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先生作為我國近代畫壇近極具開拓性的繪畫名家,與齊白石並稱「南吳北齊」
如果說齊白石是亦寫意亦工筆、兼和文人審美與民間工藝的田園派詩人。那麼吳昌碩則為以金石篆刻深厚功力融於繪畫、在畫裡恣意縱筆的金戈之軍。他的畫融金石書法筆意入畫圖,用色濃麗不落俗,墨濃老辣氣勢佳,繪畫手法複雜而有變化,乃大寫意花卉最善於用色的繪畫大家。
吳昌碩先生的寫意花卉非常精彩,涉及的繪畫題材也多這裡,小編就先從繪畫內容的三個方面來展開,踏進吳昌碩的畫裡沙場、賞畫點兵。
說到欣賞一些古代前賢的畫,可能要回來秉承著一種敬畏的心態去看,但又不能太拘謹。首先吳昌碩的畫,有他的特別之處和優點,但肯定是有缺陷和不完善的。吳昌碩先生的畫,首先他的題跋特別,出自篆書的那種厚重,且有奇倔之氣。他的畫,特點還是很突出,他把牡丹,水仙,等搬上了大件作品形式,可能是個創舉。很多古代作為文人寫意的東西,他幾乎都構思成了大件作品。這是一種功。
吳昌碩老先生以畢生精力學《石鼓文》,經過不斷摸索和大膽突破,強化《石鼓文》動的因素,形成了於奇崛中寓嫵媚,老辣中見圓熟的風貌。強調了從上到下的輕重對比,使「勢重"之感更為明顯。而且對左右結體的《石鼓文》進行了新的處理,適當地加長字形,就出現了變橫為縱,左右上下參差取勢的特點。
雖然吳昌碩寫《石鼓文》與原帖相比,少了些靜穆之氣,正因如此,他才贏得了寫《石鼓文》「三百年來第一人"的美稱!當然,也有人批評他是「村氣滿紙,篆法掃地"。批評雖有點過,但對後學者是有益的,因為臨習風格強烈的前人法書,稍不慎,確會有意無意中誇張其缺點。
吳昌碩學畫比較晚,但他有之前深厚的書法功底,因此可以做到將書法的造詣結合到畫中,這點吳昌碩的老師任伯年非常肯定。吳昌碩的畫中較少鳥蟲走獸、這可能和學畫較晚而造型能力較欠有關、後人評價認為吳的畫格高於任伯年,但後世大多畫家學任伯年者多有成就、而學吳昌碩者則大多不易、其中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有關吳昌碩的成就中,說法最具代表性的是「金石、詩、書、畫,熔於一爐中」,這就說明,吳昌碩作為一代宗師,影響最大的是畫,功夫最深的是詩書,印是書畫的發展,然而也更加強了書畫的表現力。詩和畫跋雖是畫之餘,卻是他藝術思想的生動記錄。
吳昌碩是憑藉作畫的名氣走進千家萬戶的,為眾人所熟知的。吳昌碩畫以氣勢見長,他自稱「苦鐵(吳昌碩號)畫氣不畫形」。他又精通書法,尤其是篆隸。這雙刻印的手用於作畫,筆力又異常豐滿、蒼勁,透有金石之氣,有逶迤磅礴的感覺。吳昌碩簡練的筆法展示著深邃的功力,虛實相生,異常出色。他筆下的山水、花鳥、人物也充分展示著強大的生命力。
吳昌碩是一位造詣很高的畫家,以畫為書,這也許是他篆書結體能有新的造型的"秘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