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船塢遺址部分文物「搬家」

2020-12-13 天津頻道

原標題:大沽船塢遺址部分文物「搬家」了

工作人員在對大沽船廠文物「青磚」進行拍照 記者 何沛霖 攝

文物類別

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內可移動文物一共約60件,包括清朝時期到民國初期的木器、石器、工具、碑刻等文物文物移交

昨日啟動遺址紀念館館藏首批文物保護性移交工作,將在本月完成移交,運送至新區文保所(新區博物館)文物展陳

在保存期間,新區博物館會將部分文物用於即將開展的展陳充實提升工程,讓這些珍貴的工業遺產與觀眾見面

10月9日,天津濱海新區文物保護所(以下簡稱「新區文保所」)工作人員走進天津市船廠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啟動遺址紀念館館藏首批文物保護性移交工作。

「單頭插口扳子,民國初期,長85cm,寬22cm,高2cm,口徑11cm,重10kg;吊索,民國初期,長463cm,寬11cm,高6cm,重12kg;印有『盛軍督造』青磚,清末曹錕重修大沽船塢時留下的,算是館內最早的文物……」現場,新區文保所工作人員詳細地對清朝時期到民國初期的木器、石器、工具、碑刻等小型文物進行編號、測量、拍照、打包、裝箱。歷經三個小時,18件小型文物被一一移交,運送至新區文保所(新區博物館)。

據了解,大沽船塢至今已有138年歷史,是民族工業誕生及發展歷史的縮影,更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侮、保家衛國歷史的見證。2013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經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新區為數不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遺址現存甲塢、輪機廠房、大沽海神廟遺址和未發掘船塢遺址等。目前,遺址內甲塢保存狀況較好。但是,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已出現屋頂漏水、牆面脫落、館內隔斷倒塌、消防用水系統全部損壞、供電系統因進水和線路老化不能再用等諸多問題,導致部分可移動文物受潮黴變,保護狀況堪憂。近三年該紀念館已經閉館,不再接待遊客參觀。鑑於天津市船廠人力匱乏等原因,2017年7月至8月,新區文保所多次組織工作人員對紀念館、廠房內的可移動文物進行梳理、登記,幫助建立文物登記冊,以防止文物流失。今年6月,經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天津市船廠與新區文保所商定館內展出文物在遺址得到整體保護開發前移交至新區文保所(新區博物館)保管,以便加強對新區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

據了解,該紀念館內可移動文物一共約60件,將在本月完成移交工作。「我們後續將陸續辦理館內剩餘文物移交工作,暫存新區博物館文物庫房。在保存期間,新區博物館將踐行讓文物活起來的精神,將部分文物用於即將開展的展陳充實提升工程,讓這些珍貴的工業遺產與觀眾見面。」新區文保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區博物館展陳充實提升工作即將實施,預計明年年初完成。(記者 杜紅梅)

(責編:唐心怡、王浩)

推薦閱讀

天津濱海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升級版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四年多來,天津濱海新區搶抓歷史性發展機遇,認真落實體現新作為。不僅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成為三地協同創新新地標,而且在「請進來」「走出去」之間,濱海新區敞開胸懷,主動服務,高質量發展結下累累碩果。【詳細】

天津這兩村入選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核,農業農村部擬將北京市房山區東村村、河北省遵化市何家峪村、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奇乾村等150個村落推介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現予以公示。天津這兩個村落入選。【詳細】

相關焦點

  • 天津"大沽船塢"將申全國重點文物 遺址引關注
    天津"大沽船塢"將申全國重點文物 遺址引關注   天津網 訊  從「第二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天津論壇」上獲悉,百年大沽船塢將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海河下遊工業遺產首個保護規劃在湮沒了120年後,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現狀:船塢遺址開闢工業遺址園   在正在進行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過程中,塘沽區確定了北洋水師大沽船塢舊址等在內的8處工業遺產。調查顯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舊址是中國北方的第一個船舶修造廠和軍工生產廠。
  • 大沽船塢遺址輪機廠房修繕
    輪機廠房內部施工現場大沽船塢輪機廠房外部已經搭建起了腳手架歷經140年風雨,大沽船塢遺址保存下來的唯一輪機廠房於日前正式啟動修繕,這幢飽經風霜的老建築將重獲新生。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侮、保家衛國的歷史見證。輪機廠房因自然因素和常年缺乏維修,局部牆體破裂、缺失,門窗也殘損嚴重。此次修繕通過對木結構、屋頂、門窗、地面、牆體等部分的修復,保證輪機廠房本體建築的堅固、穩定,為下一步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 文物保護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輪機廠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輪機廠房修繕工程 於10月18日正式啟動 文物介紹
  • 140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啟動修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140年歷史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即是歷史的珍貴實物見證。進入新時代,對這一遺址的保護修繕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近日,有著整140年歷史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正式開啟修繕工程。這座誕生於清末洋務運動,繼起於福建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塢的中國近代第三所造船廠,得到搶救性保護。
  •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大沽關帝廟再現「老物件」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大沽關帝廟再現「老物件」】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和大沽關帝廟分別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濱海新區文物保護單位,自今年9月份以來,濱海新區文物保護所實施了文物保護修繕工程。近日,在修繕過程中,施工人員意外發現了幾個「老物件」。 在此次修繕工程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尤其注意對瓦片、瓷片、老磚等物品進行收集。
  • 138歲大沽船塢珍貴文物提前曝光!這些寶貝啥樣?
    從國外進口的工具機和纜樁、 1893年英國生產的保險柜、 印有「盛軍督造」字樣的青磚 …… 明年春天, 隨著濱海新區博物館 展陳補充提升工作的完成, 這些大沽船塢遺址的部分文物
  • 大沽船塢 百年船廠的傳奇
    ▲大沽的海神廟以海神廟為中心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位於天津濱海新區中心城市塘沽區海河下遊南岸,佔地約46000平方米。大沽船塢是1880年李鴻章由於北洋水師修理艦船的需要,在原來是鹽村和漁村的名叫大沽的地點上建設的我國北方第一個近代化造船廠。
  • 今天,北洋水師大沽船塢140歲!
    歲月靜好,當暖暖的秋陽將樹葉變成金色,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遺世而居,像是老城區中的桃花源,不問世間紛擾。 小窗兒的探訪就要止步於此?心心念念的船塢還沒有看到,那個充滿懷舊風情的「大沽船塢」門牌也沒有見到,就像是到了北京沒看到故宮一樣,如何叫人甘心!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140歲大沽船塢 重「開工」修廠房(圖)
    10月28日是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建塢140周年的日子,學術研究成果推送、歷史文物微展覽、慶祝周年座談會等系列紀念活動陸續推出。而2018年為輪機廠房搭建的臨時性保護屏障被拆除,大沽船塢的修繕工程終於在不久前的10月中旬正式開始。
  • 大沽船塢金湯橋天津鹼廠 工業歷史見證天津變遷
    日前,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正式公布,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漢陽鐵廠、京張鐵路等一百個項目名列其中,而天津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金湯橋、天津鹼廠,更是作為見證清末近代軍事、民用工業發展而榜上有名,這三處遺址顯示了天津歷史發展的變遷歷程。風雲變幻,三處遺存伴著津城的繁華走過一百多年的時光。
  • 塘沽記憶:大沽海神廟的歷史
    海神廟坐落於濱海新區海河南岸,現天津市船廠廠區內,是東西大沽的分界點,由於建設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的緣故,海神廟才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使人們重新認識到海神廟當年顯赫的地位。大沽海神廟始建於清朝順治六年,起初只是一個民間小廟。
  • 它是北方最早的船塢、重要的兵工廠、工業的搖籃,現在卻已荒廢了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津52·國保)大沽船塢遺址所處的位置叫大沽,在海河南岸正對著于家堡半島。大沽以東便是海河入海口——大沽口,在近現代政治軍事史上地位獨特,是保衛京師的重要屏障。明代的大沽已經十分繁華,東西綿延數裡,擠滿了漁村,漁村中間又點綴著十數座廟宇。
  • 新民晚報數字報-大沽要塞變新區 手繪地圖錄舊貌
    和這裡的很多老人一樣,白國友會在枕邊給小孫女講當年的故事,從明代為防倭寇設防,到清代抵禦列強置大炮,再到解放後,大沽的一街一巷,一磚一瓦。  「大國海疆」北線記者第三站來到大沽口,瞭望這片曾充滿烽火硝煙的津門要塞之地,也認識了一位用手繪地圖記錄下舊時大沽的老人——白國友。
  • 推薦來濱海新區:科技館、圖書館、大沽炮臺遺址
    上周末,發現一個好去處:到濱海新區,圖書館、科技館、大沽炮臺等,下面,分享經歷如下:濱海新區科技館、圖書館2020年8月15日,周六,下雨。看網上關於濱海新區圖書館的照片,相當不錯,而且今天還有雨,逛圖書館最合適了,決定就去這裡吧!如果下午雨停,可就近到大沽炮臺轉轉。
  • 推薦來濱海新區:科技館、圖書館、大沽炮臺遺址
    大沽炮臺遊記下午3點,從圖書館出來,返回停車場,雨已停,準備去往大沽炮臺。只有十多公裡,開車半小時即到。以下是大沽炮臺遊記,本文作重點介紹。先進大沽炮臺博物館,博物館造型獨特,呈放射狀的鐵鏽色金屬建築,寓意為爆炸的炸彈,裡面有史料介紹,以及古炮、石碑等文物。
  • 旅順7處遺址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昨日獲悉,在國務院日前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共194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旅順口區有7處遺址入選。加上原有的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個區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在全國縣市區位居榜首。  據了解,旅順口區新增的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南子彈庫舊址、旅順船塢舊址、老鐵山燈塔、關東州總督府舊址、旅順紅十字醫院舊址、關東州廳舊址以及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原有的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中蘇友誼塔、旅順日俄監獄舊址、萬忠墓和關東廳博物館舊址(現為旅順博物館)。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六大系列活動等你來
    保護歷史遺蹟,傳承自然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經歲月的洗禮,走過時間的長河流光溢彩,熠熠生輝為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為前提,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結合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教育意義,結合疫情影響下全國人民凝心聚力、賦能前行的積極力量,舉辦「以史為鑑 鐵鐘鳴記——鴉片戰爭文物陳列暨戰事回顧展
  • 小小探險家走進天津大沽炮臺
    原標題:小小探險家走進大沽炮臺 由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組織的「博物館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主題系列特色文化活動日前展開。活動通過展示濱海新區的民俗文化資源,以展覽、青少年考古、專題講座、普及文物知識等形式,拉近民眾與文物的距離。 活動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小小探險家互動體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