多分岔可以讓人選擇,而我們只有主幹道」。

在這條逼仄的主幹道上,像申先生和金女士這樣的普通韓國家長一邊前行,一邊在理想和現實間掙扎。金女士的兒子出於興趣報名參加了圍棋、美術和鋼琴班,「我希望孩子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一定會全力支持的」。

不過她也數次對我強調,自己對此並沒有把握,如果孩子以後成績不好,說不定也會很嚴厲地逼他學習。「我很努力地不想給孩子太大壓力,但是很多時候也是不得已地在跟著走」。

「時代變了,家長和孩子的想法也在變,雖然教育政策一直在改,可是那個大框架似乎一直沒有變,從我爸爸那個年代到現在。」申先生很失望。

不久前,他無意中發現兒子通過YouTube自學了視頻編輯,從專業眼光來看已經編得相當不錯,可是申先生並沒有打算送他上專業課程。「要從事這個行業,只能進職業高中或者網絡學院,那裡的生源差、教育質量也差,以後工作也不好,我不敢。」(責編/張希蓓)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世界說」,作者小世兒。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世界說;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世界說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北上廣深笑了:天價買學區房也是求升學啊!
    姑娘們早上5:30起床後至深夜24:00,所有時間都在背題和刷題。午飯時間不準超過10分鐘,從教室去食堂耗時不準超過3分鐘。 這種模式引起大量網友批評和反對:「填鴨式教育只能培養做題機器,不能出人才。」「這不是拯救,這是摧殘。」
  • 《學區房72小時》:抓鬮搖號+學區房下的升學,離教育還很遠!
    去年,有一部電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場場爆滿,叫《學區房72小時》。 這部片子講述了某大學副教授傅重為了讓女兒進入市重點小學,在72小時內緊急出售現有房子,湊足錢款,買下對口學校的學區房。 可是,開頭沒看多久,我就歪樓了,竟然無感......
  • 補習、階級、學區房:韓國家長的拼娃浮生錄
    【財新網】(世界說 葛靜怡)韓國教育部的一項新政,在近日的韓國中小學家長圈子裡引起了軒然大波。  11月中旬,韓國教育部發布聲明,決定從2025年起將自主型私立高中、國際高中和外國語高中統一轉型為一般高中。
  • 「學區房」話題熱議不斷 韓國有「學區房」嗎?主要分布在哪兒?
    原標題:【韓國冷知識】「學區房」話題熱議不斷 韓國有「學區房」嗎?主要分布在哪兒?通常所說的「學區房」指的是能入讀名校所對應的房產,韓國也有「學區房」的概念,相較於中國,韓國媽媽們追求學區房的熱情有過之而無不及。  按照現行教育制度,韓國人上小學、初中、高中基本遵循「學區制」,即劃片招生,但高中入學制度較為特殊。20世紀70年代後,韓國政府推行「高中教育均衡化」政策,廢除入學考試,實行高中劃片入學。
  • 「韓國冷知識」「學區房」話題熱議不斷韓國有「學區房」嗎?主要...
    通常所說的「學區房」指的是能入讀名校所對應的房產,韓國也有「學區房」的概念,相較於中國,韓國媽媽們追求學區房的熱情有過之而無不及。按照現行教育制度,韓國人上小學、初中、高中基本遵循「學區制」,即劃片招生,但高中入學制度較為特殊。20世紀70年代後,韓國政府推行「高中教育均衡化」政策,廢除入學考試,實行高中劃片入學。
  • 拼爹拼娘還拼學區房?香港學區房才沒有內地那麼瘋狂!
    學區房是兩類稀缺資源的疊加:房產+優質學位。雖然最近一直在唱衰房地產市場,但學區房是個例外,它仍然很搶手。統一派位階段不同於自行分配階段偏重關係,這個階段更受家長的重視,學區房的作用在這個階段發揮出來。統一派位階段又分為甲部和乙部。
  • 漫漫假期如何安置「熊孩子」 有家長們「拼團帶娃」
    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不放心;帶著孩子到公司上班,偶爾一次還行,可時間長了影響工作;送回老家讓父母帶,安全問題同樣不容小覷……為了解決這一「世紀難題」,爸媽們真的「四處取經」「傷透腦筋」,除了報興趣班、託管班,參加夏令營這些「常規動作」,甚至有家長想到「拼團帶娃」模式。可是,這些方法真的管用嗎?
  • 二手學區房太貴 有「學區預期」的新房買哪裡?
    來源: 自媒體只有頂級學區房,可以撫平家長的焦慮。所以,多貴都沒關係。 儘管很多家長其實也知道,即使砸下重金,把孩子送進名校,最終也只會培養出一個平凡的小孩。看看今年杭州學區房有多火?學軍小學(本部)的學區房,一度家長背著現金搶房,基本找不到550萬以下的房子。5月,學軍小學學區房中大文錦苑,一套約70㎡的房源,成交價高達1291萬元,足以媲美高端住宅。
  • 買學區房請謹慎,通遼四中學區有變化 二中北校劃分新學區!
    過完開心心的春節,有娃的家長們即將要進入「開學季」!緊接著就一年一度的「升學季」了!有意識的家長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長已經開始忙著找「關係」報,給孩子辦入學的事了!信鴿老師也知道,其實家長更關心的是二中北校區學區都是哪兒新建二中北校區學區主要是承接四中的部分學區生源
  • 寶媽患病,拿到相應補償後傻樂:可以給娃多報幾個興趣班了
    安排完手術後,因為之前買的有bx,拿到補償的一瞬間,媳婦不是慶幸還好只是甲狀腺癌,而是興奮地說,又可以給娃多報幾個興趣班了!令人捧腹的同時又有些心酸。①興趣班品種繁多如果說出國遊學、送娃去國際夏令營屬於走高端路線,那麼對普通家庭來說,給娃報興趣班恐怕是比較接地氣的選擇了。如今不管在城市還是鄉鎮,一個孩子在上小學階段甚至小學前,都至少有兩個以上興趣班。
  • 韓國宣布高中改革,首爾學區房暴漲240萬,家長無奈:已認清現實
    韓國教育部的一項新政,在近日的韓國中小學家長圈子裡引起了軒然大波。11月中旬,韓國教育部發布聲明,決定從2025年起將自主型私立高中、國際高中和外國語高中統一轉型為一般高中。教育部在新聞聲明中指出,出臺此舉的原因是這三類高中與設立初衷背道而馳,造成了高中的等級化、在學生間加重了補習熱現象。
  • 太倉學區房劃分
    首次置業、婚房、學區房隨著這些名詞的誕生,剛需一詞定義越來越為廣泛。學區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的關注熱點,一切為了孩子,家長們在首次置業或者在孩子學齡前改善置業,學區都成為了為關注的問題。   有了學區,自然就有了學區房的概念;學區房對購房者的置業觀念,究竟起著怎樣的影響;池州的學區資源分布狀況如何?
  • 「我把親戚拉黑了,因為她偷偷買了學區房」
    好友的表姐買了一套學區房,偷偷買的。為什麼說是偷偷買呢?因為之前兩年,她的表姐都沒有提起自己的學區房。好友問起哪個地段、哪個小學,她表姐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學區房那麼好嗎?孩子學習還不是靠自己的。」「我是絕對絕對不會去買學區房的。」表姐斬釘截鐵地說,並細細說學區房有多坑人,好的小學有多滅絕人性。
  • 珠海學區房買哪裡好?哪片區域的學區房最受家長歡迎?
    無論是哪個城市,學區房都是很搶手的,珠海也不例外。今年珠海又有了新的政策,從今年開始,珠海香洲區的公辦學校取消了轉學插班的政策,這也意味著以後家長必須在上小學之前就要選好學區房,並且現在也因為學齡兒童人數太多,會出現分流的情況,所以現在就算有了學區房也不一定能上心儀的學校,因此現在最理想的房源還是雙學區房,這樣不僅可以上優質的小學初中,如果分流,還能保住另一個學位。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珠海的雙學區吧!
  • 高考後,劈死北京、南京、深圳「學區房」的雷,真來了?
    學區房!中國式中產家庭不得不接受的一個泡沫。學區房現在已經變成了全國中產家庭的標配,可以沒有LV新款包,有這個城市的戶口,而沒有一個在這個城市數得上的學區房,這大概率是代表在這個城市混的不咋地。學區房變成了面子工程!
  • 趙薇豪擲1.2億購學區房,周杰倫女兒學費近百萬,養娃為啥這麼貴
    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會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教育,一直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從公辦學校、私立學校、貴族學校,到學費、學區房,每一個詞的出現,都可能會成為熱搜。對孩子們來說,只要準時上下學就行了。但對於孩子的家長來說,還需要解決輔導費等問題。普通家庭作業輔導班按一學期收費。而一些興趣班,往往按課時付費,價格也不便宜。
  • 中年媽媽熱衷給娃報興趣班,爸爸帶娃旅行代替上幼兒園,誰對?
    現在,無論城市和鄉村,給娃報興趣班成為很多家庭的標配,主導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往往是人到中年的媽媽。「媽到中年,為啥熱衷給娃報興趣班?」,小區育兒群裡小聚媽發出了這樣的疑問。通過興趣班,媽媽的社交圈擴大了,因為管娃以後會讓媽媽專注的領域集中到育兒這裡,這也就成為寶媽之間最有共同語言的話題。」慄子媽回覆:「菁菁媽分析得好深刻,管娃之後,感覺自己的見識就是少了,一天跑不出個家門。也就帶娃去興趣班感覺親切,大家在一起聊得都是娃的事。」
  • 取消學區房等於「全面拼爹」?馬光遠:學區房才是最公平
    一提到學區房,很多人就會想到「房價高昂」,有了學區房後,就可以解決孩子的教育質量問題,所以,很多家長都願意為了孩子買學區房,學區房也就成了熱門房源。和普通住房相比,學區房的基本條件比較差,但是學區房依舊受歡迎。
  • 淮安公民同招,學區房與地價齊飛,無所適從的家長
    公民同招筆者對今年淮安的公民同招,一開始抱有很大的期望,因為這是均衡淮安基礎教育的一個良好契機,但後來的發展卻變成了學區房的狂歡;這直接導致兩個結果;1,可能繼續拉大校際差距;2,開明系學區房的暴漲,導致淮安房價環比9個星期位列全國第一,房產政策收緊的壓力倍增,這對緩解我市的高負債相當不利;今年的公民同招主要有兩個看點,一是公辦學校的空額怎麼處理,二是定向指標生的降分幅度是否擴大;公辦空額
  • 李玫瑾:這些興趣班很雞肋,家裡再有錢也別給娃報,白耽誤工夫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普遍得到提高,與此同時社會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湧現了一大批不讓娃輸在起跑線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每日奔波於各種興趣班,而且孩子上興趣班的年齡也越來越小。更有甚者,有的家長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了早教及興趣的培養,有人調侃道:自從有了娃以後真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