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的花花世界!

2020-12-14 騰訊網

自古至今,對自然的禮讚不僅出現在文人騷客口中的吟誦,也存在於畫家筆下的圖景,其中,花作為美好事物的代表被眾多畫家所描畫。今天就帶大家看吳昌碩、齊白石與張大千三位書畫大家的筆下之花,一睹古意。

一、吳昌碩筆下桃花、杏花

△ 吳昌碩 桃花圖

此作為缶翁創作的巔峰期,詩、書、畫、印俱臻化境,即處於「放開筆機,氣勢彌盛,橫塗豎抹,鬼神亦莫之測」的藝術創作階段。

△ 吳昌碩 秋豔

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

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豔。

名重當時的畫家任伯年對吳昌碩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畫拍案叫絕,並預言其必將成為畫壇的中流砥柱。吳昌碩作畫用「草篆書」以書法入畫;線條功力異常深厚。雖然從狀物繪形的角度看其線條的質感似乎不夠豐富、切實,但恰恰是捨棄了形的羈絆,吳昌碩的繪畫才步入了「意」的廳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表現形式。

△ 吳昌碩 雙色梅

吳昌碩酷愛梅花,常以梅花入畫,用寫大篆和草書的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富有情趣,曾有「苦鐵道人梅知己」的詩句,借梅花抒發憤世嫉俗的心情。

吳昌碩畫梅不說畫而說「掃」,如其曾題曰「但憑篆籀掃」,這個「掃」字,恰當地說明吳昌碩畫梅時,一任自己的心性,縱筆揮墨,似飛馳的駿馬,又似蛟龍出水,神採飛揚。「唯任天機外行,似興酣落筆,物我兩忘,工拙不暇計及也」。

此幅作品紅白兩叢梅花,幹筆焦墨寫枝幹,扭曲似彎弓,堅韌似老藤;紅紫白間問花色,古逸而蒼冷,一落超凡豔。左側題詩曰「梅溪水平橋,烏山睡初醒。月明亂峰西,有客泛孤艇。除卻數卷書,盡載梅花影」。與書卷相棲,與梅影為伍,靜、境、清、雅!

此幅作品為吳昌碩八十四歲年所作《花卉冊》中的一開。此冊開開精彩,並多次出版、著錄。現各開冊頁已散開,有的已裝裱成軸,有的成為鏡心,不一而同。

此幅作品中所題「去駐隨緣室」為吳昌碩在上海時的書齋名,現更名為上海吳昌碩紀念館,位於陸家嘴綠地。1887年吳昌碩攜家眷遷往上海,並借居在老友王綬山位於浦東寓所。初來滬時,因擔心在上海開銷較大,而售畫效益尚為未知,恐將如浮萍於風雨之飄搖,有感生活不安定,經常蘇滬兩地奔波,所以適時吳昌碩上海、蘇州兩處寓所皆命名為「去駐隨緣室」,有「去住且隨緣」的意思。此齋號雖然起用頗早,而且後來又搬遷至其他寓所,然而「去駐隨緣室」的署款,卻直到了晚年的書畫作品上,還經常使用。

△ 吳昌碩 桃花圖 1915年作

「美人香水尚留溪,溪上桃花亦姓西」是吳昌碩常在桃花圖中題寫的詩文,關於這兩句詩文,及其桃花畫法的來源,在畫家84歲時所作的一幅《桃花》圖上解釋了緣起:「美人香水尚留溪,溪上桃花亦姓西。二句不知誰人所作,曾見人人寫之。擬張孟皋設色。」

張孟皋是清代道光時期的畫家,吳昌碩對其推崇有加,認為其花鳥畫「擬陳白陽筆意,兼用南田翁設色為之」,並常以他為師學的榜樣。

此圖之沒骨寫意桃花,便頗得張孟皋筆意。與梅花、牡丹的鮮豔不同,桃花要表現其嫻靜之態,要流露出優雅。因此吳昌碩不取奇縱的構圖,大開大合的布局,而是簡單的幾根垂直的折枝。

折枝不以強悍的篆書筆法寫,而是以爽利的筆墨寫出其清秀之態。沒骨桃花色彩幽淡,花瓣水潤飽滿,迎風輕舞,如同美人的嬌羞之狀。

△ 吳昌碩 杏花春雨江南 1920年作

《杏花春雨》,筆力老辣,力透紙背,花朵縱橫恣肆,氣勢雄強,穿插揖讓從容大方、汪洋恣肆,蒼茫古厚之氣盎然。布局新穎,構圖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取「女」字的格局,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用色上喜用趙之謙那種濃麗對比的顏色,畫面色澤強烈鮮豔。氣勢之貫通使他的畫面的用筆、布局、題款等渾然一體。

△ 吳昌碩 杏花紅映綠芭蕉 1915年作

此幅《杏花紅映綠芭蕉》為四尺中堂,通篇以篆籀筆法入畫,濃淡交合之筆揮寫芭蕉,蒼莽雄渾,濃重之赭墨色寫杏花數株,老枝交錯,互為呼應,槎枒多姿、氣勢如虹,逸筆草草如疾風驟雨,更以濃豔之色點染花朵,最為豁心耀目。

大塊墨色的芭蕉葉片和縱橫交錯的杏花枝幹構成畫面線條和塊面的有機組合,斜倚交錯的枝幹組成如鐵網珊瑚般的密網,大塊面的芭蕉葉片墨色濃淡相宜,疏密得當,錯落有致。

畫家用杏花枝幹縱橫斜倚交插自然分割形成幾個不等邊三角形的空白,調節了畫面的疏密,高空綴石般的用筆點出叢叢杏花,緋紅粉白翠綠蔚為奇觀,色彩清新明快,豔而不俗,自成面目。

整個畫面形成點、線、面的有機組合,如同一首有韻律的交響樂。全局開合縱橫,樸茂渾厚之氣縱橫流淌,撲人眉宇,難以名狀。左上角落款書法險仄奇崛,堪稱三絕。

潘天壽曾論吳昌碩的繪畫,「以氣勢為主,故在布局用筆等各方面,與前海派的胡公壽、任伯年等完全不同。與青藤、八大也完全異樣。」它的枝葉也作斜勢,左右相互穿插交互,繁密而得對角傾斜之勢。」觀之此畫正可以得到印證。

二、齊白石筆下的桃花、杏花

△ 齊白石《桃花蜜蜂》

這幀扇面畫得很輕鬆,盛開的桃花俯仰於縱橫的枝幹之間, 花色的濃淡變化顯出畫面豐富的層次,幾朵濃豔的桃花使畫面顯得很有分量,而淡雅的似乎更見婉約柔美的情致,讓人油然而生春風桃李、沉醉東風之想。

△ 齊白石 借山桃花 1921年作

款識:安得趕山鞭在手,一家草木過黃河。此借山桃花連年為兵所擾,因有是句。辛酉冬十一月,中華齊璜白石老人。

齊白石畫桃花極為罕見,此幅畫於1921年,色彩淡雅,看似細給輕柔,但「借山桃花」聯麼著「連年為兵所擾」的家鄉,借畫右題識,表露出畫家意在畫外的情感。

1909年秋天,齊白石結束了「六出六歸」的生活,在家鄉買地蓋房,決意株守田園,終老故土。但兵匪之亂,最終不得已又於1919年正月辭家,正式定居北京。此幅署款為「中華齊璜白石老人」,在齊白石畫作中相當少見,應是畫家當年售予日本人的畫作。

△ 齊白石 桃花小雞

齊白石曾說「餘畫小雞廿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此幅《桃花小雞》中,毛茸茸的、各具情態的三隻小雞,在桃花樹下,一隻低首覓食,一隻抬頭前望,像尋找什麼,又似沉思,另一隻探頭前走。它們造型準確生動,活潑可愛。齊白石用水墨圓點小雞的筆法,突出毛絨的質感。

桃花則採用沒骨畫法,以色點花瓣,畫面率意散淡。桃幹不虯且直,骨氣傲然。墨色濃淡結合,花瓣色彩鮮亮,片片用心點染,足見齊白石深厚功力。畫面生活氣息濃厚,可見畫家對生活場景高度概括和提煉,充分體現出白石老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為欺世」。

△ 齊白石 桃花蝴蝶

款識:白石山翁。印文:白石翁

此幅應為齊白石「衰年變法」之後的作品,體現了其取法吳昌碩之後形成的典型的大寫意風格。畫面從右上角起筆,交叉纏繞的紫藤貫穿上下,形成密疏、細粗之對比,構圖頗具匠心。

藤條以乾濕濃淡不等的篆書筆法畫出,似亂非亂、疏而不散、密而不結,有盤龍虯繞之勢,藤花與葉片用彩墨渲染,色彩極豐富,但整體格調仍舊淡雅天真,並不濃鬱鮮豔。左上角空白處一隻蝴蝶飛來,動勢及情態皆十分自然。

整幅墨色和諧,筆法剛柔相濟,造型簡練質樸,充滿春天的氣息。

△ 齊白石 杏 花

齊白石畫杏花,初看與他的梅花、海棠相似,實則在細微關鍵處有差別,這是畫家生活中仔細觀察的結果。此幅《杏花》枝幹一濃一淡,由畫面左上方斜出而來,杏花點點,或疏或密,或稠或稀,或瓣或蕊,或向或背,極盡變化,別具風採。

齊白石衰年變法,在構圖、筆法和用色上都有吳昌碩的痕跡,但也有區別:齊白石用筆剛健平直,吳昌碩則圓厚渾拙;筆墨的含蓄上,吳勝於齊,而在觀察精微上,齊則勝於吳。

白石畫杏花,多半寄託一種鄉愁。白石生於湖南省湘潭縣杏子塢星鬥塘,杏子塢又名杏花村,遠近大片杏林,綿延數裡,初春花開,燦若朝霞。

老人於1919年進京定居,始終念念不忘祖輩居住過的老屋和附近遍開的杏花,「星塘一帶杏花風」成為老人對少年時代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戀。人至桑榆,思鄉之情愈加強烈,亦時常流露在他的篆刻書畫中。

三、張大千筆下的桃花

△ 張大千 桃花

△ 張大千 桃梢雙侶

款識:葛量洪夫人雅屬,蜀人張大千爰。鈐印:張爰私印、千秋願

四十年代晚期,張大千的畫風較敦煌之行前有較大改變。此期的花鳥畫皆採宋人折枝寫生畫法,往往在畫幅中略取一兩枝,再配以小鳥。此幅即是其中佳作。

桃花的花與枝皆以細線鉤出,深入體現其各不相同的質感,木本的枝節堅硬有力而富有立體感,新抽的葉芽則嬌嫩而富有生氣。而竹枝的穿插尤顯匠心。

花紅、葉綠、枝赭,甚至老枝上新發的嫩綠,皆細緻入微,充分表現出桃花盛開時的嫵媚和優雅。枝頭以喙相戲的雙鳥,情態更其婉轉,極盡搖曳嬌嬈之態。

△ 張大千 紅桃爭春 1980年作

題識:爭春舊例足張皇,花正開時便舉觴。

這幅張大千晚年的作品帶有一種「偶然得之」的精彩,右側以枯筆、濃墨、淡墨寫成的樹幹顯得蒼老而粗壯,與此對比的是左側交叉而生的兩枝梅花,枝條細長,花朵嬌嫩,恰有一種老樹生新枝之感。

畫家在粗筆與細筆,濃墨與淡墨的運用中,將枝條的不同姿態以及前後層次分開,使得構圖簡單的畫面更加豐富。筆法輕鬆而隨意,頗得「爭春舊例足張皇,花正開時便舉觴」的意趣。

△ 張大千 桃花遊魚 1980年作

花中有相思,以花喻氣節。

在大師的筆下,嬌柔的花朵綻放出了新的生機,並在時光的衝蝕下愈加清新生動。

『楚王山書畫院 』搜集整理

內容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石壺: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及任伯年誰有大家氣?
    石壺: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及任伯年誰有大家氣?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是大家氣, 其他畫家多小家氣, 任伯年也有小家氣。
  • 印聖吳昌碩、齊白石中國繪畫大師《梅花圖》
    提及近現代美術史,有兩位繞不開的藝術巨擘,那就是素有「南吳北齊」之稱的吳昌碩與齊白石。2017年,恰逢吳昌碩逝世90周年、齊白石逝世60周年。吳昌碩和齊白石兩人年紀雖然相差二十歲,但「南吳北齊」的說法仍然是行內共識。
  • 齊白石再傳弟子-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與吳昌碩有何交道?
    所周知,吳昌碩也是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的一位大家。齊白石曾經在詩裡說過「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願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老缶」就是吳昌碩。從詩裡我們已經看出來了,齊白石對於吳昌碩非常崇敬,高山仰止,寧願做「走狗」。其實白石先生還有幾件事與吳昌碩有關。
  • 齊白石《松鷹圖》100萬廣州起拍
    其中,中國近現代書畫就是本場拍賣會的重點,「三石(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兩鴻(徐悲鴻、黃賓虹)一大千(張大千)」齊聚一堂,還有多幅陸儼少和黃君璧的精品佳作。廣東省、廣州市文物專家委員會委員陳瀅捧著圖錄連稱「震撼」,不少行家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這次皇瑪抱趣2011秋季拍賣會所推出的作品,種類之多,質量之高,是廣東乃至南方地區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精品拍賣會。」
  • 「藝惠藏」範曾、吳昌碩與齊白石的藝術成就更高一些?
    可見齊白石是多麼地崇拜吳昌碩,可見吳昌碩的藝術高度難。 齊白石為了解決自己的不足,苦心研究吳昌碩的畫法之後自成一格。吳昌碩的畫,畫氣不畫形,以篆、隸、草書筆意入畫,雄健古拙,墨足色酣。正如昌碩之名,墨韻酣暢,氣勢磅礴。尤其是不設色者,更為氣韻昌碩。吳昌碩作畫往往題款文字比較多,與主題自然天成,充分體現了他的文人氣質,這一點是令齊白石佩服至極。
  • 與齊白石並稱南吳北齊,為什麼吳昌碩的藝術地位沒有齊白石高
    吳昌碩先生作為我國近代畫壇近極具開拓性的繪畫名家,與齊白石並稱「南吳北齊」如果說齊白石是亦寫意亦工筆、兼和文人審美與民間工藝的田園派詩人。那麼吳昌碩則為以金石篆刻深厚功力融於繪畫、在畫裡恣意縱筆的金戈之軍。
  • 【北京保利2019金秋精品拍賣】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 ——張大千...
    北京保利2019金秋——第49期書畫精品拍賣會中,張大千、齊白石兩位巨匠作品專題成為整場拍賣的重點。專題共推出張大千作品七件,齊白石作品五件,山水、花鳥、人物兼俱。或早年出版,或為名家舊藏,或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加之個別作品尺幅巨大,題材特別,可謂件件珠璣,幅幅誘人。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揭秘:年年「霸屏」拍賣季的大師都有誰
    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吳昌碩、潘天壽、黃賓虹、林風眠、李苦禪、李可染、黃胄被稱為近代十大畫家,齊白石收徒數千,其中王雪濤、李苦禪、王森然、陳玄廠,並為齊白石先生鍾愛的四大弟子。潘天壽為吳昌碩的弟子。1935年應徐悲鴻之聘,任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徐悲鴻十分敬重齊白石的為人和畫德,極為讚賞齊白石的畫風和畫技。同樣。齊白石對徐悲鴻也非常尊崇、倚重,信任有加,視他為真正德藝雙馨的畫壇英才。這兩位相差30多歲的藝術巨匠,自20世紀20年代末一見如故之後,因共同的藝術旨趣,從此結為肝膽相照、互為尊敬與支持的莫逆之交。二人的情誼真摯深厚,終生不渝,傳為佳話。
  • 「南吳北齊的藝術世界——吳昌碩、齊白石作品展」在瀋陽美術館開幕
    11月8日,由瀋陽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主辦,瀋陽旅遊集團、瀋陽故宮博物院、魯迅美術學院、瀋陽美術館承辦的「南吳北齊的藝術世界——吳昌碩、齊白石作品展」在瀋陽美術館開幕。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時之歲末,歲寒三友來襲
    吳昌碩 花卉十二屏之「歲寒三友」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賣會 Lot 2638成交價:RMB 209,300,000徐悲鴻 三友圖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賣會 Lot 3421成交價:RMB 4,715,00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 內江:張大千齊白石真跡 齊齊亮相大千故裡
    昨日,省文聯、內江市委、內江市政府主辦的「紀念張大千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隆重舉行。內江市第五屆張大千國際書畫作品展展出了張大千、齊白石等名家25幅真跡作品,內江投入警力512人護衛,市民排隊觀賞。
  • 齊白石傳人-湯發周分享:以齊白石為代表的北京榮寶齋秋拍精品
    此期為大家帶來本次專場中榮寶齋庫存商品及舊藏作品,包括張大千、李可染、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田世光,更有黃賓虹、吳昌碩、林風眠、石魯、董壽平等名家之作,精彩難得,不容錯過。303 張大千 吹簫仕女圖水墨紙本 立軸 1944年作130×64.8 cm.
  • 落魄北漂畫匠齊白石,如何走上中國繪畫巔峰
    齊白石曾說,「談畫論世,我們所見相同,交誼就愈來愈深」,他也曾以「君無我則不進,我無君則退」來紀念與陳師曾的情誼。1922年,陳師曾帶齊白石的山水花卉到日本參加「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日本人看了齊白石的畫,非常喜歡,但作品的標價都很高。消息靈通的畫商得知,齊白石在北京的價格並不高,於是輾轉到北京去收畫。
  • 張大千的荷花,八大山人的荷花,齊白石的荷花,都是什麼樣的
    張大千畫的荷花是一絕,再往前走就是八大山人也畫過荷花,而齊白石也畫過荷花。張大千的荷花在近代繪畫中是非常有名的,他不僅畫荷花好看,畫牡丹、畫水仙、畫梅花也一樣很好看,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對於他來說畫荷花是一輩子的事情,他表示要一直畫下去。而張大千的荷花具有工筆和寫意的特點,是既豪放又精緻的。他的荷花不僅色彩豔麗,而且線條感非常的強。
  • 吳昌碩、黃賓虹、徐悲鴻……42位近現代藝術名家珍品798展出
    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黃永玉……42位近現代藝術名家的87件藝術珍品近日亮相798藝術區。作為當代藝術的高地,此次展覽也是798關注歷史、回眸傳統的一次全新嘗試,將展出至明年5月。
  • 張大千《雲山圖》領銜保利春拍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 馬海燕)記者15日從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獲悉,一年一度的春拍將於月底在北京舉行,部分精品15日亮相,張大千的《雲山圖》為此次春拍的領銜之作。除張大千外,此次春拍還匯集了一眾名家精品,包括徐悲鴻的《扶餘國主》、傅抱石的《芙蓉國裡盡朝暉》、齊白石的《英雄獨立》、潘天壽的《松蔭觀瀑》、黃賓虹的《溪山沕穆》、李可染的《灕江勝景》、吳昌碩的《富貴神仙》、吳冠中的《玉龍雙松》和林風眠的《白蛇傳》等。傅抱石的《芙蓉國裡盡朝暉》出自毛澤東1961年所作的《七律·答友人》。
  • 緣,妙不可言——齊白石與內江
    由此推斷,齊白石這次四川之行是兩過內江。當時齊白石在內江有無活動,目前未見相關史料記載。齊白石與內江人的交往齊白石與內江人的交往,首先要談的是張大千。他們的交往開始於1925年冬,張大千赴北京,結識了北京國畫界諸名流,其中包括齊白石。
  • 齊白石、吳昌碩、任伯年鍾愛的「歲朝清供圖」到底有什麼魅力?
    齊白石 歲朝圖 立軸清朝末期的海派畫家吳昌碩十分鐘愛「歲朝清供圖」,他幾乎每年都畫,作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這也成為吳老先生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畫作題材,雖然年年歲歲花相似,但歲歲年年心不同吧。齊白石 歲朝圖而且稍微留心,會發現他少畫牡丹,而多取梅,也有水仙,其寓意事事如意,盡隨人緣,充滿了喜慶吉祥的氣氛。
  • 齊白石最崇拜的人——吳昌碩的那些精品書畫,少白湯發周領您賞味
    《齊白石研究(第三輯)》,第145頁,北京畫院,2015年版。出版封面由於王震的薦介,吳昌碩多次前往日本舉辦畫展,聲名鵲起,飲譽日隆。其詩、書、畫、印無所不精,漸成為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啟後的一代大家。喜收藏鑑定,尤對齊白石作品有深入研究,常見齊白石精品有其鑑題。《吳昌碩畫集》曾記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出自《詩·豳風·七月》,「揚州八怪」之一李鱓(李復堂)常以此入畫境,以作歲朝清供、祈福納祥之意。吳昌碩對於眉壽的理解也在於此。吳昌碩一生酷愛畫梅,自稱「苦鐵道人梅知己」。「以作篆之法寫之,師造化也」。
  • 不是吃貨怎麼可以懂藝術:張大千菜單拍出近百萬美元
    近現代繪畫史上,無論是吳昌碩、齊白石,還是吳湖帆、張大千等,他們因各自的繪畫作品名聲大噪,然而他們同樣也是著名的「吃貨」:吳昌碩愛吃酒席,齊白石對「蝦皮白菜」念念不忘,溥二爺(心畬)更是以吃貨著稱,對吃非常挑剔;在去年的保利春拍上,他的一張菜單拍到了5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