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心靈的歸宿》——王林平
那是2008年十月的金秋,我和朋友乘火車先到了四川的廣元市。這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山城,雖是深秋季節,卻還是滿山蒼綠,江水清澈。天上飄著柔柔的雨絲,空氣中瀰漫著自然的清新,小城裡並沒有嘈雜喧囂,生活的節奏在那場災難性的5-12大地震五個月後,已經恢復了以往的張弛有序,一切歸於平靜。
我們在小城裡閒散的遊蕩,閒散的觀察,一種厚重的、遙遠的、記憶中似曾相識的感受漸漸浸潤我的心底,這是為了誰?讓我的記憶開啟了歷史的塵封!
隨著歷史長卷的鋪開,約2000年前,一個年僅14歲的美麗少女,睜著明亮單純的眼眸,帶著希冀與淡淡的哀傷離別了親人,不遠千裡歷盡艱辛地走進了大唐的後宮,開啟了漫漫人生的生命歷程。她,就是曾經改寫了大唐歷史的一代天驕—武曌!
廣元一座小小的山城,人傑地靈,竟然生就了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女皇,給歷史譜寫了一段悽美柔豔、長歌當哭的故事。
剛進宮的媚娘並沒有得到皇上的垂詢,而是住在陰森的掖庭永巷裡,感受著孤獨和寂寞,遙遙地思念著家鄉的親人和對今後人生的懵懵懂懂。等待了多少個白天黑晝,終於有一天的黃昏,晚霞是那樣的美麗,這個美麗的少女在這美麗的黃昏得到了皇帝的寵幸,完成了一個少女到少婦的蛻變。對於后妃來講,這應該是她人生的幸事,不管當時是怎樣的恐懼,怎樣的撕心裂肺,畢竟讓她有了希冀和依託。然而沒有想到這曇花一現的希冀剛剛綻放便夭折了。剛受到皇上的垂詢即刻又被皇帝遺棄!這意味著什麼?是生命安魂曲的前奏?是今後漫漫人生中的行屍走肉?熬吧!像宮中許許多多被冷落的后妃一樣消耗掉青春、燃燒盡生命。如何打發這漫漫的生命喘息?在無望的等待中是媚娘思索的內容了。
於是,在掖庭的冷落寂寥中開始了讀書的生涯。這是她抓住的一棵救命稻草,讓她能在知識的海洋裡徜徉、尋求、探索。就這樣媚娘逐步完成了心智的成長過程。開始了生命的掙扎和反抗,開始了宮中血雨腥風的角逐。這路程是怎樣的艱險啊。當她在遲遲暮年追憶那似水年華,追憶那步步驚心,真是可歌可泣啊!
從天真幼稚到遠離故土、從掖庭度日到皇上垂詢、從皇上冷落到靜心讀書、從強入佛門到太子救贖、從蓄髮進宮到宮中得寵、從爾虞我詐到血腥殺戮,最終一步一步地登上了皇后的寶座,成為獨領風騷的勝利者,成就了一個美麗女人的巔峰人生。接下來呢?利用自己的美麗、睿智、權利、殺戮和堅強的信念,力排眾議、翦除異己,將手中的權杖一路揮舞自如,披荊斬棘,終於登上了人生的巔峰,開創了大周帝國,開創了飽含陰柔之美的盛世。
開明的治國政策,使得大周王朝無論在服飾上、藝術上、詩詞上、建築上、外交上、政治上充分展示了天地日月之輝、詩詞歌章之樂、亭臺樓閣之麗、服飾工藝之彩。終於成就了一個女皇完整的生命。這一切便是用武曌的美麗、智慧、親情、冷酷、果敢、殺戮的鋪墊完成的!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是我在廣元遊蕩中的心靈的震撼!
廣元到九寨約400公裡的路程。一早六點大轎車就出發了。天下著小雨、是那種能滲透泥土的淫雨。沒幾分鐘車就到了劍閣,由於地震此處不開放,只能遠遠地觀望。劍閣修於哪個年代不詳,但見在明代國畫當中的「大斧劈」畫法的峭壁上鑿出一條一人高的險路,路下是深淵,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說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指的就是此地。
震後的國道坑坑窪窪,公路上已經沒有瀝青路面了,主要是地震後連綿的運送救災物資的大型車輛損毀了本已鬆動的路面。車的一面是連綿的大山和峭壁,不時能看到山體還懸浮著搖搖欲墜的大石塊,車的另一側下面約百十來米則是霧靄飄渺的滾滾白龍江。如果這時再發生地震,唯一的活路就是在滾下江裡而不被摔死,否則會被山體塌方覆蓋,大概沒有唯一。
一路上遇到幾處塌方,人就要全部下車,讓空車走搶險人員修築的臨時通道,人員走過去後才能上車繼續前行。雨時下時停,車時走時停,一路上看到的房屋基本都是倒塌的,附近有許多救援的帳篷。
車暫停路邊,路邊有兩個災民端著簸籮賣黑乎乎的青稞面烙的餅。一元一張,我一下買了十張餅,我飢腸轆轆的一口氣就吃了五張,太餓了。當時覺得青稞餅太香了,後來乾脆把災民簸籮裡的青稞餅包圓了。也算對他們的一點點心意吧!
大約午後二點左右,車子開到了地震的重災區之一的青川縣城。青川縣城不大,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縣城的最邊緣就是我們所走的國道,國道緊鄰著青川大橋。下車後放眼望去一片瓦礫廢墟,只有一座低層的小樓還站在那裡,房頂、窗子、窗框全部破碎,哪有什麼縣城的影子?一陣驚愕,緊跟著車上所有的人眼淚噴薄而出不能控制,好幾個大老爺們兒哭的蹲在地上抽搐的難以抑制。圖中的照片就是青川縣城震後的慘景。這一瞬間的災難天崩地裂、山體滑坡、道路開裂、房屋倒塌,一個個鮮活的面孔瞬間被埋在廢墟下,沒有告別、沒有囑託、沒留一句話、從此生死天各一方、痛感世間的生離死別,痛感世間的離別是這樣的決絕!一座美麗的小山城就這樣一瞬間化作廢墟,看著路邊的廢墟向遠處不斷的延伸,沒有了昔日的歡歌笑語、沒有了昔日的車水馬龍、沒有了昔日的繁榮、此刻一片死寂,心裡是一種無法言語的痛!痛的淚雨滂沱......!這難道是一座現代的龐貝古城嗎?
老天在這裡一整天都下著雨,都啜泣著!
車整整顛簸了12個小時路經陝西、甘肅的邊緣地帶,這裡的災情也很嚴重,到處都是帳篷,不過政府安排的不錯,一些臨街小店鋪開始做生意了。
車在晚六點多才到了阿爸自治州的九寨。
九寨最美的風韻有建築、雪山,瀑布、草木四大類,先說說九寨的建築吧。
阿壩自治州的九寨縣主要是藏羌民族的聚居地。從建築風格上就能辨別出藏羌民族的建築風格。藏族人的住宅有的是平房,也有二層小樓。但建築的特點就是每面窗戶的外窗框都是梯形造型,上窄下寬,卷花草的雕飾即宗教又古老,牆體通常為雞油黃色,大概是藏族信奉黃教的緣故吧?透著神聖。而羌族的建築一般都是二層的小樓。一樓是居住用的,二樓是一個沒有牆面通透的大晾臺,四周是用木方圍起的欄杆,可以憑欄遠眺。欄杆上掛著一串串的紅辣椒和老玉米,生活的氣息很濃厚,讓人有一種親近感。藏族建築也好,羌族建築也好,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綿延。
人們都說九寨的美屬於金秋十月。
九寨溝位於阿壩自治州境內,以世世代代居住的九個藏羌族村寨得名。已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文化保護遺產。九寨的美是一種原生態的自然雕琢。山水相依、草木妖嬈,山、水、草木組成了景色的極致。
九寨的山是蒼勁的、厚重的、宗教的。這裡山脈綿延、山峰重疊、山頂白雪皚皚,層次分明。我拍了一張山的照片,兩座山峰呈v字型平鋪畫面,兩峰之間的後面是一座皚皚的雪山,上面一片雲霧繚繞,投射出一些太陽的光暈。那飄渺不定的白雲、穩重靜謐的白雪、兩側灰重的山體,構成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若隱若現的畫面,真是美極了!這是我見過的最有氣勢的雪山,最有宗教靈性的雪山,讓人有一種依託的感覺,進而生出一種崇拜的情愫。
山的高大厚重遮住了外面的世界,將天空限制在不大的山坳裡。恍然,原來天空也能如此的狹小陷落在雪山的懷抱中而如此的溫暖?也正是這狹小才襯託出外面世界的博大。但是無論多麼的博大也離不開一方水土的孕育,就像嬰兒離不開母親子宮的孕育一樣。雪山給我心靈的碰撞摩擦出一種遙遠的神秘,一種遙遠的親情和溫暖,一種心靈的依託。這裡的藏民能夠世世代代在雪山的呵護下繁衍不息,想必也是藏民心中的神山,心中的圖騰吧。
自然的形成往往是陰陽相託的。有山必有水是一種陰陽並蓄的自然規律。九寨溝就是如此,既有山的厚重,又有水的輕盈。九寨溝的水是我見過的最清澈、最溫柔、最活潑的一道風景。它源於雪山的豐滿與亙古流淌,許多小小的雪水形成的溪流匯集到諾日朗,形成了半月形百米長的諾日朗大瀑布,迎著淡淡的陽光五彩斑斕的流瀉下來,濺起的水花在陽光的折射下晶瑩剔透,自然的華彩演繹著奔騰的迴旋曲。山根旁有一條木棧道,旁邊是從諾日朗瀑布奔騰下來的不很寬的河流,水很淺清澈見底,湍急的水流衝過灌木叢,間雜著很矮小的喬木樹林永不間歇地日夜奔騰,形成了九寨溝的又一道風景—水盆景。這裡沒有旱季和雨季,恆速的不知流淌了多少年,多少個日出月落。一路的奔流,一路的迴旋,形成了許多個大小不一的湖泊,當地藏羌民管這湖泊叫「海」,雲南麗江的納西族人也管湖泊叫「海」,好大的氣勢啊。當然我們也就入鄉隨俗也叫「海」了。這裡每個海形態各異,有箭竹海水卻不深,水面上露出約一寸長的竹尖,據說是大熊貓曾經的居住與生活棲戲地,因為這裡的箭竹都讓大熊貓吃沒了卻又很挑食,就逐步遷徒到臥龍地區了。還有犀牛海、老虎海、孔雀海、五彩海、鏡海等。犀牛海和老虎海已無法考證以前是否真的有過犀牛和老虎,但是這次九寨溝的地震對這兩個海子的破壞是千真萬確的。我覺得孔雀海應該是有故事的,如此美的地方只有孔雀最有資格匹配了。而我最喜歡的是鏡海。在陽光很充足的時候你看不見鏡海清澈無比的水底,看見的是水面上氣勢磅礴的逶迤的雪山和秋日五彩繽紛草木的倒影,一幅顛倒的自然世界。一幅重墨的水彩畫卷,美得心裡溢出一絲絲淡淡的哀傷,不痛,只是憂傷,是那種生活在城市水泥世界裡的眼界短淺的惆悵。順水而下,水流奔騰遠去,到下遊形成了幾百公裡長的浩渺的白龍江。這是雪山的乳汁,養育了藏羌一代代的兒女!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天若有情天亦老」?「問世間情為何物」?這些經典名句傳頌了多少代?多少的海誓山盟地老天荒,演繹了世間多少的悲歡離合。然而,天有情感,人有情感,難道草木就沒有情感嗎?
九寨溝的植被很厚重,喬木和灌木間雜在一起,高矮相得益彰。一團團、一簇簇布局精巧隨意,這裡已經是次生代森林,草木品種非常多。如果有一位植物學家站在山頂環顧四周,一定會說出各種植物的名稱如數家珍。我對植物一竅不通,但是我對滿山的繽紛卻是心有靈犀。我趴在地上拍了幾張草木的景色,清澈的水底有一根不知哪年倒下的樹幹,靜靜的躺在那裡沐浴,近景是淡粉、淡綠、淡黃、淡白色的草木,一種脫俗的淡淡的寧靜,一幅靜止的畫面。正是此畫應為天上有,疑似仙境落人間啊。
九寨無論是水盆景還是妖嬈的草木,高矮不一、顏色各異,紅的開得熱烈,黃的開得活潑,水裡的、陸地的植被世世代代屹立在水土中,相互欣賞著周圍的夥伴,不離不棄,共同期待著每個金秋的十月能一展各自的風採,每個內心都在默默的忍受著無盡的孤獨,等待那綻放的一刻,等待到金秋點點斜陽沐浴而鉛華洗盡時,向美麗溫柔的金秋奉獻出全部的溫存。誰說草木無情?只是我們人類太卑俗、太自私、太無知了。草木的美麗情感只奉獻給金秋的燦爛,奉獻給能為之斷魂的知音。多美的情感啊,讓人類豔羨,讓人類悲哀,讓人類自感不如啊!
十幾天從廣元向九寨走來,想過了,看過了,哭過了,笑過了,最後,塵封在心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