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洋水師大沽船塢140歲!

2020-12-13 濱海視窗V

重陽節剛過

濱海新區有位滄桑的「老人」

迎來140歲生日

2020年10月28日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建塢140周年

今天

小窗兒替你去探望這位「耄耋老人」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秋日暖陽,滿地金黃。

這位老人就住在海河下遊南岸的天津船廠內,門口紅底金字「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被青松環抱,斑駁的字跡就像是老人臉上的皺紋,寫滿了歲月。大沽船塢對於外人,也許只是歷史書中的片段,但對於塘沽人,卻是割捨不掉的情結。

走進大院,被保安人員攔下,想要近距離接觸這位「老人」並不容易。因為如今的這些建築都是危房,周圍寫有提示,禁止靠近。在一番表明來意後,保安通融我們遠遠地在門口拍些照片。

歲月靜好,當暖暖的秋陽將樹葉變成金色,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遺世而居,像是老城區中的桃花源,不問世間紛擾。

小窗兒的探訪就要止步於此?心心念念的船塢還沒有看到,那個充滿懷舊風情的「大沽船塢」門牌也沒有見到,就像是到了北京沒看到故宮一樣,如何叫人甘心!

按圖索驥,小窗兒開始了從外圍了解他的探險之旅。

這位老人,模樣如昨

1880年正月,李鴻章獲準建設大沽船塢,2月便在大沽購用民地110畝,僅僅10個月,甲塢竣工。儘管隨後還建有乙、丙、丁、戊、己五座船塢,但都被掩埋。也就是說,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就是李鴻章最為得意的甲塢。

從空中俯瞰,甲塢並不難找。塢長300尺,寬92尺,深20尺。在當時已然和當時福建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塢形成了三足鼎立。駐守京畿的巡洋艦 「鎮海號」因蠣苔侵蝕而需要定期進行保養,從此在家門口就能完成,再也不用遠航江南船塢和馬尾船政,十分便捷。同時,也可以實現修理。大沽船塢的第一筆收入就來自「鎮海號」的修理,所有天篷雲帆繩索一律換新, 鍋爐、機器、汽缸逐件修理,改換新龍骨,用料使用銀五千四百九十三兩,工價銀九百六十六兩。

100多年來甲塢一直都被使用著。聽保安大哥說,這幾年天津船廠停工了,但即便是現在,這個船塢也能使用,「只要船能開進來」。是的,140年前讓國人驚嘆的大船塢,在如今也只能對漁船和小拖輪等小型船舶進行維修。

但驚喜很快就出現了,一直擔心「大沽船塢」的門牌會消失在歲月裡,沒想到,他依然矗立在船塢邊上,只是比想像中小了不少。然而,激動之後才發現,他並不是我們在資料上看到那個,僅僅是「長得像」而已。

這塊門牌到底在哪?

小窗不得而知

只是在濱海新區博物館

看到過仿製品

海河隧道,為他讓道

今年10月18日

大沽船塢遺址輪機廠房

修繕工程啟動

大沽船塢遺址由甲塢、輪機廠房、大沽海神廟遺址等地面遺存組成,而人們也一直努力對他們進行保護,海河隧道、慶盛道都曾為其讓道。

為什麼這麼重要?

因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是為抵禦外侮、加強海防及時為北洋水師修造艦船而建。在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期間,它在承修損壞的部分船艦的同時,繼續趕製軍火,與北洋水師愛國將士一起,為抗擊外來侵略、捍衛民族尊嚴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圖片來自濱海新區博物館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我們很幸運地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大沽船塢。為此,對他的保護不餘遺力。2007年,他成為了10處市民最喜愛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008年海河隧道開工建設,在一群建築和文物保護人士的努力下,本應在大沽船塢遺址下方的地下隧道向西改道200米。2013年大沽船塢申請成功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邊是城市發展,一邊是文物保護。為了完整的保留大沽船塢遺址,很多規劃都在精心打磨中,中央大道的建設避開了遺址,慶盛道走向規劃和建設,經過又一次艱苦協調,最後慶盛道繞道。

左手是歷史

右手是輝煌

海河邊上

有太多的時空碰撞

我們懷念過去

亦暢想未來

看到這位老人正被妥善照料

小窗兒的心情比秋日還要暖

我們期待他的重生

期待他以往昔的舊模樣

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邊

大沽船塢,生日快樂!

編輯:濱海視窗

相關焦點

  • 140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啟動修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140年歷史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即是歷史的珍貴實物見證。進入新時代,對這一遺址的保護修繕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近日,有著整140年歷史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正式開啟修繕工程。這座誕生於清末洋務運動,繼起於福建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塢的中國近代第三所造船廠,得到搶救性保護。
  •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大沽關帝廟再現「老物件」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大沽關帝廟再現「老物件」】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和大沽關帝廟分別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濱海新區文物保護單位,自今年9月份以來,濱海新區文物保護所實施了文物保護修繕工程。近日,在修繕過程中,施工人員意外發現了幾個「老物件」。 在此次修繕工程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尤其注意對瓦片、瓷片、老磚等物品進行收集。
  • 文物保護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輪機廠房...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重要論述 全面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 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 開創新時代濱海新區 文物保護傳承利用新局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輪機廠房修繕工程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140歲大沽船塢 重「開工」修廠房(圖)
    10月28日是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建塢140周年的日子,學術研究成果推送、歷史文物微展覽、慶祝周年座談會等系列紀念活動陸續推出。而2018年為輪機廠房搭建的臨時性保護屏障被拆除,大沽船塢的修繕工程終於在不久前的10月中旬正式開始。
  • 大沽船塢遺址輪機廠房修繕
    輪機廠房內部施工現場大沽船塢輪機廠房外部已經搭建起了腳手架歷經140年風雨,大沽船塢遺址保存下來的唯一輪機廠房於日前正式啟動修繕,這幢飽經風霜的老建築將重獲新生。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侮、保家衛國的歷史見證。輪機廠房因自然因素和常年缺乏維修,局部牆體破裂、缺失,門窗也殘損嚴重。此次修繕通過對木結構、屋頂、門窗、地面、牆體等部分的修復,保證輪機廠房本體建築的堅固、穩定,為下一步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 大沽船塢 百年船廠的傳奇
    ▲大沽的海神廟以海神廟為中心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位於天津濱海新區中心城市塘沽區海河下遊南岸,佔地約46000平方米。大沽船塢是1880年李鴻章由於北洋水師修理艦船的需要,在原來是鹽村和漁村的名叫大沽的地點上建設的我國北方第一個近代化造船廠。
  • 138歲大沽船塢珍貴文物提前曝光!這些寶貝啥樣?
    近日,北洋水師大沽船塢紀念館內近60件可移動文物正式開始移交至新區文保所(博物館)保管。 這是清末曹錕重修大沽船塢時留下的,非常具有歷史價值。↓
  • 天津"大沽船塢"將申全國重點文物 遺址引關注
    ——大沽船塢保護總體規劃已於日前完成。在湮沒了120年後,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現狀:船塢遺址開闢工業遺址園   在正在進行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過程中,塘沽區確定了北洋水師大沽船塢舊址等在內的8處工業遺產。調查顯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舊址是中國北方的第一個船舶修造廠和軍工生產廠。
  • 大沽船塢遺址部分文物「搬家」
    原標題:大沽船塢遺址部分文物「搬家」了 工作人員在對大沽船廠文物「青磚」進行拍照 記者 何沛霖 攝 文物類別 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內可移動文物一共約60件,包括清朝時期到民國初期的木器、石器、工具、碑刻等文物文物移交 昨日啟動遺址紀念館館藏首批文物保護性移交工作
  • 大沽船塢金湯橋天津鹼廠 工業歷史見證天津變遷
    大沽船塢 見證硝煙與歷史的「北方第一」   在本次入選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中,大沽船塢的名字赫然在列。作為中國北方的第一座近代化船廠,大沽船塢見證了北洋水師的榮光與覆滅,也見證了一百多年的風雲變幻。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成立,作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北洋水師一度成為亞洲最強的海軍力量。
  • 【濱海鮮聞】媽祖文化園今天終於開了!還有一波好消息
    嘿,老夥計,140歲快樂 2020年10月28日 是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建塢140周年 濱海新區博物館(文保所)推出 系列紀念活動 紀念北洋水師大沽船塢
  • 「濱海鮮聞」媽祖文化園今天終於開了!還有一波好消息
    嘿,老夥計,140歲快樂2020年10月28日是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建塢140周年濱海新區博物館(文保所)推出系列紀念活動紀念北洋水師大沽船塢為抗擊外來侵略、捍衛民族尊嚴培養北方第一代修造船工人等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 它是北方最早的船塢、重要的兵工廠、工業的搖籃,現在卻已荒廢了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津52·國保)大沽船塢遺址所處的位置叫大沽,在海河南岸正對著于家堡半島。大沽以東便是海河入海口——大沽口,在近現代政治軍事史上地位獨特,是保衛京師的重要屏障。明代的大沽已經十分繁華,東西綿延數裡,擠滿了漁村,漁村中間又點綴著十數座廟宇。
  • 塘沽記憶:大沽海神廟的歷史
    海神廟坐落於濱海新區海河南岸,現天津市船廠廠區內,是東西大沽的分界點,由於建設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的緣故,海神廟才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使人們重新認識到海神廟當年顯赫的地位。大沽海神廟始建於清朝順治六年,起初只是一個民間小廟。
  • 福建船政水師在馬尾海戰全軍覆沒,為何北洋水師見死不救
    清政府一面抽調兵力前往廣西準備作戰,一面要求丁汝昌立刻率北洋各艦南下廣東待命。然而李鴻章回復北洋水師只有「超勇」、「揚威」兩艘碰撞巡洋艦、「威遠」、「康濟」兩艘練船和六艘「鎮」字級蚊子船。蚊子船無法出遠海作戰,只能用於守衛海岸,僅憑兩艘碰撞巡洋艦、兩艘練船無法和法國的鐵甲艦抗衡。而且法國有三艘軍艦在煙臺,北洋需要留下各艦防衛旅順、大沽、北塘等地,不可輕易離開。
  • 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
    因為在威海衛沒有船塢可進,從上海江南製造局派來的工匠也無濟於事,這艘得不到完善修理的北洋艦隊主力艦終於喪失了戰鬥力,管帶林泰曾憂憤異常,留下請罪的遺書,服毒自盡。由於北洋大臣李鴻章下了「保船制敵」的命令,以及在北洋艦隊失去了堅船名將之後,造成了北洋艦隊坐守待斃的局面。
  • 出鞘: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因何灰飛煙滅
    本質上來說,北洋水師無非是裝備著近代鐵甲艦的另一支康乾時期大清水師,無視海權消極防守,從成軍初衷便與世界主流海軍力量拉開了差距。北洋水師的危機在成軍之後便開始蔓延,自1885年兩艘致遠級和兩艘經遠級巡洋艦分別在英國和德國開工後,北洋水師直至戰敗再未向國外購買一艘軍艦。
  • 北洋水師三巨艦歸宿尋蹤(圖)
    一八八六年八月,北洋水師出訪日本,軍艦停泊於日本長崎港。大清國堅船利炮,引起日本朝野一片驚恐。日本軍部遂以三艦為假想敵,加緊海上軍事訓練,尋找機會同北洋水師一較高下。   鎮遠:拆解展覽羞辱中國人   近代史稱列強以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但中國擁有了真正的堅船利炮,卻仍難逃喪師辱國的命運。這恐怕是李鴻章們所始料未及的。
  • 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
  • 重讀甲午·北洋水師敗於避戰保船嗎?_歷史頻道_鳳凰網
    北洋海軍維修艦艇的船塢有二:一是旅順口石船塢,主要負責維修保養鐵甲艦、巡洋艦及練習艦並制配艦上器械;二是大沽木船塢,負責修理吃水較淺的中等以下船隻兼接濟旅順船塢購料僱工等事。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參戰的12艘軍艦除被擊沉擊毀4艘及自毀1艘外,其餘均不同程度受傷,其中「來遠」、「鎮遠」、「定遠」傷勢最重,「靖遠」次之,「平遠」、「濟遠」、「廣丙」又次之。