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1日0-24時,石家莊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9例,其中一對夫妻的行動軌跡引發網友熱議。
妻子:26歲年輕媽媽,21天內帶兒子看病2次,購買母嬰產品3次,還買了7次包子。
丈夫:32歲中年男子,除了2天居家無外出和1次去超市購買食品,8天內竟6次去網咖。
不少網友評論:治好病之後,直接離婚吧!
「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在疫情的放大器下,更加讓我們清晰地看到,那些不幸福的婚姻從來都不是個例,只是當事人默默捂緊了傷口,獨自承受。
這樣的事情,也許就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又或者是,在那些「看上去」恩愛和諧的鄰居家裡。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那些「聖母式」靠不斷自我犧牲來維繫家庭的「女人們」,她們到底在想什麼?
一、沒有邊界感的人,只會被不斷「入侵」
有人說,婚姻是一定要有犧牲的,兩個人就像兩個圓,只有各削掉一半,才能組成一個正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離。
現實卻啪啪打臉,那些天真地以為通過「犧牲」就能獲得完美婚姻的女人們,大多過得充滿怨氣,做家務、帶孩子、輔導作業、照顧老人,有的甚至還要賺錢養家,苦不堪言。
而那個說好要為你擋風遮雨的男人,的確成了家裡「頂梁柱」,只是幹杵著看你長出三頭六臂,應付生活中各種雞飛狗跳。
說好的彼此恩愛,漸漸成了單方面的付出,說好的相互支持,漸漸成了單打獨鬥,你也許很委屈——身體上的疲憊,心理上的失落,情感上的孤獨,讓你覺得一切都「不值」:我付出了那麼多,得到了什麼?
你或許從來沒想過,也想不通,這明明不是我想要的結果,可到底是為什麼才走到這一步?
那就是「邊界感」的缺失!沒有人能傷害你,除非得到了你的允許。
讓你以為婚後成了「一家人」,我變成了「我們」,就不應該再分「你我」,不應該再計較得失,更不應該爭論哪些是各自「應該」去做的。
可是,傻姑娘們啊,就算結了婚,你也還是你自己啊,即使他是你的老公,你的喜怒哀樂他也無法全部感同身受,甚至會覺得你小題大做,囉裡囉嗦,而且他們還會得寸進尺……
二、到底什麼是婚姻中的「邊界感」
1、最基本也最明確的「邊界」是「物權」。
有人覺得婚後所有東西都是「共有」的,你這個人都是人家的了,東西自然也是人家的。
其實,不盡然,舉個例子,你狠了狠心買了一套很貴的化妝品,平時自己都捨不得用。
有天,你老公的妹妹來家裡玩兒,看到之後很喜歡,你老公平時就很疼妹妹,於是想也沒想就大方地說,喜歡就拿去用,反正你嫂子也不怎麼化妝。
就這樣,小姑子歡天喜地地拿走了你的「心頭好」,你礙於老公的面子只好忍痛割愛,雖然很捨不得,也很想發脾氣,但老公卻很不解,他覺得你摳兒,東西再貴哪裡比得上親情?
你發現問題沒有,你的「物權」,在「家」這個場景中,被以「情」的名義侵犯了,而你老公從來沒覺得那是「你的」,所以他可以隨便把東西拿去送人。
這樣的情況在婚姻中並不少見,歸根結底是因為「邊界感」的缺失。
所以,即便是結了婚,也要跟伴侶強調,哪些東西是「我的」,不經我允許任何人都不能動,不能代替「我」進行處置,以此來「奪」回「邊界」,不要輕易越界。
尊重你的「物權」,也是尊重你「邊界」的開始。
2、權利、義務的邊界感
結婚之後,並不意味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人完全喪失了「自我」,成為男人的附屬品和陪襯,那是「三從四德」的封建遺毒在作祟。
相反,現代婚姻就像北大經濟學博士薛兆豐所說的那樣,就像兩個人合夥辦家族企業,籤的是一張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雙方一起拿起自己的資源辦企業。
這個時候男女雙方給出的資源包是不一樣的,有身體、有生育能力、有容顏、有家庭關係、有自己未來的增長潛力。
所以你看,女人並不是家庭中「打工者」,而是合伙人,既然是合伙人,就有權要求另一個合伙人履行自己的義務。
吃飯是兩個人的事,為什麼買菜做飯必須女人負責?孩子是兩個人,換尿布、衝奶粉、看病、輔導作業、帶娃上輔導班當然也要兩個人來分擔?贍養老人也是兩個人的義務,為什麼總是要女人守在床前端屎端尿?
女人完全可以要求男人來幫自己分擔,而不是自己一個人扛起所有,如果對方頻頻拒絕,或者根本就是個「媽寶兒」,那你可能就要考慮,這個男人到底值不值得相守一生。
記住:你是嫁人,不是賣身,「企業」是允許破產重組的。
3、心理、情感上的邊界感
要做到在心理、情感上建立邊界感,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女性大多敏感,「依賴心」較重,善於察言觀色,情緒很容易被另一半所牽動。
這也說明,女性建立起強大的「自我」往往更難。
由於中國長期存在「重男輕女」思想,很多女性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的關注比較少,所以習慣通過「討好」別人來獲得認可和關注,而壓抑「自我」的需求,並常常以以別人口中「善解人意」、「溫柔賢惠」、「任勞任怨」等評價為榮。
其實,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你只有珍惜自己、心疼自己,戒斷犧牲自己討好別人來獲得價值感的潛意識,才有可能真正獲得別人的尊重。
前段時間,有粉絲在後臺留言,說她生完二胎在家帶娃非常累,婆家卻並不領她的情,反而瞧不起她,覺得她坐享其成,對她態度惡劣。
我勸她早點出去工作,孩子想辦法讓老人或者請保姆來帶,結果她說,算了,習慣了,過幾年等孩子大了再說吧。
一邊抱怨,一邊不願做出改變,我只能說,一切都是自找的!
婚姻,並不是女人一生的「事業」,甚至未必是人生的必選項,成為真實的自己,活出自我的野性,才是。
擁有獨立的人格,能夠從內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懂得跟男人和各種不合理的要求說「不」,不透支自己去取悅別人的標準,不因為「拒絕」討好而擔心不被愛的女人,才能真正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建立牢固的「邊界」,防止各種過度侵犯。
當然,讓自己經濟獨立、精神獨立,擁有隨時可以離開一段糟糕感情和婚姻的能力和魄力,是「邊界感」得以發揮作用的前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