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座被誤解很深的城市。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兵馬俑,鐘鼓樓,和大雁塔。
其實,真正的長安城是熱烈的,多變的,帶著人們生活的市井煙塵,又換著法子給年輕人製造新鮮感。
來西安,千萬別只知道去兵馬俑。
正兒八經的長安魂魄,其實都藏在這生活味道濃鬱的老巷子裡。
01
#景龍池#
北起長樂街,南至索羅巷,全長不過600米。但就是這600米,匯聚了周遭職工宿舍老少的生活點滴。
他們不太習慣變化過快的生活,烤肉泡饃永遠是樓下那家認識的老闆做的最好吃,買衣服縫褲邊兒也還是街對面兒的老太太做得最好。
因此,景龍池裡的時光仿佛就凝固在大廠子們行將落寞的年代。
殺魚的,路邊兒蹲坐著擺攤兒買水果的,收破爛的。在路邊兒躺椅上睡覺的大爺,店門口拴著的小貓,一切都是當年的樣子。
景龍池在抖音也挺出名,從當年的網紅——李家豬蹄,到「歪」滷麵館。除此之外,更多的就是家常的味道。
1塊錢1串兒的烤肉,貨真價實。夫妻倆下午切牛肉,串串,晚上賣給街坊四鄰。
粉湯羊血湯鮮味濃,往店一坐,瞬間被四周的陝西話包圍,吸溜一碗羊血,配個饃,再來兩瓣蒜,一看吃食就知道,都是地道老陝們。
02
#五星街#
西安城的歷史,從來都不只體現在鐘鼓樓和大雁塔,也體現在五星街。只不過五星街的歷史,有點兒特別。走進這條街巷,你可能感覺不太像是在大西北的長安城。
來五星街的人大概分三類。虔誠的信徒,資深的吃貨,和攝影達人。
這一切,都歸功於五星街教堂。厭倦了城市的人來人往,假日裡想要告別喧囂,找個地方安安靜靜的呆會兒,五星街教堂真的是不二之選。離熱鬧不遠,但偏偏又鬧中取靜。
走進教堂,陽光被五彩的玻璃窗打散,稀稀疏疏的投射下來。運氣好的話,還有管風琴和唱詩班。
在教堂裡的人們,並不都在做禮拜,看書的,彼此倚靠的,但都是安靜沉默的。
走出教堂,肚子餓了,就去不遠處的油茶麻花兒店,來上一碗兒。
店面不大卻藏龍臥虎,騰訊的《中國早餐》就推薦過這家小店,每天早晨必排隊,吃不吃得上全憑運氣。
03
#馬廠子#
馬廠子,離東木頭市不遠,離書院門兒也不遠。逛膩了騾馬市和書院門兒的,不妨到這兒看一看。
這個地方,基本還原了最普通的西安人的生活。
其實,大部分西安人,除了住在曲江和高新的之外,唯一和時尚掛鈎的時候,可能就是專門去商場逛街。
平時,我們更鍾愛老地方。那些特別精緻的店面和裝修,在馬廠子是不存在的。實惠的價格和好吃的味道,在馬廠子倒是多得是。
理髮店的裝修大概停留在了10年前,宿舍樓口的小賣部,老式自行車修理部,還有隱藏在巷子裡的清真寺。
順路買個「小楊大包」,再來一份「蜜雪冰城」,走到社區奶站,買一杯瓶裝牛奶,西安人的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04
#甜水井#
甜水井不僅保住了最地道的西安方言,也保住了西安最純正的生活味道。直到現在,人們對城牆腳下的悠閒煙火氣依舊嚮往著。
一條街走一走,你能看到新的舊的,能聽到潮汕老闆用聽不懂的方言聊天,也能看到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為了不同的目的奔忙。
藏在甜水井的網紅酒館肉桂粉,可以說是給了很多人驚喜。臨街的小門面和燈牌毫不起眼,但是上樓進到店內才會真正的體會到什麼叫做「別有洞天」。
街角的小吃店,小桌子板凳隨意地擺放著,人們就這麼坐在室外,邊吃東西邊聊著天,好不愜意。
甜水井是潮汕人美食的天下,這裡,聚集著西安最集中最出名的廣東潮汕菜。你不出西安,就吃幹炒牛河,焗螃蟹,吃到到海邊的感覺。
除了潮汕菜,溫州菜和杭幫菜也在這裡落地生了根。去「溫州美食」的海鮮大餐,虞豐一小館的糖醋小排,各是一絕!吃慣了主食就主食,不妨來這裡,常常清淡落胃的南方菜餚。
如果你看到拿著相機的人,跟著他走,大概率能找到小紅書長盛不衰的網紅——鴛鴦樓。
也能在這個宿舍裡,感受到小時候住筒子樓的人情味兒。
05
#中柳巷#
中柳巷,大概是這次推薦的所有巷子裡,和年輕人關係最緊密的一個。
不長的巷子裡,從美食到玩具,到收拾,無所不有。還有各種網紅咖啡店,散落在其中。
從冶咖啡開始,到金龍咖喱為止,網紅店鋪實在數不勝數。
來西安必打卡拍照的印有「西安」兩個字的咖啡館,火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明洞炸醬麵。
還有很多年輕人,把自己的愛好開成店鋪。喜歡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兩個小哥,在中柳巷開了家玩具店。從胸章到手辦,無一不有。審美清奇,絕對是市面上買不到樣式。
西美的畢業生姐姐,用黏土加寶石做首飾。這些首飾充滿VINTAGE的古典風格,女孩子們走進來,就出不去了。
聽說最近,還有一個喜歡哈利波特的影迷,在這裡開了一家魔法主題的咖啡廳。
從首飾,到食物,再到衣服鞋子,如果說,老巷子裡找到的,大多是舊時光和老西安的生活,那在中柳巷,你能找到的,就是年輕人的文藝和熱情。
西安這座城市,從來不止是老的。
06
#西倉#
沒逛過西倉大集,就談不上真的了解西安。
西倉是什麼?是美食街,是雜貨鋪,是古玩市場。總而言之,沒人能隨隨便便定義西倉。
西倉最大的特色,就是什麼都有。有辛辣的專屬於西安的香料味兒,有擁擠的人潮。
買鳥的,買魚的,買花兒的,還有鴿子,狗狗,各種寵物,都能在西倉找著。
燙餅子的,包包子的,煮胡辣湯的,各種西安美食,不管是關中特色還是回民小吃,也都能吃著。
到了冬天,買年畫的,寫書法的,沉寂的江湖高熱也都會到路邊兒來。
這裡的牙醫格外多。他們穿起白大褂,搖身一變就成了「牙科醫生」,他拿起鑷子,在陶瓷水杯裡沾點水,直往嘴裡放。你就45°仰望天空,靜等奇蹟。
風溼骨痛?腰腿疼痛?莫怕,在這裡,也有人專治你的病。
在這裡還有還有當仁不讓的「植物學家」們,大部分都是以買多肉的身份出現,還有一部分的盆裡種植的蔬菜,胡蘿蔔、豌豆、茄子等等的蔬菜。
一周只開兩次集,每次都只有早上。
07
#信義巷#
曾經的信義巷附近,有著名的建國門大集。現在的信義巷,有網紅打卡地老菜場。
不得不說,全西安老地方改造裡,老菜場確實做得可圈可點。改造後的菜市場,一改往常「髒亂差」的形象,搖身一變成為精緻市井market和潮人打卡的城市地標。
舊書屋、彩虹屋頂、藝術展...讓熱鬧的市井菜場一下子變得時髦起來。
菜市場麼,搞得再「花裡胡哨」最重要的還是看要種類是不是齊全呀。隨意在老菜場逛了一圈水果檔、熟食檔、雜糧檔、家禽海鮮檔.....一應俱全。
廢棄廠房上「長」出來的藝術倉庫,兼具了展覽空間與創意打卡功能,路子超野的!,重要的是全都免費開放而且還會不定期更換主題。
瑣碎的市井菜場、歷史悠久的城牆。但這一切,還得親自去信義巷感受一下!
與一座城市對話,也是與自己對話。滿載著探索和好奇,把每一天都過成小旅行。把點點滴滴城市的回憶,拼湊成我們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