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上)

2020-10-15 老郭說老家

隸屬於寧波市的奉化區,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寧波市南部,東瀕象山港、隔港與象山縣相望,南連寧海縣,西交紹興市新昌縣、嵊州市和餘姚市,北接海曙區、鄞州區。陸域面積1277平方千米,海域面積91平方千米,海岸線長63千米,島嶼24個。區境內溪口(雪竇山風景區,蔣氏故居)和滕頭村生態旅遊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奉化區歷年榮獲獎譽有:

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最佳生態文化旅遊城市;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浙江省生態市和省環保模範城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中國水蜜桃之鄉;中國芋艿頭之鄉;中國草莓之鄉;中國青梅之鄉;

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同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20年3月,入選「2019年度浙江省善治示範村」。2020年2月,在「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榜單中,奉化區排名第60位。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奉化區建置沿革

早在五六千年前,奉化所在區域就創建了茗山後文化;距今4200年前後,以白杜為中心建立名震中原的堇子國,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是寧波區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戰國時屬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屬會稽郡鄞縣,縣治設白杜裡(今奉化白杜村)。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鄞為謹;東漢建武初年復改為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並餘姚、鄞、鄮三縣入句章,治小溪,奉化屬句章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句章為鄞、姚兩州,下不設縣。奉化屬鄞州,州治三江口(今屬寧波海曙區)。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鄞州為鄮縣,治小溪,隸越州。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江南東道採訪使齊浣奏請朝廷析越州鄮縣地,置鄮、慈谿、奉化、翁山四縣;並置明州;奉化屬明州,為上縣,治所今市區錦屏街道,境域範圍大致與今同;宋時,奉化為望縣;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縣,屬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州府改稱寧波府;清沿明制,奉化屬寧波府;民國二年(1913年)屬浙江省第四地方。民國三年屬會稽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浙江省。民國十七年屬鄞縣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區;1949年5月23日,奉化解放。1970年,專區改稱地區。1983年,寧波地區撤銷,奉化改為寧波市屬。1988年10月13日,奉化撤縣設市,以原縣行政境域為市行政境域。2016年,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縣級奉化市,設立寧波市奉化區,以原縣級奉化市的行政區域為奉化區的行政區域。

武嶺門下過,溪口史中行」

奉化區歷史文化與文藝

「唱新聞」是浙東地區流行的一個曲種,在奉化、北侖、鎮海、鄞州、象山一帶尤為普遍。唱新聞的歷史悠久,距今約有百餘年歷史。南宋時期已有盲人唱「朝報」(官方新聞),後來演變為唱社會新聞。新聞的內容多是當地街頭巷尾流傳的古今故事和流行小調,用鄉音俚語進行演唱。藝人在演唱時,右手挾一根鼓杆及打鑼木片,左手提一面小鑼,兩膝膝蓋上按著一隻小鼓,邊唱邊用鼓槌或鑼片有節奏地叩打鼓殼或小鑼。其演唱形式有:一、唱門頭,即沿門唱幾個小曲,類似乞討;二、邏便場,在民眾天井、明堂之中,唱一段或一場,兜幾個錢;三、唱航船,這在水網地帶較為流行,在日夜航船裡賣唱;四、唱燈頭,逢到廟會、集市進行演唱;五、唱場子,這是能唱大書、相對水平較高的民間藝人,進書場演唱,但為數不多。新聞多是一人進行演唱,也有兩人對唱的。其伴奏的樂器有鼓、小鑼,也有用竹板敲打的。新聞書目可分兩類:一種是小書目,也叫開場書,如《光棍調》、《打養生》、《遊碼頭》等,也有用小調唱社會新聞的。另一種是大書目,也叫當家書,有《三縣並審》、《拆鴛鴦》、《釘鞋記》等。

「奉化吹打」是根據民間藝人的口碑材料及明代文人餘懷的《板橋雜記》、張岱的《陶庵夢憶》等著作所載,可以推斷奉化吹打盛行於明代中葉。奉化市位於浙江東部沿海,東面海、西枕山、北接寧紹平原。農、林、牧、漁、手工業發展較為全面,為「奉化吹打」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和經濟基礎。

「寧波走書」又名蓮花文書、犁鏵文書,流傳於寧波、舟山、台州一帶,深受當地群眾歡迎,寧波走書約誕生於清同(治)光(緒)年間。據藝人傳,最早從上虞流入。當時,曾有佃工在農作中你唱我和,自我娛樂,藉以消除疲勞。後由唱小曲發展到唱有故事情節的片段,當時伴奏只用一副竹板和一隻毛竹根頭敲打節拍,曲調也十分簡單。

寧波走書

奉化區名人(一)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蔣中正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去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國民政府時代一直居軍政核心,領導中國渡過對日抗戰與二次大戰,行憲後又連續擔任第一至五任中華民國總統長達27年,但其政治手腕與獨裁統治亦飽受詬病。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75年4月5日,在臺北士林官邸逝世。蔣介石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對中國近現代史的進程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父蔣肅庵,母王採玉(奉化葛竹村人,先祖有明代工部尚書王鍅)。原配毛福梅,蔣經國母,抗戰時期遭遇日軍轟炸斃命。妾姚冶誠(蘇州籍)、繼妻陳潔如(祖籍寧波,生於上海)和宋美齡(祖籍海南文昌,生於上海浦東)。長子蔣經國,次子蔣緯國(非親生)。

「重慶談判」中的蔣介石和毛澤東

晚年恩愛有加的蔣介石、宋美齡夫婦

布袋和尚,俗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後梁時期明州(今寧波)奉化高僧,號長汀子。 世傳為彌勒菩薩或彌勒佛之應化身。體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而且,幽默風趣、聰明智慧、與人為善、樂觀包容,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因「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故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嶽林寺出家,最愛遊化雪竇,在雪竇寺弘法,雪竇山由此被尊為「彌勒聖地」。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裡,常見到的大肚彌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由於契此的形象通常為臉帶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氣生財、累積財富的意味,而受民間信仰者視為財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為七福神之一。「布袋和尚傳說」先後列入寧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且於2010年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雪竇山彌勒大佛

佛教「彌勒道場」之說眾說紛紜,「四大」之論亦存歧見。目前,奉化雪竇山和貴州省銅仁市三縣(江口、印江、松桃)交界處的梵淨山是多數接受的「二大」道場。彌勒佛像矗立華夏各地。

蔣經國(1910年—1988年)。蔣介石長子。母為蔣介石原配毛福梅。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嶺小學,1922年入上海萬竹高等小學,1924年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1975年蔣介石逝後接掌中國國民黨,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1978年—1988年)。一級上將軍銜。在逝世前一年,結束對臺灣的戒嚴。妻子為俄羅斯人蔣方良,生有三子一女(孝文、女兒孝章、孝武、孝勇),目前三子已過世多年,女兒蔣孝章(丈夫乃俞大維兒子俞揚和)也已是年過八十老嫗。大陸時期在江西工作期間與婚外戀人章亞若生有雙胞胎兩子孝嚴與孝慈,其中章孝慈也已過世多年。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

蔣緯國(1916年—1997年),幼名建鎬,號念堂,蔣介石次子。歷任國民黨裝甲兵部隊處長、戰車團團長、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副司令、司令,陸軍指揮參謀大學副校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對於軍事戰略研究頗有成果,被臺灣軍方奉為「軍事戰略學家」。著有《軍事基本原理》等多部軍事著作。敘任二級上將。蔣緯國早年曾否認自己為蔣介石的養子,晚年時在自傳《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中表示:生父乃戴季陶,生母為日本護士重松金子(津淵美智子其實是其長兄戴安國之母,重松金子的名字出自蔣介石日記)。但還有一種來自戴季陶的說法,是蔣介石的親生子。大陸時期與西北棉紗大王石鳳翔(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籍)女兒石靜宜婚配,石氏未留有子嗣,逝於難產。次任妻子邱愛倫是中德混血,祖籍廣東梅縣,有一子名蔣孝剛。

「蔣家世系表」

王世和(1899年—1960年)黃埔一期和陸大特別班第六期畢業。蔣介石第一任侍衛長。在調和處理蔣與家庭各方關係方面做出了旁人很難代替的工作。曾任第七十六軍副軍長、第三集團軍副總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河西警備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國民政府參軍處中將參軍等職。去臺。

陳焯(1898年—1950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畢業,與白崇禧同學。曾任黃埔軍校軍事學科教官,參加了兩次東徵。任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參謀長(軍長為蔣介石)、總司令部參謀處長、第26軍代理軍長和軍長、第一集團軍第八師師長、第六師師長、首都警察廳廳長、軍統局副局長、新聞檢查局局長、國民黨第六屆和第七屆候補中央監委、北京市警察局局長等。準備去臺時,被誘捕扣押,隨即被處決。

王震南(1892年—1963年)蔣介石表弟。曾任陸軍總司令部軍法處長、軍政部陸軍署軍法司中將司長。去臺。

戴德彝,明初進士。初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監察御史。朱棣發起「靖難」,被列為奸黨。逮捕後,不屈而死。官至監察御史。戴的祖輩自宋南渡時遷居寶化山北麓,到七世祖時,又遷至鳳麓官山東北側居住。1402年(明建文四年),明皇族爭權,燕王朱棣篡位,史稱「靖難之變」。朱棣要「天下讀書人種子」方孝孺起草登位詔書,遭拒絕。方孝孺被誅殺十族。戴德彝也牽連其中,但他同樣忠貞不二,寧死不屈,最後被殺。家嫂項氏聞訊,「度禍且族,令闔舍逃去。」將戴德彝兩子安頓於山間,毀掉家譜,靜「待」朝廷捕者到來,保全了全族。明仁宗時被平反。清史學家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的《靖難之變》中讚揚他「生而忠貞,死而英靈,在地為河嶽,在天為日月」。史載「靖難之變」時,還有不少忠將良臣。建文帝朝中御史不屈死者,有山東諸城人謝升、聊城丁志方,而安徽懷寧人甘霖從容就戮,子孫相戒不復仕。戴德彝原籍福建莆田,寄籍浙江奉化。與其胞兄,戴秉彝同為與其胞兄同為明洪武二十七年進士,其兄為「明宏文館纂修」。人們敬仰戴德彝。因為他世代居住於官山,1533年(嘉靖十二年),當時的縣令錢璠在官山腳下、戴家附近立了顯忠祠,以紀念戴德彝;到明宣德年間,縣令周銓建明德坊,舊縣誌記載:「明德坊距縣衙十步,縣令周銓為戴德彝建」。如今官山南麓還有一條叫「明德坊」的弄堂,以坊名名弄。

「景觀人物大事件,美食特產全薈萃」。下期咱們接著聊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下)。

謝謝朋友們的關注,下期再見!

(部分圖片下載自網絡,如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中)
    奉化區風景名勝及考古發現奉化溪口—滕頭旅遊景區是由溪口景區和滕頭生態旅遊區兩大景區組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在「2019年度5A景區品牌100強」榜單中列第81位。溪口風景區位於寧波市西南40千米的奉化區溪口鎮,東靠武嶺,南瀕剡溪,北靠雪竇山,水繞山環,景色秀麗,是「浙江十佳美景樂園」之一,深得旅遊愛好者的青睞。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下)
    「奉化十碗」奉化區名人(三)毛邦初(1904年—1987年)字信誠,是蔣介石原配毛福梅同族侄俞濟時(1904—1990),字良楨。早年投奔到族叔—黃埔軍官學校軍需處長俞飛鵬處,得保薦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任蔣介石侍衛。歷任警衛第一師師長、八十八師師長、浙江省保安處長、58師師長。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上)
    寧波市轄縣寧海縣,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位於浙江省東部、寧波市南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門灣之間,天台山和四明山山脈交匯之處。東臨象山縣,南界台州市三門縣,西靠台州市天台縣、紹興市新昌縣,北接奉化區。面積1931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1843平方千米,是寧波市所轄行政區面積最大縣。 海域面積88平方千米,地貌呈現「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上)
    其中南莊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積最大,歷來有「上八萬(畝)」、「下八萬(畝)」之稱。此外,象山還有衝積平原,以山前衝擊扇為主要形態。因境內山勢矮小,腹地短淺,所以面積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頃、梅溪一帶比較典型。洪積平原以溪谷平原為主要形態,形狀多為狹長,大多地處溪谷。象山縣溪河源短流促,獨注入海。流域面積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淡港、西周港、下沈港、東塘河、樊岙港。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下)
    登臨高近百米的塔山,文峰塔矗立其上,塔身黛瓦粉牆,塔簷起翹,懸掛風鈴,輕盈靈動,內設扶梯,可盤旋登臨塔頂。花岙(音奧)石林。花岙島坐落在象山縣南部的三門灣口洋面上。以「仙人鋸巖、海上石林」稱奇的花岙島,是世界上三大火山巖原生地貌之一。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下)
    以「商舶所經,百珍交集」,命名的招寶山上現存威遠城、月城、安遠炮臺等古蹟,既是抗禦外侮的海防歷史博物館,又是旅遊之地。鎮海樓位於鎮海城區中心,始建於南宋,重建於明洪武年間。樓臺用條石砌成,長32.8米,高5.9米,是當地海防的歷史見證。「鎮海後海塘」始築於唐乾寧四年(公元897年),距今已有近1100餘年歷史,現有部分為清代乾隆年間所建,解放後曾有所加固。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下)
    鎮)牡蠣、一品土豆、深甽(因鎮)烤鴨、寧海白枇杷、前童「三寶」(前童豆腐、前童香乾、前童空心腐)等。自幼聰明好學、機警敏捷,長大後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其孫朱允炆即位後,即明惠帝。遵照太祖遺訓,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後讓他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 燕王朱棣誓師「靖難」,惠帝亦派兵北伐,當時討伐燕王的詔書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進京後,文武百官多見風轉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結果被捕下獄。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上)
    隸屬於台州市的天台縣,位於浙江省中東部,東連三門縣、寧波市寧海縣,南鄰臨海市、仙居縣,西接金華市磐安縣,北界紹興市新昌縣。縣名以山譽名。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吳越歸宋,天台亦歸宋,屬台州;元代,實行「行省」制度,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台州為台州路。天台屬江浙行省東道台州路;明代,襲元朝,改台州路為台州府。天台屬浙江布政使司台州府;清代,承襲明制,天台仍屬浙江布政使司台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制為道制。天台改屬公稽道。後屬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再屬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此後歸屬變化紛繁。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上)
    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2020年7月,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定海區位列其中。定海區歷史沿革新石器時代,定海區境內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在馬岙(音奧)鎮原始村落遺址上,創造了神秘燦爛的「海島河姆渡文化」。春秋時,定海屬越,稱「甬東」(甬江之東);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開始設「翁山縣」。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中)
    城牆始建於東晉,歷史上曾多次拆毀、重建及修繕。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甕城,是一座具有軍事防禦與防洪雙重功能的府城城牆。2001年6月,台州府城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由臨海古城牆等組成的「中國明清城牆」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曾被譽為「萬裡長城第一人」的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讚譽為北京八達嶺等處長城的「師範」和「藍本」。目前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
    削平異姓諸侯王、分封同姓諸侯王后,嵊泗地域,先為荊王劉賈荊國之地,後為吳王劉濞(音醒)吳國之地,均屬會稽郡貿縣。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吳王劉濞受誅,遂屬江都王劉非封地之會稽郡貿縣。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天下為十三州刺史部。嵊泗地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貿縣;據《漢書。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下)
    第一次定海之戰發生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7月5日,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初期,英國遠徵軍為攻打定海與清軍發生的一場戰役。這場戰事最終以定海陷落英軍獲勝而告終。定海總兵張朝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籍),知縣姚懷祥(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籍)等先後殉職。定海是鴉片戰爭期間英軍攻佔的第一座城池,而定海之戰則是近代史上西方軍隊第一次佔領中國領土的戰鬥。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
    下湯遺址與河姆渡、良渚文化的遺址同一時期,為台州文明發源地。戰國時,仙居為越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鄞縣回浦鄉;東漢時,是國內高僧名道涉足之地,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建造的「石頭禪院」(即石牛「大興寺」),比國清寺建寺還要早四百多餘年;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立縣,名樂安;隋、唐間幾經廢置,至五代吳越,寶正五年(公元930年),改名永安。宋時是國內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
  • 「百千桑梓地 億萬老家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
    岱山縣所獲榮譽2019年,先後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2019年全國投資潛力十強縣(市)。2020年6月3日,岱山縣入選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020年5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2020年8月,貸山縣入選2020中國職業教育百佳縣市,排名75位。岱山縣歷史沿革唐至清末為蓬萊鄉地。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
    普陀區歷史沿革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舟山開始設置翁山縣,現在普陀縣境內。大曆六年(公元771年)廢翁山縣,設鄧縣;宋熙寧六年(1073年)舟山設置昌國縣;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二月,昌國縣升昌國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設昌國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並為昌國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昌國州降為昌國縣。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_保定市___定州市(中)
    定州市自古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之譽。歷史上在河北省地位顯赫、轄地眾多,交通優勢明顯,名勝古蹟不勝枚舉。這裡是歷史上宋、遼交界的軍事重鎮,宋利用此塔瞭望敵情,故又稱料敵塔。北宋真宗於鹹平四年(1001年)下詔建塔,至和二年(1055年)始成。八角十一層,高84米。塔身內外兩重,兩重之間有遊廊,有磚階直達頂層。塔內兩壁有佛龕,第二、三層遊廊頂部天花由雕花磚砌成,並以彩色相飾,十分精美。各層廊壁多歷代碑刻和名人題詠。
  • 寧波市奉化區市場監管局抽檢9類食品53批次樣品 不合格2批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8年6月15日,寧波市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公示平臺發布奉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流通環節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18年第4期)。信息顯示, 2018年5月份,寧波市奉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食品流通環節本級定期監督抽檢共抽樣檢驗了9類食品31家企業的53批次的樣品,合格51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為96.2%。
  • 寧波市奉化區知名旅遊名山大川
    奉化區,隸屬於浙江省寧波市,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寧波市南部。奉化區境內溪口(雪竇山風景區,蔣氏故居)和滕頭村生態旅遊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雪竇山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西北,為四明山支脈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海上蓬萊,陸上天台」之美譽。風景名勝區全境85.3平方公裡,風景區範圍54.8平方公裡,外圍保護地帶面積30.5平方公裡。徐鳧巖瀑布位於雪竇寺西,徐鳧巖村附近。巖頂海拔4 7 6 米。
  • 寧波市奉化區這五種特產,你們知道哪幾種?
    原創文\覓食者小峰奉化區,隸屬於浙江省寧波市,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寧波市南部,東瀕象山港、隔港與象山縣相望,南連寧海縣,西接新昌縣、嵊州市和餘姚市,北交海曙區、鄞州區。截至2018年,奉化區常住人口為51.5萬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五種特產,你們知道哪幾種?一、溪口千層餅溪口千層餅。是寧波特色食品。在溪口製作千層餅已有100多年歷史,它外形四方,內分27層,層次分明,金黃透綠,香酥鬆脆,甜中帶鹹,鹹裡帶鮮,風味獨特,食後令人口齒留香,百食不厭。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