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造的最早巡洋艦有何能耐?被規定為古鷹級重巡洋艦

2020-12-21 老特有話說

日本算是一個島國,所以特別注重海上軍事實力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很多國家都籤訂了倫敦海軍條約,規定籤訂的國家不能製造出殺傷力太大的軍事武器,因為這樣的威脅性非常大,日本也籤訂了這個條約,不過古鷹級重巡洋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之後建造的最早裝備二十釐米口徑主炮的巡洋艦,因為超過了條約的規定,於是經過後續大幅改進設計,成為青葉級重巡洋艦,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古鷹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

能夠被條約規定為古鷹級重巡洋艦,可見日本的這艘最早的巡洋艦還是有些能耐的,古鷹級為了凌駕當時列強海軍的輕巡洋艦裝備二十釐米口徑單裝炮,達到了華盛頓海軍條約條約對非主力艦裝備艦炮口徑不得超過八英寸(203毫米)規定的上限,古鷹級建成時炮塔配置極具特色,在艦體的中心線上前、後各三門二十釐米口徑單裝炮,分別呈「品」字形配置在前後部甲板。而且古鷹級採用平甲板船型,為了達到日本海軍要求的高航速古鷹級艦體長寬比較大,艦艏舷弧提高了耐波性。

在古鷹級的設計中,為了增加防禦效果側舷裝甲採用傾斜布置,日本海軍首次將側舷裝甲設計為艦體結構的一部分,以此來減少重量,另一個地節省重量的嘗試是艦艉炮塔處甲板的呈斜坡設計,類似設計也出現在之後日本海軍建造的大多數條約型重巡洋艦以及後來大和級戰列艦前甲板,古鷹級重巡洋艦在有限的排水量限制下追求火力和航速方面的優勢,裝甲比較薄弱,古鷹號也不是一層不變的,後續經過了很多的改裝設計。

古鷹級重巡洋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首先是撤除了二十釐米口徑單裝炮,將主炮口徑由兩百毫米增大到兩百零三毫米,主炮改裝為與其改進型青葉級相同的安裝方式,改用三座雙聯裝炮塔:前部兩座主炮塔朝前,在艦橋之前的前甲板呈背負式布置,艦體後部布置一座主炮塔。魚雷發射管減少了四門,艦內固定式則改為上甲板迴旋式兩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強化對空火力,增加了彈射器以及搭載1-2架水上偵察機。改造了動力系統以及排煙的煙囪。另外改造了艦橋,更新了指揮設備。改裝後排水量增加,航速下降。古鷹級與其改進型青葉級,設計基本是相同的。

因為設計不斷與時俱進,所以這款巡洋艦才能被條約規定為古鷹級重巡洋艦,但是在1942年11月11日午夜,日本艦隊計劃趁夜炮擊瓜達卡納爾島上美軍機場,在薩沃島附近海域,美軍艦隊依靠雷達方面的優勢集中炮擊日艦,古鷹號被多次命中,艦上起火,完全失去戰鬥和航行能力,最後沉沒,也就結束了這款巡洋艦的生命歷程。

相關焦點

  • 「皮薄餡大」:古鷹級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舊日本海軍的戰艦曾經「耀武揚威」過好一段時間,多次壓制著美國海軍「一頓好打」,在1942年7月瓜島附近海域,舊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艦隊也曾重創美澳巡洋艦艦隊,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說的日本古鷹級重巡洋艦。
  • 日軍古鷹級重型巡洋艦(圖)
    日本海軍重巡洋艦  ——古鷹號(Furutaka)  【艦史】  古鷹級戰艦完成於1926年,是日本建造的首級重巡洋艦,為著名的夕張級輕巡洋艦的後繼艦。嚴格地說,他們算是兩個級別的戰艦:古鷹級和青葉級,但設計基本是相同的,在外觀上也很難分辨出來。
  • 它是日本最弱的重巡洋艦,也是世界第一級重巡洋艦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建造的重巡洋艦,大多都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其他不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如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級、得梅因級以及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基本都建造於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而唯一一級建造於條約時代來臨前的重巡洋艦,就是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 1926年舊日本海軍第一型重巡洋艦——「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定之後建造的最早裝備200毫米口徑主炮的巡洋艦,由著名日本海軍造船軍官平賀讓主持設計,之前他還設計了實驗性質的夕張號輕巡洋艦。古鷹級共建造了兩艘,同型包括古鷹號、加古號,兩艦於1926年完工服役。後續艦經過大幅改進設計,成為青葉級重巡洋艦。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古鷹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日軍古鷹級重型巡洋艦(圖)
    日本海軍重巡洋艦  ——古鷹號(Furutaka)  【艦史】  古鷹級戰艦完成於1926年,是日本建造的首級重巡洋艦,為著名的夕張級輕巡洋艦的後繼艦。嚴格地說,他們算是兩個級別的戰艦:古鷹級和青葉級,但設計基本是相同的,在外觀上也很難分辨出來。
  • 它是日本最弱的重巡洋艦,也是世界第一級重巡洋艦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建造的重巡洋艦,大多都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其他不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如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級、得梅因級以及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基本都建造於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而唯一一級建造於條約時代來臨前的重巡洋艦,就是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到1931年為止,日本海軍已經先後建造了古鷹級重巡洋艦2艘,青葉級重巡洋艦2艘,妙高級重巡洋艦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4艘,合計共12艘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會議達成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噸位和數量均已用完
  • 二戰日本最成功的巡洋艦,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是日本二戰期間建造的一型重巡洋艦,由於當時日本已經擁有古鷹級,青葉級,妙高級和高雄級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噸位已經耗盡,所以無法再建造重巡洋艦,但是日本卻利用剩餘的輕巡洋艦噸位,建造了四艘最上級巡洋艦。
  •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到1931年為止,日本海軍已經先後建造了古鷹級重巡洋艦2艘,青葉級重巡洋艦2艘,妙高級重巡洋艦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4艘,合計共12艘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會議達成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噸位和數量均已用完
  • 美國的萬噸輕巡洋艦,為抗衡日本巡洋艦而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這是因為英國的提案符合美國對巡洋艦的要求,而日本計劃建造的古鷹級重巡洋艦也符合這一要求,所以美日兩國支持了英國的提案。 也因如此,這一巡洋艦上限標準就被保留了下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成為了造艦規則上的一個不成文規定。
  • 它是最後一艘高雄級重巡洋艦,曾在薩沃島海戰中立下奇功
    1998年3月,日本海上自衛隊訂購的第四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加入現役,該艦被日本海上自衛隊命名為鳥海號。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名字並不是第一次被用在日本的軍艦上,早在二戰前,就有一艘條約型重巡洋艦被命名為鳥海號。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重型巡洋艦一覽:古鷹級與青葉級
    青葉級重巡說到二戰海軍,軍迷大多侃侃而談的都是航空母艦、戰列艦,再不濟也是說的德國海狼和戰列巡洋艦。而作為戰場綠葉的重型巡洋艦卻缺乏關注,接下來幾期棟哥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聯合艦隊的重巡戰鬥序列。古鷹級重巡在華盛頓條約籤署後,世界海軍的艦艇劃分才變為今天我們熟知的樣子,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等等。而今天第一個出場的古鷹級重巡即是日本海軍第一級重巡。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高雄」級重巡洋艦:20世紀20~30年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3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新式重巡洋艦。本級艦是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由日本海軍造船軍官藤本喜久雄主持設計。高雄級重巡洋艦共四艘,分別是「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和「鳥海」號。
  • 它是最後一艘高雄級重巡洋艦,曾在薩沃島海戰中立下奇功
    1998年3月,日本海上自衛隊訂購的第四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加入現役,該艦被日本海上自衛隊命名為鳥海號。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名字並不是第一次被用在日本的軍艦上,早在二戰前,就有一艘條約型重巡洋艦被命名為鳥海號。
  • 用小火炮做偽裝,說是艘輕巡洋艦,實際卻是重巡洋艦的最上級
    然而,英、美、法、意算是履行了海軍條約,老老實實的按照條約是建造自己的軍艦,但對擴張有著瘋狂欲望的日本卻不這麼想。這個被瘋狂所侵蝕了頭腦的國家,決心用他們所擅長的詭詐騙術,繞過《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悄然的擴大自己的重巡洋艦規模,以期為他們的擴張戰爭做出準備。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