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女仙如何兼顧家庭事業 細探臨水夫人傳說的演變

2021-02-08 俗新社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的文章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將我最大的動力。

由於地緣接近與明清時期大量移民,福建與臺灣在傳統文化、宗教信仰方面有非常綿密的關係。日前福建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與臺灣傳統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禪和共臨水文傳會兩岸」,進行兩岸婦幼保護神-臨水夫人直播交流活動,共吸引55萬民眾在線觀看。

從求子、順產到守護孩童平安出世成長,臨水夫人給予婦女相當全面的照顧,為閩、臺、蘇、浙一帶民眾的信仰。圖為臺灣臺南市的臨水夫人媽廟。

臨水夫人,在福建省閩東地區又稱作順天聖母太后元君,為保護婦女與幼童的神靈,信徒主要遍布於福建、臺灣、江蘇、浙江一帶。雖然保護婦幼的神靈眾多,不過對信徒來說,臨水夫人與註生娘娘、媽祖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統計明清兩代的道教女仙傳記,可以發現婦女主要信奉的神靈,如觀世音菩薩、媽祖等重要神明均無婚姻與生產紀錄,如被稱作「天上聖母」的媽祖,16歲得道一生從未嫁人;溺水而亡的金花夫人(廣東地區的求子神靈)同樣終身未嫁。另外,與臨水夫人性質相近的註生娘娘,雖主掌生兒育女之事,但亦無生子記錄。唯一有經歷過結婚、懷孕、生子與難產的女仙,只有臨水夫人一個。

到底臨水夫人有多特別呢?這要從唐代的女仙故事看起。唐代道士杜光庭(850-933年)雖記載不少有生產紀錄的漢唐女仙,但留下傳說的只有三位:老子母、褒女與張玉蘭。其中褒女與張玉蘭的生子情況,較類似「有感而孕」,如接觸雲霧就懷了孩子,不過她們生出來的小孩非常特別,除了龍子、還有經書,《太平廣記》也有收錄張玉蘭的故事:「張玉蘭者,天師之孫,靈真之女也。幼而潔素,不茹葷血。年十七歲,夢赤光自天而下,光中金字篆文,繚繞數十尺,隨光入其口中,覺不自安,因遂有孕……忽有一物如蓮花,自疈(音同僻,剖開)其腹而出。開其中,得素金書《本際經》(唐代流行的道教經典)十卷」,這些描述主要將女性生產與神性相結合。

道教有關女神的生產傳說不多,其實這要歸咎於漢唐以來民眾對於婦女的生產觀念。由於婦女生產完後會排惡露,故生子多被道教認為是汙穢、不潔的,因而有麻姑將產汙變為珍珠的傳說,強調如何去除生產後的髒汙。在這樣的概念下,眾道教女仙當然少有懷孕生子。

另外,在儒家禮制下,想走上修道之路的女性宛如現代的職業婦女般,同時要兼顧事業與家庭,如《太平廣記》就曾記載一位魏夫人,生完孩子後只能在夜裡修道,但多次被外界因素打斷,直到兩個孩子成家立業後才能好好一心修仙,最後於83歲時登仙。另一個董上仙,則是年紀輕輕就擁有升天機會,但因父母哀求而選擇留下,經過多次反覆後終於下定決心成仙。從這兩則女性修道成仙的故事,可見女性在為人女與為人母的責任,與儒家傳統綱常、宗教倫理之間的拉扯。

圖為臨水夫人的塑像,因早期專司除魔降妖,與手拿生育簿的註生娘娘不同,臨水夫人則是手握法器。

從唐代的女仙故事,就知道成為道教女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話說回到主角臨水夫人,其一開始的形象並非婦女順產與嬰幼保護神,而是降妖除魔的女仙,直到刊行於明弘治三年(1490)的《八閩通志》,才開始有婦女向其求子嗣的記載:「順懿廟(今福建省古田臨水祖宮),在縣口臨水。神陳姓,父名昌,母葛氏。生於唐大曆二年(767)。嫁劉杞,索白蛇斬之。鄉人詰其姓名,曰:『我江南下渡陳昌女也。』忽不見,亟往下渡詢之,乃知其為神,遂立廟於洞上,凡禱雨暘,驅疫厲,求嗣續,末不響應。宋淳佑間(1241-1252年)封崇福昭、惠、慈濟夫人,賜額順懿」。

此後,臨水夫人的形象開始有所變化,目前福建有關臨水夫人的記載有《海遊記》(閩北)、《福建上杭高腔傀儡戲奶娘傳》(閩北、閩西)、《福建壽寧四平傀儡戲奶娘傳》(閩北、閩西)、《閩都別記》(閩西),以及《臨水平妖》(閩中、閩南)。這些記載的臨水夫人,都有結婚生子的身份,且在兩齣傀儡戲-《福建上杭高腔傀儡戲奶娘傳》與《福建壽寧四平傀儡戲奶娘傳》裡,分別呈現了臨水夫人婆家與娘家的問題,比如,臨水夫人剛生產完,為了照顧孩子無暇沒空降魔除妖,引來兄長的不滿;或是蛇妖肆虐,臨水夫人的婆婆卻不小心洩密,導致孩子遭遇不測,還要靠王母娘娘才能順利出世。

《閩都別記》與《臨水平妖》的記載,讓臨水夫人有別與其他女仙。《閩都別記》裡增加了臨水夫人24歲時會難產的預言,之後的《臨水平妖》則是將這段預言擴大,描述臨水夫人明知24歲「脫胎祈雨」將九死一生,仍勇於出面解救鄉親。故事終結於臨水夫人的孩子被蛇妖所吃,由於她未習得救胎之術,產後大雨淋身、風寒侵入不能自救,最後魂歸仙界。結尾的更動,使臨水夫人的形象更加突出。

臨水夫人傳說的演變,從除妖的女道士,變身為授子、安胎、順產到守護孩童健康成長的女神。這樣豐富多變的形象,是由於道教少有生產的女仙,為了滿足婦女的需求,而逐漸增加對臨水夫人的相關記載。既然連女仙既要殺蛇妖兼照顧子女,如同大多數平民信眾面臨的實際生活樣態—夾在婆家與娘家之間的兩難局面,符合了社會大眾的心理需求,更容易使信徒們與之產生共鳴,讓臨水夫人的信仰得以打破地域限制,變得更加廣為流傳。

原創作者|俗人俗語俗

評拙文一篇|願得斧正

關注我@俗人俗語俗評 |每日分享各類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道教人物:媽祖、碧霞元君、臨水夫人、保生大帝、開漳聖王
    我國舊時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東南沿海及臺灣、琉球等地所奉的航海保護神。 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林默8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經常引導人們避兇趨吉。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又說她能預測天氣變化,稱她為「神女」、「龍女」。
  • 關於正義女仙九天玄女的傳說
    關於正義女仙九天玄女的傳說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陽元女聖母大帝玄牝氏。原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她是一位深諳軍事韜略,法術神通的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中國各類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恭行天律,部領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陰午酉,出沒巖穴,蟠踞山林,窺闞家庭,損傷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掃除,福佑生人,肅清魔魅。華夏民族是正義的民族,華夏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也是正義的國家。
  • 【精品】《千年臨水情》——臨水夫人
    敬請收看大型紀錄片《千年臨水情》系列第五集《臨水夫人》(下)【版權所有  嚴禁抄襲】18歲那年,陳靖姑嫁給了古田的劉杞,夫妻倆生活在臨水溪畔的一個村子裡——今古田縣大橋鎮的中村村。當時,古田山高林密,常有蛇蟲出沒,百姓的生命常常受到蛇害的威脅。他們需要一種力量與蛇害抗爭。陳靖姑挺身而出,給百姓帶來了希望。如今,當地還流傳著許多關於陳靖姑的神話傳說。
  • 臨水夫人陳靖姑
    仙都二十八景之二十一陳靖姑信仰遍布華人圈,全球信徒過億仙都東南有臨水宮,祀臨水陳夫人。明學士張以寧撰《臨水順懿廟記》:「唯吾閩之有神,光耀宇內,若莆之順濟,漕海之人,恃以為命,有功於國家甚大,綸音薦降,褒崇備至。今順懿夫人,御災捍患,應若影響,於民有德,豈淺淺哉?」婦人妊娠者必禱焉,神功尤驗。
  • 正月十五順天聖母臨水夫人聖誕,八閩毓秀大士化身,普化碧霞太后
    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夫人(公元767),正月十五生於祖籍福州倉山(今福州市倉山區臨江街道),小名陳十四。福建省民間稱之娘奶、奶娘、夫人奶、臨水夫人、陳奶夫人、順天聖母等。據《閩都別記》、《福州府志》等史料記,父親陳昌為朝廷戶部郎中,陳靖姑受家庭影響,十叄歲去江西閭山學法,十五歲學成歸來。
  • 傳奇大法官金斯伯格,是如何做到婚姻和事業兼顧的?
    今天想聊一下,這樣的事業女性,是如何兼顧家庭和事業的。 雖然女性早已崛起,職場劇越來越多地聚焦事業女性,但如果深入了解她們的人生,你會發現,傳統意義上的家庭事業兼顧,很多時候只是外界的一廂情願。
  • 道教中的「九天玄女」指的是哪位神仙?傳說她是黃帝的老師
    道教是我國的傳統宗教,它具有相當濃厚的文化底蘊,具備一套完整的神仙體系,九天玄女就是其中之一。她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位女神仙,有著極為尊重的地位,接下來,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一下九天玄女。她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專門研究兵法的女神,後來被道教奉為受人尊崇的女神仙。她是一位正義之神,經常除暴安良,為民除害,救度天下蒼生。九天玄女的原型是玄鳥,是古代商王朝的祖先,根據 《詩經·商頌·玄鳥》的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的就是九天玄女。根據道教的記載,她原來是西靈聖母元君之弟子,是西王母的使者。
  • 子孫娘娘、注生婆姐與臨水陳夫人
    這位註生娘娘,其實是從大陸傳過去的,原為福建的臨水陳夫人,又被當作婦女難產之神。福州的註生娘娘廟在主神兩側竟有三十六位婆姐,而臺灣和福建其它地方的註生娘娘廟中的婆姐一般為十二位。共同的法力是普惠大眾。傳說臨水陳夫人生於公元767年,於唐衷帝天佑二年、卒於五代後唐天成三年(公元905—928年),享年僅二十四歲(虛歲)。家在中國南方的福建省福州,本名叫陳靖姑。
  • 神話電影《臨水夫人傳奇》在福州啟動籌拍
    神話電影《臨水夫人傳奇》13日在福州舉行籌拍啟動儀式。 閆旭 攝中新網福州5月13日電 (閆旭)神話電影《臨水夫人傳奇》13日在福州舉行籌拍啟動儀式。該電影反映兩岸婦女兒童保護神陳靖姑的故事,將在今年年底開機。
  • 道教也有神仙眷侶,看看這兩對神仙夫妻就知道了!
    道教認為不僅是男子可以修行,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女子也同樣可以通過修行證道成仙。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諸多的女性神仙的存在,且地位尊崇,如大地之母后土皇地祗,女仙之首西王母,月宮之神太陰星君,眾星之母鬥姆元君等等。同樣在道教歷史上也有許多得道的女真,如南嶽夫人魏華存,文逸真人曹文逸等等。
  • 黃華山王母祠:女仙之首,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
    黃華山王母祠,女仙之首,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王建安 攝影)河南省林州市黃華山有座王母祠,據傳創建於宋代,經歷代重修,規模更大。傳說,隋朝遊方道士王津,自幼喪父,與母相依為命,母子云遊至黃華山,修道濟貧。
  • 「洞天福地龍虎山 道教祖庭天師府」(3)
    本文摘自龍虎山道教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自媒體,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西王母為太陰之精,女仙之宗,與太陽之精東王公相對,「共理二氣,調成天地,管轄天界人間,三界十方」。經常賜福給人間的善男信女,凡登仙得道的女子,都隸屬於她。
  • 【美麗泉港】泉港有座「臨水夫人」宮
    傳說臨水夫人有降妖鎮魔、呼風喚雨、破解疑案等法力,但主要還是「扶胎救產、保赤佑童」。故千百年來,她一直被當作婦女、兒童的保護神而為人們所崇拜。       據民間傳說,陳靖姑得道後,於北宋皇佑至嘉祐年間(1053—1059年),奉南海觀音法旨,幫助泉州知府、著名政治家書法家蔡襄(1012—1067年)建造中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萬安橋(洛陽橋)。
  • 道教赫赫有名的八大女神是哪幾位?其中有鬥姆元君和后土皇地祇
    道教信仰中八大女神第四位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陽元女聖母大帝玄牝氏。原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雖然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位深諳軍事韜略,法術神通的正義之神,形象經常出現在中國各類古典小說之中,成為扶助英雄鏟惡除暴的應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發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恭行天律,部領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陰午酉,出沒巖穴,蟠踞山林,窺闞家庭,損傷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掃除,福佑生人,肅清魔魅。
  • 實拍古田臨水宮參加臨水夫人祭祀大典,太震撼!
    當日,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舉行臨水夫人祭祀大典,為海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陳靖姑文化節拉開序幕,來自港澳臺及內地近千名信眾共同參加。  6月13日,演員在臨水夫人祭祀大典上表演傳統樂舞。當日,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舉行臨水夫人祭祀大典,為海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陳靖姑文化節拉開序幕,來自港澳臺及內地近千名信眾共同參加。
  • 道教文化在臺灣
    指南宮和慈祐宮兩座宮觀皆以道教為主體,融儒教、道教、佛教及民間信仰於一體,反映了道教善於吸納各種文化的包容開放精神,同時也說明道教文化傳統自身有著高度的文化自信。  女性尊神在民眾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廣受歡迎。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威望最隆盛的三大女神是王母娘娘、媽祖和觀音。據了解,西王母的道場在臺灣有上千處之多,信奉媽祖的廟宇多達800餘間。
  • 中國道教正統道教神仙之金母木公是誰,他們的具體司職是什麼?
    中國道教正統道教神仙之金母木公道教所說的木公金母即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又稱東王木公和西王金母,為道教尊神。東王木公男神領袖,住在蓬萊仙島;西王金母女仙的首領,居住在西方的崑崙山。東王公在道教被認為常常在丁卯日登臺四處觀察天下修道學仙之人的情況。所以凡是得道入仙之人,都得先拜東王公.然後再拜見西王母,然後才能飛升進入九天,再入三清境謁拜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
  • 中國道教-閭山派
    中國道教-閭山派閭山派:又稱閭山道、閭山教等,是中國道教的重要流派
  • 道教最尊貴的五大女神仙及其排行,她們在道教的地位及職能如何?
    中國道教神話中地位最崇高的五位女神仙,這才是真正的女神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也是一個多神信仰的教派。道教有許多神仙,他們長生不老、無所不能,是人人嚮往的對象。在這些神仙中,大多數是男神仙,女神仙只佔少數,但有四位女神仙在道教神話中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5、九天玄女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玄牝氏、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陽元女聖母大帝玄牝氏。原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