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孫娘娘在臺灣,也叫注生婆姐。所謂「注生」,就是執掌生育之事。這位註生娘娘,其實是從大陸傳過去的,原為福建的臨水陳夫人,又被當作婦女難產之神。福州的註生娘娘廟在主神兩側竟有三十六位婆姐,而臺灣和福建其它地方的註生娘娘廟中的婆姐一般為十二位。共同的法力是普惠大眾。
傳說臨水陳夫人生於公元767年,於唐衷帝天佑二年、卒於五代後唐天成三年(公元905—928年),享年僅二十四歲(虛歲)。家在中國南方的福建省福州,本名叫陳靖姑。她從小就很聰明,長大後與一個姓劉的人結了婚,不久懷孕了。幾個月後,她所在的地方遭受到很嚴重的旱災,人們十分焦慮。為了解救百姓的苦難,她自願墮胎來專門祈禱求雨。神被感動了,就下了雨,人們對她非常感激。但是,她卻因為勞累過度,24歲時就死去了。臨終前,她表示希望死後能當神仙,來拯救難產的婦女。
她的娘家在福州倉山的下渡,但她的婆家在古田,丈夫劉杞就是古田人;她為民除害、慷慨捐軀之地也在古田的臨水洞,後來人們在她殉難之處建立的臨水宮,也叫龍源廟、順懿宮。臨水宮是海內外公認的紀念這位婦女兒童保護神的「祖殿」、「母宮」。隨著時代的變遷,對臨水夫人的信仰逐漸盛行。到13世紀時,皇帝又進一步提高她的地位。後來當人們有什麼願望,特別是希望生個兒子時就來向她祈禱。
在臺灣和福建的娘娘廟中,十二位婆姐的名稱分別是:1、注生婆姐陳四娘;2、注胎婆姐葛四娘;3、監生婆姐阮三娘;4、抱送婆姐曾生娘;5、守胎婆姐林九娘;6、轉生婆姐李大娘;7、護產婆姐許大娘;8、注男女婆姐劉七娘;9、送子婆姐馬五娘;10、安胎婆姐林一娘;11、養生婆姐高四娘;12、抱子婆姐卓五娘。
面對眾婆姐們的一條龍式服務,人們是如何禮拜的呢!舊時廈門城隍廟、東獄廟都有祭祀。神像安詳端坐,懷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擺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禱告,請求「註生娘娘」賜子於她。然後「搏籤」,求得「吉籤」,表示「註生娘娘」已願賜子於她,即起身將事先準備好的小衣裳給「註生娘娘」懷中的娃娃穿上,然後再拜 。據說無不靈驗的。得子後,還要來拜謝,奉之以油飯、雞、酒。因此,香火十分旺盛。
這裡還有一位轉生婆姐。「轉生」二字,也是轉身的意思,是佛教的說法。據說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曾立下四十八誓願。其中第三十五願為「女身往生願」,即所謂「轉女成男願」。說女人經過修行,來世可轉成男的,做個男人。在封建時代,一般女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苦楚最多,再加上重男輕女的社會偏見,使廣大婦女深感做一個女人的艱難,願意來世「脫生」個男人。佛教根據這種需要,於是有了一部《轉女身經》,經文中歷說了女身的種種苦惱,佛祖特意給尚在母胎中的無垢女——舍衛城的大闊佬,釋迦的大施主之女,說轉女威男之法,共有十法。
「轉身」之說,顯然是在新生命誕生起點的瞬間,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的時候,內藏玄機越深,說道就越多。於是滿足了不少婦女的願望,這也是今世無法驗證的事情。神秘產生的誘惑,更加迷人。人總是向上、向善的,美好的願望是向前的動力,哪怕美好永遠在路上,明天才會更燦爛。注生婆姐給力,大家心想事成!(三)(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