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圓)從過油、浸滷到松木黃糖燻制,昨天下午在鳳凰街「聚食再」內,隨著大廚現場演示,一塊由老蘇州美食家、新蘇州大廚聯手,採用蘇式傳統技藝製作的蘇式燻魚「重出江湖」,繁複精細的製作全流程,讓人大飽眼福。
「小時候在觀前街馬詠齋吃過的蘇式燻魚,至今記憶猶新。」據年逾七旬的老蘇州韓鶴峰迴憶,當時的觀前馬詠齋門面一開間,製作的燻魚燻蝦燻蛋很有名氣。「蘇式燻魚和現在常吃的蘇式爆魚在製作工序上有較大區別」,據韓鶴峰介紹,蘇式爆魚開油鑊汆後浸滷,成品帶滷汁。而蘇式燻魚不帶滷汁,外脆內嫩,由於傳統蘇式燻魚製作工序更為複雜考究,近年退出市場。「觀前一家老字號曾恢復過蘇式燻魚,但近幾年也不做了。」對此,不少老蘇州遺憾:吃不到「古法」蘇式燻魚。
「復原蘇州傳統小吃,是我的心願。」據今年38歲的安徽大廚章建華介紹,他19歲起拜師學習廚藝,剛入門時學習徽菜製作技藝,此後在天津、上海等地學藝,多年磨練博採眾長,練就了一手過硬廚藝,6年前到蘇州,蘇州傳統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讓章建華萌發在蘇州創業,學習傳承蘇幫美食傳統技藝的夢想。4年前,章建華和熱心蘇州美食的老蘇州韓鶴峰成為忘年交,學習交流蘇州傳統美食,製作的傳統美食白斬雞一炮打響,去年章建華「美食攤」擴容,在楓津農貿市場開出首家店面。今年下半年,章建華開始研發復原蘇式燻魚。
「蘇式燻魚一般在立秋後製作」,據韓鶴峰介紹,蘇式燻魚以草魚、青魚為主要原料,選取5到6斤左右的魚,一條魚「開片」在30多片。「蘇州傳統燻魚製作講究『魚不落地、殺不沾水』」,為了保持魚鮮潔度,大廚要準備一沓潔淨毛巾,反覆擦乾淨血水,製作流程包括醃製、過油、浸滷、燻制等。光醃製就要4個小時,過油必須經過成型、斷生「兩次過油」法。「最關鍵的是燻制」,按照蘇幫傳統做法,燻制要採用松木屑、黃糖「打底」,再在鐵絲燻架上放魚片,反覆「翻身」燻制,這樣做出來的燻魚甜中帶鹹、鹹中帶鮮,還有一股松木、焦糖的獨特混合香味。
為了原汁原味復原出蘇式燻魚的獨特韻味,章建華從今年下半年起反覆嘗試。「光滷汁味道、濃稠度等大調整就有7次」,據章建華介紹,為了配齊原料,他從老家黃山採購優質松木,四處尋覓採購優質黃糖。為了讓燻制火候達到最佳,章建華引進現代燻箱,經過反覆攻關,傳統「毛估估」的火候、時間實現標準化,復原製作
的蘇式燻魚「更上層樓」。
「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昨天一位老蘇州品嘗後,一口氣買了5盒,說回家「讓親戚朋友嘗嘗」。「剛上櫃就賣掉30多斤」,傳統技藝蘇式燻魚的重出江湖,讓章建華充滿信心。據他介紹,除了蘇式燻魚外,還計劃復原上市蘇州傳統「夏季三白」等老法頭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