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

2020-12-11 騰訊網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

到1931年為止,日本海軍已經先後建造了古鷹級重巡洋艦2艘,青葉級重巡洋艦2艘,妙高級重巡洋艦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4艘,合計共12艘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會議達成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噸位和數量均已用完,不能再建造新的重巡洋艦了。

綜合以上因素,日本海軍認為他們面對的形勢非常兇險,必須繼續建造全新的重巡洋艦,然而怎樣才能突破條約的限制而不被發現呢?

最上號最初的武器裝備包括5座三聯裝155毫米主炮,8座單管127毫米高射炮以及8座25毫米高射炮。此外,艦上還裝有12具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威力巨大的93式氧氣魚雷。該艦的裝甲水平中規中矩,舷側水線主裝甲帶裝甲厚度127毫米, 彈藥庫部位裝甲厚度140毫米,甲板水平裝甲厚度35毫米,主炮塔正面裝甲厚度25毫米,艦橋指揮塔裝甲厚度100毫米。

戰爭爆發後,最上號重巡洋艦非常活躍,該艦先是加入小澤治三郎率領的南遣艦隊,先是在東南亞作戰,後來轉向印度洋方向,消滅了大量盟軍商船;1942年2月25日,該艦在第7戰隊編成內為進攻爪哇島的日軍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在28日夜的巴達維亞海戰中,最上號參與擊沉了美國海軍休斯敦號重巡洋艦和澳大利亞海軍珀斯號輕巡洋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二戰驅逐艦與重巡洋艦單挑:撞出40米大口子
    撞出40米大口子:二戰驅逐艦與重巡洋艦單挑1940年4月8日,在挪威西北部的海面上,原本與聲望號戰列巡洋艦以及其他三艘驅逐艦一起執行任務的螢火蟲號驅逐艦,因為沒有找到「倒黴」的落水船員正獨自航行著,準備歸隊,而此時在同一海面上,德國參加「威悉河演習」的艦隊也在行動,而螢火蟲偶然發現他們中的兩艘驅逐艦
  • 它是最後一艘高雄級重巡洋艦,曾在薩沃島海戰中立下奇功
    日本海上自衛隊鳥海號驅逐艦1928年3月26日,日本海軍最後一級重巡洋艦——高雄級重巡洋艦的4號艦在長崎的三菱造船廠開工建造,該艦被命名為鳥海號,這個名字來源於秋田縣和山形縣境內的鳥海山1942年6月,鳥海號還參加了中途島海戰,和三艘高雄級姊妹艦一起編成第四戰隊,但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就狼狽的隨艦隊撤回了日本。1942年7月14日,鳥海號被編入三川軍一擔任司令官的第八艦隊,並稱為該艦隊的旗艦。第八艦隊原本只有兩艘古鷹級重巡洋艦和兩艘青葉級重巡洋艦,但日本海軍認為這四艘早期重巡洋艦戰鬥力太弱,所以才把鳥海號加強給了第八艦隊。在第八艦隊期間,鳥海號迎來了它十幾年服役生涯的巔峰時刻。
  • 它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級條約型重巡洋艦,近一半在戰爭中沉沒
    1930年,就在美國慢悠悠的建造兩艘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的時候,英國已經完成了全部13艘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建造,日本也造完了全部12艘條約型重巡洋艦。即便加上兩艘未完成的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美國海軍也才造了10艘重巡洋艦而已。
  • 僅有26分鐘生命的螢火蟲:把重巡洋艦撞出40米大口子
    【話說軍世】1940年的北大西洋很不太平,4月德國開始威悉河演習後,英國驅逐艦在挪威偷襲並重創德國驅逐艦隊,隨後英國艦隊全殲德國10艘驅逐艦,不到2個月後,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兩姐妹外出「破交」,重炮擊沉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和兩艘驅逐艦,而在此之前,英國一艘驅逐艦還曾單挑一艘德國重巡洋艦。
  • 日本二戰重巡洋艦盤點,基本全都被美軍擊沉了!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繼續「日本戰艦篇」,由於當時日本戰艦多達百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為重巡洋艦篇之三。圖為三隈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3440噸,航速35節(約64.75公裡),乘員850人,配各式艦炮18門,魚雷發射管12門,另可搭載水上飛機3架。三隈號為「最上級重巡」二號艦,服役於1935年8月,由三菱所建。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三隈號主要在南洋作戰,1942年6月,三隈號參加中途島海戰,在撤退過程中被美軍艦載機擊沉,就此成為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
  • 二戰德國海軍最富傳奇色彩的戰艦---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是納粹海軍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德國二戰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之一。1936年4月23日開工,1940年8月1日服役。標準排水量(噸)14247,滿載排水量(噸) 18500。航速(節) 32.5。
  • 舊日本海軍高雄號重巡洋艦被英國袖珍潛艇擊沉記
    1945年7月,在新加坡北部的柔佛海峽日海軍基地內,躺著受傷後剛修復的日本重巡洋艦高雄號。曾經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領的日軍趕出新加坡的英國人,此時發現報仇時機已到… 為了襲擊高雄號,英海軍派出冥河號潛艇及袖珍潛艇Xe-3號。
  • 它是日本最弱的重巡洋艦,也是世界第一級重巡洋艦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建造的重巡洋艦,大多都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其他不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如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級、得梅因級以及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基本都建造於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而唯一一級建造於條約時代來臨前的重巡洋艦,就是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 1926年舊日本海軍第一型重巡洋艦——「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定之後建造的最早裝備200毫米口徑主炮的巡洋艦,由著名日本海軍造船軍官平賀讓主持設計,之前他還設計了實驗性質的夕張號輕巡洋艦。古鷹級共建造了兩艘,同型包括古鷹號、加古號,兩艦於1926年完工服役。後續艦經過大幅改進設計,成為青葉級重巡洋艦。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古鷹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
  • 二戰時日本防護最好的航空母艦,為什麼會被一枚魚雷擊沉?
    可悲的是擊沉它的不是大群轟炸機,而是一艘潛艇,這艘潛艇就發了一發魚雷。最好防護的航母,怎麼就被一發魚雷擊沉了呢?當時,日均決定聚合全部海軍力量,對美軍發起一次竭盡全力的反擊,爭取一次性奪回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日軍的信心,很大程度就來自於先進的「大鳳號」。被魚雷擊沉6月19日上午8點,日軍突然發現,海面上有兩條白色的魚雷航行痕跡,正在快速向大鳳號逼近。
  • 二戰日本三大祥瑞艦竟沒有野分 該艦隻擊沉了一艘友軍艦船
    首先,要明確一點,野分號驅逐艦並不是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三大祥瑞艦之一。當時日本公認的祥瑞艦,只有「吳港雪風」和「佐世保時雨」,而第三艘祥瑞艦,也應該是初春級的初霜號驅逐艦而非野分號。  野分號驅逐艦,是舊日本海軍的陽炎級驅逐艦的15號艦。
  • 盤點二戰中日本航母的多種死法
    41年參加了珍珠港偷襲,42年在印度洋擊沉英國重巡洋艦和輕航母一艘。高興了數個月之後,在5月,前往中途島,撞上埋伏的美國航母。做S型機動中……還是一個集體舞至於這船的結局嘛,馬裡亞納海空戰,它大哥翔的號被擊沉,它也被打成殘廢。
  • 它是日本下水的最後一艘重巡洋艦,到二戰結束也未能建成
    1937年,日本海軍再次炮製了「八八艦隊」的計劃,與1920年的「八八艦隊」不同,這次的計劃是要新建8艘快速戰列艦和8艘後條約型重巡洋艦。此時各國的航空母艦和海軍航空兵已經逐漸發展成熟,而日本人還對大炮巨艦如此痴迷,可見日本海軍的思想有多迂腐和不切實際。
  • 這艘妖孽日本戰艦開掛了!7枚炸彈8枚魚雷聯合強颱風才將其摧毀
    和二戰時期的熊野號一樣,新下水的熊野號同樣噸位超標上世紀30年代,英美日等海軍強國都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各類戰艦的噸位和數量都受到嚴格限制。日本當時已將美國視為頭號假想敵,日本深知條約規定其海軍各艦種的噸位只能相當於美國的6成,所以日本開始處心積慮提升所謂單艦質量優勢,為此暗中違反軍備限制條約。
  • 和戰功擦肩而過,因左右不分被擊沉,日本王牌戰艦的前身是悲劇
    摩耶號的殘骸特寫,可想當時它被魚雷炸的有多慘儘管英國評論家曾諷刺過高雄級,但對日本巡洋艦的武備水平卻評價很高,甚至以海上惡狼來形容。此外摩耶號還有4座4聯裝魚雷發射管,可發射610毫米氧氣魚雷,這種魚雷威力大、航速快、射程遠且航跡隱蔽。日軍希望己方的巡洋艦可以和驅逐艦一道,在夜戰中依靠強大的突擊能力壓制美軍巡洋艦和驅逐艦,突破其外側護航圈,以大量魚雷重創美軍戰列艦編隊。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就在日本海軍一次次戰略指揮錯誤神奇操作下,日本一艘艘航母在太平洋海戰中,被美軍擊沉,1942年作為日本聯合艦隊最為灰暗的一年,日本的重型巡洋艦,卻站出來打一次又一次局部勝仗牽制著,美國艦隊推進的腳步,其中日本妙高號重型巡洋艦的表現最為亮眼,1942年2月27日一次著名海戰的在印度尼西亞海域打響,歷史稱為之為印度尼西亞戰役,爪哇大海戰,印度尼西亞自古以來就富得流油
  • 這艘戰艦曾在索羅門群島大顯身手,卻在敗退時被友軍擊沉
    在1921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體系下,日本可以建造總噸位約120000噸的重巡洋艦,按照單艦排水量不超過10000噸來計算,日本總共可以建造12艘重巡洋艦。早在條約還未正式籤字時,日本就開工建造了古鷹級重巡洋艦,在進度上搶到了所有海軍列強的最前面。
  • 窮兵黷武的日本 中途島戰役之前的海軍艦艇
    愛宕是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高雄型2號艦。於吳海軍工廠建造。艦名來自京都府的愛宕山,亦為繼承自上一代在未完成就被迫停工的天城型巡洋戰艦3號艦。在日本海軍中為第3艘使用該名稱的艦艇。赤城號活躍在太平洋戰場上,從初戰的偷襲珍珠港到最後中途島海戰被美國海軍企業號(CV-6)擊傷,鑑於堅持損管沒有意義,被山本五十六下令用魚雷擊沉,於北緯30度30分,西經178度40分,1942年6月6日凌晨4時55分沉沒。
  • 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搏——雷伊泰灣海戰,最終成日本航母末日之戰
    日本海軍最後一次有組織的進攻作戰,就是雷伊泰灣海戰的絕望之戰。按照日本「捷號作戰計劃」,日本發動了這次堪稱日本聯合艦隊最後軍事行動的作戰,希望能夠扭轉戰局,擺脫失敗的厄運。這次一開始很順利的作戰,在付出了機動艦隊之後,卻淪為了一場慘敗。現在我們把目光回到當年的雷伊泰灣海戰,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