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賈家寧國府
賈代化:一等神威將軍,虛銜,官品大約正二品或正三品,省軍區司令待遇。
具體職務:京營節度使。清朝沒有這個官職,相當於直隸總督或九門提督,負責京畿軍政或者北京衛戍,官品從一品。這是軍權在握的高級官員,皇帝心腹。
賈敬:進士出身,追賜五品。
賈珍:世襲三等威烈將軍,虛銜,正四品或正五品,師長待遇。
賈蓉:原為監生,就是國子監監生員,這不是官職,是學生資格。秦可卿死後,花了一千二百兩銀子捐了個五品龍禁尉,就是大內侍衛,不過是候補的,不用上班。
02 賈家榮國府
賈代善(榮國公):其父即為榮國公,賈代善恩襲爵位,未降級。具體職務不詳,應為軍中高級官員。
賈赦:世襲一等將軍,虛銜,正三品,省軍區司令待遇。
賈璉:捐的同知,不用上班。清朝同知有兩種,一是知府的副職,正五品。另一種是州同知,從六品。
賈政:
主事——工部員外郎——學差
1、主事,正六品,助理司長。
2、工部員外郎,管土木工程的副司長,從五品。
3、學差,也就是提督學政,省教育廳廳長掛職鍛鍊,但品級不變。
03 史家
史公(保齡侯):尚書令,清朝無此名,此為唐代官名,即宰相。
史鼐(保齡侯):史公第三代,恩襲保齡侯,未降級。具體職務不詳,應為高級官員。
史鼎(忠靖侯):史公第三代,史鼐弟弟,被封忠靖侯。
具體職務為外省大員。清朝的地方大員,總督正二品,巡撫從二品。這些都是實權派,多數還兼有中央職務,官品可能更高。
04 林家
林公(列候):文官,職務不詳。
林如海:科舉探花,即全國第三名。蘭臺寺大夫,後欽點為揚州巡鹽御史。
林如海祖上四代襲爵,是蒙恩多襲了一代。到林如海是第五代,不能再襲了。他科舉出身,高中探花。加上林家本來就是書香門第,所以全書中文化水最高的毫無疑問是林如海。
1、蘭臺寺大夫:清朝無此官,但蘭臺是御史臺(明代改都察院)的代稱,所以這個官職,相當於清朝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負責監察彈劾工作,正二品或從一品。
2、揚州巡鹽御史:清朝的肥缺官職,官品不高,但只有皇帝親信才能擔任,專管巡視鹽務。康熙以後或從內務府直接選任,或者由其他職位上的官員兼任,均加監察御史銜,並保留原官品級。
05 王家
王公(縣伯):都太尉統制
清朝無此職位。太尉是秦朝設置,掌管全國軍政,但到東漢時已沒有實權了,元以後廢除。都統制,北宋出兵作戰時總管諸軍的一個稱謂,臨時派遣,並非正式官名,兵罷即省。
書中的都太尉統制,可以理解成作戰時的高級將帥,官品不詳。
王熙鳳爺爺:王公的長子,襲縣伯爵位,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粵、閩、滇、浙所有的洋船貨物都歸其管理。
王熙鳳父親:王公嫡長孫。如果王家還有爵位的話,就是他襲爵。但他全程隱形,已經完全退回政治圈。反而是他的兩個弟弟王子騰和王子勝在京中打拼。
王子騰:王公第三代。
官場履歷:京營節度使——九省統制——九省都檢點
小說開始時,賈家已退出政治核心,王子騰是王夫人的二兄,王熙鳳的二叔,他成為舊勢力集團的後起之秀,是王家、薛家胡作枉為的保護傘。
他是四大家族裡唯一具有政治野心的人物,孜孜不倦的前上攀爬、結黨營私。因此,他便是四大家族最終滅亡的掘墓人。是個非常關鍵的人物。
他權傾天下,卻並無爵位,所以他的升遷完全是皇帝的權宜之計,並非真的青睞他。
1、京營節度使,從一品,就是北京衛戍區司令,賈代化曾幹過這個。
2、九省統制,從一品,大軍區司令兼行政長官,管理一至三省
3、九省都檢點,正一品,統轄數個大軍區,或者統帥禁軍。
高鶚續書裡王子騰後升任內閣大學士(正一品,國務院副總理),從武跳到文,純屬胡扯。
按曹雪芹原意,七十回之後王子騰集團就逐漸被清算,直至垮臺,並牽連了其他舊貴族。
06 賈雨村
官職履歷:知府——應天府——大司馬、協理軍機參贊朝政
1、考中進士,出任知府,從四品,地級市市長,不久免官。
2、由賈政引薦,攀上王子騰而得復職,出任金陵應天府,地級市市長,從死品。
3、六七年後升任大司馬,即兵部尚書,從一品,相當於國防部部長。同時協理軍機參贊朝政,相當於副宰相。
這個從未接觸過軍事的外行,在短短數年間華麗變身,一飛沖天,成了國防部部長,
這說明什麼?王子騰已經權傾天下,分朋樹黨,結黨擅權。賈雨村只是冰山之一角。
但是在七十二回裡,作者側面透露賈雨村被降職了,這是一個信號,是王氏軍事集團垮臺的信號。當然,賈府會受王家連帶,面臨滅頂之災。
07 薛家
薛家祖宗薛公:紫薇舍人,正五品
歷史上都沒這個官名。唐初,中書省曾短暫改稱紫微省,但請注意啊,此微非彼薇,不是一個「微」字!
紫微是代表帝王的星座,而紫薇只是一種花木。
如果勉強算做中書舍人的話,在唐代是正五品,負責起草詔書,大約跟清朝的內閣侍讀學士差不多。
這個職位和賈史王三家差距太大,無怪乎後代沒有任何官職了。況且本來是耍筆桿子的,後代卻從商,頗有賣身的感覺啊!
皇商資格誰都能作,這身份,毫無疑問是靠官商勾結而來。小說裡的薛家人並不好好做生意、研究產品,只見其遊走貴族,更證明了其攀附性質。
斯文掃地到這地步,跟薛蟠的粗俗低劣,恰好互相呼應!
08 其他人
李守中:國子監祭酒,從四品。相當於今天的中央黨校校長,專門培養官員的,有很強的官場影響力。
秦業:營繕郎,清朝無此官名,但工部下設有營繕司,負責皇家宮廷、陵寢建造修理。主管者正五品。
孫紹祖:世襲指揮,虛銜,七品至五品之間。
賴尚榮:知州,從五品,縣級市市長。
梅翰林:不詳。翰林院是個機構,從庶吉士(七品)到掌院學士(從二品)都可以稱為翰林。因為是清水衙門,大部分翰林比較清貧。
09 勢力範圍
賈家:共二十房。寧榮親派八房在京都,十二房在原籍金陵。
史家:共十八房。十房在京都,八房在原籍金陵。
王家:共十二房。二房在京都,十房在原籍金陵。
薛家:共八房,都在原籍金陵。
從中可以看出,賈家在京中、老家分布各半。史家京中佔了大部分,老家反而少。
王家在京中只有二房,就是王子騰和王子勝,絕大部分族中人在老家。
薛家全部在老家。
這個勢力分配表是很有用的。在京中分布多,說明族中人才輩出,說明家族已紮根於中央系統,說明樹大根深,說明跟皇家關係更近。
而在原籍分布多,說明主要在地方上混,政治閱歷不夠,政治根基不深。
護官符是金陵人編的順口溜,只在金陵有效。
也就是說四家在金陵互相幫助庇護,形成盤根錯節的關係網,被金陵當地人忌憚,稱他們是惹不起的四大家族。用今天的話說,其實是形成了地方黑惡勢力。
但是,賈史兩家的核心人員都在京城,老家那個集團它的主力是誰,保護的又是誰,誰在那裡為非作歹,答案就出來了。
誰政治根基最淺,誰才是護官符的受益者。因為他們需要在老家為非作歹,謀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