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成了雲上農場的「新農人」

2021-01-07 大眾數字報

  「熊貓」「泰山」「龍犬」「雲雀」……在浙江烏鎮的鳳岐茶社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裡,40多個不同種類的機器人來往穿梭忙碌。從「會」種地到「慧」種地,機器人成了這700畝雲上農場的「新農人」。
  「熊貓」是溫室內的自動「搬運工」,能夠配合地面軌道機器人完成採摘後的搬運工作;「泰山」室外搬運機器人則能把「熊貓」送到溫室門口的採摘果實,搬運到加工配送中心或者物流運輸點;「雲雀」空中軌道機器人則「棲息」在溫室區域環境頂部的自動軌道上,360°實時監測各區域的空中作業場景,感知各項數據指標,監測作物的生長表現和病變情況……
  鳳岐茶社是一家以「網際網路+眾創空間」模式構建的創業服務機構,多年來一直積極探索通過農場和農業數位化「上雲」打造智慧農業,更好地帶動農業產業發展。
  山東壽光的西紅柿、黃河口的螃蟹、西藏拉薩的天山雪菊,透過鳳岐茶社「農業大腦」的大屏幕,所有種植場景都仿佛觸手可及。
  有了機器人的加持,農業生產的效率大大提升。藉助物聯網技術,土壤中鋪設的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土壤溼度,提醒農戶們「該澆水了」;溫度、溼度、光照等數據都能通過物聯網實時「上雲」,給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智能化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撐。
  通過雲上農校,鳳岐茶社對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農民開展數字農技培訓,培養了一批會技術、懂數據的現代農民,並通過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農戶生產出來的農作物標準化後,便從農產品搖身一變成為了農業商品。農業企業售出的農產品,消費者可掃碼一鍵溯源,既能看到產地信息,又能夠看到農產品從小苗開始的生長全過程,消費者買得安全又放心。
  剛剛過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傳統農業的農產品流通等帶來了很大的衝擊。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負責人傅騫說:「藉助雲上農業,能夠實現跨區域的雲端協同。疫情期間,鳳岐茶社的雲上農場在48小時之內就完成了從山東壽光到上海奉賢區醫院和浙江烏鎮的兩次蔬菜補給任務。」
  展望2021年,傅騫希望有更多的專家技術團隊和企業入駐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開發出更多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最終通過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推廣,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助力推動藏糧於技,更好保障食品安全,並為各涉農主體打造一個科技的「金扁擔」。
         (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雲」上有個農場
    記者隨著觀賞採摘的隊伍一起來到「雲上農場」。 進入無土栽植區,香菜、油麥菜、菠菜、生菜、芹菜等綠葉類蔬菜被栽種成盆栽,就連桃樹也長在了花盆裡,滿眼綠意,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你看這個生菜,竟然生長在房頂上,再看這個菠菜,從管子的開口長出來,這麼多蔬菜都長成了景觀,真是好看!」看到眼前的蔬菜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生長,人們紛紛發出感慨。
  • 新農人生態農場的理想與冒險
    新農人生態農場的理想與冒險 高清蓉在她的香草園裡。本報記者 肖雨楊 攝     □本報記者 朱雪黎    5月17日,來自全省各地的新農人們聚集在成都龍江路一家酒店的8樓天台,一邊向城裡人售賣自己種植的生態蔬果,一邊互相交流溝通,分享種植經驗,十分熱鬧。    新農人,是近幾年出現的一個群體。
  • 從商場轉戰農場當「新農人」
    2012年,一次機緣巧合,經朋友介紹,在珠海做服裝生意的她和先生來到了心園並喜歡上了這裡。如今經營這個小型農場快8年了,會姐一直在做一件事:實踐和分享有機種植。說起這些年的感受,她笑著說,除了沒有掙到錢,其他什麼都有,最大的收穫是精神很富足。從服裝業經營者變身「新農人」會姐是四川人,來心園前在珠海從事了多年服裝生意,有自己的工作室。
  • 嗨皮吧,雲上農場!
    然而單一地種植玉米土豆,不僅生長周期長,銷路也成了困擾村民的難題。2016年,村裡利用到村到戶項目資金和強農貸款,引進內蒙古光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鼓勵農戶利用自家房前屋後閒置土地發展特色蔬菜種植。2018年和2019年兩年的時間,公司以每畝180元的價格共流轉了1200畝土地。
  • 生態農場裡的「新農人」
    「我們不用化學農藥,也不用除草劑,採取人工拔草和稻鴨共生的模式,希望保護鄉村的土地,讓更多人吃上自然食材。」許學超說。這位皮膚黝黑的年輕「農夫」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五年前,許學超和同學來到了黃山腳下的千年古村南屏村,承包了20多畝土地建立「七約農場」,一個種植有機水稻的生態農場。
  • 黑土地上的新農人 北大荒裡藏著中國最美家庭農場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吾國吾民】黑土地上的新農人正在做什麼?葛柏林雖經營管理著鰲花島,但他卻並不是一位純粹的商人,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荒新農人,是中國最早興起的一批家庭農場主之一。34年前,他在北大荒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創辦了中國首個有特色的現代化家庭農場——圈河家庭農場。
  • 農場上「雲」智慧農業有了新模樣
    原標題:農場上「雲」智慧農業有了新模樣   自古以來,農業都是靠天吃飯,糧食豐收還是歉收,全看是否風調雨順。
  • 探訪「新農人」的自動化農場:農業不再「看天吃飯」
    圖為:「空中草莓」種植區 範宇斌 攝今年53歲的朱利賓,在吸塑行業摸爬滾打數十年後,轉型成為一名「新農人」。他說:「每天看著綠油油的蔬菜茁壯成長,這份喜悅前所未有。」圖為:「空中草莓」種植區 範宇斌 攝近日,記者探訪了位於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的綠沃川農場,聽朱利賓講述其從製造業跨入農業的「變形記」。圖為:「水培蔬菜」種植區 範宇斌 攝「高中畢業後,我和很多當時有闖勁的台州人一樣,背井離鄉去打工。」
  • 貴安新區:「雲上農場」種蔬菜 訂單農業精準銷
    曾被村民們拋荒在石山與滬昆鐵路之間的120畝狹長草地被流轉出來,成了合作社嘗試山地高效農業種植的主戰場。  貴澳構建深度垂直的產業生態,一邊打造線上「雲上農場」推動專業合作社種植經濟價值高的西蘭花、番茄等生態蔬菜,一邊通過線下採摘體驗促進旅遊、示範園區展示等方式,推動場邊村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生態農業轉型,帶動傳統農民向新型產業化農民轉變。
  • 臺商黃國原六福農場:樂當農科技術「播種人」
    漳浦縣盤陀鎮農民和臺農孔維國合作種植三角梅,不僅讓雙方收穫豐收,也帶動當地不少農戶走上了致富路。 陳毅聰黃智榮攝   「將白酒、醋、酒精、果皮按照同等比例混合在一起,會散發出獨特的香味,可以吸引各類飛蟲,這樣就能做出生物誘蟲劑。」
  • 央廣網「雲上有機農場」計劃正式啟動
    籤約儀式上,張軍在致辭中表示,央廣網秉承國家媒體的初心與責任,在扶農助農行動中,推動「雲上有機農場」計劃,以及全媒體資源助力全國優質農產品原產地企業共同合作,研發具有領跑行業標準的高品質農產品品牌,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值得信賴的優質產品及服務體驗。本次活動也是央廣網助力實體經濟創新工程的試點項目。
  • 唯美農場《新農遊·夢想莊園》
    時間好快,不知不覺間都快3個月了,而我們的《新農遊·夢想莊園》與大家見面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這次小編又為大家帶來了最新的一手消息:據說項目的美術製作已經基本完成,於是心癢難耐的小編就迫不及待地從美術那邊竊取了一些乾貨分享給你大家。
  • ...大會中國家庭農場及農莊綠色產業展覽會暨新農人節專業觀眾邀請函
    2016年中國家庭農場(農莊)及合作社發展大會中國家庭農場及農莊綠色產業展覽會暨新農人節專業觀眾邀請函 吾谷網2016-09-27 18:03:53 閱讀
  • 農場上雲端 喊你來當農場長
    平安「雲農場」招農!場!長!啦!即日起,認領屬於您的扶農作物,每天登錄完成澆水、施肥等虛擬任務,解鎖各種優惠券,以較低價格兌換購買農產品,待農作物成熟時,即可收穫農作物對應實物,既收穫了辛勤勞作的果實,又完成了公益扶貧的一次善舉。
  • 某機器人智慧農場將迎來全國首個採摘機器人
    據悉,上海市金山區已經建立起了首個全機器人智慧農場,已經擁有了6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農業機器人,開墾、除草、施肥都可以由機器人完成。目前,有關人員正在研發一款採摘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識別哪些果實熟了,糖度夠了,哪些能採,那些不能採,真正做到智能化辨別及採摘。
  • 美國研發智慧農場,未來蔬菜種植將由機器人操作
    在美國加州聖卡洛斯市(San Carlos, CA)一間新創公司叫Iron Ox,擁有內含幾百株植物以及兩位機器人農夫的室內農場。
  • 從「山頭」到「雲上」 鄉村湧現「新農人」
    「我憧憬著詩和遠方,但也珍惜著眼前的茶米油鹽……為農服務,助農增收,我們一直在努力!」這是王貞養朋友圈中的一段話,也是她一直紮根農村,服務三農,堅持一心一意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 湖北陽新軍墾農場:「愛心幫扶 能量助農」農產品推介會火爆開市
    《雲上陽新》劉波 黃健 《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 於境源 見習記者 吳群新 王軍 發自湖北陽新 為打通優質農產品供應鏈,助力涉農企業復工復產,今天下午,湖北陽新縣軍墾農場結合當前「地攤經濟」新形勢,組織農場企業、農戶在蓮花湖公園舉辦
  • 坦克車下田務農,機器人精耕細作 上海85後農民開發全國首家智慧農場
    原標題:坦克車下田務農,機器人精耕細作上海85後農民開發全國首家智慧農場農場主人王金悅生於1987年,上海師範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畢業後不聽人「勸」,執意回家鄉當個農民。如今,這位年輕的上海農民,建成了全國第一家主要由機器人幹農活的農場。  一個機器人,頂多少個壯勞力  「我有一片100多畝地的果園,種的蘋果梨可好吃了,外形像蘋果,吃口又是梨的酸甜味。我還種了西瓜,也是上海的優質品種。
  • ...黑土地上的新農人正在做什麼?北大荒裡藏著中國最美家庭農場
    葛柏林雖經營管理著鰲花島,但他卻並不是一位純粹的商人,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荒新農人,是中國最早興起的一批家庭農場主之一。34年前,他在北大荒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創辦了中國首個有特色的現代化家庭農場——圈河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