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瘋狂的跨境物流、歐洲第二波疫情來襲旺季怎麼辦?
伴隨著秋冬而來的,是歐洲疫情的二次爆發。此前歐洲消極的抗疫政策,引來了疫情的強勢反撲。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則顯示,西班牙是歐洲感染新冠肺炎人數最多的國家,累計確診突破92萬;法國緊隨其後,累計確診逾85萬;英國總確診人數也接近68萬。
歐洲各國政府重新開始實施封鎖、限制措施,法國宵禁、倫敦封城,居家隔離2.0版本再次襲來。加上旺季來臨,我們正在目睹歐洲下一波在線購物浪潮的到來。
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雙邊貿易額一直在穩步增長。電子商務作為超強的經濟發動引擎,也在疫情期間極大地促成了中歐雙方的線上貿易發展。只是在這場二次危機中,電商間的競爭將更為明顯和激烈。首先,在線下實體店吸取了前輩教訓後,快速向線上轉移。同時,巨大的機會以及豐厚的利潤也在吸引更多的行業新人,整個電商市場熱鬧非凡。
其次,經歷過第一輪疫情的洗禮,雖然消費者越來越習慣於線上購物,但對交付速度,品牌知名度,產品價格等期望實際上也提高了。一方面,宅經濟下人們充足的時間考慮購買,並且會選擇在困難時期為他們做更多的公司。另一方面,在3、4月份物流手忙腳亂出現大面積延誤情況後,運力慢慢恢復,更多的消費者難以再次接受交付延誤,並認為賣家已經找到了物流解決方案。
二、旺季物流海運還是空運?愛不起的瘋漲物流費用如何吃掉利潤!
實際上,最近幾個月,從國內把貨物運送到歐洲變得越來越昂貴,甚至有些人還找不到合適的運力。自航空公司被迫削減航班,空運就一直在容量上掙扎,價格也是水漲船高。TAC指數顯示,自7月中旬以來,中歐之間的空運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在7月13日至10月12日之間上漲了近27%,達到每公斤3.90美元。目前的費率顯示,該運費又再次上漲了約47%。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雖然海運領域開發出了適合跨境電商的海運快線等產品,壓縮了傳統海運的時間。但之前的空白,讓大量湧入的貨物沒有充足可用的船艙空間,而秋冬又是正常的海運高峰。上海港是中日、中美、中歐海運的橋頭堡,其運力情況一直被視為中國國際貿易的重要晴雨表。自5月以來,上海港運價持續上漲,在歐洲集運航線方面,雖不如中美航線漲勢驚人,並在近幾周有所回調,但也依舊在高位徘徊。如物流公司Freightos分析,近幾周來,穿越蘇伊士運河的海運費率呈下降趨勢,卻仍同比增長近79%。拋卻運費,運力也成問題,通行歐洲航線的上海港船舶平均裝載率始終高達95%左右。另受歐洲地區疫情反彈拖累,部分國家加強管控,大量船隻擁堵在各港口,返回中國的船隻也較少。預計這一現象,將在賣家補貨期結束後有所好轉。
中歐班列是可行的,現在沿海地區的海運時間抵達歐洲通常是40天,而鐵路的運行時間在15天上下,其費用較之空運又大大降低。只是目前中歐班列的市場仍在培育中,它的定位更多時候是作為空運的補充,主要滿足的是貨物價值比海運高,比空運低,對時間又有較高要求的部分貨物。畢竟,中歐班列需要一輛滿載貨物的火車,班列無法控制,這也是當下仍然要依賴運費高昂的空運的原因。
(圖片來源:redduckpost)
三、神奇的中歐卡航?!神秘的TIR國際運輸公約背後的中歐陸路卡車運輸
在過去的幾年間,隨著海外跨境電商滲透率提升,國內產品要通過郵政小包、商業快遞、專線物流,海外倉等各種模式組合送達消費者手中,對應的物流需求也變成了從頭程到尾程的一站式服務,服務鏈條從工廠一直延伸至海外消費者終端。考慮到跨境電商增速以及成長空間,入場的物流公司也越來越多。其中,有不少物流公司看到了中國和與一帶一路計劃有關的國家和地區之間貿易需求的上升。挖掘出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公路運輸,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主要市場和所有歐盟國家,都是《國際公路運輸公約》的成員,公路運輸作為一種跨境運輸工具,為中歐貿易流動提供了新的選擇。
(圖片來源:accessworld)
國際公路貨運(TIR) ,或稱國際公路運輸,是唯一跨越國際邊界運輸貨物的全球海關過境系統。自1948年成立以來,它一直在促進國際道路運輸的便利化和推動貿易的發展。目前TIR有76個締約方,受聯合國《國際公路運輸公約》管轄,由總部設在瑞士的國際公路運輸聯盟管理。自2016年以來,中國一直是TIR公約的成員。
根據《國際公路運輸公約》,獲得TIR運輸資質的企業,持有TIR證就可以由發運地至目的地,在海關封志下途中不受檢查,不支付稅收,也可不付押金。也就是說,通過公路可以實現門到門運輸,而不必打開貨櫃進行檢查,這是公路運輸的一大優勢。
就效率而言,雖然航空運輸更快,但貨運在清關和中途過渡時間上浪費了很多時間。而公路運輸成本只有空運的30%左右,還節省了從機場到最終目的地的過渡時間,尤其在旺季,即使使用空運,受尾程配送擁堵影響,仍會出現延遲滯後的情況。同鐵路運輸相比,二者時效相仿,並且根據IRU的估計,公路運輸比鐵路最多可以節省10天的時間。
另外,鐵路運輸需要先把貨物運送到火車站,然後再通過公路配送到客戶手中。而公路運輸的高度靈活性則保證了送貨上門服務,更適合高價位的產品以及對配送時間要求嚴格的消費者。此外,它還可以解決散裝貨物的裝運問題,只需幾個貨櫃即可開行。與海運相比,公路運輸的強度也是顯而易見的,海運通常需要45天到兩個月才到抵達目的地,其中出於必要的過渡,貨物還要經歷4到5次的上下船。
四、14天即送達英國?!誰敢試吃跨境電商中歐卡航螃蟹?
只是參與進中歐卡航市場的公司並不多,面對單程10000公裡,往返兩萬多公裡的行程,其中的不確定性還要花費一番功夫去嘗試,還有許多事情要去完善,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化。廣州寧致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作為為跨境電商行業試吃這隻中歐卡航螃蟹的公司,推出了中歐卡航班列。從中國深圳/廣州發車,沿一帶一路路線行駛,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波蘭,然後在波蘭轉關,抵達英國監管倉或比利時監管倉進行清關。
據寧致物流介紹,在長達一萬多公裡的行駛路線中,寧致物流卡航全程GPS追蹤定位卡車,操作靈活不塞港。時效自發車開始至抵達英國/比利時全程13-15天,速度媲美空運,但價格僅為空運但1/3.尾程由DPD派送,無需預約,縮短了亞馬遜入倉時間。
只是由於近期天氣變化頻繁,而卡車受天氣原因影響較大,尤其在歐洲緯度較高的地區,風雪總是來得較早。因此,對於中歐卡航的時效性保證也存在憂慮,這算是公路運輸諸多優勢下,較為明顯的一個短板。為此,寧致物流表示,他們還針對延誤情況給出了相應的賠付措施:超過25個自然日沒有提取,即可每天減1/KG作為延誤補償。在目前沒有保險公司提供相應的產品保險下,物流公司能夠進行保底託盤是非常重要的保證,自然也是提升賣家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圖片來源:caasint)
針對公路運輸的質疑有很多,海關、路況、法規、安全性、駕駛員班次等等,都讓公路運輸看起來令物流公司犯怵。最重要的是,為了提高一點點競爭力,付出的成本是否太高?比方說從中國到歐洲的理想運輸時間為10天,但這很難真正達到。需要仰仗強大的算法技術為車隊規劃最佳的裝載量和運輸線路,投入成本太高。而且在這樣長的距離中,路況並非在所有地方都保持良好,有人擔心發生事故或其他致使延誤因素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在邊境。不過在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沿線的運輸都較為穩定與安全。目前為止,中歐卡航作為物流「第四通道」仍是好評頗多的,未來該行業也有望大幅增長,其中一些困擾物流公司的難題或許等到更多遊戲參與者進入,這些問題能夠得到更好的解決。
最重要的是,雖然2020對於不少個人和企業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時期。但我們隨時都在被世界所動搖以及重新安排,具有遠見並且能夠去適應生存,才會變得更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