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日本下水的最後一艘重巡洋艦,到二戰結束也未能建成

2020-12-23 百家號

1937年,日本海軍再次炮製了「八八艦隊」的計劃,與1920年的「八八艦隊」不同,這次的計劃是要新建8艘快速戰列艦和8艘後條約型重巡洋艦。此時各國的航空母艦和海軍航空兵已經逐漸發展成熟,而日本人還對大炮巨艦如此痴迷,可見日本海軍的思想有多迂腐和不切實際。

八八艦隊計劃中的大和號戰列艦

很快,「八八艦隊」計劃中的快速戰列艦就有了回音,在1937年的第三次海軍艦艇擴充計劃中,日本海軍列入了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作為日本海軍當時的天字一號工程,兩艘大和級很快就動工建造,而新型重巡洋艦則暫時沒有被列入計劃中。

1939年的第四次艦艇擴充計劃中,又再次列入了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不過新重巡洋艦依然沒有被列入計劃中。直到1941年,眼看著和美國之間的戰爭迫在眉睫,日本人終於作出決定,立即著手擴充重巡洋艦部隊規模,「八八艦隊」中的重巡洋艦計劃直到這時才算真正啟動。

然而此時開始設計全新的重巡洋艦已經來不及了,為了加快新艦的建造和服役進度,日本人決定新艦將以最上級重巡洋艦第二批次的鈴谷號重巡洋艦為藍本設計建造。鈴谷號是最上級的三號艦,該艦和四號艦熊野號在最上號、三隈號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小的改進,所以有時也被看做是與最上級不同的鈴谷級重巡洋艦。

伊吹號的設計原型鈴谷號重巡洋艦

話題再回到最新的重巡洋艦上,1941年11月,兩艘新重巡洋艦的建造計劃被確定下來,但日本人卻沒有給它們起名字,兩艘船分別用300號艦和301號艦的代號來稱呼。直到1942年4月5日,兩艦才分別被命名為伊吹號和鞍馬號。

1942年4月24日,伊吹號重巡洋艦正式開工建造,6月1日,鞍馬號也開工建造,不過29天後的6月30日,鞍馬號的建造計劃被取消,已經完成的部分艦體結構被拆除。

伊吹號重巡洋艦標準排水量12220噸,滿載排水量14828噸,艦體長度200.6米,寬20.2米,吃水深度6.04米。該艦動力系統包括8座重油鍋爐和4部蒸汽輪機,最大輸出功率152000馬力,採用4軸推進,最高航速超過35節,艦上可以搭載約2200噸重油,18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距離約為6300海裡。

正在建造中的伊吹號重巡洋艦艦體

伊吹級重巡洋艦安裝有5座雙聯裝203毫米主炮,艦橋前方安裝三座主炮塔、艦體後部安裝2座主炮塔。艦體兩舷側安裝4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以及4座雙聯裝20毫米高射炮。此外,該艦還安裝了4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為了執行航空偵察任務,伊吹號安裝了兩座水上飛機彈射器,可以搭載3架水上偵察機。

伊吹號重巡洋艦的裝甲結構和鈴谷號略有差別,水線主裝甲帶更寬且有一定的角度。該艦的舷側主裝甲帶最大厚度140毫米,彈藥庫部位的雙層防護結構裝甲總厚度達280毫米,甲板水平裝甲厚度60毫米,主炮塔全向裝甲厚度均為25毫米,炮塔座圈裝甲厚度100毫米,艦橋指揮塔兩側裝甲厚度100毫米。伊吹號沒有設置防魚雷隔艙,這是該艦的一大特點,日本海軍認為該艦加寬的主裝甲帶可以起到防魚雷隔艙的作用。

伊吹號於1943年5月21日下水舾裝,僅僅兩個月後,該艦的建造工程就被暫緩下來。8月25日,日本海軍決定將伊吹號改造成輕型航空母艦。

戰爭末期日本建造的雲龍級航空母艦

1943年12月21日,伊吹號被拖帶到了佐世保海軍造船廠,正式展開改造成航空母艦的工程。此時的日本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資源匱乏和勞動力短缺,所以伊吹號的工程進度非常緩慢。一年多以後的1945年3月16日,意識到伊吹號難以建造完成的日本海軍決定停止該艦的建造工程。

伊吹號就這樣以未建成的姿態迎來了太平洋戰爭的結束。1946年11月,該艦按照美國佔領當局的命令被拆除。

相關焦點

  • 它是最後一艘高雄級重巡洋艦,曾在薩沃島海戰中立下奇功
    1998年3月,日本海上自衛隊訂購的第四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加入現役,該艦被日本海上自衛隊命名為鳥海號。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名字並不是第一次被用在日本的軍艦上,早在二戰前,就有一艘條約型重巡洋艦被命名為鳥海號。
  • 二戰德國最好的重巡洋艦:主炮轉向只需15秒,還賣給蘇聯一艘
    提到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或許我們第一印象會想到的就是數量眾多的德國潛艇,實際上除了潛艇之外,當時的德國海軍水面艦艇在作戰當中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二戰時期,德國曾建造了一款性能優越的重型巡洋艦,其主炮轉向只需要15秒,其中的一艘甚至還賣給過蘇聯。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不可一世的海軍力量,曾經最高綜合噸位達到120萬噸位列於世界第三,但日本海軍在二戰太平洋戰役的亮點確實不多,1941年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的實力達到了巔峰時期,卻陰差陽錯的正面挑戰了,當時位於美洲的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太平洋艦隊,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行在一次無差別擴大,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絞肉機之中,日本海軍在巔峰時期的唯一作為就是主動出擊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
  • 二戰驅逐艦與重巡洋艦單挑:撞出40米大口子
    【話說軍世】1940年的北大西洋很不太平,4月德國開始威悉河演習後,英國驅逐艦在挪威偷襲並重創德國驅逐艦隊,隨後英國艦隊全殲德國10艘驅逐艦,不到2個月後,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兩姐妹外出「破交」,重炮擊沉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和兩艘驅逐艦,而在此之前,英國一艘驅逐艦還曾單挑一艘德國重巡洋艦
  • 二戰日本最成功的巡洋艦,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是日本二戰期間建造的一型重巡洋艦,由於當時日本已經擁有古鷹級,青葉級,妙高級和高雄級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噸位已經耗盡,所以無法再建造重巡洋艦,但是日本卻利用剩餘的輕巡洋艦噸位,建造了四艘最上級巡洋艦。
  • 它是日本最弱的重巡洋艦,也是世界第一級重巡洋艦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建造的重巡洋艦,大多都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其他不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如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級、得梅因級以及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基本都建造於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而唯一一級建造於條約時代來臨前的重巡洋艦,就是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 日本新驅逐艦下水挑戰中國055,取舊海軍艦名想為軍國主義招魂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7月30日,日本「摩耶」號飛彈驅逐艦下水,這是日本首艘具有協同作戰能力(CEC)的宙斯盾驅逐艦,這種美國的協同作戰系統,可以使得日本的軍艦和美國海軍共享情報,一起執行反導、反艦甚至對陸攻擊任務,把日本海上自衛隊牢牢地綁在美國這個戰車上面
  • 日本又一艘新下水的軍艦用二戰艦名命名,軍國主義賊心不死
    日本向來有用二戰軍艦命名新艦的傳統,其70%的戰艦都是用的二戰軍艦艦名,包括其直升機驅逐艦「日向」號、「出雲」號等。這不,日本海上自衛隊神盾艦(27DDG驅逐艦)第7艘今日下午在橫濱市正式下水,被命名為「摩耶」,舷號179。
  •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到1931年為止,日本海軍已經先後建造了古鷹級重巡洋艦2艘,青葉級重巡洋艦2艘,妙高級重巡洋艦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4艘,合計共12艘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會議達成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噸位和數量均已用完
  • 義大利的「七豪傑」,失意的重巡,二戰前後義大利條約型重巡洋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陣營中,義大利海軍是僅次於舊日本海軍的軸心國第二大海軍作戰力量。雖然義大利海軍的實力還沒有上升到能夠和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正面對抗的程度,但是其仍然擁有包括戰列艦和重巡洋艦在內的各種中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給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帶來了一定的作戰壓力。
  • 它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級條約型重巡洋艦,近一半在戰爭中沉沒
    1930年,就在美國慢悠悠的建造兩艘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的時候,英國已經完成了全部13艘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建造,日本也造完了全部12艘條約型重巡洋艦。即便加上兩艘未完成的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美國海軍也才造了10艘重巡洋艦而已。
  • 1926年舊日本海軍第一型重巡洋艦——「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定之後建造的最早裝備200毫米口徑主炮的巡洋艦,由著名日本海軍造船軍官平賀讓主持設計,之前他還設計了實驗性質的夕張號輕巡洋艦。古鷹級共建造了兩艘,同型包括古鷹號、加古號,兩艦於1926年完工服役。後續艦經過大幅改進設計,成為青葉級重巡洋艦。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古鷹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僅有26分鐘生命的螢火蟲:把重巡洋艦撞出40米大口子
    【話說軍世】1940年的北大西洋很不太平,4月德國開始威悉河演習後,英國驅逐艦在挪威偷襲並重創德國驅逐艦隊,隨後英國艦隊全殲德國10艘驅逐艦,不到2個月後,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兩姐妹外出「破交」,重炮擊沉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和兩艘驅逐艦,而在此之前,英國一艘驅逐艦還曾單挑一艘德國重巡洋艦。
  • 二戰日本三大祥瑞艦竟沒有野分 該艦隻擊沉了一艘友軍艦船
    首先,要明確一點,野分號驅逐艦並不是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三大祥瑞艦之一。當時日本公認的祥瑞艦,只有「吳港雪風」和「佐世保時雨」,而第三艘祥瑞艦,也應該是初春級的初霜號驅逐艦而非野分號。  野分號驅逐艦,是舊日本海軍的陽炎級驅逐艦的15號艦。
  • 二戰各國重巡洋艦圖集
    日本「秒高"號重巡洋艦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日本「羽黑"號重巡洋艦義大利「波拉"號重巡洋艦德國重巡洋艦美國"波特蘭"號重巡洋艦日本高雄級重巡洋艦英國「約克"號重巡洋艦英國重巡洋艦美國「威奇塔"號重巡洋艦日本「加古"號重巡洋艦德國"舍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
  • 日本聯合艦隊最後一艘從國外訂購的主力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在結束了二戰德國裝甲系列後,筆者正式開始二戰中的聯合艦隊IJN系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到了1905年英國皇家海軍開始興建戰列巡洋艦,而師承英國皇家海軍的日本海軍也追隨其步伐,將六六艦隊中的裝甲巡洋艦改為戰列巡洋艦,並在1907年正式加入4艘戰列巡洋艦預算。由於日本方面缺乏建造主力艦的經驗,金剛級戰列巡洋艦首艦便向英國維克斯公司訂購,後續三艦由英方提供圖紙,日方自行修建。由此「金剛」號戰列巡洋艦成為日本海軍最後一艘從外國定製的主力艦。
  • 二戰日本有多達25艘航母,其中十艘專業航母是怎麼被逐一消滅的?
    一戰後日本為了稱霸亞洲,逐步建立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聯合艦隊,這支艦隊不僅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戰列艦,還有為數不少的新式航空母艦,整個二戰中日本總共有25艘航母,如此龐大的數量即便是今天也是一支可怕的力量。這些航母中有10艘為專業級航母,是日本海軍航母的主力,那麼這些航母都是如何被一艘一艘的擊沉的呢?
  • 二戰德國海軍最富傳奇色彩的戰艦---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是納粹海軍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德國二戰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之一。1936年4月23日開工,1940年8月1日服役。標準排水量(噸)14247,滿載排水量(噸) 18500。航速(節) 32.5。
  • 日本建造的最早巡洋艦有何能耐?被規定為古鷹級重巡洋艦
    日本算是一個島國,所以特別注重海上軍事實力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很多國家都籤訂了倫敦海軍條約,規定籤訂的國家不能製造出殺傷力太大的軍事武器,因為這樣的威脅性非常大,日本也籤訂了這個條約,不過古鷹級重巡洋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之後建造的最早裝備二十釐米口徑主炮的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