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木鐸之聲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民國期間,諸如新青年之類的雜誌或曾紅極一時,但流傳百年、遺澤後世的必屬東方雜誌。其刊雖甚嚴謹,然亦多有排版印刷之疏漏。檢閱就檔,及第26卷(1928年)第20~24號即多見疏漏。如,原本設計印如第22號的兩幅插圖,卻被誤印入第20號。而第23號的封面,卻被作為第22號的封底。編輯部特就前一錯誤作了說明和道歉,但未就後一失誤作出說明。或許有之,不曾見也。作為民國(實際上也包括晚清幾年)最有文化底蘊和歷史眼光的雜誌,編輯部的水平自然非同一般。比如寫的這個道歉聲明,責任就分得很清楚(裝訂部)。同時也很典雅、很大方,特別是最後「請購閱諸君參照並亮詧」一句。詧者,察也。明詧,即明察。
另外,東方雜誌文中有乾坤、心中有善惡,視野之寬闊、眼界之超前,所謂高深遠、高大上、高精尖,差可當之。其於22號刊發《德國學者之提議設立哥德學院》,就顯示處作者和編輯的古今中外的宏大視野。很多人都知道,目前存在的歌德學院成立於1951年,以傳播德國語言文化為主。1928年特萊弗曼博士提議設立的歌德學院,則更像一個匯聚各國青年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構。
凡事必有漸次,非一朝一夕之故也。看看1928年德人提議,再看看目前的歌德學院以及孔子學院,慨而嘆之曰:良有以也。我曾問過商務印書館朋友,有無可能副刊東單雜誌。答曰:不是未曾想過,關鍵是勢與時異,現在的辦刊條件不具備了。
一般人,也很難理解或明白東方雜誌封面孔子周遊列國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