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石頭悄悄長大,醫生為老伯「打洞取石」

2020-12-16 東莞日報i東莞

曾老伯今年73歲了,幾個月前,突然發現自己左側腰部有些疼痛。他以為這是腰肌勞損引起的老年病,最初並沒有在意。但是這一個月來他越來越疼,上廁所還帶有點血尿。

於是,在家人的堅持下,曾老伯去到了市水鄉中心醫院外一科就診。一來,就發現了讓他腰痛的元兇——「腎結石」。

而且這個腎結石有點不尋常。彩超提示,發現曾老伯左腎有一個62*42mm的鑄型結石。

「腎結石有大有小,但是這麼大的結石還是比較少見。」市水鄉中心醫院外一科主任黃陳海介紹。他是曾老伯的接診醫生,給曾老伯解釋了他體內結石產生的原因。的確,為什麼這麼大的結石之前一直都沒有察覺到異樣呢?

黃陳海解釋,一般腎結石在腎盞、腎盂內,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只有結石隨著尿液的排放運動,刺激腎臟黏膜,或是下排至腎盂口、輸尿管處產生梗阻,才會出現腰部疼痛、尿頻、尿急、尿血等症狀。所以「沉默的結石」往往會發展成鑄型巨大結石,這是因為結石在腎內越長越大,其穩定性更高,直至長大塞滿腎盞、腎盂可能都毫無症狀,但是等到發作時往往都已對腎功能產生了嚴重損害。

在檢查完善及嚴格評估後,外一科為曾老伯進行全麻下的行經皮腎左腎取石術手術。鑄型結石的治療較為棘手,體外衝擊波碎石治療雖可採用,但對於直徑超過20 mm以上的腎臟鑄型結石,療效差強人意並且併發症多。

考慮到曾老伯年事已高,並且患有高血壓病及糖尿病5年。通過傳統開放手術處理鑄型結石,需要行腎實質全層切開,腎臟創傷大、出血機會多、治療周期長、可能導致腎功能嚴重損害並且由於阻斷腎蒂後需要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手術,結石殘留率高,二次手術取石由於腎臟周圍組織粘連嚴重,會加大手術難度,術後腎臟功能恢復時間長。

所以,手術團隊選擇了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的方法。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俗稱「打洞取石」,即在腰部開0.5cm左右的切口,建立取石通道,醫生通過腎鏡的電視顯示屏觀察結石在體內的形態、大小、位置、與周圍組織的關係等,根據結石的位置及特性,選擇雷射治療功率,然後操縱體外的雷射控制器發送鈥雷射,將結石一一擊碎並取出。整個手術過程可視且安全,具有創口微小、取石徹底、治療快捷、恢復迅速的特點。

手術很成功,曾老伯目前已順利康復出院。

那麼,怎麼預防巨大結石的產生呢?黃陳海提醒,目前更重要的是平時要有定期檢查身體的習慣,大多數人是到了出現疼痛和血尿時才發現自己有結石,那時就已經嚴重了。有不少患者認為結石小或無明顯疼痛便不去理會。這些錯誤的認識和做法,不僅會延誤病情,還可能最終導致身體功能嚴重受損甚至喪失,因此,要注意早發現早治療,把結石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

「秋冬季的來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喝水量減少,易導致尿酸高,尿中晶體沉澱,同時運動量也相對減少,容易引發結石,因此預防結石一定要多喝水;注意飲食習慣,適當限制含鈣、含草酸及動物蛋白與精製糖的攝入量,尤其是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如海鮮、動物內臟等。」黃陳海介紹。

文字:鍾晨

攝影:醫院供圖

編輯:賈慶森

相關焦點

  • 老伯吃麵突然言語不清、半身麻痺!醫生說:多虧他兒子這一舉動救了命
    能夠快速恢復,老伯表示自己都想像不到。施老伯就是兩分鐘,我在吃麵條,後來就不知道了,感謝兒子和醫生的,我就是感謝他們的。施老伯的兒子告訴記者,能夠第一時間判斷其為中風,並通過120送院,要感謝閔行醫院中風120創始人趙靜團隊之前組織的「中風120講師團」培訓,作為醫務工作者的他,正是參與了這場培訓,及時發現父親腦中風的「苗頭」,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救治,是「中風120」救了父親一命。
  • 原來資深的石頭迷是這樣的!取石終有時,讀石心無涯·
    而資深的石頭迷攢點錢,不為吃喝玩樂,而是為了看上的一塊石頭。之前手頭緊,買不起,於是趕緊攢錢。差不多了,便趕緊去買下看上的石頭,可生怕被別人買走了! 說說自己最近撿石或是淘石的收穫,或是石界的一些新聞......總之不怕沒得聊,就怕聊不夠。若是聽到有人在說石頭,即使是不相識,他上前聊了一會兒,便也相識了。
  • 原來資深的石頭迷是這樣的!取石終有時,讀石心無涯······
    別人攢點錢,就是買手機,出去玩,等等。而資深的石頭迷攢點錢,不為吃喝玩樂,而是為了看上的一塊石頭。之前手頭緊,買不起,於是趕緊攢錢。與資深的石頭迷聊天,基本上是這種情況,沒聊上幾句話,他便會說到石頭上了。說說自己最近撿石或是淘石的收穫,或是石界的一些新聞.總之不怕沒得聊,就怕聊不夠。若是聽到有人在說石頭,即使是不相識,他上前聊了一會兒,便也相識了。
  • 男子腳上長大包,醫生穿防爆服手術,取出來後長舒一口氣
    人一生都會存在大大小小的疾病,有些是傷風感冒,而有些可能是一些比較大的疾病,但一般我們去醫院檢查時,都能夠知道原因,並及時的治療,可是接下來要講的這位男子,他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有一天,突然腿上長了一個大包,痛疼無比,於是趕到醫院檢查,可檢查結果,連醫生都不敢相信,竟然藏有一顆炸彈,那這是怎麼回事呢?炸彈是如何進去到男子的體內的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吃葡萄不吐葡萄籽 老伯一夜便血20多次緊急入院
    安順鎮寧縣的馬老伯,家裡種了一顆 20 年的葡萄樹,結出來的果子又大又甜,深得馬老伯的喜愛!老人的孫子說,家人每天要給馬老伯摘滿滿一袋子葡萄,有時候爺爺甚至拿葡萄當飯吃,一吃就是兩三斤。馬老伯吃葡萄還有個習慣,不!吐!籽!結果,就因為這個習慣,老人被緊急送往了醫院,檢查結果為:腸梗阻!
  • 每天十來個柿子吃出胃柿石 醫生用可樂「又打又吸」才成功取石
    胃鏡發現她的胃裡充滿了喝下去的可樂,還有多處糜爛和潰瘍,一個柿石「頑強」地卡在狹窄的十二指腸球部,正好把胃的出口堵住了。當地醫院嘗試內鏡下取石沒有成功,隨後兒女們將陳老太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就診。
  • 重慶康華醫院保膽取石效果好
    時先生實在是被結石折磨的受不了了,下定決心要把膽囊內的石頭取出來,去醫院後醫生建議行膽囊切除術。時先生想著人就一個膽囊,切膽後肯定會對身體有些不好的影響,而且他妻子也覺得切膽不好,希望他能夠保膽治療。此後時先生開始打聽能夠保膽取石的醫院,一次偶然的機會,時先生聽朋友提到,重慶康華醫院能在保留膽囊的情況下取出結石,於是時先生就從老家趕到重慶康華醫院就診。
  • 小龍蝦一年四季都打洞嗎?打洞的原因是什麼?為你解密
    可能很多朋友覺得小龍蝦,一般只在夏季和秋天打洞,夏季打洞避暑,秋季打洞抱卵產籽。而春季和冬季小龍蝦是不打洞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小龍蝦一年四季都打洞,只不過春季和冬季相對而言打洞的頻率要少一些,所以會產生一種小龍蝦在這樣的季節不打洞的錯覺。
  • 精品 | 給你的石頭取一個芳香的名字
    本推送內所涉及圖片及文字歸一石文化或相關版權人享有未經一石文化允許不得進行商業使用奇石成品作為一件藝術品,一半源於天成,一半源於人工。天成說的是,石頭的主體來自於大自然,天工妙造;人工說的是,石頭的清理、配座、命名和盤玩是人為的幹預。
  • 人認識了石,還是石教會了人?
    首先,我的答案是:"石"和"人"、"教"和"識"是一種辨證的關係,也可以狹義的理解為人和自然的關係。你說是人改造了自然還是自然教會了人?賞石是個小眾群體,但它在人類的文明史中並不短。首先肯定的是在中國文化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 小學作文:我的理想,不再是當教師醫生,而是當石頭,當雞屎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因為有了理想,人們才會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以前寫理想,同學們不是想當科學家就是當老師,或者醫生、解放軍,如果出現一個想當老闆的,同學們都會嘲笑他。當時大家的價值觀基本相同,也沒有什麼離奇的想法,現在看來可能也是因為不知道原來有三百六十行。廢話不多說,轉入本期主題,看看如今孩子們的理想吧!
  • 被螃蟹輕輕扎了一下,廣州一老伯截指保命
    廣州一老伯,就是因這小傷口處理不及時,差點危及生命!老伯煮海蟹被扎傷67歲蔡老伯(化名)患有糖尿病和痛風,但是身體還算硬朗,偶爾會吃點海鮮解饞。近日,他在家裡清理海蟹時,不小心被夾到了右手拇指,由於傷口不大,沒有放在心上。當天晚上,蔡老伯拇指出現脹痛不適、發燒。
  • 小龍蝦一年四季都打洞嗎?打洞的原因是什麼?這篇文章為你解密
    可能很多朋友覺得小龍蝦,一般只在夏季和秋天打洞,夏季打洞避暑,秋季打洞抱卵產籽。而春季和冬季小龍蝦是不打洞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小龍蝦一年四季都打洞,只不過春季和冬季相對而言打洞的頻率要少一些,所以會產生一種小龍蝦在這樣的季節不打洞的錯覺。
  • 八旬老伯一年半沒癒合的傷口終於痊癒了
    據了解,為實現優質護理資源下沉, 蘇州科技城醫院傷口護理中心專家在西部生態旅遊度假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期出診。當護師初次接診鬱老伯,打開傷口敷料時,眼前的傷口著實讓人吃驚。只見鬱老伯右下肢畸形,皮包著骨頭,周圍幾乎沒有脂肪層保護,右脛前部可見已發黃、粗糙的骨質外露,創麵皮膚發黑變硬。
  • 李晨愛送心形石 網友吐槽其為「送石男」
    昨晚李晨前女友迪麗娜爾曬出了一顆與張馨予同款的石頭心照片,並吐槽:「你是批發了一堆麼?」而李晨的這一行為也被網友譽名為「送石男」。可這顆「天然」的石頭心竟被網友扒出在網上只賣一塊錢,被李晨送完前任送現任,令不少網友感嘆,石頭心乃「泡妞利器」,「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石頭心。」而李晨的這一行為也被指出與電影《方世玉》中的情節雷同。更有網友扒出鄭鈞妻子劉芸曾在拍戲期間曬過一塊心形石,並表示是李晨撿的。不過李晨送心形石頭的創意應追溯到其年幼的時候。
  • 被海鮮扎手後老伯竟需截指!隱形「海洋殺手」要當心
    許丹媛醫生接診後,敏感地覺察到蔡老伯有休克的徵象,病情危急,立刻交代護士為患者安排抽血、核酸檢測,同時聯繫骨科會診。 前來會診的韓夢虎醫生曾見過被海鮮刺傷後導致死亡的患者,結合蔡老伯手指變黑的情況,考慮有可能是海洋創傷弧菌感染,於是立刻報告上級醫生,安排至骨科隔離病房。 蔡老伯入院後,醫生為他進行抗感染、補液、抗休克治療。
  • 適合加工成石茶盤的石頭還有哪些?
    石脈小,進入河床量不大,加之石質玉脆,完整度較難,所以產出不多,是世界稀有玉種,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由於天山綠玉石,全國礦區僅一礦,所有材料稀缺,更具收藏價值。目前石金道小面積的在石茶盤上開發製作,其紋理自然舒暢,一推向市場,得到很多客戶的好評。
  • 吃20多個柿子致胃部劇痛 湘潭醫生妙手取出巨型「胃柿石」
    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19日訊(通訊員 段斌)11月16日,51歲的徐先生為吃20多個柿子換來一張3萬多元的醫療帳單,終於經多項檢查證實胃腸道均無「胃柿石」存留,結束了長達3個月的求醫歷程。
  • 相得益彰,樹木與石頭渾然一體!
    附石盆景是以石為主,樹木依附在石頭上生長,石樹連成一體的一種盆景造型藝術。
  • 有人冒死深入羅布泊只為撿石頭,一顆價值200萬
    他們既不是去科考,也不是自駕愛好者,而只是為了撿石頭。羅布泊大耳朵聽起來可能有些不可思議,究竟是什麼石頭,讓他們如此瘋狂呢?我們要先來說說這些石頭的所在地,羅布泊的天坑。很多撿石頭愛好者就是冒著生命危險來到這裡,並且常年在這撿石頭。他們說天坑附近可以撿的石頭有很多,比如金絲玉、託帕石、泥石、風凌石等等,而最重要的,就是蛋白石了,羅布泊戈壁深處是全國唯一的蛋白石產地。目前羅布泊出產的蛋白玉風化的形狀相當犀利,撿起整體一看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漂亮天然掛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精品,如今人們稱它為地表蛋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