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在完成服務社會的「使命」後,如何變廢為寶「光彩重生」?4日,隨著天津市市政工程學校利用共享單車、電單車輪胎再生材料新建的籃球場投用,這一答案有了全新的探索與嘗試。
「這幾年,共享單車的回收再利用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我們也是在與相關部門的溝通中。在共享單車的回收過程中發現,將即將回收再利用的輪胎運送至塑膠工廠經專業化處理後,能製作成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運動場專用環保彈性輪胎顆粒,用來鋪設學校或者社區的運動場都沒問題。」美團交通戰略合作部總經理周亞告訴記者,所以這次我們就在市交通運輸委支持下,為天津市市政工程學校捐贈了兩個籃球場。用到的就是之前在天津運營的4000多條共享單車、電單車輪胎回收改造後產出的再生材料。這是美團在津落地的首個環保再生球場,也是美團「共享單車變球場」公益項目在全國範圍內無償捐贈的第五個場地,希望能讓低碳綠色惠及更多人。
不僅僅是共享單車「變身」球場,記者了解到,隨後更多綠色、智慧、便捷、惠民的交通服務都將逐步在津門實施推廣。
「近期,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要把綠色交通、智慧交通理念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實體化,以此為切入點,全力升級天津交通運輸體系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劉道剛介紹,「比如,會嘗試把美團的這項成果推廣到其他共享單車企業,實現全覆蓋,成為整個行業共享單車回收的解決方案之一。再比如,我們也在探索巡遊計程車的『巡網融合』,就是通過打造專門的網絡平臺,將全市3萬多輛巡遊計程車整合起來,裝上網際網路打車系統。以前市民是路邊揚手打車,現在上網通過APP直接叫車就近派單,冬天『凍』在路邊等半天叫不到車的情況將大大改觀。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交通強國天津方案』基礎上,研究探索如何讓交通運輸更安全、更綠色、更便捷、更高效,能夠體現出更多的經濟社會效益,更好服務城市發展與市民出行。」(記者 萬紅 攝影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