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遊」豈能「野豁豁」!事故頻仍誰來管?

2020-08-20 新民晚報

幾天前,國內野外旅遊探險圈十分出名的「飛魚」,在獨自翻越西藏昌都地區的他念他翁山時遇難。


消息傳來令人扼腕,同時也再次引發了社會的熱議——驢友擅自攀巖或穿越險山惡水,一旦釀成失聯、傷亡等事故,就需要動用大量的公共資源施以援手,所需的營救費用究竟該由行為人自己買單還是由政府財政支付?如何規範不計生命代價和社會救援成本的「野遊」行為?


01


遊線複雜風險增大


有消息稱,8月2日,「飛魚」開啟「他念他翁線」的探險,按預定行程,最遲應該在8月10日出山,但此後一直處於失聯狀態。家人報警後,當地出動了搜救隊。16日上午,搜救隊在一條河裡發現了已經死亡的「飛魚」。此時,距離他失聯已經超過100個小時。



近期時值暑期旅遊旺季,也是「野遊」的黃金時段。僅8月間,各種「野遊」事故就很頻仍。


  • 8月10日,兩男子駕車到峨眉山後,不聽勸阻非法進入峨眉山後山的原始森林。兩天後,警方接到了從外地打來的求救電話,立即組織警力,並出動救援隊及熟悉路況的村民共計50多人進山搜救,最終在14日18時成功找到兩名失聯驢友,幸好他倆的生命體徵尚處平穩。 
  • 8月16日,三名驢友結伴從湖南郴州進入永州零陵區黃江源探險,攀爬過程中一名驢友被困深山。7名消防救援人員聯合12名山地救援隊員,歷時8個多小時的艱難營救,成功將被困男子護送至山下。
  • 8月17日晚,在北京昌平區崔村鎮的一處野山中,一男一女兩名驢友因雨天霧重被困。當地組成40多人的救援隊伍,雨夜兩次進山搜救,終將兩人成功解救出山。


「驢友在野外探險途中失聯進而遇難的事件,在最近的10年裡不斷發生。這與驢友人數增多、涉足涉險的範圍擴大有著密切關係。也可以說,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旅遊研究專家、上海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樓嘉軍說,野外探險的興起現在看來會是個趨勢,造成「野遊」事故頻發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兩個:

  • 一是熱衷「野遊」的人更多了、選擇的線路更雜了,旅途的風險勢必也跟著增大;
  • 二是「野遊」熱上升了,但相關線路上的設施保障以及管理制度、防範措施和安全教育等卻顯得十分滯後。


02


「職業態度」規範行為


據中國登山協會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研討小組的不完全統計,2018年共發生「野遊」事故348起,其中受傷115起、死亡40起、失蹤4起、無人員傷亡189起。2017年共發生事故289起,其中受傷107起、死亡35起、失蹤7起、無人員傷亡140起。


在樓嘉軍看來,「野遊」的樂趣在探險,探險的價值在挑戰自我,要說「野遊」容易發生各種意外事故,這也是「野遊」從興起到興旺這個發展過程中很難繞開的話題。換句話說,要徹底根除「野遊」也是不現實的,目前要做的只能是儘可能減少「野遊」的風險,特別是降低死亡率


綜觀這些年的「野遊」事故,在死亡的人群中,男性約佔七成,這也與參加戶外運動的人員性別成正比。從地區分布上看,「野遊」事故集中在多山地區,雲南、四川的高山峽谷、湍急河道更是事故高發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導致死亡事故的戶外運動方式,75%的死亡是發生在徒步運動時,其他依次為潛水(9%)、高海拔登山(7%)、滑雪(4%)、攀巖(3%)、滑翔傘(2%)。這說明門檻較低的運動反而更容易出現事故


樓嘉軍說,驢友中有「在遊泳中學遊泳」的說法,意思是邊「野遊」探險邊摸索和積累經驗。這種觀點有失偏頗。雖然「野遊」談不上是純職業行為,但也不妨以「職業」的態度來加以規範


比如,倡導由社會上的探險俱樂部承擔起培訓責任,對於戶外探險的組織形式、線路規劃、後勤保障、救援求助等事項做好前置培訓。「野遊」探尋的是野趣,但不能弄成野路子活動,更不能不受法律和行政規定的約束。「野豁豁」的戶外探險活動,最終造成的是對自身生命安全的忽視,而且還是對他人和社會權益的漠視。


03


遊必有方遊出意義


事實上,中國自古就是個旅遊大國,歷朝歷代也都有驢友甘願把生命消耗在自己認為有意義和感興趣的險惡旅途之中。上海社科院民俗與非遺中心秘書長畢旭玲說,我國古代的旅遊民俗或能為現代人的出遊和探險帶來諸多啟示。


首先,古人對遠遊的危險性已經有了充分認知,為了尋求心理安全,創造了路神(道神)信仰。相傳,黃帝元妃嫘祖「好遠遊」,死在了路上,後被當作路神崇拜。又有神話認為,共工的兒子同樣喜歡遠遊,走到哪裡玩到哪裡,死後也被祀為路神。


其次,我們的老祖宗講求「遊必有方」,這樣的觀念驅使人們慎重地對待遠遊。「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認為子女有奉養父母的責任,父母年邁時,儘量不要出遠門。但他也不反對外出奮鬥,只是必須把外出的目的地告知父母。儒家的孝道也使古人非常慎重地對待遠遊,並為遠遊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種孝道其實就是一種遠遊時應該有的責任感。當代人在旅遊活動尤其是戶外探險活動中更應該具有責任感,除了對個體生命負責,還必須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


第三,遊必有所圖。古人遠遊總有各種目的,也因此創造了很多功績。比如,張騫遠遊西域,開拓了絲綢之路;司馬遷年輕時廣泛遊歷,為他後來寫作《史記》積累了大量材料;酈道元跋山涉水、尋幽探勝,最終寫出了地理巨著《水經注》;鑑真東渡,傳播了佛教,增進了中日文化交流;李白仗劍遠遊,寫出了不朽的詩篇。有目的的出遊,不僅使出遊有意義,也從線路規劃、資料收集等各方面增加了出遊的安全性


04


切實履行權利義務


現在即便是一些發達國家,對於高風險的戶外探險運動,專門的成文法還極為稀缺,需要參照散落於民法典、旅遊法、經濟法乃至刑法中的相關條文來約束「野遊」行為。而且,戶外探險運動本身又具有交叉屬性,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門包括了旅遊、體育、文化、工商、公安、園林、林業、消防、縣鄉等多個部門,可謂「九龍治水」,任何一個部門都難以實施單一有效管理。但是,多部門聯合執法又會產生難度大和成本高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且高效穩妥的管理辦法。



「現有的一些政策也是鼓勵和促進戶外探險運動有序和健康發展的。」匯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治律師表示,對於那些違規「野遊」行為頻頻給個人及社會造成的損害,應當從依法依規的角度加以充分審視,最大程度地運用法律的手段規定參與人的權利與義務,同時也依法規範社會救援行為


李治律師說,從民法方面著眼,對於組織「野遊」的機構和個人,要讓他們切實履行好安全保障義務,包括前期的路線選擇是否合理、必要的裝備是否配齊、相關的安全和技能培訓是否到位等。在探險過程中,組織方是否向參與者提供了必要的引領和幫助,發生事故後是否迅速展開了積極救助。這些問題都可以運用民法的相關條文給予調整。尤其是組織方,負有明確的告知義務,要向參與者充分明示可能的風險。


李治律師提出,對於戶外探險活動要加強分類管理,將專業性強、危險性高的戶外運動,與一般的戶外運動評級區分。對危險性高的戶外運動,建議參與者在專業度較高的公司或機構的組織下進行。有關行業管理部門也應當對組織戶外探險運動的公司或機構設立準入標準。其次是強化安全保障義務,組織方應結合天氣、地理環境,制定出相對完善的旅行計劃,各項風險預案也必須做足且能有效落實。


「野遊」救援誰買單


「失聯、傷亡,本已相當悲催,還要承擔被救援的費用?」「都是成年人,明知是高風險區域,在無充分保障的前提下仍堅持擅闖,發生了事故憑什麼要動用公共財政救援?」對於這樣的針鋒相對,旅遊研究專家、上海師大特聘教授樓嘉軍提出,對於「野遊」的施救要軟硬相濟,既要有法律和政策的剛性,也要有社會關愛的柔性。


在現代法制社會裡,對於救援行動大致是採用國家救援、民間救援與社會機構救援等三種方式。

  • 國家救援是依託公共財政建立的保障機制,所產生的費用也是由公共財政支出。
  • 民間救援主要是藉助社會志願者隊伍和慈善組織的力量。
  • 而所謂的社會機構救援,則是由相關專業公司負責實施,所需的費用或由政府購買,或由被施救者合理支付。


對於「野遊」事故的救援,究竟應該採用哪種形式,這需要遵從法理和情理。


事實上,我國旅遊法第八十二條就明確規定:「旅遊者在人身、財產安全遇有危險時,有權請求旅遊經營者、當地政府和相關機構進行及時救助。」「旅遊者接受相關組織或者機構的救助後,應當支付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


政府和相關機構救助,個人支付所需承擔的費用,合情合理合法。這個道理,必須明確告知每位驢友及其家屬。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王 蔚

圖 片 | 網 絡

編 輯 | 梁 群

相關焦點

  • 溧陽盛世華城牆體破裂脫落,引發安全事故誰來管?
    近日,溧陽一位市民在當地論壇爆料:溧陽盛世華城小區一牆體破裂脫落,引發安全事故,誰來管?據爆料網友稱:當天早上八點出門到樓下停車位發現車子被砸,損傷嚴重。自己查看後發現原來是高層牆面上部的牆體碎石脫落,砸碎了車窗玻璃。
  • 頻仍造句和解釋_頻仍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頻仍(pín réng)。近義詞有:頻繁,一再,屢次。連續不斷。[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當時那些特權階層的知識分子,面對著統治階級內部篡奪頻仍、相互屠殺的政治環境,都想在老莊的思想中尋求靈魂的寄託。」]頻仍參考例句:1、公司近來人事調動頻仍,頗有一番新氣象。
  • 探訪濟南歷陽湖溺亡事件現場:仍有人下水「野遊」!保安、禁遊牌勸...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7月25日訊(記者 解強民)7月24日傍晚,濟南市歷陽湖發生一起溺水死亡事故,一名20多歲小夥子下水遊泳時,不幸溺水,經過5個多小時的緊張救援,終於在今天凌晨將溺水小夥打撈上岸,但是不幸的是,小夥子已經死亡。7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歷陽大街附近的歷陽湖,一探究竟。
  • 野遊唐縣西顯口水庫
    還好,我們當地人可以野遊,騎上自己的小毛驢就可以出發了!但是誰都不會吃。於是給了我讓我帶回家給娃玩兒!獻上真圖!我覺得秋季來會更合適。村裡有各種果樹,當然這都屬於私人。我們可以摘的是山上的野棗,秋季才能有果實,現在開了滿樹的花������。這裡早晨來會跟安靜聽不到一點兒汽車的聲音,遠離喧囂,遠離手機!美哉!美哉!
  • 水上樂園事故頻發,安全監管豈能當「甩手掌柜」
    7月20日,安徽黃山一水上樂園的充氣遊樂設施發生事故,一名8歲女童身亡。7月29日,吉林延邊龍井市一水上樂園海嘯池設施損壞致44人受傷……記者梳理發現,6月30日至7月29日一月內,全國僅公開報導的水上樂園事故已致3人死亡,48人受傷。適逢暑期,被家長和孩子們視為消暑勝地的水上樂園,為何接連發生傷亡事故?(8月22日《工人日報》)  一月內3死48傷,水上樂園為何安全事故頻發?
  • 野遊「想馬河」
    相對集中熱鬧的位置在一丁字路處,少男少女們在網紅橋上蕩來蕩去,嬉笑打鬧聲不絕於耳。爬山還要從村民門前小路繞行,這才是正宗的野遊。上山有這樣的簡易通道,應該是當地政府修建的,鏽跡斑斑,久未維護的樣子。免費遊玩就不要奢望太高了。
  • 秋高氣爽,確定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野遊嗎
    背起行囊,一場說走就走的野遊至今還刻骨銘心。與秋同行,端詳秋的容顏,果然秋日勝春朝。流連於菊花怒放的原野,痴迷於紅楓如火的山崗,徜徉於碩果纍纍的田園……心情格外清爽,那是在鋼筋水泥森林中無法體驗的灑脫,那是在浮躁市井中無法體味的愉悅。
  • 墨菲特:還有誰!防禦塔:誰來管管他!
    而在英雄聯盟中有著非常多的英雄角色、道具,還有很多攻擊和防禦的設定,而防禦只分為兩種,一種就是魔法防禦,而另一種就是物理防禦了,而魔抗值和護甲值也是按照百分比來抵擋傷害的,所以數值越高所抵擋的傷害就越多,今天就來說說當石頭人護甲破千!石頭人:還有誰!防禦塔:誰來管管他!
  • 野遊需要個人條件準備,以及個人條件,準備二(遊泳的每一釐米)
    #遊泳的每一釐米#在我們準備好到外面野遊的裝備的同時關於舒適程度:泳池水的溫度相對來說會比野外更容易讓我們能夠接受,畢竟都是按國家標準來的,至少都會比野外的溫度高;而野外的,水溫相對來說會更加的多元化,岸邊,遠一點,水面,水下一兩米,水五六米溫度都是有區別的,水溫就是因為多變,所以我們在野外遊就會有更多不同的感受,身體受到新的不同的不超過我們接受範圍的刺激,都少會有點小小的愉悅。
  • 網傳20條徒步穿越泰山野遊圖 非遊覽線路步步驚心
    泰安消防部門供圖  網上不少旅遊類論壇都有穿越泰山的野遊路線圖。景區工作人員稱這些線路均為非遊覽線路,有的路兩側是懸崖,根本不能走。資深驢友透露,玩戶外七八年,身邊總會有人摔死摔傷。  2日中午,濟寧嘉祥的8名驢友從野路上泰山,一名34歲女驢友不慎摔下懸崖,70多人用了30個小時才將該驢友救出。這批驢友表示,來泰山前就從網絡上查到了「野路」上泰山的線路。
  • 誰來管一管醜陋的「美麗屋」
    比如,報導稱,根據美麗屋總部回應,租客的貸款已經還給了第三方貸款平臺,但貸款平臺晉商消費金融卻予以否認……兩者必一個撒謊,究竟誰在撒謊,一查便知。再比如,美麗屋公關部負責人一再表示,目前租客貸款已經還給了晉商金融,但當記者詢問能否提供打款憑證,對方卻拒絕,連租客的查閱需求都不滿足。如此躲躲閃閃,究竟為何?
  • 野遊工作兩不誤,長城炮越野版生活好幫手
    今天沒啥事兒,準備跟朋友來個說走就走的野遊,沒啥目的就是去山裡轉轉,算是野炊吧,主要是感受一下自然~沒想到吧,我還帶了個鍋來炒菜。雖然現在蘑菇很多,但是千萬不要隨便在山裡採了亂吃,自己帶點食材做才是最放心的。
  • 兒童小型遊樂設施該誰管怎麼管?
    ●南方日報新興視窗記者 蘇紅鵬兒童遊樂園火爆城鄉「兒子最喜歡來這裡玩,來了就不肯走了。」在縣城文泉街一家兒童遊樂園門口,練先生邊照看兒子邊告訴記者,「花點小錢,讓孩子玩得開心一些!」記者注意到,這家室內兒童遊樂園位於臨街商鋪,大約50平方米,內有滑梯、波波池、拓展訓練等項目,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女子高鐵上耍橫—誰來管管她
    血氣方剛的我為了在老婆面前顯示正氣,上前勸阻未果,於是三下五除二制服了行兇男人,可沒想到被打的女人不但不感謝我,反而起身打我,警察來後她還誣告我打人,最後不歡而散。從那以後,我就被老婆冠以「衝動」、「傻瓜」的暱稱。但也是因為這件事,我不再「多管閒事」。
  • 四國志【野遊】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 , 一起探索自然 ·  同道野遊!四國,東瀛之瑰寶也。出塵世而不濁,脫喧囂而不妖,此之為秘境之地,自然、民俗相得益彰。
  • 玻璃棧道又出事 步步驚心誰來管
    新華社電 8月19日,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虎谷峽景區一處玻璃滑道發生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傷。目前,桓仁縣相關調查組正在對事故原因做進一步調查。近年來,玻璃棧道成為多地旅遊「網紅」項目,有業內人士統計,全國玻璃棧道滑道、吊橋、觀景平臺的數量有1000多個。
  • 荒山野嶺也是景 南昌梅嶺景區規劃40公裡「野遊」線路
    原標題:荒山野嶺也是景 南昌梅嶺景區規劃40公裡「野遊」線路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梅嶺景區就是以「走的人多」為依據,將遊客在遊玩時自然形成的5條旅遊路線進行規劃建設,這些「野遊」線路總共全長40公裡。
  • 這隻「青蛙」誰來管(生態論苑)
    原標題:這隻「青蛙」誰來管(生態論苑)  ●只有加強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來為生態文明建設「護航」,才能變「九龍治水」為「聯合艦隊」  青蛙是兩棲動物,一會兒呆陸地,一會兒跳水裡,到底歸誰管?這是一個看似無聊,實際上需要仔細研究的問題。
  • 福建白水洋景區謊言免票引萬人擁堵,豈能道歉了事?
    新華網7月3日電(郭香玉)近日,福建屏南白水洋景區陷「免票謊言」,遊客稱被景區欺騙,售票窗口玻璃遭遊客打砸,究其誰之責?新華網關注了此事件。       景區遭遊客打砸一事,戴斌院長表示,需根據事故定性級別,啟動相應的事故調查機制。如果達到一定級別,當地政府應介入,據情況對遊客情緒安撫,防止進一步激化矛盾。同時,要進一步分析產生事故原因,防止以後出現類似情況。另外,景區要樹立法制觀念,向公眾開放的景區所能達到的最大承載量,一定要向社會公布。    在該擁堵事件發生後,景區公布了一封道歉信。
  • 忻州:寧武縣蘆芽山歡樂谷風景區安全事故誰來監管?
    寧武縣蘆芽山歡樂谷風景區安全事故誰來監管?2020年8月8號下午2點40分左右,坐落在,山西省寧武縣西馬坊鄉壩裡村的蘆芽山歡樂谷風景區內發生了一起遊客安全事故蘆芽山歡樂谷風景區於2020年8月6日上午,舉行了隆重開業慶典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