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大學教育全過程(新知新覺)

2020-12-25 人民網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學生:「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加強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厚植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是引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方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把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教育全過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

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綱要》指出:「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祖國的命運與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高校加強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引導教師講清楚、學生學明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進而激發廣大青年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如何讓愛國主義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是高校需要解決好的重大課題。思政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抓住青少年階段的「拔節孕穗期」,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適應青年學生的群體特徵不斷創新思政課方法手段,讓思政課既有思想性、理論性,又有親和力、針對性。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加大教材和課堂中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比重,深入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所承載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課程要做好頂層設計,以歷史視野、國際視野規劃愛國主義教育,讓廣大青年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通過國情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四史」學習教育、國防教育等,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教學合力,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不斷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用好高校教師這個重要群體。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教師要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學管理工作全過程,嚴肅認真對待自己的職責。」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大學教育全過程,需要抓好高校教師群體,讓他們成為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在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教師中弘揚愛國奮鬥精神,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等活動,引導教師立足本職、拼搏奮鬥、創新創造。制定科學的教師評價標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全心全意做引導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教師要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豐富和優化課程資源,增強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感染力。教師還要利用好同學生聯繫密切的獨特優勢,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學生、啟發學生,激勵青年學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

緊密結合青年學生特點。青年時期是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青年學生活潑、熱情、開朗,富有向上的激情,但由於社會閱歷不夠,對許多問題的看法還不成熟。高校應緊緊圍繞青年學生的群體特徵和成長需要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提高教育實效。把愛國主義內容融入黨日團日、主題班會以及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薰陶。結合青年學生興趣點和接受習慣,用好網際網路平臺,大力運用富有愛國主義氣息的網絡文學、動漫、短視頻等作品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感。把握青年學生充滿激情、積極向上的個性,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大力宣傳愛國英雄事跡,用英雄人物的故事和身邊人的事跡引導青年學生把敬仰和感動轉化為立志報國的實際行動。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展覽館、博物館、烈士紀念設施,參加軍事訓練、冬令營夏令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學雷鋒志願服務、創新創業、公益活動等,更好了解國情民情,強化責任擔當,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作者單位: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3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積極推進禮儀教育(新知新覺)
    努力實現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目標,需要積極推進禮儀教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文明素養,推動全社會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建立禮儀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禮儀制度能夠調節各種社會關係,是加強禮儀教育的重要基礎。
  • 從歷史中汲取精神營養 講好新時代「戚繼光愛國主義精神」故事
    近年來,作為蓬萊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的濟南大學泉城學院,著眼國內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特別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各種挑戰前所未有的大背景,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家國情懷為深刻內涵的戚繼光愛國主義精神,並通過強化思政課程運用、課程思政借鑑、文化氛圍營造的三大路徑,形成了以弘揚戚繼光愛國主義精神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體系,取得實效。
  • 理解把握當代愛國主義的本質(新知新覺)
    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強調:「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 愛國主義教育及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新特點
    中國地質大學朱桂蓮博士從三個層面對愛國主義的內涵進行詮釋,「一是在社會實踐活動領域內使用的愛國主義,即通常所說的愛國, 這是一種愛國情感和基於愛國情感而產生的愛國行為所構成的系統;二是作為思想觀念的愛國主義, 這是一種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範疇,由一定社會經濟基礎決定並為經濟服務的理論體系;三是作為價值取向的愛國主義精神,它是包含在愛國主義中的共同的特性,即凝結為人的價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 河北工業大學與覺悟社紀念館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今年是「五四」愛國運動100周年,河北工業大學與天津覺悟社紀念館於4月2日籤署協議,決定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覺悟社紀念館作為河北工業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同時舉行
  • 中南大學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中南大學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2019-01-14 來源:中南大學   中南大學精心部署、主動融入、全面推進,將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與加快「雙一流」建設相結合,聚焦學校改革發展
  • 西安市35萬名小學生「開學第一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由市委文明辦、市教育局組織的「學習抗疫英雄 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活動,利用抗疫「活教材」,為全市1305所學校的35萬名小學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導他們在新時代下樹牢愛國理想,在苦難中磨礪堅韌品格,從小懂得用奮鬥繪畫最靚麗的青春底色。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採展】松江烈士陵園:守望不朽豐碑 傳承紅色...
    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社會知曉度、關注度和影響力,使全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教育廣大市民、凝聚力量的生動課堂和有效陣地,本月,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將組織開展「弘揚愛國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松江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月活動,通過「文明松江」平臺,對區內1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採進行展示。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深刻理解和把握大學的基本使命
    大學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其中人才培養是大學的基本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更好推進大學建設,辦好人民滿意大學,需要著力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為誰培養人。
  • 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瓦窯堡革命舊址
    瓦窯堡革命舊址編者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依據《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省委宣傳部日前命名旬邑起義紀念館等17處基地為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部網、陝西頭條將逐一展現。西部網訊 瓦窯堡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中央軍委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的所在地。
  • 將職業精神養成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因此,不久前教育部發布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簡稱「行動計劃」)中專門強調,要將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職業精神養成的獨特作用,推進優秀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將生態環保、綠色節能、循環經濟等理念融入教育過程」。
  • 四川將對146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首次考評
    提高教育基地建設管理使用水平我省將對146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首次考評把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有關表述作為檢查重點把是否存在擅自修建、未批擅建、變相搭建等違規行為作為檢查重點把作用發揮作為檢查重點10月起,我省將對146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首次考核測評,以提高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管理和使用水平。
  • 80後女老師手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導覽圖
    你家附近有免費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嗎?常州人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再需要問度娘了,可以打開常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導覽圖,快速地查找到答案。這份導覽圖是由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80後美女老師徐來歷時三個月,純手工繪製而成,用手繪地圖介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常州尚屬首例。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卡推薦——二人世界篇
    、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這個十一小長假,京華丹心推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卡推薦系列文章,帶您領略教育基地的獨特魅力,為您的旅途錦上添花。
  • 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與發展變遷
    愛國主義是國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本精神,是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強大力量。就內涵而言,愛國主義包括對鄉土家園的依戀,對文化傳統與倫理習俗的熱愛,對政治共同體的認同。列寧曾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①,愛國主義深深地將人們凝聚在「國家」的層面之中。
  • 三聯書店創辦新雜誌《新知》 揭秘"新知"的前生
    三聯書店的新雜誌《新知》將於本周面世。眾所周知,三聯書店的全稱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隨著新雜誌的出爐,《三聯生活周刊》、《讀書》和《新知》三本雜誌終於聚齊。   不過,在談到《新知》的定位時,苗煒說得最多的卻不是科學,而是生活。他在籌備試刊號時曾與同事進行討論,提到了「智識生活雜誌」這樣一個概念。「我的智識生活和精神生活未必和現實世界有太多的聯繫,而是可能和以往的書本、藝術、某些科學的進步有關。」苗煒這樣表述。從這期試刊號的文章來看,其內容涉及音樂、藝術、文學、旅行等方方面面,確實更像一本生活類雜誌。
  • 新命、新知、新民、新德
    二是「新知」價值觀。先秦哲人不但崇尚「新命」,讚頌政治革新,而且還倡導「新知」,追求認識和知識更新。孔子十分重視認識的更新和新知的學習。他不但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種永不厭倦的學習精神,有「入太廟,每事問」的謙虛態度,而且還明確指出了追求新知的重要性。他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十三經註疏·論語註疏》對「溫故而知新」的解釋是:「溫,尋也。
  •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林尚立  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要求,「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科學制定實施「十四五」規劃,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科學指引和重要保證。
  • 愛國主義教育要系統挖掘東北抗聯精神
    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抗戰遺蹟保護開發,發揮各類抗戰紀念設施作用,為開展抗戰研究、展示研究成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陣地。」我省以及遼寧、黑龍江境內現有很多重要革命文物遺蹟,大量抗戰遺址遺蹟資源珍貴,充分挖掘東北抗聯精神的時代動能,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將具有歷史性意義。
  • 枝江市政協調研丹陽小學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貫徹實施工作
    本網訊(通訊員董小琳 張月)9月22日下午,枝江市政協副主席、枝江市政協人口委員會主任黃衛民一行9人,在枝江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鄧熙蓉、李海超的陪同下,到丹陽小學視察調研該校貫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