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緬大戰300年,國王都曾變俘虜!如今泰國卻成緬甸人的天堂!

2021-02-28 Ai泰國邦

本周泰國的鄰居緬甸發生政治變動,部分民眾在緬甸駐泰大使館前集會。有媒體採訪泰國總理巴育,他表示不想因此影響泰緬兩國人民關係以及經濟利益,而且這也是事關東協的事情不想因此在泰國國內有什麼分歧產生。在此他重申堅持東協原則,這件事情各方都需要幫忙不要去創造分歧。

由此看來,泰國是很看重與緬甸的關係,並且泰國在緬甸有許多投資。泰國內政部常務秘書長查猜就也鄰國緬甸政變一事作出相關指示,要求泰緬邊境地區各府的官員密切關注邊境的相關新聞和消息,相關部門要嚴厲打擊偷渡、非法越境的行為,並且不允許任何團體在泰國領土上進行可能影響國際關係的政治運動。

泰國國家警察總署署長素瓦提及緬甸大使館前的集會時表示,泰國沒有出臺任何幹涉鄰國內部事務的政策。泰國秉持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原則,因此民眾採取行動之前應考慮到法律法規。昨天人們前往緬甸駐泰大使館前集會一事不應發生,希望今後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泰國沒有落井下石,還對緬甸進行維護。但誰能想到在歷史兩國曾大戰300年呢?緬甸和泰國這兩個近鄰,曾因領土糾紛從16世紀一直打到了19世紀,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在很多年前的緬泰戰爭中,泰國多次戰敗,時任泰國的國王還成為了俘虜,被帶回緬甸。

1548年,泰國王室發生了內訌,緬甸趁機包圍了泰國首都,不過沒能成功將其攻下。1563年,緬甸再次入侵,1564年成功將泰國首都拿下,在此次戰役中,泰國敗得那叫一個慘不忍睹,泰國的國王一家子和文武百官以及大量百姓都被抓到了緬甸。此次戰役,也被不少泰國人當成了一次「恥辱」。現如今,老一輩的泰國人對緬甸還有類似「民族仇恨」的情感。

之後,泰國的抵抗一直沒有停歇過。1584年,泰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納黎宣大帝橫空出世,率軍攻入了緬甸。這位集聚軍事才華的人,率領泰國軍隊大勝。當時,緬泰兩國作戰都動用了戰象,場面震撼無比,雙方都傷亡慘重。

然而,傳奇也有消散的一天。1605年,這位牛氣哄哄的大帝突然病逝於前線,泰國軍隊被迫撤回。1613年,緬甸軍隊開始反攻,此後雙方激戰多年,互有勝負,直到1665年,緬甸終於經過奮戰把泰國軍隊趕出了緬甸境內。此後近百年,兩國還算安穩。

但1759年,泰、緬兩國再次因領土問題交火,1767年,緬甸軍隊又一次攻佔泰國首都。關鍵時刻,泰國又冒出一位英雄,而且還是華裔英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達信大帝。他重建軍隊,趕走了緬甸軍隊,恢復了泰國的獨立。據統計,緬泰兩國幾百年中發動了33次大規模戰爭,而其中有29次都是緬甸獲勝,泰國卻只有4次成功的逆襲。

此後兩國依舊戰火不息,直到1824年英國殖民者到來攻佔了緬甸仰光,緬甸逐漸變成英國殖民地,泰國和緬甸才正式熄火。一直到1948年,這兩個堪稱「世仇」的鄰居,才真正建交。

世事變遷,幾百年來,泰國逐漸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在旅遊業的助力之下,泰國經濟實現飛躍式發展,國力也逐漸上升。而緬甸內戰持續了半個多世紀,民族問題、宗教問題,讓緬甸經濟發展受阻。

低就業率滿足不了國內民眾的需求,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其他國家尋找新的機會。緬泰兩國信仰文化相通,地緣資源更是如出一轍,因此,泰國成了很多緬甸人的「夢想地」。

緬泰建交69年來,泰國國內聚集著超過100萬的緬甸勞工。嚮往著新生活的他們,在陌生的國度、陌生的環境下,並沒有過上理想的生活,不知忍受過多少委屈,不知承受了多少壓力,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苦,也許只有生活在異國他鄉的他們,才能夠真切的體會得到。

雖然近幾年緬泰兩國合作越來越多,但「世仇」觀念多多少少還是影響著兩國的「親密關係」升級。不過,在這個時代,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儘管緬泰兩國有著一些別樣的民族情感,但經濟和軍事上,該往來的卻一點沒在少的。

在籤署各種友好協議之後,2015年8月11日,兩國還正式實施互免籤證政策。免籤之後,到緬遊玩的泰國遊客數量居高不下。泰國在緬甸尋找商機的同時,也有不少緬甸人前往泰國尋求新的生存機遇。如今兩國的關係已經沒有仇恨,而是合作互利,友好共贏。

本文由Ai泰國邦編輯整理,轉載內容只為公益分享傳播非商業用途,文圖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如遇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更正或刪除。

相關焦點

  • 泰國,大戰緬甸三百年!
    中南半島國家中泰國和緬甸的人口差距不是很大但是GDP和人均GDP差距巨大▼然而倒退回古代王朝時代,緬甸曾經是一個非常強悍的國家,曾多次同中原王朝交手而不落下風。向南,緬甸還同泰國斷斷續續交手近三百年,兩次攻破泰國首都,逼泰國成為附庸國,甚至一度讓泰國亡了國。然而最終的結局,卻是緬軍被趕回老家。
  • 泰國和緬甸為什麼打了300年的戰爭?
    到了14世紀,泰族人烏通王實現了對泰人各政權的統一,定都阿瑜陀耶,史稱阿瑜陀耶王國。▲公元1300年左右中南半島形勢,其中蘭納、素可泰都是泰人政權,中南半島西北方分布著緬甸割據政權作為一個新興的國家,阿瑜陀耶王朝限於地形的阻礙,它的東邊和京族人建立的越南之間是山地,西邊和緬甸之間也是山地。
  • 始於嘉靖年間的泰緬大戰,不僅長達兩百多年,更讓一個王朝覆滅
    泰緬大戰 兩國之間的這場超長期的大戰,其過程頗為曲折。雖跨度長達三個世紀,但並不是一直處於戰爭狀態,期間有不少年間處於和平時期。這場大戰的實質雖為兩國爭奪中南半島的霸權,但絕大多數時期是因緬甸侵犯泰國而引發的戰爭,所以泰國國內出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或事。
  • 【走進泰國】走進泰緬死亡鐵路
    泰緬鐵路(又稱死亡鐵路)是日本在大戰期間為了佔領緬甸而修建的連結泰國曼谷和緬甸仰光的鐵路。死亡鐵路的名字來源是由於建設時工人的死亡率太高,當時工程總共募集了1.2萬餘名日軍(第五鐵道連隊)、盟軍俘虜6.2萬餘人、數萬泰國人、18萬緬甸人(4萬人死亡)、8萬馬來人(4萬多人死亡)、4萬5千多印尼人進行施工。
  • 泰國,大戰緬甸三百年!|地球知識局
    中南半島上的地理和緬泰兩族的崛起中南半島諸國除越南和馬來西亞外,基本都是信仰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的佛國。佛國之間的聯繫也相較其他兩國更多,這背後是該半島的地形所致。大城府即阿瑜陀耶(Ayutthaya)作為泰國歷史悠久的故都今天即使在數次戰亂後仍然留下了大量古蹟(大城府-瑪哈泰寺佛像)(圖片:shutterstock@akekalak.phatchaitong)▼當時世界已經進入大航海時代,緬泰雙方除了傳統的封建動員兵以外,還各自擁有數百人的葡萄牙僱傭兵,而泰國僱傭兵的擁有的火炮型號更大
  • 《泰囧》寺廟起源:泰緬象軍大戰中,泰王靠座象大敗緬甸軍隊
    我們常常在泰國的各種皇家儀式上,看到大象參加各種表演的鏡頭,比如上次已故國王蒲美蓬去世的時候,一排排皇家大象面向皇宮,跪倒哀鳴的震撼場景,讓所有看到的人動容,這也許是對這位生前愛護動物出名的國王最後的悼念。這次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加冕儀式後,就看到一對對大象,身披皇家服飾,巡遊的身影。那麼大象為什麼在泰國這麼受歡迎?大象也泰國國王有什麼故事呢?
  • 泰緬邊界緊張 緬甸譴責泰國「恃強凌弱」
    中新網北京5月24日消息:近幾個月,泰緬邊界的緊張局勢升級,演變成炮轟和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緬甸國家管制的新聞社昨天報導說,緬甸軍人政府第二號人物茂埃上將發表了一項聲明,對超級強國「恃強凌弱的手段」作出譴責,並表示緬甸不會讓出一寸的領土。
  • 泰緬戰爭中的泰國「花木蘭」:從暹羅王后,到捍衛普吉島的姐妹花
    你覺得泰國女性的特點是什麼?勤勞溫柔又大方?還是敢愛敢恨、個性鮮明?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看法,而歷史上的泰國女性,在許多方面的能耐和貢獻,絕對超過一般人所認知。1548年泰緬第一次開打,史稱「白象之戰」,原來當時統治泰國的摩訶·查克臘帕擁有300多頭大象,其中有7隻白象,成為皇權象徵。緬甸要求進貢2頭白象,泰王拒絕不從,雙方大戰之後,泰王被迫進貢了4頭白象。其實,爭奪白象是為藉口,從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泰緬之間為了爭奪土地,以及控制中南半島政治經濟而進行了長期戰爭。
  • 泰國判死龜島雙屍案2嫌犯,緬甸的憤怒引發多國大遊行,泰國警告在緬泰人少出門!
    點擊查看新聞回顧《英遊客泰國姦殺案:兇器所攜DNA與嫌犯不符》泰國判死龜島雙屍案2嫌犯,緬甸的憤怒引發世界多國大遊行,泰國政府警告在緬泰人少出門
  • 華商集團打敗緬甸建泰國:中國小販當國王
    泰國媒體ASTV-Manager曾做過一篇對王室「大不敬」的專題報導,感嘆說:「他信家族中了曼谷王朝的魔咒了嗎」,封面和封底分別是泰國華裔國王「鄭信」和華裔首相「他信」的肖像。這家媒體總結說,鄭信和他信都有很多共同點:他們有發音和拼寫相似的名字(Taksin—達信,Thaksin—他信),他們都是北方人,他們都有中國血統。
  • 泰國擬為日軍泰緬「死亡鐵路」申遺 易引發日泰外交摩擦引擔憂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泰國和緬甸之間建設泰緬鐵路,電影《桂河大橋》中也對此進行描述。如今泰國已啟動將其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的工作。日本共同社8月16日報導稱,在與日本較為親近的泰國,揣度日本人的感情,對於使用在國際上被知曉的「死亡鐵路」這一表述出現了贊成和反對兩種論調。「登錄的目的是讓人類不再重複這樣的錯誤」。泰國西部的北碧府7月22日以居民為對象召開的聽證會上,政府文化負責人進行了上述說明。
  • 近期,泰國警方連續在泰-緬邊境逮捕了多名緬籍偷渡人員
    據當地媒體消息,12月13日,泰國邊防部隊在泰緬邊境湄索一側抓捕了2名從妙瓦底「派路」村偷渡進入泰國的緬籍人員。同天,在北碧府泰緬邊境一線,泰國部隊逮捕了25名從緬甸德林達依省偷渡進入泰國的緬籍人員。
  • 如今軍閥割據的緬甸,卻有著十分輝煌的過去:吞併泰國還敢撩撥乾隆!
    在18世紀最巔峰的時候更是滅亡泰國,還撩撥乾隆,幾次擊敗大清朝,妄圖吞併雲南。 緬甸崛起 根據史料,緬甸地區在1世紀左右就出現了一些封建王朝,但都各自為政,互相攻伐。7世紀,出現了一個驃國,統一了現柬埔寨西北側的緬甸地區,但是9世紀被南詔國所滅,之後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
  • 泰國南部旁,緬甸為何多出一塊狹長的領土?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泰緬南部邊境線依山而劃,緬甸居高臨下,佔盡地利。歷史上一旦緬強泰弱,緬族(緬甸的主體民族)就會越過南部的比勞山俯攻,而泰族(泰國的主體民族)則依靠湄南河水網節節抵抗;到了泰族崛起,雙方就會在比勞山區反覆拉鋸,爭奪緬南少數民族的支持。
  • 緬甸靠近泰國南部為何多出一塊狹長的領土?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泰緬南部邊境線依山而劃,緬甸居高臨下,佔盡地利。歷史上一旦緬強泰弱,緬族(緬甸的主體民族)就會越過南部的比勞山俯攻,而泰族(泰國的主體民族)則依靠湄南河水網節節抵抗;到了泰族崛起,雙方就會在比勞山區反覆拉鋸,爭奪緬南少數民族的支持。
  • 湄賽——位於緬泰邊界,坐落於泰國最北端
    湄賽位於緬泰邊界,坐落於泰國最北端,離曼谷720公裡。是泰國最北部城鎮,也是遊客從緬甸進入金三角的必經之地。湄賽(Mae Sai)湄賽又被稱為'睡美人',因其沿途山脈的形狀象個睡美人。街道盡頭是泰緬兩國的國境線--湄賽河上的橋,河對岸就是緬甸的大其力鎮。每天有許多人經此橋來來往往,有作生意的小販、有外國遊客。由於來往人員的增多,橋兩旁的餐館、商店應運而生,在這裡可以買到有泰緬兩國特色的紀念品、當地少數民族的服飾、緬甸的玉器等。橋左側是泰國海關和出入境管理所,右側豎有一塊"泰國最北之點"的標牌。
  • 泰國逐步解除對緬甸的封鎖,緬泰友誼大橋恢復通行
    10月26日,緬泰妙瓦底-湄索2號友誼大橋解除封鎖 【緬甸中文網訊】克倫邦消息,泰國湄索當局發布通知,妙瓦底-湄索2號友誼大橋解除封鎖,恢復緬泰兩國BCF區之間的貿易。
  • 走進泰緬邊境小鎮 湄索
    湄索鎮的商店都有泰文和緬文招牌。人民網記者 孫廣勇攝湄索,一座位於泰國邊境的小城鎮,隔著湄河,對面就是緬甸。泰緬邊境以山相隔、以河為界,泰國一側的湄索與緬甸一側的妙瓦底縣隔河相望。這裡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川流不息的車流,隨處可見的是泰國家庭的高腳木屋,緬甸人居住的臨時工棚,以及金碧輝煌的泰國佛寺。一些國際組織在鎮上設置難民服務處,經常能看到一些不同膚色的工作人員。湄索的鎮中心由兩條熱鬧的街道組成,街面上餐廳、超市、小吃店和網吧比比皆是。小商店多是當地泰國人經營,許多華人店鋪貼著「一本萬利」、「財源廣進」的對聯,店員多數是緬甸人。
  • 「不會再回泰國工作了!」大批在泰緬籍勞工吐槽在泰被壓榨
    【緬甸中文網訊】撣邦東部消息,5月27日,緬泰友誼大橋附近停靠著22輛大巴車,車上共搭載了504名緬籍勞工。這些勞工都是於5月27日從泰國返回緬甸的勞工。這些緬甸勞工返回緬甸接受採訪時,有四分之三的勞工均表示不會再回到泰國。
  • 緬甸勞工協會請求泰國開放6萬緬勞入泰工作
    泰國頭條新聞社訊 據泰媒報導 緬甸媒體《緬甸時報》報導稱,作為緬甸最大的勞工組織之一的「緬甸勞工權利協會」發表聲明,請求泰國政府儘快開放約計6萬名緬甸勞工入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