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鴨是最能代表揚州飲食精髓的一個菜。所謂三套,是指三種原料套在一起。哪三套?最外面是一隻家鴨,家鴨的腹中塞了一隻野鴨,野鴨的腹中塞了一隻鴿子。要說明的是,家鴨、野鴨和鴿子都是外形完整的。
至遲在清代乾、嘉時期,揚州的餐館裡已有套鴨面市,但當時是用家鴨與醃製的板鴨一起做的「二套鴨」。《調鼎集》記載此菜說:「肥家鴨出骨,板鴨亦出骨,填入家鴨肚肉,蒸極爛供。」同書中還記有「煨三鴨」:「將肥桶鴨去骨切塊,先同蘑菇、冬筍煨至五分熟,再擇家鴨、野鴨之肥者切塊,加酒、鹽、椒煨爛。又,家鴨配野鴨、板鴨,醬油、酒釀、蔥姜、青菜頭同煨。」從《調鼎集》的記載來看,應該是廚師將「二套鴨」與「煨三鴨」兩菜結合,創製出了流傳至今的「三套鴨」。在三套鴨前後,有好多地方還流行過「五套禽」,用鵝、家鴨、野鴨、鴿子與黃雀一起做成,但終因難度過大而味又遜於三套鴨,逐漸被淘汰。揚州的三套鴨問世以後,立刻在鹽商與官員之間不脛而走,清朝乾、嘉之後,傳到山東濟寧、濟南等地,後及北方一些城鎮,現在陝西人也將其視為西北鴨饌名餚。
三套鴨是個季節性很強的菜,最適合秋冬季節食用,這與中國人傳統的飲食養生觀點有關。秋冬是個進補的季節,鴨是人們進補的首先食物之一。民間有「燉爛老雄鴨,功效比參芪」的說法,從這個角度來說,三套鴨應選用老雄鴨,只是這個東西在民間太金貴,可遇而不可求。秋冬季是野鴨最肥美的時候,也是野鴨上市的季節。鴿子也很好,「一鴿勝九雞」,進補的功效要超過雞很多。製作時,將家鴨、野鴨進行整料去骨——在不破壞鴨的外形的情況下取出鴨的大部分骨頭,內臟與骨頭一同取出。將這集鮮美與滋補於一身的三套鴨用小火慢慢燉到酥爛,大約要3個小時。
三套鴨是屠龍之技,一般的家庭廚師是做不來的,而且一般的專業廚師也做不來。因此,1990年出版的《中國名菜譜·江蘇風味》封面上的三套鴨的照片,是用銀質餐具盛妝推出的,盡顯傳統淮揚菜的雍容華貴。尋常場合不可能用金銀器,那也一定要用白瓷的盆來盛,才不辜負那一鍋清澈見底的好湯。
最後留一個問題,你知道鹽商吃三道鴨吃的是什麼?知道的留言,可享受弦歌茶道課程學費的八折優惠。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多謝喜歡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