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吳昌碩與老字號山外山怎麼聯繫在一起?

2020-12-18 老字號視野

山 外 山 ○ 始創於1903 ○

山外山

杭州經營「杭幫菜」的老字號眾多,山外山菜館主營傳統名菜,自1903年成立以來就一直深受食客們的喜愛,吳昌碩、魯迅、馬寅初、蓋叫天、六齡童等老一輩文化名人都是它的擁護者。吳昌碩晚年的時候更是逢吃酒席必去「山外山」,稱之為「無上上品」的美味。

吳昌碩,山外山的忠實粉絲

吳昌碩,晚清民國時期著名的藝術大師,近代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他的作品包含了野逸與高古之氣,不僅將中國國畫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更對中國現代繪畫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作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吳昌碩還有另一個被世人所熟知的身份,那就是民國「四大吃貨」之一。

晚晴民國一代宗師吳昌碩

吳昌碩一生酷愛美的事物,美食也在其中。晚年時候對外宣稱耳聾的他,有賓客來訪問候一概以「聽不見」為由不作答,但是只要兒女們小聲談論他愛吃的零食,他一定會第一時間加入話題,並且說得頭頭是道。因此,也被不少人說他晚年犯「作」病,老小孩一般「裝聾作啞」。

吳昌碩晚年在吃上一共有兩大愛好,一個是吃甜食,另一個便是吃酒席。只要有人跟他說吃酒席,不管什麼天氣、不論多晚,都逢請必到。

1903 年,山外山菜館前身「鼎園處」開業的時候,不少吳昌碩的好友都邀請他前去品嘗。「八寶魚頭皇」作為招牌菜一上桌,便牢牢吸引了他的眼球、勾起了他的食慾。

極品八寶魚頭皇

只見鮮嫩酥滑的魚頭置於青花瓷盆內,湯汁濃釅如奶,輔以鮮紅的河蝦、碧綠的菜心、紫紅的火腿、黝黑的海參、嫩白的魚圓等一眾配料,精緻得猶如一幅水墨畫。

「聽說鮮魚運到菜館後,需要用珍珠泉的水再養上三五日,等魚身上的土腥味完全去除了,才拿來烹飪」,吳昌碩的好友介紹說,「相傳乾隆有一年夏天微服出遊杭州,就曾吃過這道燉魚頭,味道鮮嫩無比,吃完後回京仍然念念不忘,多次讓御廚根據他記憶裡的味道進行烹飪。今天咱們有幸吃上升級版的燉魚頭,您老快嘗嘗,看看合不合您的胃口。」

作為藝術大師,深諳「美學與美食」之道的吳昌碩連連拍手叫絕:「這道菜簡直太美了,不僅做法妙,而且典故也好,讓我這種老餮都捨不得下筷子。」只嘗一口,吳昌碩又說道:「再沒有比這更好吃的菜了,如果這菜館早開幾十年,恐怕我這一輩子的飯都要在這裡吃了。

自此,吳昌碩便與「山外山」正式結緣,爾後 20 餘年裡只要吃酒席,必去山外山菜館。

山外山美食
山外山美食

靈隱食府鼻祖,只做精緻菜

清朝光緒年間,杭州有一個做得一手正宗「杭幫菜」的廚子,在給飯館打工多年,積攢了一定的積蓄後,便在靈隱合澗橋附近租了門店,僱了夥計,開了一家主營傳統杭幫菜的小菜館。

開業之初為了討「吉利」, 在大門與堂口處貼上了寫有「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鼎鼐調和常滿座,園林風味娛嘉賓」之類的楹聯,沒想到果然應驗,自開業便生意火爆、食客絡繹不絕。說起來,這位廚子就是「山外山」的創始人倪鼎園,這個菜館便是「山外山」的前身——「鼎園處」。

因為合澗橋附近景色秀美、野味眾多,所以「鼎園處」的菜品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竹筍、河蝦、馬蘭頭等現點現採,烹飪出的菜餚不僅充滿山水的靈氣,更集鮮嫩、鹹甜於一身,口感極佳。

竹筍
河蝦
馬蘭頭

不少文人雅士們都將這裡視為聚會交流的首選地,於青山綠水中品嘗各種時鮮佳餚,吟詩作畫,陶冶情操。

1912 年,倪鼎園將鼎園處交到了三兒子倪永廉的手裡,因為菜館易主,所以不少老顧客都建議倪永廉給鼎園處換個名字。經過仔細推敲,倪永廉結合合澗橋的景色,於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的名句「山外青山樓外樓」中摘取了「山外山」三個字,將鼎園處更名為山外山菜館,自此生意愈發興隆,一直延續至今。

《題臨安邸》林升

人無我有,人有我精

自 1903 年開業至今,山外山菜館雖幾經易主,但在經營理念上卻始終遵守著倪鼎園先生所留下的「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八個大字,在繼承傳統杭幫菜的基礎上,結合四季特色,陸續推出「梅花宴」、「桂花宴」、「傳統茶宴」等創意佳餚,讓食客在一飽眼福與口欲的同時,更能領略到杭州傳統飲食文化的精髓與華夏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山外山夜景

2001 年,山外山菜館改制,出身名廚世家、曾在山外山擔任總經理近 17 年的徐麗華成為了山外山的新股東之一,在她的帶領下,山外山菜館繼承百年精髓,大膽開拓創新,先後研發出了一批色香味形俱全、深受各界食客好評的佳餚美饌。中國著名社會活動家王光英先生在品嘗過山外山的特色美食後,熱情邀請徐麗華到北京開分店,並承諾「開張那天,我一定是第一個光顧者」。

山外山包廂

2005 年山外山菜館榮獲「全國綠色餐飲企業」稱號;2006 年,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2015 年被廣大食客評選為中國餐廳獎的「最佳中餐廳」

近年來,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品嘗到最正宗的「杭幫菜」,山外山菜館走起了「親民」路線,12 元一份的東坡肉、油淋筍乾,18 元一份的桂花糖藕、靈隱素鵝等等,接地氣、近民生,不僅獲得了實打實的好生意,更是贏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山外山外景
山外山內飾
山外山內景

「堅持實實在在做生意」是山外山人最常說的一句話。作為一家開設在西湖風景區的老字號餐館,「山外山」將繼續傳承經典、創新發展,在為海內外遊客提供最地道「杭幫菜」的同時,用「美食」來展示杭州形象,讓更多的人從「山外山」認識杭州、了解杭州、愛上杭州。

相關焦點

  • 吳昌碩四個大字,一字一百萬!
    吳昌碩(1844—1927),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大龍,苦鐵等,浙江安吉人。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吳昌碩被推為首任社長。
  • 餘杭紀念吳昌碩160周年誕
    為紀念吳昌碩先生160周年誕辰,昨天,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和西泠印社,在風景秀麗的餘杭超山舉辦了大型紀念活動。省委副書記梁平波專門發來賀信,市領導安志雲、項勤、俞國慶、陳振濂參加了紀念活動。  吳昌碩先生原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等,1844年出生於浙江安吉縣鄣吳村,就學於杭州,成名於上海,中年後交替往返於蘇、滬、杭之間,最後選擇了餘杭超山為歸宿。  先生終其一生不懈努力,熔詩書畫印於一爐,並以大無畏的創新精神,不斷革新藝術手法,抒發自己獨具魅力的性情。
  • 山外山菜館簡介
    山外山菜館位於美麗的西子湖畔杭州植物園內,背靠青龍山,面對山水園,左依玉泉池。綠蔭環繞,鳥語花香,是蜚聲海內外的西湖名菜館。  「山外山」之名,始創於1903年,源自南宋詩人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之名句。至今已有一百零五年歷史。
  • 老字號中秋宴火爆 杭州酒家知味觀山外山包廂已全滿
    昨天,錢報記者諮詢了一下西湖邊各大老字號,杭州酒家、1921湖景餐廳、知味觀總店、山外山等,包廂比較少,都已經全部訂滿;楊公堤上的味莊包廂已經預訂了30%;樓外樓孤山店、靈隱路的天外天菜館、植物園內的玉泉山莊等包廂,今日(9月8日)開始預訂。
  • 一代宗師 黃賓虹!
    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珊,陳崇光等學花鳥。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並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幹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裡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黃賓虹在論述中,多次強調人品與畫品的必然聯繫,提出:「畫品之高,根於人品」。這並非黃賓虹個人獨有的觀點。
  • 一家寫進杭州餐飲史的菜館,山外山老底子的「杭州態度」
    在景色宜人的杭州植物園裡,山外山是靜駐在蜿蜒石道旁的白色建築,一樓建有堂食餐廳,二樓設有包廂,露天陽臺視野寬敞,日出日落徐徐生風。 然而山外山的發展充滿波折與考驗,儘管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山外山卻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擱淺」。此後近40年,她的人生也和山外山一同起起伏伏。
  • 吳昌碩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李苦李 篆書七言聯朱屺瞻,是我國著名的壽星畫家,畫壇的一代宗師。1918年始師從吳昌碩。常與同門的潘天壽、吳茀之研討藝事。吳昌碩書法吳昌碩書法吳昌碩書法吳昌碩書法繪畫,富有金石味吳昌碩 自畫像圖軸(80歲)
  • 《一代宗師》:時代洪流中暗湧的武學哲思
    武俠片並非都是打鬥場面,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成為武俠類型片的另類抒寫。該片講述一代武林宗師在時代洪流中逐漸沒落的過程,用鏡頭呈現了寫意化的武術動作與細膩武道精神,其中不乏對於人物內心欲望的追求與價值趨向的刻畫,進而傳達出導演所理解武學精神與人生哲理。
  • 「藝惠藏」範曾、吳昌碩與齊白石的藝術成就更高一些?
    當代中國著名的國畫大師,開人物畫一代風氣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鳥人物於一爐, 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在繪畫語言上有創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畫,識者謂其氣韻生動,神彩飛揚,精湛嫻熟,筆力遒勁,線條簡括,形象生動。
  • 《一代宗師》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經典電影臺詞】
    《一代宗師》,王家衛作品,該片講述了民國期間「南北武林」多個門派宗師級人物,以及一代武學宗師葉問的傳奇一生!王家衛電影的一大特點就是「講究」且富有意味的臺詞,讓我一起欣賞一下這些文字的魅力! 1. 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 2.一條腰帶一口氣,上了這條腰帶就是練武之人。往後,你就要憑這口氣做人。 3.兩夫妻,要無聲勝有聲。
  • 日本票房:《遺落戰境》奪冠 《一代宗師》上榜
    日本票房:《遺落戰境》奪冠 《一代宗師》上榜 《一代宗師》成功登陸日本票房前十榜單    排名第4位的是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周末共有6萬6565人觀影,票房收入7246萬4500日元。
  • 與齊白石並稱南吳北齊,為什麼吳昌碩的藝術地位沒有齊白石高
    吳昌碩先生作為我國近代畫壇近極具開拓性的繪畫名家,與齊白石並稱「南吳北齊」如果說齊白石是亦寫意亦工筆、兼和文人審美與民間工藝的田園派詩人。那麼吳昌碩則為以金石篆刻深厚功力融於繪畫、在畫裡恣意縱筆的金戈之軍。
  • 《一代宗師》英文臺詞譯者:我傾向讓中文平易近人
    電影《一代宗師》裡的文藝臺詞如何翻譯?電視劇《甄嬛傳》中的臺詞「這真真是極好的」真的是翻成「This really really good enough」嗎?   《一代宗師》是全新挑戰   談到剛與王家衛導演合作完成的《一代宗師》,賈佩琳直言「這是全新的挑戰,從未有過的經歷」。   《一代宗師》中幾句經典的臺詞,翻譯起來格外講究。
  • 蘭花畫的一代宗師鄭板橋
    「揚州八怪」代表鄭板橋,他一生所作的蘭竹花卉畫作中,最多的就是蘭花,堪稱蘭花畫的一代宗師。鄭板橋有三絕:畫、詩、書。他的書法自成一體,稱「六分半書」;他的詩形象,通俗;且他的詩書配在蘭花畫上,更有意趣。
  • 一代大家吳昌碩雅俗共賞的《清供圖》
    《歲朝清供圖》是清代畫家吳昌碩喜畫的題材,一盆水仙,一塊奇石;一枝梅花,兩片竹葉,再添幾個瓜果;任意組合便可畫出無數的《清供圖》,給人以清新、和諧、古樸、典雅的藝術享受。吳昌碩畫清供圖,極為隨心所欲,仿佛信手拈來,時而牡丹、荔枝、佛手擠在一起,繁複豔麗;時而又一枝蓮花,一壺香茶,簡約明快;時而觚、觶、尊、罍,花果飄香;時而又梅、蘭、竹、菊,儒雅一堂。
  • 瀋陽八卦掌傳人 《一代宗師》為章子怡配戲
    原標題:瀋陽八卦掌傳人 《一代宗師》為章子怡配戲 陶純鶴展示八卦掌功夫。北國網、遼瀋晚報主任記者 王志東 攝《一代宗師》電影中十大宗師與影星尚鐵龍合影。 (左二為陶純鶴)資料片  「影片《一代宗師》中再現八卦拳宗師宮羽田出殯那場戲,我飾演十大宗師之一,就在章子怡身後,也就三四米遠。
  • 他是吳昌碩門下弟子,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被稱為「三吳一馮」!
    他是一代宗師吳昌碩門下弟子,1946年擔任上海美術會監事,1947年與顏文梁,張大千,吳湖帆等參與指導上海美術館的籌建工作,1949年9月22日病逝,享年72歲。他的筆墨傳統得王時敏,王原祈較多,布局以小石積累成大山,所作頗具章法,顯的端莊穩健,其筆力幫茫秀潤而骨氣堅凝。吳代秋山水作品風格極其鮮明,但是筆墨比較規矩,加上創作勤奮,導致有重複而缺乏意趣之病。
  • 33屆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邱偉明 (《一代宗師》)
    33屆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一代宗師》的張叔平、邱偉明。這是張叔平第七次獲獎,邱偉明第二次獲獎。張叔平因為腳扭傷了無法出席。邱偉明感謝《一代宗師》的幕後團隊,多謝家人,特別感謝從小父親就帶他去電影院看電影。
  • 《一代宗師》曾在鐵嶺調兵山蒸汽機車博覽園取景,對此你怎麼看?
    《一代宗師》的電影裡,確實有一個在火車旁打鬥的片段,甚至很多網友心中,這個打鬥場面最為經典。那個風雪大年夜,一趟蒸汽機車即將駛向奉天,章子怡扮演的宮二小姐終於等來了馬三和一幫隨從,「餃子就在鍋裡,怕你是吃不上了」話音剛落,一場精彩的打戲就開始了。
  • 為武俠經典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中國文化的香港情懷
    值不值得這回事,我想在每個看完《一代宗師》的觀眾心中早有答案。導演王家衛並沒有辜負任何一個影迷的期待。曾樹立如此風格需要經過幾多磨練與沉潛,也唯有享譽國際的大師級導演王家衛,能以一代宗師的身份,拍出令人如此著迷的《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