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壟斷直播帶貨解企業燃眉之急

2021-01-20 財富頭條網

2020年,直播帶貨迎來爆發式增長。在「雙十一」「雙十二」期間,多個平臺創造了新的業績裡程碑。《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福建石獅、安溪等地了解到,鞋服、茶葉、工藝品等行業企業和市場商戶利用電商直播、引流銷售,為拓市場、保訂單、穩產能找到了出路,也為企業找到新的轉型方向。但由於直播電商處於行業新興期,直播平臺與生產企業在對接過程中,存在平臺運營不規範、缺乏規則約束、流量壟斷高額抽成擠壓企業利潤等問題,亟待從無序發展走向有序規範。

直播帶貨解企業燃眉之急

在主播餘智明的直播間裡,幾千名觀眾隨著他的鏡頭在車間參觀了一雙鞋製作的全過程。轟鳴的紡織機、繁忙的流水線、燈火通明的倉庫,成為吸引觀眾進入直播間的新奇元素。「工廠直播自帶流量,視覺衝擊力強,大家都喜歡看。」餘智明說,工廠直播銷量比一般直播帶貨多20%左右。

「鞋服之都」福建石獅是國內主要鞋服批發集散地之一,擁有8000多家上下遊企業,形成了完整的服裝產業鏈。去年2月,面對出口訂單驟降、內銷貨品積壓、產業流動資金緊張等問題,石獅市推動本地企業與天貓、抖音、快手等平臺合作,為企業紓困找出路。

「直播帶貨為企業開拓了新的銷售渠道,有利於資金回籠、機器保持運轉,保住企業的命。」石獅市潮尚狼服飾有限公司經理張衍友介紹,去年3月以來,公司每場直播能賣出幾千件,極大緩解了庫存壓力。

晚間八九點的石獅青創城國際網批中心,物流貨車川流不息,拎著批發袋的商家絡繹不絕,700多間批發檔口店主們擺上三腳架、架上一排手機,變身「檔口主播」。

「每一個直播間背後是整個批發市場的貨源,是成千上萬家工廠組成的供應鏈。」石獅青創城電子商務園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李冠文介紹,80%的商鋪開設了「直播檔口」,去年上半年線上業務同比增長了20%。2020年1至11月,累計網絡零售額775.35億元,同比增長53.7%。

在安溪縣產茶大鎮感德鎮,有170餘名農村女性從事電商銷售工作。短視頻、直播平臺是發現潛在客戶、拓寬銷售渠道的窗口,通過展示茶葉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以及講解茶文化知識引流,從而留住訂單。2020年1至11月,安溪縣累計網絡零售額193.82億元,同比增長40.6%(其中,茶葉類43.90億元,比增54.0%;家具類60.78億元,比增55.7%)。目前,安溪縣電商企業有7418家,電商店鋪數18321家。

「從去年2月開始政府引導各商家直播帶貨,石獅掀起了直播熱潮。」李冠文說,小商戶的銷售方式日趨多樣化,許多做傳統電商批發的商戶也開始向直播轉型。對小商戶來說,直播銷量大約佔日常總銷量的20%至35%,每天可通過直播賣出500至600單。

短短幾個月,石獅市新增了18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直播基地,構建起直播機構和生產企業間的快速聯動機制;新增直播主播3000多名,當地九成以上的紡織鞋服企業建立了網上銷售渠道,逐步形成了「市場+平臺+直播」的新業態模式。

直播機構開始主動對接供應鏈和產業基地,在石獅,短短半年內就聚集了三百多家國內直播機構和眾多創業者。「石獅具有良好的產業生態土壤,政府的支持給予行業很高的認可度,拍攝、運營、培訓業務量迅速增長。」千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蔡建佳說。

直播電商「嫁接」傳統產業,有效激活銷售端、帶動生產端。據石獅市商務局初步統計,去年以來,直播銷售帶動1萬家中小工廠上線,輻射4萬多家小賣家找到貨源,帶動上下遊企業超過2萬家。

主播高額抽成擠壓企業利潤

記者採訪了解到,直播電商模式激活和打通了生產鏈條,扭轉了下行趨勢,找到新業態轉型方向,但在直播環節和產業資源接軌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規範。

——高額直播抽成加重企業負擔。福建八號人直播基地總經理郭建明說,發展電商直播,商家和企業的「痛點」是沒有流量。為了提升銷量,商家往往需要出高價請「網紅」主播「引流」。

記者了解到,商家請知名主播來帶貨,按粉絲數量的多少,抽成30%到50%;具有高知名度的「網紅」主播抽成幾乎沒有固定的標準,按幾萬到幾十萬的「坑位費」(即出場費)+佣金的方式抽成,有的「網紅」出場費高達數百萬,還要按銷售額的20%左右抽佣金,但高額的坑位費並非銷量的保障。

「議價權掌握在擁有流量的主播和大平臺手中。」一名供應鏈管理公司負責人說,在籤約主播時,佣金具體數額由商家和主播談判後達成協議,議價主導權幾乎都在主播一方。

「主播拿高額坑位費並不意味著保障高銷量,有沒有銷量要等開播才知道,幾乎所有風險都由商家承擔。」石獅千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蔡建佳說。

直播端高額抽成佔據了相當部分的產業利潤,嚴重擠壓生產端企業的收益。記者採訪的多數生產企業反映,企業為了銷售產品只能接受主播叫價,有時候銷量上去了,利潤反而降低。

泉州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年初因為疫情影響出口,大批服裝積壓在倉庫,只能緊急轉內銷。請了主播帶了兩次貨,幾十萬的銷售額,支付直播成本後企業只賺了三五萬,還不夠給工人開工資,「直播帶貨只能清庫存,賺不到利潤」。

——幹擾產品定價影響行業規範。業內人士介紹,一些網紅主播為增加粉絲的黏性,吸引更大的流量,往往對商家大幅壓低價格,在直播帶貨中給出遠低於市場正常價格的售價,作為給「粉絲」的「福利」。泉州一家鞋服供應鏈企業負責人介紹,實體店售價99元的衣服,而直播價格只能賣29元,這個價格幾乎擊穿成本價。

李冠文認為,企業不能長期虧本賣貨,那就只能壓縮成本、降低品質。打著粉絲「福利」的旗號低價衝量,會逐漸讓低價劣質的產品充斥直播市場,犧牲的是整個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一些品牌生產企業在清理完積壓庫存後,開始逐漸退出直播電商市場。「目前低價營銷是直播電商市場的主流,以服裝為例,最暢銷的價位集中在69元至79元之間。以我們產品的成本很難維持這個價格,而大幅降低成本對品牌信譽的傷害較大。」福建大帝集團副總裁吳爾德說。

「在同一直播平臺上,同一款式的服裝可能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也影響整個電商行業和市場的秩序。」吳爾德說,大量同款式的低價商品從某種程度上說破壞了行業生態,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

他認為,主播網紅效應帶來的高銷量也不能代表企業的實際收益,在支付了平臺與主播的巨額抽成與佣金後,企業與商家還需承擔低價營銷的退貨損失,為售後服務買單,結果常常得不償失。

平臺壟斷流量數據

行業亟待加強監管

「誰出的曝光費高,誰的內容就會優先展示。」李冠文說,直播平臺對流量的壟斷地位,使得很多商家為了提升曝光不得不競價買流量,部分平臺在基本抽成的基礎上,還要再抽部分比例的廣告費,進一步擠壓商家的收益。「為了提升銷量,商家只能依靠降低成本、壓低價格來獲得銷售的優勢。」

——商家付費「引流」提升銷量。記者了解到,承擔不起主播帶貨抽成的小企業和批發市場商家,自己上陣開直播帶貨,在福建石獅這樣鞋服產業集中的地區,「工廠主播」「檔口主播」應運而生。但是,這些 「檔口主播」沒有職業主播的粉絲流量基礎,想要提升銷量,需給直播平臺付費「引流量」。

有商家反映,平臺抽成通常「打包收費」。「雙十一」期間,有的平臺在未經告知商家的情況下,收取了3元一人次的「曝光費」。

——平臺隱形扣款多,規則混亂。泉州服裝行業一名商家陶攀林在某直播平臺上開了網店,她告訴記者,一般平臺會在銷售額中抽成,而且扣罰名目眾多,比如延遲發貨、攬件超時、未及時處理客服請求等。

陶攀林算了筆帳,一件單價39元的衣服,商家的利潤大概12元。然而,攬件超時一單扣10元,最高的扣款達200元。「扣款金額比傳統電商平臺高很多,而且沒有提前提示,被罰了之後才知道規則。」

——運營缺乏行業約束和市場監管。平臺不僅把控流量,也把控數據,並以流量數據作為主播抽成的主要依據。據業內人士介紹,有的直播平臺把主播按粉絲數量分為一千萬、五百萬、三百萬三個等級,主播根據等級收佣金和抽成。

去年以來,福建多地商務部門與部分直播平臺合作舉辦大型直播專賣節,請平臺的籤約主播賣貨,幫助企業推廣產品打開銷路。在與平臺合作的專賣節活動中,一些「頭部網紅」主播號稱有千萬以上的粉絲,其坑位費和佣金非常高,叫價也很隨意。

「主播等級的甄別分類,都是平臺把控,不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和檢查。」福建某地商務局一位主管電子商務的負責人說,商務局既是此類活動的主辦方,也是地方商務主管部門,提出要求查看「高叫價」主播的真實流量數據,平臺卻以「後臺數據資料不公開為由」而拒絕出示。「數據資料不出示給主管部門,我們怎麼判斷主播流量是否『摻水分』,動輒上百萬的坑位費是否合理呢?」

直播平臺的產品質量也游離於質檢部門的監督之外。吳爾德說,天貓等傳統電商,要求商家上架產品時必須出具正規的質檢報告,但在直播平臺賣貨,則很少公示相關資質,產品質量完全依賴主播或是選品團隊的「選品」能力,其「選品」能力也沒有得到權威部門的認可或資質,「三無」產品掛個吊牌就上直播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直播須回歸產品本身

增強企業議價能力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直播電商這一新興行業為傳統產業紓困轉型提供市場契機,但另一方面,業界對平臺管理不規範、抽傭隨意、流量壟斷等爭議較大,需要加強行業約束和法規監管。

一是布局完善低成本、高效率的產業對接模式。目前石獅市正在實施「一十百千萬」直播工程,積極打造產業直播的「網紅城市」,出臺支持直播電商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項目扶持、基地培育、主播培訓等優惠政策。

一些生產企業認為,通過直播前端反向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升級,這是傳統鞋服產業和專業市場向數位化轉型的重要一環。目前,直播電商帶來的個性化定製生產線已在石獅興起。如「小單」「爆款」對產業鏈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物流倉儲、售後服務等快速匹配提出了新要求,當地部分企業已經實現客戶網上下單3小時內即可完成設計、製作、發貨的快速反應。

「長遠來看,直播要回歸產品本身,做好產品,讓產品溢價養活企業。」吳爾德認為,定製化、個性化發展路線將為未來直播經濟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直播平臺應從無序發展走向法規監管,依法配合有關部門的監督。一些地方商務部門認為,直播平臺的管理運營不能游離於法規監管之外,有必要釐清平臺的權責義務,數據資料有義務提供給相關部門甄別檢查,帶貨主播和商家企業,也應充分接受產品質量監督,履行質檢等證照信息公示義務。

「針對主播從業、產品銷售、平臺運營等出臺相應的規範,才能保證產業鏈各環節利潤合理分配。」郭建明說。

三是在產業聚集區培養直播從業者「正規軍」。部分直播機構和企業認為,平臺和網紅主播對流量的壟斷,是企業面對平臺和主播缺少議價能力的重要原因。

石獅等地已形成了「政企協作、人人帶貨」的氛圍,經過培訓催生出主播、直播助理、場景包裝師等數十種新職業,當地政府將網絡主播納入當地緊缺人才目錄,提供相應的人才福利。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最近人社部發布新職業已經將「網際網路營銷師」納入其中,建議儘快形成職業認證的標準化流程,吸引更多的從業者取得正規職業資格。主播培訓機構需要有專業知識背景、了解產品的高素質人才,提升網絡主播承擔法律責任和風險的意識。

相關焦點

  • 快手直播帶貨風口正酣,魔筷星選是破局關鍵
    要說最近哪個詞最熱,當屬「直播」二字。前有第一代網絡紅人羅永浩入駐直播帶貨,依靠其強大的影響力,在當日實現GMV 1.1億元,吸引超過4800萬人次觀看直播,總銷量93萬件,創下平臺紀錄;後又有「鐵娘子」董明珠,這位傳統企業的大咖也在近日進行了直播首秀,雖然因為直播畫面卡頓等原因,導致業績慘澹,但是依舊引起熱議。
  • 快手直播帶貨風口正酣,魔筷星選是破局關鍵!
    要說最近哪個詞最熱,當屬「直播」二字。前有第一代網絡紅人羅永浩入駐直播帶貨,依靠其強大的影響力,在當日實現GMV 1.1億元,吸引超過4800萬人次觀看直播,總銷量93萬件,創下平臺紀錄;後又有「鐵娘子」董明珠,這位傳統企業的大咖也在近日進行了直播首秀,雖然因為直播畫面卡頓等原因,導致業績慘澹,但是依舊引起熱議。
  • 政府做好「店小二」辦直播培訓搭合作平臺,幫企業搭上直播帶貨這趟...
    她直播賣的最大訂單是3萬多塊錢的組裝電腦。劉菲菲介紹,目前直播帶貨已經佔到日常銷售額的20%左右。跟以前比,直播帶貨也增加了20%左右的銷售額。劉菲菲告訴記者,她最近也在發愁,不知道如何提高直播水平,很希望能參加相關的一些培訓,以便更好地往直播帶貨方向轉型。  像劉菲菲一樣直播帶貨的,賽格數碼廣場內還有七八家店鋪。
  • 當巨頭們進軍直播,帶貨也就不僅是帶貨,更是企業宣傳的前沿陣地!
    6.18臨近,一場場直播帶貨應接不暇,你是不是忍不住要「剁手」了?2020年,誰是直播帶貨之王?薇婭、李佳琦還是李子柒?2020年6月1日,董明珠一場直播銷售額破65億元。4月24日,董姐姐首次直播銷售額僅23.25萬元到第4次直播,累計帶貨超76億元,十足的帶貨女王。明天6.18,董姐姐將再度直播帶貨,將帶來怎樣的戰績呢?
  • 十大主流平臺直播帶貨模式對比
    據目前直播帶貨的方式、策略,網經社(100EC.CN)對十大主流電商玩家直播帶貨模式特點進行對比。淘寶直播1.用戶基數大、粘性高。截至2019年末,消費者每天可觀看的直播內容時長超35萬小時,可購買的產品數量60萬種。2.帶貨規模跨越式發展。
  • 澳大利亞企業為直播帶貨做準備
    對於澳洲企業來說,直播可以讓消費者更好的了解產品,幫助建立品牌聲譽。這種策略還能增強消費者的信心,並對消費者的決策產生強大的影響。最近,澳大利亞美容零售商Mecca就在「直播帶貨」的新模式中看到了商機。
  • 先鋒領隊課堂② 直播帶貨·助力企業營銷突圍
    先鋒領隊課堂② 直播帶貨·助力企業營銷突圍 2020-08-25 15: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播熱潮丨悉數海外適合帶貨的直播平臺
    線上廣交會讓所有外貿企業開始關注線上直播,畢竟已經有人在線直播賣火箭了,還有什麼不能賣。 國內的直播平臺我們知道很多比如淘寶直播、抖音直播、快手直播等等,可是國外的直播平臺你知道哪些?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去見識一下國外的直播平臺: 1.periscope Periscope,「潛望鏡」,是的他的圖標確實也是有著很強潛望鏡元素。Periscope是一個由Kayvon Beykpour和喬·伯恩斯坦開發的基於iOS和Android平臺的直播應用。Periscope在2015年推出,之後被Twitter收購。
  • 【質疑】直播帶貨要分三六九 不是所有的直播帶貨都有價值
    就這一案件來看,受傷害的都是實力不強的賣貨企業,對於全國來說類似這樣的中小企業和品牌受直播帶貨挖坑的不再少數,這僅是冰山一角。正如吃瓜群眾留言所說,「這些直播帶貨的亂象,是時候整治了,不但商家受傷,消費者也會被矇騙,錢都流到這些明星、所謂大V跟平臺的手中了!」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據了解這一行的專業人士所說,類似像李立這樣被楊坤和第三方公司所坑的多了去了。
  • 帶貨、帶動、帶火!直播帶貨,嵐山不做「一錘子買賣」
    疫情之下,尤其是後疫情時期,政府官員直播帶貨已不稀奇,但打造「網紅局」,組成機關幹部「直播天團」合力帶貨卻不多見;單場直播尋常見,打造專屬直播節,多產業、多商家開播、多場次直播帶貨,卻是稀少。
  • 蘭州市副市長開啟城市營銷全新嘗試直播帶貨
    副市長開啟城市營銷全新嘗試直播帶貨本報相關報導要說2020年最火的營銷名詞,非「直播帶貨」莫屬。大到家電小到飲料,都可以搬到直播間。不但各大短視頻平臺發力「直播帶貨」,傳統的電商平臺也紛紛開設直播間,使出渾身解數發展「直播帶貨」。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婺城這家企業「雲上突圍」
    架好麥克風、補光燈,調試好手機等直播設備。日前,在臨江工業園區的浙江赤誠工貿有限公司,主播婷婷在企業專設的直播間開始新一天工作——為公司生產的鍋具和廚具直播帶貨。開播5分鐘,近千人湧入直播平臺,1小時後,直播已經吸引粉絲超3千人。直播現場,10多款新產品在主播的吆喝推介聲中,悉數登場亮相,以高顏值和性價比「俘獲」眾人心。
  • 電商平臺旅遊「直播帶貨」 西安單場銷售超9千萬
    在此契機下,「直播帶貨」也成了線上電商平臺促進銷售的方式之一。從平臺銷售量來看,該形式得到了多數網友的認可。  6月10日晚,攜程集團「高管天團」第13場直播在西安舉行,當晚共有329萬網友觀看,直播觀看量比平日多50%,單場銷售達到9017萬元,創下新紀錄。華商報記者了解到,「攜程BOSS直播」13場總銷售額破5億。
  • 貴安新區電商企業: 直播帶貨帶出新路
    一臺美顏燈、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一間並不寬敞的房間,是貴州貓唄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貓唄電商)的直播間。  每天下午,主播李華青就在這裡賣力「吆喝」。  「這兩瓶小酒,領券後,只要9塊8,還包郵,划算。」  「歡迎『美麗』,歡迎『飛龍在天涯』,大家把小紅心飄起來,飄到5000我就開始發小酒,記得點關注哦!」
  • 官員、企業大佬湧進直播圈,今年都為直播帶貨「拼了」
    「今天,誰又直播帶貨了?」今年以來,直播和帶貨熱度空前,從官員到明星,從企業大佬到節目主持人,紛紛走進直播間,推介產品、現場試吃、賣力吆喝、才藝表演、金句頻出……以往需要用政績、業績和收視率衡量的指標,如今還有一個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直播帶貨量。
  • 中國直播帶貨火爆:日本眼饞了-直播,帶貨,日本 ——快科技(驅動之...
    一方面,很多日本企業熱切想要複製中國「直播帶貨」的模式和熱潮,但現實的情況卻是——這條路布滿荊棘,對企業來說,消費者、企業和技術缺一不可。附屬於軟銀集團的購物網站的雅虎日本(Yahoo Japan)今年5月宣布,將在6月前結束其live commerce(直播商務)功能,不過後來其將這一期限又向後延長。
  • 直播帶貨「火了」土特產
    此次活動通過主播在京東、淘寶、抖音等各個平臺直播帶貨,把威海特產向網友推介。幾場直播下來,土特產的粉絲越來越多。最近一場,觀看量超36萬人次,累計訂單數8000多單、成交額31萬元。此前,受疫情影響,我市五十一號農場等22家農產品企業和農戶的農產品嚴重滯銷。這些產品多是蘋果等非應季水果以及牡蠣等海產品,本地市場難以消化,群眾著急,幹部心憂。
  • 葉璇宣布退出直播帶貨!是明星直播帶貨不行,還是直播帶貨不行?
    這種「定點出現,到點結束」的通告式直播帶貨,到如今依舊是不少明星的首選。最近,我們觀察到,不少明星不再滿足於只做嘉賓,而更希望變身成為專業主播直播帶貨。同時,在一些平臺的推進下,為了更大限度的發揮明星效應,也在不斷邀請更多明星進駐。
  • 【活動】|玩「賺」直播帶貨
    每一家企業都不可以忽略這一火爆的新型消費場景。騰訊科技孵化器邀請河南省電子商務協會短視頻直播分會秘書長王會磊幫助企業更專業、更快速、更高效切入直播帶貨賽道,搶佔紅利期流量。 導師介紹 王會磊: 天樂直播商學院院長 河南省電子商務協會短視頻直播分會秘書長 國家廣電總局《我要做主播》特聘導師 新媒體直播帶貨實戰導師 網紅孵化基地實戰策劃專家
  • 斯年文化通過淘貨嚴選,帶企業搭乘直播帶貨的快車!
    斯年文化通過淘貨嚴選,帶企業搭乘直播帶貨的快車! 2020年08月11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2020年以來,淘寶直播帶貨市場用戶增速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