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非遺丨小米樂砂陶

2020-12-13 澎湃新聞

威寧非遺丨小米樂砂陶

2020-09-09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威寧融媒記者 卯升林 李繼航 陶禕靈

實習生 孔莎

原標題:《威寧非遺丨小米樂砂陶》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留住砂陶鄉愁——探訪威寧自治縣鬥古鎮米樂村「小米樂砂陶」
    廖亮清製作的砂陶茶壺非常精美在牛欄江畔的威寧自治縣鬥古鎮,說起 「小米樂」生產的鍋、壺、瓢、盆、甑等陶器製品,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近幾年,來『小米樂』領略制陶工藝魅力和購買砂陶製品的人絡繹不絕,現在的砂陶製品經常是供不應求。」「一做砂陶製品就想起自己年輕時候的事情,就想起『小米樂』驢歡馬叫的昨天,就感覺周身都是使不完的勁。」
  • 畢節「米樂砂陶」傳承人廖亮清直播傳授技藝、推介產品
    近日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鬥古鎮「米樂砂陶」傳承人廖亮清
  • 非遺傳承人廖亮清|將砂陶技藝發揚光大是他一生的夢想
    廖亮清出生於制陶世家是威寧自治縣砂陶製作技藝
  • 棗莊:守護「砂陶祖業」的年輕人
    原標題:棗莊:守護「砂陶祖業」的年輕人(圖) 山東省棗莊市齊村砂陶的製作歷史悠久,今年85歲的項守富和83歲的李金榮夫婦是齊村砂陶製作技藝的守護者,將這門技藝傳承和發揚光大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 重慶梁平:古砂陶重煥新生機
    2020年4月12日,重慶市梁平區禮讓鎮新拱村八組,梁平砂陶師傅李志偉在製作砂陶。在梁平砂陶製作面臨失傳的時候,梁平區對這項傳統技藝進行保護,使古老的民間藝術代代相傳。  2020年4月12日,重慶市梁平區禮讓鎮新拱村八組,梁平砂陶師傅李志偉在查看製作的砂陶坯子質量。在梁平砂陶製作面臨失傳的時候,梁平區對這項傳統技藝進行保護,使古老的民間藝術代代相傳。
  • 活動|「冬日樂陶陶」,大明宮裡開啟美好童年時光
    活動主題「冬日樂陶陶」大明宮親子社教活動活動時間2019年12月22日活動地點考古探索中心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為孩子賦能,讓孩子們從小樹立文化自信,從而推動非遺創新,真正將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落到實處。推薦公交:乘坐2、262、528、717路至大明宮丹鳳門站下車即可。
  • 貴州七旬老人專研黑砂陶三十餘載 延續「土與火」的藝術
    中新網貴州清鎮8月8日電 題:貴州七旬老人專研黑砂陶三十餘載延續「土與火」的藝術作者 周燕玲坐在一把泛黃的木椅上,74歲的胡正德得心應手地玩著黑色的泥巴,離他5米遠的土窯裡,火舌在竄動,1250攝氏度的爐內正在燒制有龍形紋飾的黑砂陶鍋。
  • 貴州省公布第五批省級非遺名單
    據了解,本輪公布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2項涉及174處;省級非遺擴展項目名錄為72項涉及141處。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張玉廣表示:「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始終堅持文物保護和非遺保護工作的『十六字』方針,不斷加強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合理利用工作。」
  • 齊村砂陶:用一抔泥土守望棗莊人的技藝傳承
    80歲的李金榮向大眾網記者介紹,從8歲起做陶,至今沒捨得放下82歲的項守富大爺至今還在做砂陶兩位老人的女兒項雲芳在臺兒莊古城開了一家店,專門推廣齊村砂陶」的順口溜,而「齊村砂壺」說的就是耄耋老人李金榮、項守富一家人傳承至今的「棗莊齊村砂陶燒制技藝」。
  • 黔茶文化 烤茶為先 貴州威寧烏撒烤茶
    1、 茶具: 烏撒烤茶的茶具一般是三件, 即一 個小砂罐,純的砂器,高約 10 至 12 釐米,直徑 約 5 至 6 釐米,口沿有或無溢口,正好裝一杯水。當地因飲茶習俗的原因,生產小砂罐的地方較多, 但還是以威寧一個叫小米倮的地方出產的砂罐為上乘, 許多人把此地產的小砂罐作為烤茶的首選茶器。 一個水壺,用來燒水。
  • 貴州威寧聯社:打造一鎮一品 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貴州威寧聯社根據實際,在有效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的同時,全力打造一鎮一品,搭建電商銷售平臺,有力支持各鄉鎮產業發展升級和縣域經濟發展,切實助推全縣堅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8月的威寧,天高雲淡,微風涼爽宜人。
  • 【威寧新聞】2020年12月10日威寧新聞聯播
    【威寧新聞】2020年12月10日威寧新聞聯播 2020-12-11 2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威寧新聞】2020年12月11日威寧新聞聯播
    【威寧新聞】2020年12月11日威寧新聞聯播 2020-12-12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陶」冶情操 樂玩陶藝——泰順縣大安鄉幼兒園土陶傳承親子體驗活動
    泰順土陶村制陶歷史悠久,早年主要燒制的產品是缸,大安的水缸在縣內遠近聞名。
  • 雲南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建水等你來旅遊
    近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關於公布雲南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的通知》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其中,第四條「滇中·雲境探秘之旅」和第十條「滇東南·唱享雲南之旅」就來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更可以參觀中國紫陶之都核心村落——碗窯村,體驗建水紫陶燒制技藝全套工藝流程,遊覽紫陶網紅街,全面感受建水千年紫陶文化。
  • 2020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攜手「黔·視界」非遺...
    傳承非遺,文化惠民。7月17日至7月19日,為期3天的2020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走進貴陽雲巖區萬達廣場暨「黔·視界」非遺活動季的舉辦,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看非遺歌舞表演,購買非遺文創產品。作為非遺活動,精彩的演出必不可少。
  • 非遺傳承人與守護人帶你榮昌尋陶
    》MV火熱播放,不少網友開始計劃去榮昌尋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梁先才領銜的柴燒窯開窯網絡直播進入倒計時……今天,讓我們跟隨上遊新聞的鏡頭,跟隨非遺傳承人與守護人,一起去尋找「榮昌陶寶」。尋陶第一站梁洪萍說,作為非遺傳承人,無論時代怎樣改變,她都將堅持守護好榮昌陶的「魂」,用傳統的技法做好每一個泡菜罈。尋陶第二站
  • 賓陽鄒圩鎮:繼承發揚紅陶非遺技藝走出新路子-廣西新聞網
    需要人力轉動的制陶工具。編者按:賓陽,自然山水鍾靈敏秀,民俗風情諮彩濃鬱,民間文藝豐富。近日,記者走進賓陽縣鄒圩鎮下窯坡,探訪賓陽紅陶非遺傳承人——顏長希。向記者介紹的是賓陽縣紅陶非遺傳承人顏長希。顏長希1962年出生,是賓陽鄒圩下窯紅陶非遺傳承人,1979年開始學習制陶技藝,從事制陶技藝30多年,2013年從師帥立功學習制陶技藝,在多年的紅陶製作技藝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現在已經成為了賓陽縣制陶技藝中的代表性人物。
  • 「我的扶貧故事」全力決戰烏蒙山 凱旋歸來春盎然丨威寧脫貧攻堅...
    我叫陶強,是省級掛牌督戰畢節市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督戰隊隊員,今年2月接到單位通知,被抽派參加督戰威寧脫貧攻堅工作。對所有人來說,當時的掛牌督戰脫貧攻堅工作是一個新事物。上級領導和我說估計每個月到威寧1次就行, 後來才知道1次就是28天,餘下的2天可以周末回貴陽拿換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