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俯瞰《慶餘年》

2020-12-18 笑雲讀星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聖

詩聖杜甫一曲《登高》,在最近火得一塌糊塗的《慶餘年》裡,經搬運大師範閒之口,傳遍莫須有的慶國王朝,在劇中被冠以「古今中外第一七言律詩」之盛名。

這倒不假,貓膩至少在架空歷史時,尊重了真正的歷史文化。《登高》一作,自其問世以來,便被歷代詩評家推崇,的確有千古第一律之名。

明代胡應麟,評《登高》曰: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勁難移,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此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清楊倫亦在《杜詩鏡銓》中評論: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慶朝花魁司理理為此詩,畫舫移岸,自薦枕席。不是範閒太英俊,只因此詩太才氣。

司理理

這首膾炙人口的《登高》,我記不得自己何時所學,聽說現在的初中語文有這首詩,但我讀初中那時候肯定沒有。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好像有記憶以來就刻在自己腦子裡,深刻得即便專門忘記也是不能。

它讓人很自然就進入一種情緒,以個體為出發點,卻以天地為參照,使人在自發的反覆咀嚼裡朦朧捕捉到一絲宇宙的奧妙。

似乎可以忘記自己,在弱化本體感受時,坦然接受落葉凋零的自然規律;在貧病交加之際,江流浩蕩,不帶情緒,奔湧如前,川流到生命無法窺伺的未來。

杜甫的詩鮮有浪漫,但寥寥數言,極盡哲理。白描寫景的手法不出奇,運字之功力實在太過厲害與傳神。

跳過文人普遍的悲秋,我所看到的《登高》告訴了我以上道理。所謂「各花入各眼」,這首詩於杜甫之初衷,也許並非如此。不妨讓我們把視線投射到公元767年的重陽節,夔州城外白帝城上。

白帝城

時年五十有六的杜甫,生活困苦,投奔夔州友人已有些日子。

秋日陰鬱,心情苦悶。便在白帝城高臺之上觸景生情,揮就這首流傳千古的不朽名作。

詩之前四句寫景,不帶詩人情緒。這好比中國山水畫講究的留白,傳神的勾勒後留著遐想的餘地。

詩的後四句便是作者遣懷之音。「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高度凝鍊了杜甫自己顛沛流離的半生艱辛,讓人嘆服其遣詞造句的巔峰本事。

「潦倒新停濁酒杯」更把詩人的窮困潦倒揭露得悽涼。全詩到此戛然而止。言盡意未盡,留給讀者多層面的思考…

杜甫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現實也太現實:年過半百,生活拮据,身似漂萍。卻改不了憂國憂民。他在憂愁與痛苦中依然吶喊,依然對社會充滿著熱情。

單從結構上而言,《登高》是教科書似的作品:一詩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韻,一韻到底,沒有鄰韻;三四兩句和五六兩句對偶;平仄嚴格遵循律詩規則。

因此,言此詩為七言律詩第一,是有理有據的。

俗話說「文無第一」,各朝各代讀書人覺得與《登高》難分伯仲的七律還有兩首,一是崔璟的《黃鶴樓》,一為沈佺期的《獨不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

崔璟的《黃鶴樓》被南宋評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為唐詩七律第一,全唐詩的開篇之作也是選的《黃鶴樓》。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徵戍憶遼陽。北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佺期之《獨不見》是唐人常作的閨怨詩,論氣勢不及《登高》與《黃鶴樓》,但細緻入微,自成氣象,為同題材作品的扛鼎之作。

這三首流傳千古的名作,誰拿第一,其實並不重要,它們歷久彌新,帶著時光無法消散的藝術魅力,本身就雄辯地證明了它們的偉大。

我們能夠在今天還能聆聽千百年前古人的智慧與感悟,這些優秀的詩歌作品真的是功不可沒。

相關焦點

  • 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最近,電視劇《慶餘年》火了,男主角在劇中靠著背誦杜甫的《登高》名滿京都。《登高》經範閒之口一出,就在劇中被冠以古今第一七言律詩的盛名,為什麼詩聖杜甫的詩會讓範閒博得滿堂彩呢?
  • 《慶餘年》中,範閒靠杜甫的《登高》震驚全場,不愧是七律之冠
    在熱播大劇《慶餘年》的第七集,穿越到古代的範閒為了能找到心儀的姑娘,應邀參加了世子舉辦的文人詩會。在比賽中,由於當時範閒沒有找到姑娘,心情不太好,便憑著記憶寫下了杜甫的經典名篇《登高》,從而豔壓群芳,一舉拔得頭籌。
  • 《慶餘年》中範閒用杜甫的《登高》聞名京都,為何這詩不尋常?
    最近熱播一部電視劇《慶餘年》,劇中新穎的情節設定,有趣的臺詞,和飽滿的人物特徵都吸引了我的注意。尤其是劇裡面的男主人公範閒,因寫了首杜甫的《登高》而名滿京都,難道這首詩真的這麼有魅力嗎?困頓潦倒,衰老多病,重陽節本應登高飲酒,但由於肺病嚴重,只能戒酒。潦倒:衰頹,失意。這裡指衰老多病。新停:新近停止。重陽登高,例應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 《慶餘年》範閒所寫七言詩,為何被稱為千古第一七言詩
    最近,《慶餘年》電視劇正在火熱播放中,而劇中的一場詩會引起了一波小高潮。劇中,二皇子為拉攏範閒,便讓靖王出面邀請範閒參加詩會,而屬於太子黨的郭寶坤也預圖在詩會中羞辱範閒。但是,範閒曾經好歹是現代人,腦子中自然擁有無數的名人詩詞,何懼之有。
  • 慶餘年高達是誰是幾品高手實力真實身份 慶餘年小說高達結局是什麼
    慶餘年高達是誰是幾品高手實力真實身份 慶餘年小說高達結局是什麼時間:2019-12-26 23: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慶餘年高達是誰是幾品高手實力真實身份 慶餘年小說高達結局是什麼 《慶餘年》裡的虎衛高達有多能打?
  • 慶餘年高達第幾集出現 慶餘年高達最後去哪了是死了嗎
    近日,《慶餘年》的熱播吸引到了很多網友的觀看,隨著劇情的高潮,不少人物都紛紛出現了,高達在劇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人物,那麼高達是第幾集出現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慶餘年高達第幾集出現  據悉,高達在第33集出現。李燊在《慶餘年》中所飾演的高達,在原著小說中也是舉足輕重的一個人物角色。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登高》
    去年看電視劇《慶餘年》時,男主人公範閒在他生活的時代,寫了第一首唐詩就是杜甫的《登高》,《登高》被一些人推為七律第一。主要內容是悲秋,那時杜甫已經接近晚年。茅屋而我們要理解杜甫的《登高》,還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說。第一個方面是杜甫是北方人,是現在的河南鞏義人。
  • 重陽登高,懶得爬山就自駕吧,江門這個經典風車山俯瞰臺山千島湖
    這裡除了能俯瞰大隆洞水庫之外還有不少朋友在山頂露營觀星,是秋季戶外登高的好路線。從風車山腳下的隆文村出發可以自駕直達山頂,全程超過10公裡。絕大多數路段都是水泥路,少部分為機耕路,雖然較為狹窄和陡峭,但總體路況還算不錯,普通轎車也可以勝任。山脊東西走向,靠近東側的風車是觀賞大隆洞水庫的絕佳位置,節假日在山頂就能看到水庫邊密密麻麻露營的帳篷。
  • 《慶餘年》範閒鬥詩,一首《登高》拔頭籌,杜甫這首七律有多好?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最近很火的那部電視劇《慶餘年》,其中有一個鬥詩的劇情,主角範閒以一首《登高》豔壓群芳,獲得滿堂喝彩,過後悄悄說,杜甫的這首七律可謂是古今七律第一,史上無人能及,那麼這首獲得後世極高讚譽的七律究竟說了什麼呢?
  • 來到杜甫草堂,才明白《慶餘年》中範閒何以選擇《登高》開場鬥詩
    去年最火的網劇《慶餘年》中有一場男主範閒鬥詩的戲,而範閒開場用的詩《登高》正是草堂主人杜甫晚年所作。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慶餘年》範閒字醜被吐槽,張若昀實力「自黑」,完美展示高情商
    張若昀現在已經是一個炙手可熱、並且擁有著有目共睹專業演技的演員,自從當年飾演周衛國弟弟備受關注之後,出演《無心法師》、《麻雀》以及《法醫秦明》等等眾多電視劇都是口碑和收視俱佳,而最近張若昀的《驚蟄》以及《慶餘年》兩部電視劇接連推出,更是讓張若昀直接「霸屏」,讓不少粉絲直呼過癮。
  • 《慶餘年》怎麼就火了 第二季播出時間
    「看《慶餘年》了嗎?真的好看!」在線下,這部穿越題材劇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躥紅:地鐵裡,楚天都市報記者曾目睹多位年輕人拿著手機追劇;微博上,與劇情有關的內容三天兩頭霸佔熱搜;主演張若昀還被不少網友封為「85後男演員的實力代表」……小說改編的劇集那麼多,為啥偏偏《慶餘年》紅了?這裡頭,還是有點講究的。
  • 登高俯瞰秋色美 | 玉淵潭
    登高北望,玉淵潭公園和八一湖兩個水系南北相襯,環抱四周的樹木秋色浸染。秋風吹過,湖面碧波蕩漾,秋葉婆娑作響,水景與秋色互為襯託,共同為京城市民獻上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
  • 範閒背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是說木頭從天而降嗎?
    前段時間,電視劇《慶餘年》熱播,帶火了一首唐詩——杜甫的《登高》。劇中,主角範閒參加靖王府詩會,現場默寫了一首杜甫的《登高》,一詩驚群雄,因此名聲大燥。電視劇《慶餘年》是根據一本穿越類型的網絡小說改編的,在穿越類型的網絡小說中,背詩是最常見的爽點。不過,《登高》一詩是杜甫晚年窮困潦倒時所寫的詩,並不符合靖王府詩會當時的情境,而且,在《慶餘年》這個異世界,要理解《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一句詩,是有困難的。
  • 《慶餘年》:讓範閒走紅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原來大有來頭?
    在最近的熱播劇《慶餘年》中,男主人公範閒在詩會上被他人用言語所激,於是便隨即寫下一首詩。此詩一出,詩會上的人無不拍手稱絕。而範閒也在當時的文壇上迅速走紅。值得一提的是,在還沒有寫出此詩的時候,範閒就跟眾人誇下海口說:「你們要是能寫出更好的,我這輩子就不寫詩了」!那麼,範閒究竟寫的是哪一首詩呢?
  • 慶餘年原著小說高達的結局是生是死 高達扮演者是誰
    在電視劇《慶餘年》最新的劇情中,高達上線了,高達一上線便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喜歡,在劇中高達和範閒的互侃也是很大的笑點,那麼達誰演的結局去哪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最後的結局吧。  慶餘年原著小說高達的結局是生是死  這次,李燊在《慶餘年》中所飾演的高達,在原著小說中也是舉足輕重的一個人物角色。
  • 探訪廣州白雲山景區,登高觀陽城美景,俯瞰珠江全貌
    廣州白雲山景區白雲山景區景色秀美,以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目前設有八大景區,增設兩個出入口,景區由連綿不絕的山峰組成,在摩星嶺主峰,可以俯瞰整個廣州城和珠江全貌然後感覺最好的景點是,白雲山的摩星嶺主峰,海拔高380多米,可以登高俯瞰全市,遙望珠江全貌,一覽無餘,蔚為壯觀。之後必去的打卡地是桃花澗和梅花谷,以及雲溪生態公園, 它們分別分布在明珠遊覽區和荷依嶺遊覽區,然後靠近北門的飛鵝嶺遊覽區,不建議去,這裡主要景點是一個雕塑公園,個人感覺一般。
  • 有《慶餘年》唯一現代取景地
    王牌對王牌再次將《慶餘年》劇組重聚,風趣幽默的範閒與雞腿姑娘再續前緣,原版小白和「賈」版大白讓人捧腹大笑,讓觀眾更加期待《慶餘年》第二部的播出,而在第一部中,唯一的現代場景僅僅出現在第一集開頭的十分鐘,而這段現代取景地就是位於天津濱海的圖書館。
  • 蘭州的象徵之一,中山橋旁的公園因有白塔而得名,登高可俯瞰全城
    蘭州這座黃河唯一流經過的省會城市,中山橋是黃河第一座橋梁,如果想要登高,看到這座橋梁的全貌和黃河的樣子,那麼最好的選擇便是中山橋旁邊的白塔山公園。白塔山公園就位於黃河的北岸,這裡因為山頭上有一座元代的白塔而得名為白塔山,登上山頂不僅可以看到中山橋的面貌,也可以俯瞰整個蘭州市的樣子,這座白塔與這座鐵橋已經成為了蘭州市的象徵。
  • 南京景點評測:南京登高賞秋好去處!登江南第一樓,俯瞰金陵城美景
    在這還可以俯瞰南京城的恢弘美景。帶著仰慕之情,蘇克這期來到了閱江樓。閱江樓,始建於洪武六年。當時朱元璋正值開朝盛世、意氣風發之際,他登上了獅子山,俯瞰金陵。江水悠悠、龍盤虎踞、氣勢磅礴,朱元璋頓時被這氣吞山河的景象震撼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