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科學家模擬早期太陽自轉史:自轉速度是當今3倍

2020-12-19 騰訊網

關注環球科學

周一至周五早間

我們為你準時送上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天體物理學·

NASA科學家模擬早期太陽的自轉史

太陽耀斑(圖片來源:NASA/SDO)

現在的太陽大約27天自轉一周,但在最近發表在《天體物理雜誌快報》的一篇論文中,來自NASA的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了早期太陽的旋轉速度,模擬結結果顯示,在最初的十億年內,太陽大約9到10天就完成一次自轉,速度是目前的3倍。

這個結論基於恆星自轉速度和其耀斑活動的數學關係得出。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的數千顆恆星的活動規律,科學家發現:恆星旋轉得越快,其耀斑噴射就越猛烈。研究認為,早期太陽是一個快速旋轉體,它會爆發出比目前強10倍的超級耀斑,而且一天至少爆發10次,爆發頻率極高。這種高頻超級耀斑使得金星上曾經存在的海洋蒸發殆盡,也導致月球土壤中的鈉和鉀明顯少於地球土壤中的鈉和鉀(因為地球有大氣層與磁場保護,而月球沒有)。

·健康·

酸奶或有助於降低男性腸道癌前病變風險

結直腸腺瘤是腸道腫瘤的一種癌前病變。近期,發表於《腸道》期刊網絡版的研究發現,每周攝入兩份或以上酸奶,可能有助於降低男性結直腸腺瘤發生的風險。研究人員對32606名男性和55743名女性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查並隨訪其腺瘤生長情況及類型,在1986-2012年間,共發現5811名男性和8116名女性生長了腸道腺瘤。與不吃酸奶的男性相比,每周攝入兩份或以上酸奶的男性患常見腺瘤的機率低19%,而患結腸腺瘤等惡性腺瘤的機率減少了26%。然而,在女性中則未觀察到類似現象。

·生物製藥·

輝瑞106億美元收購生物製藥公司Array

6月17日,輝瑞宣布與生物製藥公司Array達成協議,輝瑞將以每股48美元的價格收購 Array,交易總額106.4億美元。Array是一家研發小分子藥物用於治療癌症患者的生物製藥公司。去年,FDA批准了Array用於治療黑色素瘤的組合療法Braftovi和Mektovi,該療法還有望用於治療結直腸癌。輝瑞執行長Albert Bourla表示,此次收購將為輝瑞擁有結直腸癌領域的領先地位打下基礎。

·分子生物學·

科學家揭示癌細胞快速增殖的原因

惡性腫瘤中的細胞通常不受控地快速增殖,而YAP蛋白和MMB蛋白組成的複合體(Myb-MuvB)對腫瘤生長過程很重要。最新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發現,YAP蛋白只有在和MMB蛋白複合體的一個亞基發生相互作用時,才能啟動細胞分裂過程。該研究首次表明了兩種與癌症相關的信號通路之間存在聯繫。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進一步研究,能阻斷兩種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從而抑制腫瘤生長。

·遺傳學·

北極熊基因演化出適應性變異

灰熊和北極熊大約在50萬年前從演化樹上分離,隨著時間推移,北極熊已經逐漸演化出適應性的特徵,比如脫去有顏色的毛,飲食結構調整為純肉食。最近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新研究,分析了北極熊的全基因組,發現它們中出現了許多基因拷貝數變異,也就是北極熊為了適應北極環境,改變了體內許多基因的表達量,比如在灰熊中為了消化植物食物而存在的基因,已經在北極熊中變得很少。

·醫學·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漸凍症新策略

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稱漸凍症,如何給漸凍人「解凍」,是一個困擾全球科學家的世界級難題。近日,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一個RNA的降解通路(NMD)有可能成為治療部分ALS患者的新藥物靶點。此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臨床中用於治療哮喘的藥物曲尼司特,有可能成為治療ALS的新藥。這項研究近期發表於《大腦》雜誌。(來源:中國科學報)

·社會科學·

每周工作一天就足以帶來最多的幸福感

在一項發表於《社會科學與醫學》的最新研究分析了2009年至2018年間,7萬多名英國居民的工作時間變化與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當人們從失業或在家帶孩子轉向每周進行8小時及以下時長的帶薪工作時,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風險平均降低了30%。然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工作時間更長能進一步提升幸福感。他們據此認為,要獲得帶薪工作帶來的心理健康益處,最有效的工作時長大約只有一周一天——因為再多一些也沒什麼區別。

文:吳非、楊心舟、張華、施懌、陳德芊、謝汝雨

編輯:楊心舟、吳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發現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恆星,比太陽自轉速度快270倍
    宇宙中的所有星體都在自轉,我們所在的地球每自轉一周為一天(一個地球日),月亮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每自轉一周為一個月(約27.3地球日),而太陽的自轉則比較奇特,由於它上面的物質為可流動狀態的等離子體,所以它的不同區域的自轉速度不一樣,赤道地區自轉一周約25天左右,速度隨緯度升高而遞減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自轉速度是地球的一萬倍,是太陽的250倍
    自轉是大部分天體的自然屬性,但是天體的自轉卻是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自轉的速度、自轉的方向、自轉形式等等。最近,我們國家天文臺發現了銀河系內自轉最快的一顆恆星,速度達到了540千米/秒,這個自轉速度是非常之快的,那天體為什麼會自轉呢?自轉快慢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 答:我們的太陽有沒有自轉?
    這顆恆星位於銀河系的外旋臂上,距離我們太陽大約3萬光年,自轉速度約為540千米每秒,是一顆非常熱的大質量恆星。 新探測到的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的位置(來源:https://pics3.baidu.com/feed/dcc451da81cb39dbcf799df4c4917722aa183060
  • 為什麼星體都會自轉,中子星每秒幾百圈的自轉速度是怎麼達到的?
    前不久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最大的毫秒脈衝星,質量為太陽的2.17倍,而直徑僅24公裡,這麼恐怖的數據讓人大吃一驚。當太陽形成後,自轉的速度基本上就維持穩定了,周圍的物質會繼續形成地球、火星、木星等行星,而這些行星和太陽形成一樣,被各種撞擊賦予了初始的角動量。46億年前,地球形成初期,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向了地球,月球因此誕生,而地球也因這次撞擊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地球自轉軸被撞斜,與黃道面形成了23.4°的傾角,自轉速度也被加快。
  • 其實太陽也會自轉
    儘管木星和土星是超出想像的巨大的氣體球,但它們也和固體的地球和月球一樣在自轉。事實上,木星的自轉速度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快的:自轉一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0個小時!以此類推,太陽當然也不例外了!難道因為它是木星的10倍大我們就覺得它會有所不同嗎?
  • 地球的自轉速度為什麼是變化的
    科學家推測,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7顆行星都來自於46億年前的一個旋轉的氣體和塵埃雲團。雲團裡的物質顆粒自己也不停地旋轉,相互黏附在一起,最後形成體積較大的天體。今天,各行星繞太陽公轉的方向依然與初始雲團旋轉的方向一致。小行星,也就是行星和衛星形成之後留下的巖石天體,在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不停地自轉。一些體積較大的小行星需要5-8小時才能自轉一周。
  • 地球自轉需要24個小時,太陽自轉需要多久?科學家給出答案
    天體的轉動分為兩種,一種是圍繞著中心天體轉動的公轉,另一種是圍繞著自轉軸運動的自傳。眾所周知,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天,一天大約有24個小時,也就是說地球自轉周期是24個小時。因為自轉的存在地球才有白晝和黑夜的區分,那麼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的自轉周期又是多少呢?儘管人類每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日落和日出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並不意味著太陽沒有自轉。
  • 科學家:沒錯,地球自轉速度變慢了
    地球在公轉的同時還在自轉,自轉速度變慢帶給我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一天的時間變長,未來的一天會從24小時變成240小時,甚至更多。太陽升起落下到再次升起,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太陽為什麼升起落下?現在知道是因為地球在自轉。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八大行星都受到它的引力,各自運行在固定的軌道上。地球不停地自轉,這才有了黑夜白晝更替,有了一天24小時。公轉其實是受到了太陽引力的影響,太陽不出問題,那地球的公轉也不會。自轉就不一樣,它受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它是不斷變化的。
  • 太陽自轉一圈需要多久?
    事實上,月球的自轉非常特殊,其自轉周期恰好等於繞地球運動的公轉周期,都是27.3個地球日,這就是同步自轉現象。這種現象由地月系統的潮汐作用所致,所以又稱潮汐鎖定現象。月球有一面一直背對地球,有一面一直對著地球,所以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滿月都是一樣的。
  • 科學家:地球自轉速度加快,白晝或繼續變短
    這意味著我們的時間也在發生明顯的轉變,所以這種現象讓科學家們很驚訝,而自轉的變化已經被原子鐘以毫秒為單位,準確地記錄到了。如今的地球自轉速度已經超過了過去50年的自轉速度。其中自1970年代新技術採用以來,一晝夜的長度比24小時略微長一點。同時在2020年年中的時候,地球變化更加快,那就是自轉加速更加快了。地球自轉速度加快了多少?
  • 地球每秒自轉「566」米,那麼自轉速度加快,會把人類甩出去嗎?
    宇宙浩瀚無邊,所有物質是不存在靜止的,小到隕石,大到恆星和星系,這些物體都是在不停的運動,要麼自轉,要麼圍繞著恆星旋轉?據研究表明地球的自轉速度是每秒566米,那麼這麼快的速度為什麼我們人類感覺不到那?這其實就像我們人類座飛機或者高鐵上一樣,在上面是感受不到地球轉動的感覺的。
  • 地球在自轉,太陽也在自轉,但它的自轉很奇葩,兩極比赤道慢10天
    我們的地球會自轉,因此才有了晝夜之分,它每轉一圈被認為是24小時,實際為23小時56分04秒,那麼我們熟悉的太陽會自轉嗎?實際上,宇宙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在自轉,根本沒有絕對靜止的天體,所以太陽也在自轉,不過它的自轉和我們的地球的自轉不同,地球自轉的時候,不同地區不同維度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地球上任何一點自轉一周的時間都是23小時56分04秒,但是在太陽的不同緯度上,自轉的時間卻是不相同的。
  • 地球自轉速度正在變慢!未來一天或將變成25小時!
    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這在將來完全能夠實現!我們知道,現在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4小時,也就是我們的一天是24個小時,而根據科學家們長期的研究結果,地球正在自我「剎車「,預計100年後地球每天時間將會增加1.8毫秒,大約在2000萬年後,地球每天的時間將會是25個小時!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有一天會停下來嗎?
    由於早期太陽系中的所有碎片都圍繞太陽沿大致相同的方向旋轉,因此碰撞也使地球以及太陽系中的大多數其他物體沿該方向旋轉,因此現在太陽系中除了金星以外的七大行星太陽都是東升西落。太陽系自轉的原因我們可以簡單認為地球的自轉是由於太陽系的旋轉引起的,但是太陽系又為什麼會旋轉?
  • 3.7億年前一天大約22小時,那麼地球自轉速度為什麼會變慢?
    此後,科學家們還研究了其它地質時代的珊瑚化石,也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可見,3.7億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約有400天,並不是胡說八道,而是有證據支持的。在3.7億年前,地球的自轉速度更快,當時的一天只有大約22個小時,赤道自轉線速度大約每秒500米。隨著地球自轉速度的變慢,現在一天是24小時,一年大約365天。
  • 太陽自轉有多快?在宇宙馬拉松中排第幾?你知道嗎
    1970年,兩位科學家在大量觀測實踐的基礎上,得出了一個幾乎有點使人不知所措的結論。通過精確的觀洲,他們發現太陽自轉速度每天都在變化,這種變化既不是越轉越快,周期越來越短,也不是越轉越慢,周期越來越長,尚似乎是在個可能達到的極大速度與另一 個可能達到的極小速度之間,來回變動著。太陽自轉速度為什麼隨時間而變化?有什麼規律?這意味著什麼?
  • 冥王星的自轉速度比地球小為什麼卻擁有比地球還厚的大氣呢?
    ----冥王星的大氣層厚度約為1609.4公裡,大約是地球大氣層的13倍。冥王星的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0.0022倍。引力與地球相比是1/16,。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0.19倍。冥王星的表面溫度大約零下240攝氏度。自轉周期是6天9小時17.6分。冥王星上的大氣成分主要是由氮分子構成,更靠近球體的區域是甲烷和氮混合氣體,最底層則是碳氫化合物。
  • 科學家預測地球自轉正在變慢,未來可能一天一千小時,會有何影響
    事實上,所有這些都與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關。如果站在太空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地球在快速旋轉的同時圍繞太陽旋轉。只有隨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我們才能擁有一年四季、晝夜、穩定的生態環境,地球上生命和人類的進化也是因此而出現的。與地球相對穩定的自轉相比,地球的自轉實際上受各方面的影響很大。
  • 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月亮自轉一圈是一月,那太陽呢?自身都不同
    月亮總是一面朝向地球,是由於它已經被地球潮汐力鎖定了,就好像我們手裡甩一根繩子,繩子上面繫著一個小球,那麼小球就只會一面對著我們手的方向,我們每甩一圈,小球自己也轉一圈,同樣道理,被地球潮汐鎖定的月亮隨著地球公轉一圈,正好它自己也會自轉一圈,所以我們只能看見月亮的一面。那麼太陽是這樣嗎?
  • 如果地球的自轉速度變慢十倍,那時間會不會比現在慢十倍?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如果地球的自轉速度變慢十倍,那地球上的時間會不會一樣地變慢十倍?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讓大家失望了!2019年還有6天就結束,每當臨近年關的時候,在我們朋友圈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信息,往往都是感嘆時間易逝和容顏易老。然而,真的是時間本身過得太快,或是歲月催人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