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中,範閒靠杜甫的《登高》震驚全場,不愧是七律之冠

2020-12-14 品詩詞

在熱播大劇《慶餘年》的第七集,穿越到古代的範閒為了能找到心儀的姑娘,應邀參加了世子舉辦的文人詩會。在比賽中,由於當時範閒沒有找到姑娘,心情不太好,便憑著記憶寫下了杜甫的經典名篇《登高》,從而豔壓群芳,一舉拔得頭籌。

實際上,杜甫的這首《登高》得到古今文人的大力追捧和喜愛,並被評為古今七律第一。

在公元767年,那一年的杜甫已經55歲,此時的他,流落到夔州。雖然安史之亂已經結束了4年,杜甫本以為大唐可以逐步恢復到盛世,但是緊接著地方軍閥又開始了長期的藩鎮割據。

由於好友嚴武的去世,使得杜甫在成都沒有了經濟倚靠,只得離開杜甫草堂,駕著小船一路艱辛地來到夔州。

在夔州的歲月中,杜甫百病纏身且漂泊無依,此時深秋時節,杜甫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百感交集地寫下了這首《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在劉禹錫眼中,秋天是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情萬志,而對於杜甫來說,卻具有了更多的愁苦與悲傷。

此時,天高雲淡,但風卻很大,風聲伴隨著猿猴悽涼而悲切的聲音,使得杜甫的心情更加低沉。秋天的江水澄清而透明,只看見水中成群的鷗鳥或盤旋在上空,或棲息在沙洲。

杜甫望著鷗鳥,有時候自己的命運真的不如這些嬉戲的鳥兒,他們可以自由飛翔,飛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落葉隨著秋風的節奏飄落下來,長江之水奔流不息。自從安史之亂以來,杜甫便常年飄零在外,成都雖好,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家鄉。夔州雖然風景優美,但杜甫的心中,卻顧不得欣賞一切美景,心中只有一個方向,那便是家鄉和長安。一切對杜甫來說都是未知數。

晚年的杜甫,由於常年的漂泊和食不果腹,身體每況愈下,他患有嚴重的肺病、糖尿病和風溼病,並且眼睛也不太好。

面對這疾病與漂泊,此時的杜甫正如他在《春望》中所寫: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生了病,便不能再飲酒,可是心中的愁苦,卻向誰訴說呢?

早年的杜甫過著自信且不羈的漫遊生活,即使面對科考的失利,也完全不在乎,反而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壯志。

後來在長安求仕的歲月中,感受到「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這種遍幹權貴的日子,飽嘗人世間的無情與冷暖。

安史之亂的爆發徹底攪碎了杜甫的入仕之夢,為了活命,只得成為流民,一路奔波逃跑,最終來到成都,在這裡他過上了相對平和的生活。

但杜甫無論身在哪裡,都始終心繫大唐和百姓的安危。

面對長期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和食不果腹的艱難困苦,如果是普通人,或許會被生活折磨的從此一蹶不振,但是,杜甫畢竟是一代聖人,即使茅屋被秋風吹走,心中卻依舊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首《登高》被世人稱為七律之冠,當之無愧。

相關焦點

  • 《慶餘年》中範閒用杜甫的《登高》聞名京都,為何這詩不尋常?
    最近熱播一部電視劇《慶餘年》,劇中新穎的情節設定,有趣的臺詞,和飽滿的人物特徵都吸引了我的注意。尤其是劇裡面的男主人公範閒,因寫了首杜甫的《登高》而名滿京都,難道這首詩真的這麼有魅力嗎?於是,五十五歲的老詩人杜甫,在病魔纏身、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下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首」的《登高》。這首《登高》到底高深在哪裡呢?學過寫詩的人都知道,律詩是一種非常難寫的體裁,分為首、頷、頸、尾四聯。
  • 《慶餘年》範閒鬥詩,一首《登高》拔頭籌,杜甫這首七律有多好?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最近很火的那部電視劇《慶餘年》,其中有一個鬥詩的劇情,主角範閒以一首《登高》豔壓群芳,獲得滿堂喝彩,過後悄悄說,杜甫的這首七律可謂是古今七律第一,史上無人能及,那麼這首獲得後世極高讚譽的七律究竟說了什麼呢?
  • 《慶餘年》範閒所寫七言詩,為何被稱為千古第一七言詩
    最近,《慶餘年》電視劇正在火熱播放中,而劇中的一場詩會引起了一波小高潮。劇中,二皇子為拉攏範閒,便讓靖王出面邀請範閒參加詩會,而屬於太子黨的郭寶坤也預圖在詩會中羞辱範閒。但是,範閒曾經好歹是現代人,腦子中自然擁有無數的名人詩詞,何懼之有。
  • 來到杜甫草堂,才明白《慶餘年》中範閒何以選擇《登高》開場鬥詩
    去年最火的網劇《慶餘年》中有一場男主範閒鬥詩的戲,而範閒開場用的詩《登高》正是草堂主人杜甫晚年所作。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最近,電視劇《慶餘年》火了,男主角在劇中靠著背誦杜甫的《登高》名滿京都。《登高》經範閒之口一出,就在劇中被冠以古今第一七言律詩的盛名,為什麼詩聖杜甫的詩會讓範閒博得滿堂彩呢?
  • 《登高》俯瞰《慶餘年》
    詩聖詩聖杜甫一曲《登高》,在最近火得一塌糊塗的《慶餘年》裡,經搬運大師範閒之口,傳遍莫須有的慶國王朝,在劇中被冠以「古今中外第一七言律詩」之盛名。《登高》一作,自其問世以來,便被歷代詩評家推崇,的確有千古第一律之名。明代胡應麟,評《登高》曰: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勁難移,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此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清楊倫亦在《杜詩鏡銓》中評論: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 《慶餘年》:讓範閒走紅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原來大有來頭?
    在最近的熱播劇《慶餘年》中,男主人公範閒在詩會上被他人用言語所激,於是便隨即寫下一首詩。此詩一出,詩會上的人無不拍手稱絕。而範閒也在當時的文壇上迅速走紅。值得一提的是,在還沒有寫出此詩的時候,範閒就跟眾人誇下海口說:「你們要是能寫出更好的,我這輩子就不寫詩了」!那麼,範閒究竟寫的是哪一首詩呢?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登高》
    去年看電視劇《慶餘年》時,男主人公範閒在他生活的時代,寫了第一首唐詩就是杜甫的《登高》,《登高》被一些人推為七律第一。主要內容是悲秋,那時杜甫已經接近晚年。茅屋而我們要理解杜甫的《登高》,還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說。第一個方面是杜甫是北方人,是現在的河南鞏義人。
  • 李白告別此地,帶走家喻戶曉的名詩;杜甫來此,吟出七律之冠
    那是在乾元二年,因捲入永王李璘謀反案的李白在發配夜郎之後遇赦,飽受牢獄之災、顛沛流離之苦的他終於能返回煙雲繁華之地,內心中當然澎湃著無比愉悅歡欣之感。 他不會知道,這首詩傳播度將如此之廣,成為了最為熟悉的詩歌。他更不會想到,後來與之齊名的詩聖杜甫,將在大曆二年時來到奉節白帝城,寫下了毫不遜色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慶餘年》範閒抄成當代文豪:4角度解讀古今七律第一詩
    電視劇《慶餘年》官方「古今七言律第一」認證截圖鎮樓。最近電視劇《慶餘年》頻頻霸佔熱搜榜,講述了一位疑似魂穿的男主範閒,用現代思維在古代做的系列驚駭古人的行為。這一次,和男主一起登上熱搜的,還有範閒在詩會中裝腔作勢留下的一首七律:
  • 杜甫《登高》到底有多絕?可稱天下七律之首
    而在最近熱播的大劇《慶餘年》之中,範閒在詩會之上以杜甫的一首《登高》拔得頭籌。唐詩宋詞,無數詩人大家,可供範閒選擇的名詩佳作數不勝數,為何範閒會選擇這首充滿著「暮氣愁緒」登高呢?從範閒本身來說,他穿越之前是一位將死之人,因為殘疾一輩子都沒有能夠親自登上高山望遠。
  • 杜甫散步寫下一首詩,記錄悽慘晚年生活,被後人稱「七律之冠」
    不僅如此,這首詩還被後人稱為「七律之冠」,意思就是古往今來這麼多寫七律詩歌的,就這首詩最厲害,是所有七律詩當中的頂尖之作——那麼,這首詩到底是誰的詩,又是如何擁有這樣高度的評價的呢?說到這裡,我們就必須得請出今天的主人公——杜甫了。前半生科舉不利,後半生潦倒困苦和許多詩人不一樣,縱觀詩人杜甫的一生,總覺得他的境遇實在是太過悽慘,世人聽了都無不對他感到憐惜。
  • 範閒背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是說木頭從天而降嗎?
    前段時間,電視劇《慶餘年》熱播,帶火了一首唐詩——杜甫的《登高》。劇中,主角範閒參加靖王府詩會,現場默寫了一首杜甫的《登高》,一詩驚群雄,因此名聲大燥。電視劇《慶餘年》是根據一本穿越類型的網絡小說改編的,在穿越類型的網絡小說中,背詩是最常見的爽點。不過,《登高》一詩是杜甫晚年窮困潦倒時所寫的詩,並不符合靖王府詩會當時的情境,而且,在《慶餘年》這個異世界,要理解《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一句詩,是有困難的。
  • 杜甫的《登高》意境深遠,解析高中古詩詞的意境美
    在前期熱播的電視劇《慶餘年》中有一個狗血的劇情,就是範閒當眾作詩,其實大家都知道範閒是在背詩,只不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沒有這首《登高》而已,且這首詩被後人稱為古今七律第一,這也是範閒為什麼會選擇這首《登高》的原因。
  • 為什麼這首詩能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譽為「七律之首」?
    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蓋過李白、杜甫等詩作大家的作品,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這首詩便是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正如林黛玉所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所以,崔顥的《黃鶴樓》在沒有杜甫的《登高》嚴格規整的情況下,依舊能得票眾多,進而被後人譽為「七律最佳」。《黃鶴樓》是一首思鄉懷古之作,詩人崔顥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可謂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
  • 《慶餘年》花魁司理理上線,一句話令範閒瞬間慌亂,太驚豔!
    《慶餘年》正在熱播中,該劇改編自貓膩的同名小說,由孫皓執導,張若昀、李沁、陳道明、辛芷蕾、李小冉等主演的古裝權謀劇。在最新的劇情中,範閒在京都可以說是備受矚目,雖然他從小生活在澹州,但是因為剛來京都就被慶帝賜婚,關鍵是成婚對象還是長公主李雲睿的女兒林婉兒,如果娶了林婉兒的話,緊接著就可以得到內庫,這個聚天下之財的地方,因此範閒雖然剛來京都,就一次次的被人挑釁。
  • 杜甫《登高》和崔顥《黃鶴樓》哪一首才是七律第一?看看這些數據
    唐詩七律第一之爭,由來已久。雖然大家一直說著「文無第一」,但事實上用比較的方式來品讀詩歌,本身就是一種極好的品詩方式。所以筆者先強調,本期把杜甫的《登高》和崔顥《黃鶴樓》拿來一筆,並非是一定要分出哪首才是七律第一,而是希望我們在比較中,能對這兩首七律巔峰之作,有更深的認識。
  • 慶餘年:範閒作詩百篇轟動京都!僅用7字竟把文學大師氣吐血!牛
    電視劇《慶餘年》正在熱播中,這部電視劇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範閒作為穿越過來的人,可真的是處處都開掛了,尤其是他在酒會上作詩百手,瞬間轟動了整個京都,要知道慶國一直都以武功治國
  • 杜甫這首詩,詩風沉鬱頓挫,筆力出神入化,被譽為七律之冠
    每讀唐詩,必不可越過一人,那人就是杜甫。杜甫一生仕途不順,人生窮愁潦倒,晚年客死舟中。他見證了大唐從盛轉衰的過往。他從安史之亂中走過,寫出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他流徙輾轉,眼見「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現實,也曾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豪壯言詞。他的詩被人稱為「詩史」,是對唐王朝的記錄,是對一段人生的記錄,是當時社會的濃縮。
  • 《慶餘年》:範閒一作成名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其詩可大有來頭
    最近,藉由《慶餘年》這部影視作品,讓杜甫的詩那是又火了一把。劇中,在詩會上,範閒(從現代穿越的主人公)被他人言語所激,隨即當場寫下(默寫)了一首詩,此詩讓他一作成名,在當時的文壇上闖下一番名聲,讓眾人無不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