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剛過
濱海新區有位滄桑的「老人」
迎來140歲生日
2020年10月28日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建塢140周年
今天
小窗兒替你去探望這位「耄耋老人」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秋日暖陽,滿地金黃。
這位老人就住在海河下遊南岸的天津船廠內,門口紅底金字「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被青松環抱,斑駁的字跡就像是老人臉上的皺紋,寫滿了歲月。大沽船塢對於外人,也許只是歷史書中的片段,但對於塘沽人,卻是割捨不掉的情結。
走進大院,被保安人員攔下,想要近距離接觸這位「老人」並不容易。因為如今的這些建築都是危房,周圍寫有提示,禁止靠近。在一番表明來意後,保安通融我們遠遠地在門口拍些照片。
歲月靜好,當暖暖的秋陽將樹葉變成金色,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遺世而居,像是老城區中的桃花源,不問世間紛擾。
小窗兒的探訪就要止步於此?心心念念的船塢還沒有看到,那個充滿懷舊風情的「大沽船塢」門牌也沒有見到,就像是到了北京沒看到故宮一樣,如何叫人甘心!
按圖索驥,小窗兒開始了從外圍了解他的探險之旅。
這位老人,模樣如昨
1880年正月,李鴻章獲準建設大沽船塢,2月便在大沽購用民地110畝,僅僅10個月,甲塢竣工。儘管隨後還建有乙、丙、丁、戊、己五座船塢,但都被掩埋。也就是說,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就是李鴻章最為得意的甲塢。
從空中俯瞰,甲塢並不難找。塢長300尺,寬92尺,深20尺。在當時已然和當時福建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塢形成了三足鼎立。駐守京畿的巡洋艦 「鎮海號」因蠣苔侵蝕而需要定期進行保養,從此在家門口就能完成,再也不用遠航江南船塢和馬尾船政,十分便捷。同時,也可以實現修理。大沽船塢的第一筆收入就來自「鎮海號」的修理,所有天篷雲帆繩索一律換新, 鍋爐、機器、汽缸逐件修理,改換新龍骨,用料使用銀五千四百九十三兩,工價銀九百六十六兩。
100多年來甲塢一直都被使用著。聽保安大哥說,這幾年天津船廠停工了,但即便是現在,這個船塢也能使用,「只要船能開進來」。是的,140年前讓國人驚嘆的大船塢,在如今也只能對漁船和小拖輪等小型船舶進行維修。
但驚喜很快就出現了,一直擔心「大沽船塢」的門牌會消失在歲月裡,沒想到,他依然矗立在船塢邊上,只是比想像中小了不少。然而,激動之後才發現,他並不是我們在資料上看到那個,僅僅是「長得像」而已。
這塊門牌到底在哪?
小窗不得而知
只是在濱海新區博物館
看到過仿製品
海河隧道,為他讓道
今年10月18日
大沽船塢遺址輪機廠房
修繕工程啟動
大沽船塢遺址由甲塢、輪機廠房、大沽海神廟遺址等地面遺存組成,而人們也一直努力對他們進行保護,海河隧道、慶盛道都曾為其讓道。
為什麼這麼重要?
因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是為抵禦外侮、加強海防及時為北洋水師修造艦船而建。在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期間,它在承修損壞的部分船艦的同時,繼續趕製軍火,與北洋水師愛國將士一起,為抗擊外來侵略、捍衛民族尊嚴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圖片來自濱海新區博物館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我們很幸運地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大沽船塢。為此,對他的保護不餘遺力。2007年,他成為了10處市民最喜愛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008年海河隧道開工建設,在一群建築和文物保護人士的努力下,本應在大沽船塢遺址下方的地下隧道向西改道200米。2013年大沽船塢申請成功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邊是城市發展,一邊是文物保護。為了完整的保留大沽船塢遺址,很多規劃都在精心打磨中,中央大道的建設避開了遺址,慶盛道走向規劃和建設,經過又一次艱苦協調,最後慶盛道繞道。
左手是歷史
右手是輝煌
海河邊上
有太多的時空碰撞
我們懷念過去
亦暢想未來
看到這位老人正被妥善照料
小窗兒的心情比秋日還要暖
我們期待他的重生
期待他以往昔的舊模樣
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邊
大沽船塢,生日快樂!
編輯:濱海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