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情懷,是一種心靈的歸宿

2020-12-21 淺談感情事

家鄉情懷,是一種心靈的歸宿

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政策的出臺,大批農村弟子外出務工,導致了在一定的時間段裡,造成了農村成為「空城」的現象。

而到了90後、00後這一代的人,有些孩子因為從小跟隨父母在外地生活,漸漸地,當多數孩子們的小夥伴過節過年都會老家的時候,這時,很多孩子都會問自己的父母一個問題——我的家鄉在哪?其實,出現這種現象也是無可厚非的,有的孩子從小就在城市出生長大,有的孩子還在城市裡完成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教育。這樣,孩子難免會疑惑——為什麼別人都有老家,而我沒有?

筆者認為,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教導,要常常跟孩子提起、說起他或她的根源在哪、命脈在哪?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時常帶著妻子孩子多回家看看,跟孩子們聊聊作為父母的你們,還是孩童時的事,聊聊父輩們方方面面的事跡,這也是對孩子灌輸一種家鄉感情的方法。

故鄉,是根,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情懷。在外打拼,無論你又多少套房子,周圍的人跟你說的不是同一種方言,你也不會有一種歸宿的感覺,哪怕你在外摸爬滾打多年,當地的方言被你說的再溜,學習得再像,你也不是本地人,你也不會被本地人所認可,因為,你的祖宗不在那,你的祖宗,在你的家鄉。有時候,語言的同異,也可以喚起自身內心對家的情感。在外工作生活,聽到了有人跟你說一樣方言的人,也許你不會有勝似親人的感覺,但你可能會泛起一見如故的波瀾,畢竟,在若大的城市當中,茫茫人海,遇到一個老鄉,也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情了。

過年的時候,回到自己的村裡,不

說別人多麼富貴。但是,最起碼,人情世故非常濃烈。舉個例子,父輩們幾乎整個村的人都認識,這家喝喝茶,那家吃吃飯,這樣,在串門的過程中,無意之間,就增遞了感情。小孩子們也是一樣,去這家串串門,那家串串門,一來認識了叔父輩的長輩,二來有結識到了不少的小夥伴,何樂而不為呢?

農村雖然窮,但是村裡的人情和情懷,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這需要一代教育一代,需要一代傳承給一代,還需要作為後輩的我們,多回家看看,多用心感悟。

相關焦點

  • 家鄉是什麼?人生的根基,心靈的歸宿
    家鄉是什麼?家鄉是在無聊寂寞時,想到它就會覺溫暖,富有安全感的地方。家鄉是什麼?家鄉是一個人念念不忘的根,只要根在,家就在,只要父母在,思念就在。家鄉是什麼?家鄉是漂泊在外,不管經歷了多少的人,看到多少的風景,然而,外面的風景再美,最美的還是家鄉山水;外面的人再親,也不如家鄉親人。
  • 讀書,心靈的歸宿
    唯一能夠解釋得通的理由,就是喜歡,單純的喜歡,發自內心的喜歡,因為讀書能使我心安,是我心靈的歸宿。小學時,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讀書就是讀課本,讀課外書都不敢想。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開學第一天,捧起剛領的泛著油墨香味的語文課本,一次讀個夠,猶如飢餓的小貓遇到魚兒,那種迫不及待而又激動的心情,是難於言表的。
  • 你的愛是我心靈的歸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維奇情場,ID:Imissu6422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寶貝,你的愛是我心靈的歸宿,我想念你是離不開的依戀,我愛著你,想著你,我的生命中有你真好,你對我的情無形卻能深入我的心底,我對你的想念無聲卻能激蕩著你和我的心靈
  • 人生之所以痛苦,是心靈沒有歸宿
    回首,發覺自己一事無成,好多事情沒有做,好多機會沒有把握住,走著走著,生活沒有了歸屬感,心靈沒有了歸宿。忙忙碌碌,被命運推著走,從沒有想過停下來,傾聽下自己內心的聲音,確定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當壓力變成一張無形的網,牢牢地困住你,你才發現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活在別人的眼裡,互相攀比,讓人活得越來越累。
  • 心靈有了歸宿,所以不再孤獨。
    我想這就是心靈有了歸宿,所以一家人也可以快樂。父母心靈的歸宿是想我們長大成人,我們心靈的歸宿是快點長大,好好孝順父母。因為心靈有了歸宿,所以即使一個人在外闖蕩,也不會感到孤獨。所以我們不得不在最好的年紀,讓心靈有一個最好的寄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心靈沒有一個歸宿,沒有地方去。我們人沒有目標,就像一個司機沒有目標地在開車,他永遠不知道要開到哪裡。不管他的車技多高,不管他的汽油多滿,他不知道路應該怎麼走,他就會慢慢地迷失方向。
  • 家鄉美食不僅僅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家鄉情懷,智哥分享家鄉美食
    家鄉美食不僅僅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記憶,更是一種對家鄉的情懷。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款屬於自己的家鄉美食,當我們在外時間久了就會十分懷念它。我是農村智哥,土家族,來自重慶秀山,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記憶中的家鄉美食:1、油粑粑油粑粑也叫油城兒,是武陵山區土家人的特色美食;是土家族逢年過節製作的食品,小朋友們甚是喜愛的零食,其味外面焦脆、裡面香軟。
  • 對家鄉的眷戀是一種彌足珍貴的情懷!
    不想,不聽,不說則已,一旦聽到親人,朋友,家鄉的聲音,心底的掙扎,還有埋藏在平時若無其事的魂牽夢繞,還有你久而久之,要習慣的車水馬龍,寂靜冷清!你始終知道家鄉就在那個方向!我們的家鄉雖然在經濟方面比較落後,但有我們童年時代天真無邪的笑聲和布滿的成長足跡。即使和老鄉有片刻的相遇也是歡喜的!想說,多年漂泊,是否想家?想聽,很久不見,不曾過忘。
  • 心靈的歸宿
    昏暗的傍晚,刺痛的寒風,拎著包包,圍起暖暖的圍巾,穿著厚厚的外套…回家,我知道那是我的心靈歸宿,那是我奮鬥的目標,那是我的根!而曾經和弟妹朝夕相處,打打鬧鬧的日子已經遠去……耳邊徘徊著常回家看看的歌聲,家是每個人的心靈歸宿,因為有愛在!回家,總能聽到熟悉的老式時鐘聲,咚咚咚咚在這黑夜響起……十幾年如一日,陪伴著我們成長,就讓時間來解決所有的問題!!只要我們沒有停下努力的腳步,只要我們的心在一起!!家就會越來越好,時鐘就會更響亮的響起在某個陽光明媚的早晨!
  • 心靈該歸宿與何處
    這個世界很大,大到讓許多人迷失了自我;讓心靈不知該歸宿於什麼地方,想想童年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變化很大很大;不知在什麼時候,突然想起了童年的生活,是多麼的真實,雖然很天真,但沒有傷痛,沒有煩惱,沒有壓抑,總是滿足著快樂著的時光。可是人總是要長大的,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童年。
  • 愛你,你是心靈的歸宿;想你,你是精神上的支柱,更是永遠的最愛
    愛你,你是心靈的歸宿,想你,你是精神上的支柱,更是今生永的最愛,愛著想著,自從有了你我就變成了一個痴兒,那是一幅傻傻的模樣,紅塵裡有多少動人的故事,又有多少淪陷在相思裡的人無法計算!兩情相悅的愛戀,時時刻刻都想在一起,彼此相愛的人之間,註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於萬千人之中遇見對的人,無論時光如何的流逝,在摯愛之人的心裡,都蘊繞著纏綿悱惻的情懷,愛著依戀著,深愛的情沒有早一步也沒晚一點,那是在恰好時間裡的一種相遇,認定一生所愛的人,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 心靈的淨土「靈魂歸宿感」
    很多人都喜歡到野外、景點去遊玩,有時候不是說那裡的景色有多麼好,其實就是為了讓自己飄著的心有一個短暫的歸宿,這就是我們的靈魂「歸宿感」。這個世界變了,變得容易讓我們迷失自己,變得讓我們捉摸不透、變得讓我們筋疲力盡。我們要尋找一份心靈的淨土,一個可以讓我們不管經歷什麼都可以有依託的淨土「靈魂歸屬感」。
  • 九寨,心靈的歸宿
    《九寨,心靈的歸宿》——王林平那是2008年十月的金秋,我和朋友乘火車先到了四川的我們在小城裡閒散的遊蕩,閒散的觀察,一種厚重的、遙遠的、記憶中似曾相識的感受漸漸浸潤我的心底,這是為了誰?讓我的記憶開啟了歷史的塵封!
  • 公益廣告:心靈歸宿的「風景」 幸福之州的「霓裳」
    「能拿下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一定是個宜居宜業的好地方……」  覆蓋廣泛 濃厚文明氣息  作為文明城市形象塑造與推廣的重要力量,公益廣告在培養公眾的文明情懷和道德情操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潤物無聲 涵養高尚行為  「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代新風、美德風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服務、移風易俗……公益廣告內容多元多樣,以「潤物無聲」方式,融入公眾心靈,涵養塑造著高尚行為。宿州歷史文化有特色,製作具有「宿州風味」的公益廣告,就能讓公眾見之親切,繼而深入人心。宿州廣播電視臺記者劉亞飛每天奔忙在路上。
  • 心靈的歸宿是淨土 人生的修行在紅塵
    人生匆匆,滾滾紅塵之中,幾人能找到真正的心靈淨土?樂土不在深山中,很多人想逃離這繁華背後的喧囂。這塵世缺少的不是脫靴賦詩的氣概,更不是拔劍飲歌的豪放。真正的紅塵,無處不在,煩惱和喜悅都是我們麼內心的執著。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 一個孤獨的人怎樣才能找到心靈的歸宿呢?
    孤獨的人怎樣才能找到心靈的歸宿呢?百度詞條:孤獨是一種主觀自覺與他人或社會隔離與疏遠的感覺和體驗,而非客觀狀態;[1]是一個人生存空間和生存狀態的自我封閉,孤獨的人會脫離社會群體而生活在一種消極的狀態之中。[2]孤獨是一種主觀內心體驗。由此可見孤獨是一種主觀感受,不是客觀存在的現象。
  • 隱匿在四川的世外桃源,景色秀麗媲美九寨溝,被視為心靈歸宿
    踏入稻城亞丁深處,尋找自己的心靈歸宿稻城亞丁不僅是旅遊景區,攝影師、畫家的天堂,這裡也是不少藏族同胞的家鄉。千百年間,藏族同胞在神山朝奉,亞丁作為他們心中的一片聖地,它也被稱之為「藍色星球上最後一片淨土」,而奶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心靈歸宿。
  • 【三晉直通車】盂縣竹品教育舉行一場「崔達道的家鄉情懷」攝影展...
    竹品教育12月20日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場冬日「崔達道的家鄉情懷」攝影展及講座。全體師生聆聽了《老崔家鄉的情懷》攝影展及講座。讓愛國、愛家鄉永遠紮根在孩子心頭。 學生們感受的絕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與牽引。這是看得出的聲音,聽得見的色彩,聞得到光影。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在鏡頭,更在心意間,連綴成永恆的畫卷。
  • 廟,是人心靈的歸宿!
    走進廟門,也油然而生一種敬畏,仿佛遠離塵世,與塵世隔絕。懷著從未有過的虔誠,燒香拜佛:祈求神靈不要讓我承受這些痛苦,請神靈保佑我眼睛恢復,以後平安!拜完佛,我慢慢地在廟裡轉,看廟裡的佛和建築,感受廟的古樸氣息,品味不一樣的文化和藝術,特別是一副對聯令人回味: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
  • 你是我心靈的歸宿,也是我愛的最深處
    一份繾綣,靜靜纏繞,世間風景萬千,唯獨你是獨好,與你相遇,雖不在最美年華,卻溫暖了一顆孤獨的心靈,你猶如一滴甘露,也如一股春風,滋潤了生命,孕育了生命中的這份感動,你猶如一盞燈塔,引領著前進的方向,讓一顆彷徨的心找到了歸宿。
  • 李不太白*山谷居民 | 世事越是紛亂,心靈越需要歸宿
    三、很可惜,因為我們沒有自己明確、清晰的心靈歸宿,所以也就沒有各方一致共識的辨別是非、判斷善惡的明確標準。我們的標準不但是人家的,而且麻煩的是我們現在用的別人的標準還不是一家,而是幾家的標準。更更麻煩的是,這幾個人家的標準又是相互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